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打造長手陸軍!美軍新型旋翼機遠遠甩開中國兩個身位

近日, 美國貝爾直升機公司的次時代拳頭產品“V-280”傾轉旋翼機完成首飛。 據悉。 該機將與貝爾公司的競爭對手西科斯基開發的X-2對決, 爭奪美陸軍下一代通用直升機的桂冠, 並最終替代美國陸軍現有的UH-60、AH-64、CH-47等直升機。

圖為首次離空的貝爾V-280傾轉旋翼機。 和貝爾公司上一代傾轉旋翼機(和波音合作的V-22系列、和阿古斯塔合作的AW-609系列)不同, V-280的發動機並不跟隨旋翼改變方向, 而是固定于平直翼面上, 由貝爾公司的“黑科技”將動力輸送到兩扇旋翼上, 以此增強傾轉旋翼機的機械結構可靠性。

當然, 渦軸發動機固定的好處不僅僅是如此而已。 相對固定的發動機不會再于降落時打起噴流反彈至發動機進氣口導致喘振, 留出的開闊地帶也能使人員快速登機。

圖為阿古斯塔和貝爾合作開發的AW-609傾轉旋翼機。 該機完全瞄準民用市場, 但礙於早期傾轉旋翼機固有的可靠性問題而少有斬獲, 僅僅被少量採購用於救援。

在經過數年的使用之後, 主要服役於海軍陸戰隊和空軍的V-22系列傾轉旋翼機已經被證明“並沒有那麼脆弱”。 但在其服役早期和開發階段, 它的事故率確實有些嚇人, 再加上高昂的成本, 這一款原本“三軍通用”的傾轉旋翼機便只剩下兩個客戶。

其中, 陸軍第一個以成本為藉口舉手退出, V-22的陸軍型UV-22不復存在。 隨後, 美國海軍也放棄了反潛型HV-22和EV-22, 但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傾轉旋翼機固有的高航程優勢依舊讓美國陸軍念念不忘, 更何況那個出盡風頭的海軍陸戰隊已經大量裝備了MV-22, 他們有的, 自己也必須有。

圖為貝爾公司的宣傳資料附圖。 綠圈為美國現役中型通用直升機UH-60“黑鷹”的戰鬥半徑, 而籃圈則為貝爾V-280的戰鬥半徑。 無論執行何種任務, 對於一款能夠在戰場上垂直起降的飛行器而言, 更大的航程便意味著任務和規劃任務航線的多樣性——這一點, 美國軍事力量早在1980年的“德黑蘭人質事件”中便深有體會。 當然, 也正是從那時開始, 美軍才開始重點發展傾轉旋翼機, 並將其作為歷次未來陸軍發展計畫的重要組成部分。

圖為貝爾公司發佈的陸軍聯合作戰想像圖, 注意圖中V-280掛架上的“海爾法”導彈。

若V-280傾轉旋翼機得以成軍, 那麼美軍——至少是美國陸軍航空部隊擁有一款這樣的航空器:它航程不亞於美國空軍現役攻擊機A-10C;搭載武器和戰鬥力不亞于美國陸軍現役戰鬥直升機AH-64;而具有二者之長的同時, 它還能垂直起降。 可以這麼說, 在空軍取得確定的制空權後, 由大量成熟的V-280傾轉旋翼機構成的部隊將完全有能力長驅直入, 一夜之間在敵軍的防線缺口上拉出五百公里長的缺口——這是擁有傾轉旋翼機前,任何一支軍事力量都無法想像的可怖戰術。

圖為中國最新型通用直升機“直-20”。不可否認的是,和V-280同級的直-20是一款很優秀的通用直升機,在實際指標上應該完全超越了中國在蜜月期進口的S-70C黑鷹。但S-70C只是黑鷹系列在80年代的民用型號,性能相當於同期的UH-60A,而其後還有增大發動機功率和增重的UH-60L、在此基礎上升級的UH-60M,性能可謂天差地別。

圖為V-280在艦上使用的效果圖。該機有望大幅度增加艦艇的反潛半徑,其效果遠超直-20。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不僅在直升機/傾轉旋翼機的實際擁有上存在較大空白,對二者的使用理解上也與美國有2-30年的差距。因此,看待V-280時應正視與先進水準的巨大差距,切切不可持酸葡萄心態看待這一“舊瓶新酒”。(利刃)

一夜之間在敵軍的防線缺口上拉出五百公里長的缺口——這是擁有傾轉旋翼機前,任何一支軍事力量都無法想像的可怖戰術。

圖為中國最新型通用直升機“直-20”。不可否認的是,和V-280同級的直-20是一款很優秀的通用直升機,在實際指標上應該完全超越了中國在蜜月期進口的S-70C黑鷹。但S-70C只是黑鷹系列在80年代的民用型號,性能相當於同期的UH-60A,而其後還有增大發動機功率和增重的UH-60L、在此基礎上升級的UH-60M,性能可謂天差地別。

圖為V-280在艦上使用的效果圖。該機有望大幅度增加艦艇的反潛半徑,其效果遠超直-20。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不僅在直升機/傾轉旋翼機的實際擁有上存在較大空白,對二者的使用理解上也與美國有2-30年的差距。因此,看待V-280時應正視與先進水準的巨大差距,切切不可持酸葡萄心態看待這一“舊瓶新酒”。(利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