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回憶在長治縣韓店中學讀書的往昔時光

(原創作品, 圖文無關)

那時候, 我上高中的時候, “長治縣一中”還是叫“韓店中學”, 那是76年剛剛過罷春節, 大概是正月二十幾了, 天氣還很冷,

父母和我姐騎著自行車, 帶著我和我上學用的被褥、洗臉盆等來到了學校, 辦好手續, 徑直來到宿舍, 那時候叫齋房。

齋房統一在校園西側, 一進去, 傻眼了, 門窗破破爛爛, 三間房子全部是土炕通鋪, 通鋪上只有幾令沒有邊角的葦箔席子, 挨著角落的好地方已放上了同學們的被褥,

只剩下一個大通鋪邊沿上二尺寬的地方了, 且炕沿坍塌, 半頭磚扔了一地, 父母只好幫我把炕沿壘起來將就著放下了自己的被子。

是夜, 十五瓦的燈泡早早息了, 我們齋房的同學鑽到了冷颼颼的被窩裡, 誰也沒有說話顯得很沉默,

長到十五歲, 沒有單獨離開過家, 沒有離開過父母, 家庭雖然貧窮, 但卻溫馨, 現在獨自一人在外, 人生地不熟, 想到這裡, 我用被子蒙著頭, 傷心地抽泣著哭了。

半夜時分, 我被一陣聲音驚醒, 原來是挨我裡頭睡的一位北掌村的同學, 身上的一件綠軍服和軍帽被人偷走了。

那時候, 軍衣軍帽可稀罕了, 瞧戲、趕會、公路、馬路等場所經常發生騎自行車的痞子飛軍帽的特技表演。 看來該這位老兄倒楣了, 他哥哥當兵, 才把衣服給他捎回來穿上還沒捂熱, 就被偷了。 肯定是白天報到的時候, 被街上的小痞子看上了, 這就是我上中學時影響最深的一件事情, 當時的心情糟糕透了。

韓店中學創建於1956年, 是當時的省級重點中學, 1959年曾出席全國教育群英會, 周恩來總理親自了頒發證書和錦旗。 中學有一大批來自山南海北名牌大學畢業的老師, 師資力量很強, 因此教學品質那是頂呱呱的, 中學畢業的學生, 國家還包分配工作, 文革開始了, 老師們揪鬥的揪鬥, 調走的調走, 教學品質急速下降, 到我上中學的時候, 那一段時間是韓店中學最低潮的時候, “文革”時期的教育方針是為階級鬥爭服務的, 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由於教育指導思想與當時國家政治氣候的相互作用,最終導致我國教育事業的大倒退。當然韓店中學也不例外,我們那一批共有6個班,依次是23、24、25、26、27、28班,高二年級是17到22班,還有初中的幾個班,我在27班,我們班是學醫護的,28班是學獸醫的,其它班好像有農機班、農林班等等,他們還發著高中的課本,上語文、數學,物理等,特別是數學有華羅庚為農業生產服務的優選法“ 0.618法”可上,我們班就連高中的書皮子都沒見過,二年的時光,只上了兩門課程,一門是中醫學概論,一門是西醫學,沒有現成的課本,老師就讓幾個寫字好的同學刻蠟板,每人手中僅有區區的幾頁教程。

韓店中學位於韓店西南上,順著新建路向西一拐就到了,共分四個區,南側是操場、小工廠和教師家屬區,北邊是教學區,迎門是一條坑坑窪窪的磚鋪引路,路兩側是丈余高的松樹和柏樹,再兩側就是每個班的教室,兩邊隔一條小道就是學生的齋房了。

中引路盡頭是學生灶房和大禮堂。整個學校全部是平房,沒有一棟樓。當時的感覺就是韓店中學太大了,禮堂西是一片空地,夏天收小麥秋天收玉米,學生大灶東邊圈著幾畝地,種著各種果木,養著豬,這兩個地方都是學生勞動實踐的地方。禮堂和大灶中間有一個大門,那是學校的北後門,不常開,一出後門就是縣糧食局。

每當韓店過七月初七廟會的時候,禮堂放電影賣票,或是縣裡有大型會議等等,才要開北門。韓店中學占了新建路半條街,男生到街上去買東西,都不願意走南大門,而是爬北牆。因為一過北牆就是韓店縣城新建路上的人民飯店,人民照相館、洗澡堂了,再往北就是縣招待所和東方紅商場、東風電影院。

“叮鈴鈴……”一陣急促的電鈴聲響起。“大海航行靠舵手,萬物生長靠太陽……”隨即是高音喇叭播出的歌聲響徹雲霄。早晨五點半,同學們紛紛起床出早操。我們以班為單位,排隊走出校門,校門口有學生會的幹部專門清點人數,有時全體都在大操場跑步,有時把隊伍全部開到大街上,一直要跑到現在國稅局辦公的那個地方,一小時後回來,其它班的要上早自習,學習時間基本正常。

我們班很特殊,出操回來,洗漱,搞個人衛生,不上自習,當時帶洗臉盆的只有區區幾人,我們輪換著用洗臉盆,等不及的只好兩個人相互用飯盆倒著水洗臉。上午,我們班前兩節課上中醫學概論,後兩節不上課,上街的上街,玩的玩。

下午,前兩節上西醫課後,就沒有什麼事情了,有時感覺到無聊透了,也有幾個同學到班裡自修自修,我專門買了一個大本子,抄了一大本治病的偏方,可惜從來沒給別人治過病,或者借來別人的《三百六十味白話解》猛抄一陣子,否則的話,二年下來,沒法向父母交待。

我們27班是醫護專業,中學快畢業的那年秋天,我們班化整為零在全縣各個醫院進行了實習,當時我在蘇店醫院治療室實習。學會了肌肉注射,扎針輸水,縫合傷口,實習期間,特願意出診到外邊給患者輸水,能吃到患者家裡準備的蘋果、核桃、梨等一些稀罕東西。等插好輸液針,再校對好點滴時間,看看患者有沒有其他的不適,這才能返回醫院。

我是農業戶口,在學校吃的是周轉糧,“周轉糧”現在已是一個消失的名詞,所謂“周轉糧”也就是在糧站把玉米糶了,按照國家口糧標準,轉到學校的名下,兌換成供應糧。每個月伙食費九塊二毛五分錢,早晨三兩,中午半斤,晚上三兩,說起那時的伙食可沒法提了,連現在的豬狗都不吃。

早晨是稀拉拉的小米飯,灶房怕做不熟加了很多堿面,味道特苦,我們吃一半往地上到一半,過一兩個時辰,地上的小米飯全部由金黃色變成白色的了,中午一頓粗糧一頓細糧,粗糧是三個窩窩頭,細糧是燜鍋角片,如此循環往復一陳不變,窩窩頭實在難於下嚥,我們就中午吃一個,剩下的兩個放到火上烤幹一層層剝皮吃。

晚上是浪裡淘沙的禾子飯,打飯時,灶房只有兩個視窗,同學們擠來擠去經常發生燒傷事件,我曾經就把一盆小米飯澆在了一位高二年級的脖子上,我忙不迭地向人家賠不是,我班一同學和他是同村的也替我說好話,我到校醫室買來燒傷膏這才了事,否則的話挨一頓揍是必不可少的。

再說一說住的條件吧。前邊已經提過每人二尺大的地方,冬天冷的能凍死人,土炕通鋪本身就非常陰冷潮濕,加之我們的被褥單薄,晚上的時候,大家只好把下邊鋪的褥子蓋到被子上使勁地擠在一起才能睡得著覺。

夏天的時候,蝨子、跳蚤滿家跑,被子上床單上滿是星星點點跳蚤的血跡,我們的身上也是蝨子成堆,白色的蝨子卵掛滿了衣服裡子,沒辦法只好半個月後回家全身上下徹底地打掃,把衣服放到洗衣盆裡狠狠地煮上半個鐘頭,才能消滅身上的蝨子,但返回學校時,不到一天就又是蝨子滿身了。

從韓店到我村大概是二十裡地的路程,坐敞篷客車是兩毛錢,也就是長春生產的解放卡車,車廂後掛一架梯子,我們每當回家時能省則省,遇到牲口套車,就給車把式說個好話捎個腳,遇到騎自行車的熟人時讓人家帶回來,大部分是花兩個鐘頭的時間步行著回家。要返回學校了,父親借一輛自行車帶上一些玉米乾糧再把我送回學校。

周而復始,到了1977年冬,國家恢復了高考制度,我們才補習了幾天的初中數理化語文課程就畢業了。1978年1月,過年前夕我們帶著不盡的遺憾,兜裡揣著一張黑白畢業照離開了母校。

由於教育指導思想與當時國家政治氣候的相互作用,最終導致我國教育事業的大倒退。當然韓店中學也不例外,我們那一批共有6個班,依次是23、24、25、26、27、28班,高二年級是17到22班,還有初中的幾個班,我在27班,我們班是學醫護的,28班是學獸醫的,其它班好像有農機班、農林班等等,他們還發著高中的課本,上語文、數學,物理等,特別是數學有華羅庚為農業生產服務的優選法“ 0.618法”可上,我們班就連高中的書皮子都沒見過,二年的時光,只上了兩門課程,一門是中醫學概論,一門是西醫學,沒有現成的課本,老師就讓幾個寫字好的同學刻蠟板,每人手中僅有區區的幾頁教程。

韓店中學位於韓店西南上,順著新建路向西一拐就到了,共分四個區,南側是操場、小工廠和教師家屬區,北邊是教學區,迎門是一條坑坑窪窪的磚鋪引路,路兩側是丈余高的松樹和柏樹,再兩側就是每個班的教室,兩邊隔一條小道就是學生的齋房了。

中引路盡頭是學生灶房和大禮堂。整個學校全部是平房,沒有一棟樓。當時的感覺就是韓店中學太大了,禮堂西是一片空地,夏天收小麥秋天收玉米,學生大灶東邊圈著幾畝地,種著各種果木,養著豬,這兩個地方都是學生勞動實踐的地方。禮堂和大灶中間有一個大門,那是學校的北後門,不常開,一出後門就是縣糧食局。

每當韓店過七月初七廟會的時候,禮堂放電影賣票,或是縣裡有大型會議等等,才要開北門。韓店中學占了新建路半條街,男生到街上去買東西,都不願意走南大門,而是爬北牆。因為一過北牆就是韓店縣城新建路上的人民飯店,人民照相館、洗澡堂了,再往北就是縣招待所和東方紅商場、東風電影院。

“叮鈴鈴……”一陣急促的電鈴聲響起。“大海航行靠舵手,萬物生長靠太陽……”隨即是高音喇叭播出的歌聲響徹雲霄。早晨五點半,同學們紛紛起床出早操。我們以班為單位,排隊走出校門,校門口有學生會的幹部專門清點人數,有時全體都在大操場跑步,有時把隊伍全部開到大街上,一直要跑到現在國稅局辦公的那個地方,一小時後回來,其它班的要上早自習,學習時間基本正常。

我們班很特殊,出操回來,洗漱,搞個人衛生,不上自習,當時帶洗臉盆的只有區區幾人,我們輪換著用洗臉盆,等不及的只好兩個人相互用飯盆倒著水洗臉。上午,我們班前兩節課上中醫學概論,後兩節不上課,上街的上街,玩的玩。

下午,前兩節上西醫課後,就沒有什麼事情了,有時感覺到無聊透了,也有幾個同學到班裡自修自修,我專門買了一個大本子,抄了一大本治病的偏方,可惜從來沒給別人治過病,或者借來別人的《三百六十味白話解》猛抄一陣子,否則的話,二年下來,沒法向父母交待。

我們27班是醫護專業,中學快畢業的那年秋天,我們班化整為零在全縣各個醫院進行了實習,當時我在蘇店醫院治療室實習。學會了肌肉注射,扎針輸水,縫合傷口,實習期間,特願意出診到外邊給患者輸水,能吃到患者家裡準備的蘋果、核桃、梨等一些稀罕東西。等插好輸液針,再校對好點滴時間,看看患者有沒有其他的不適,這才能返回醫院。

我是農業戶口,在學校吃的是周轉糧,“周轉糧”現在已是一個消失的名詞,所謂“周轉糧”也就是在糧站把玉米糶了,按照國家口糧標準,轉到學校的名下,兌換成供應糧。每個月伙食費九塊二毛五分錢,早晨三兩,中午半斤,晚上三兩,說起那時的伙食可沒法提了,連現在的豬狗都不吃。

早晨是稀拉拉的小米飯,灶房怕做不熟加了很多堿面,味道特苦,我們吃一半往地上到一半,過一兩個時辰,地上的小米飯全部由金黃色變成白色的了,中午一頓粗糧一頓細糧,粗糧是三個窩窩頭,細糧是燜鍋角片,如此循環往復一陳不變,窩窩頭實在難於下嚥,我們就中午吃一個,剩下的兩個放到火上烤幹一層層剝皮吃。

晚上是浪裡淘沙的禾子飯,打飯時,灶房只有兩個視窗,同學們擠來擠去經常發生燒傷事件,我曾經就把一盆小米飯澆在了一位高二年級的脖子上,我忙不迭地向人家賠不是,我班一同學和他是同村的也替我說好話,我到校醫室買來燒傷膏這才了事,否則的話挨一頓揍是必不可少的。

再說一說住的條件吧。前邊已經提過每人二尺大的地方,冬天冷的能凍死人,土炕通鋪本身就非常陰冷潮濕,加之我們的被褥單薄,晚上的時候,大家只好把下邊鋪的褥子蓋到被子上使勁地擠在一起才能睡得著覺。

夏天的時候,蝨子、跳蚤滿家跑,被子上床單上滿是星星點點跳蚤的血跡,我們的身上也是蝨子成堆,白色的蝨子卵掛滿了衣服裡子,沒辦法只好半個月後回家全身上下徹底地打掃,把衣服放到洗衣盆裡狠狠地煮上半個鐘頭,才能消滅身上的蝨子,但返回學校時,不到一天就又是蝨子滿身了。

從韓店到我村大概是二十裡地的路程,坐敞篷客車是兩毛錢,也就是長春生產的解放卡車,車廂後掛一架梯子,我們每當回家時能省則省,遇到牲口套車,就給車把式說個好話捎個腳,遇到騎自行車的熟人時讓人家帶回來,大部分是花兩個鐘頭的時間步行著回家。要返回學校了,父親借一輛自行車帶上一些玉米乾糧再把我送回學校。

周而復始,到了1977年冬,國家恢復了高考制度,我們才補習了幾天的初中數理化語文課程就畢業了。1978年1月,過年前夕我們帶著不盡的遺憾,兜裡揣著一張黑白畢業照離開了母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