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人類與神秘病毒的艱難作戰史

地球是一個生機勃勃、具有極其豐富的生物種類的星球。 從原始時代開始,很多動物就被人類馴化, 與人類和諧相處, 比如說狗、貓、馬等都是人類的好朋友、好幫手。 但同時,神秘莫測自然界又是一個危險的所在, 那些看似毫無傷害力的動物們,對人類來說可能也是致命的。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感染與免疫中心從去年開始進行一項耗費10年時間、花費數十億美元的研究項目, 科學家們將全方位地識別在哺乳動物中傳播的病毒多樣性。 因為該中心研究發現, 哺乳動物可能攜帶32萬種病毒, 70%能夠感染給人類, 識別這些病毒所引發的疾病,, 特別是那些染給人的疾病, 或許可以幫助我們預防流行疫病。

比如說,科學家們重點研究的一種名叫狐蝠的蝙蝠, 這種蝙蝠能攜帶立百病毒, 人類若感染, 嚴重的話可導致死亡。 在對從狐蝠上採集的1897份樣品進行研究之後,

他們發現了近60種不同類型的病毒, 其中大部分是前所未見的。

大家應該對爆發於2003年的SARS病毒記憶猶新, 這場從中國廣東開始蔓延的病毒在全球造成了919人死亡, 其中, 中國共確診非典型肺炎病例5327例, 死亡349人。

2004年, 廣東防治SARS科技攻關組的專家們認定, 果子狸是SARS冠狀病毒的主要載體。 但實際上, 果子狸並不是元兇, 元兇是一種名為“中華菊花蝠”的蝙蝠, 由於蝙蝠本身會攜帶狂犬病毒、埃博拉病毒、亨尼帕病毒等可以感染人類的病毒, SARS病毒先由蝙蝠傳予果子狸, 再由果子狸變種傳給人類。

不止蝙蝠, 其它動物也能成為烈性傳染病的宿主。 西尼羅河病毒是一種腦炎病毒, 1937年在西尼羅河地區的烏干達發現, 因此命名。 它以鳥類為主要的貯存宿主,

馬、蚊子和人都可以是它的傳染宿主, 人一旦被感染後, 會出現高燒、噁心、四肢疼痛等症狀,在老年人當中病死率很高。

黑死病是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瘟疫之一, 這場瘟疫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約7500萬人死亡, 根據估計, 瘟疫爆發期間, 中世紀歐洲約有占人口總數30%的人死於黑死病。 此種病毒借鼠蚤傳播為主, 齧齒動物→蚤→人的傳播是黑死病的主要傳播方式。

科學家研究指出, 大部分人類致命性疾病均是由動物傳播, 每年至少有一種新病原體, 包括病毒、細菌、寄生蟲、原生動物和真菌等從動物傳染給人類, 並演變成致命疾病。 究其原因, 與人類行為及環境的改變有關, 包括叢林打獵、密集耕種、全球變暖,

及長途旅行的普及, 增加了疾病跨種物傳播的機會, 使動物身體上的病原體容易產生突變, 感染人類。 其中一個典型例子是愛滋病毒, 這種病毒最初是在非洲猿猴身上發現的, 其後傳播至人類身上, 更演變成世界範圍內的絕症。

可以這樣說,人類通過動物身染重症是動物給予人類的警告, 但實際上, 食用野生動物仍是很多人類的嗜好, 或是不得不以此為食物來源。 比如說, 當前喀麥隆東部地區80%的肉食消耗來自於野生環境的“叢林獵物”, 主要是大猩猩、黑猩猩和猴子;每年剛果盆地將有500萬噸野生動物將被屠殺, 這相當於1000萬頭牛。 科學家警告稱, 人類食用猴子和猿, 未來可能會感染新型愛滋病毒。

病毒是什麼?曾經獲得1960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英國免疫學家梅達沃將病毒描述為“一個包裹在蛋白質裡的壞消息”。

它的結構很簡單, 一個蛋白質做成的外殼裡包著一團主司遺傳的物質核酸。 由於沒有實現新陳代謝所必需的基本系統, 所以, 病毒自身不能複製。 但是, 當它接觸到宿主細胞時,便脫去蛋白質外套,它的核酸基因侵入宿主細胞內,借助後者的複製系統,按照病毒基因的指令複製新的病毒。而且,遺傳物質在複製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發生錯誤,這些錯誤遺傳下去,就發生突變,產生新型病毒。

正是因為病毒巨大的遺傳性與突變性,讓變幻莫測的病毒成為人類難以戰勝的對手,並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黑死病也叫鼠疫,是一段恐怖的記憶,通常先在鼠類或其他齧齒類動物中流行,然後再通過鼠、跳蚤的叮咬傳播到人類身上,最初症狀是腹股溝或腋下的淋巴有腫塊,然後,皮膚會出現青黑色的斑塊,染病後,幾乎所有的患者都會在3天內死去。1348年歐洲爆發的黑死病使歐洲人死亡約2500萬,占當時歐洲人口的1/3,之後一直到17世紀中葉,黑死病每隔幾十年都會在歐洲重現。

不過,黑死病也在客觀上促進了歐洲醫學的進步,一個名叫希利亞克的醫生在教皇支持下開始解剖死者的屍體,而在此之前,解剖屍體被教會視為大逆不道。解剖學由此開始發展,西方醫學逐漸認識了人體生理,進而促進了外科學的發展。

另一方面,黑死病也促進了歐洲的“衛生革命”,鼠疫流行後,歐洲各國積極加強基礎衛生設施的建設,如挖掘寬敞的下水道,並且重視對垃圾的處理,加上普遍進行殺蟲和消毒,使鼠疫等傳染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因此,國際上把對鼠疫的防治稱為“第一次衛生革命”。

傳染性病毒的殺傷力可以說是種族屠殺,天花就被稱為“人類史上最大的種族屠殺事件”。15世紀末,歐洲人踏上美洲大陸時,這裡居住著2000萬—3000萬原住民,約100年後,原住民人口剩下不到100萬人。歐洲殖民者把天花患者用過的毯子送給了印第安人,隨後,瘟疫肆虐。在16至18世紀,每年死於天花的人數,歐洲約為50萬人,亞洲約為80萬人,而整個18世紀歐洲人死於天花的總數,則在1.5億人以上。

值得慶倖的是,人類真正消滅的第一個傳染病,也是著名的“天花”。18世紀70年代,英國醫生愛德華·琴納發現了牛痘,雖然病死率也維持很高的數字,但總算開始找到了抵禦天花病毒的方法。1980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宣佈人類成功消滅天花,這樣,天花成為最早被徹底消滅的人類傳染病。

可以這樣說,病毒無數次大屠殺了生命,也無數次改變了人類歷史的進程,人與病毒將是一場永無休止的抗爭。但是,人類畢竟是智慧型的物種,儘管在更新換代極快的病毒面前,人類的反應顯得極慢,但在每一次災難之後,人類都會反思並積極尋找預防的方法。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對致命性病毒或將取得最終的勝利。

當它接觸到宿主細胞時,便脫去蛋白質外套,它的核酸基因侵入宿主細胞內,借助後者的複製系統,按照病毒基因的指令複製新的病毒。而且,遺傳物質在複製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發生錯誤,這些錯誤遺傳下去,就發生突變,產生新型病毒。

正是因為病毒巨大的遺傳性與突變性,讓變幻莫測的病毒成為人類難以戰勝的對手,並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黑死病也叫鼠疫,是一段恐怖的記憶,通常先在鼠類或其他齧齒類動物中流行,然後再通過鼠、跳蚤的叮咬傳播到人類身上,最初症狀是腹股溝或腋下的淋巴有腫塊,然後,皮膚會出現青黑色的斑塊,染病後,幾乎所有的患者都會在3天內死去。1348年歐洲爆發的黑死病使歐洲人死亡約2500萬,占當時歐洲人口的1/3,之後一直到17世紀中葉,黑死病每隔幾十年都會在歐洲重現。

不過,黑死病也在客觀上促進了歐洲醫學的進步,一個名叫希利亞克的醫生在教皇支持下開始解剖死者的屍體,而在此之前,解剖屍體被教會視為大逆不道。解剖學由此開始發展,西方醫學逐漸認識了人體生理,進而促進了外科學的發展。

另一方面,黑死病也促進了歐洲的“衛生革命”,鼠疫流行後,歐洲各國積極加強基礎衛生設施的建設,如挖掘寬敞的下水道,並且重視對垃圾的處理,加上普遍進行殺蟲和消毒,使鼠疫等傳染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因此,國際上把對鼠疫的防治稱為“第一次衛生革命”。

傳染性病毒的殺傷力可以說是種族屠殺,天花就被稱為“人類史上最大的種族屠殺事件”。15世紀末,歐洲人踏上美洲大陸時,這裡居住著2000萬—3000萬原住民,約100年後,原住民人口剩下不到100萬人。歐洲殖民者把天花患者用過的毯子送給了印第安人,隨後,瘟疫肆虐。在16至18世紀,每年死於天花的人數,歐洲約為50萬人,亞洲約為80萬人,而整個18世紀歐洲人死於天花的總數,則在1.5億人以上。

值得慶倖的是,人類真正消滅的第一個傳染病,也是著名的“天花”。18世紀70年代,英國醫生愛德華·琴納發現了牛痘,雖然病死率也維持很高的數字,但總算開始找到了抵禦天花病毒的方法。1980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宣佈人類成功消滅天花,這樣,天花成為最早被徹底消滅的人類傳染病。

可以這樣說,病毒無數次大屠殺了生命,也無數次改變了人類歷史的進程,人與病毒將是一場永無休止的抗爭。但是,人類畢竟是智慧型的物種,儘管在更新換代極快的病毒面前,人類的反應顯得極慢,但在每一次災難之後,人類都會反思並積極尋找預防的方法。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對致命性病毒或將取得最終的勝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