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10億現金紅包能否讓支付寶打贏線下戰?

一度時間, 央行對掃碼支付進行過種種限制, 甚至叫停, 央行出於安全的考慮在起初的時候並不放心。 那時候, 支付寶錢包之類的協力廠商支付的發展也局限於線上, 對於線下反而不如拉卡拉之類的協力廠商平臺。

一度時間, 央行對掃碼支付進行過種種限制, 甚至叫停, 央行出於安全的考慮在起初的時候並不放心。 那時候, 支付寶錢包之類的協力廠商支付的發展也局限於線上, 對於線下反而不如拉卡拉之類的協力廠商平臺。 不過, 後來隨著“兩車”的出現, 嘀嘀快的曾經的激烈火拼徹底啟動了線下支付模式,

再加上微信紅包的逆襲, 讓移動支付開始悄然走俏, 再經過幾年的發展, 徹底被老百姓接受。

再後來, 零售市場的線下線上的融合變得越來越成為潮流, 再加上智慧終端機的火爆, 4G應用場景的不斷融合, 移動支付徹底被點燃。 協力廠商平臺在市場的表現越來越強勁, 一度壓制了銀行的拓展力度, 當然銀行本身的僵化和服務不到位, 也給互聯網金融企業帶來更多的機會。 這時候的銀聯也有點無可奈何了, 銀行卡的發展雖然數量還在增長, 但是應用前景反而暗淡了許多。 央行會允許這種狀況長期存在嗎?

近日, 我們看到, 有消息稱:“二維碼支付迎監管, 央行發佈條碼支付新規, 明確支付機構提供條碼支付服務必須持牌經營,

將對條碼支付額度進行分級管理。 ”據悉, 央行官網發佈的《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印發<條碼支付業務規範(試行)>的通知》, 配套印發相關技術規範, 從額度、風險防範等多個角度進行了管理。 條碼支付新規明確支付機構提供條碼支付服務, 必須持牌經營, 此外還將對條碼支付額度進行分級管理, 新規自2018年4月1日起實施。

對於額度管理, 主要分四級。 風險防範能力達到A級, 即採用包括數位憑證或電子簽名在內的兩類(含)以上有效要素對交易進行驗證的, 可與客戶通過協定自主約定單日累計限額。 風險防範能力達到B級, 即採用不包括數位憑證、電子簽名在內的兩類(含)以上有效要素對交易進行驗證的,

同一客戶單個銀行帳戶或所有支付帳戶單日累計交易金額應不超過5000元。 風險防範能力達到C級, 即採用不足兩類要素對交易進行驗證的, 同一客戶單個銀行帳戶或所有支付帳戶單日累計交易金額應不超過1000元。 而風險防範能力達到D級, 即使用靜態條碼的, 同一客戶單個銀行帳戶或所有支付帳戶單日累計交易金額應不超過500元。

靜態條碼目前被認為是風險最大的支付領域之一, 也是出問題最多的領域。 除了限額管理外, 新規還提出了一系列防範靜態條碼風險的措施:包括要求靜態條碼應由後臺伺服器加密生成、要求展示靜態條碼的介質應放置在商戶收銀員視線範圍內, 商戶應定期對介質進行檢查、要求靜態條碼採用防護罩等物理防護手段避免被覆蓋或替換等。

此舉也是現在市場出現各種騙局, 甚至對一些被詬病的“薅羊毛黨”的應對策略, 也是防止靜態條碼被掉包, 或者在商家之外的區域被不法分子所濫用。 據悉現在已經有一些不法分子在商家的門上張貼所謂的優惠二維碼騙取用戶掃碼, 進而給用戶帶來一定的資金損失, 顯然, 對於這類靜態條碼是打擊的重點之一。 此舉對於規範市場也是有利的。

同時, 《規範》將條碼支付分為付款掃碼和收款掃碼。 “付款掃碼”是指付款人通過手機、Pad等移動終端識讀收款人展示的條碼完成支付的行為, 是用戶主動掃碼付款, 俗稱“主掃”;“收款掃碼”是指收款人通過識讀付款人移動終端展示的條碼完成收款的行為, 是用戶被動掃碼支付, 俗稱“被掃”。 其中“主掃”的問題更多一些, 誘騙用戶主動掃碼的行為也屢有發生, 給用戶帶來的損失也多數是出現在這種情況下。

央行表示, 隨著近年來支付標記化(Tokenization)等技術在移動支付中的廣泛應用, 客觀上提高了條碼支付的安全標準。但是,囿於缺乏統一的業務規範和技術標準,在條碼生成機制和傳輸過程中仍存在風險隱患,也引發了支付安全的風險案件,市場機構在業務推廣過程中還存在不正當競爭等現象。這也是央行出臺規範的內在因素。對於用戶來說,此舉是不是會影響自己日常的掃碼支付嗎?其實很多時候,我們足夠應用了,也就是說影響幾乎是微乎其微的。況且,對於交易金額高的,只要安全風險防範等級上去了,也可以調高額度等等,這一點和信用卡有點類似。

對於移動支付的兩大巨頭支付寶錢包和微信支付而言,此舉或許不是利空,而是利好,因為很多靜態條碼掃描是在其“監控”之外的。而“被掃”都是簽約客戶,當“主掃”開始限制的時候,或許會激勵更多的商戶選擇和其二者簽約,即使在推廣期間不用收費,但是長期下去積累的大資料對於二者來說都是非常龐大的一筆財富。這顯然更有利於支付寶錢包和微信支付的發展。對於手機近場支付,甚至銀聯來說,或許並不是一個好消息,因為市場本身會追逐最大的客戶群和目標使用者,當人們更習慣使用支付寶錢包和微信支付的時候,商家自然會選擇這二者進行簽約。這也是為何Apple Pay進入中國市場,但鮮有更多的份額和耀眼業績之說,因為他們還不瞭解中國用戶的使用習慣。對於銀聯來說,也是頗為尷尬,雖然銀聯多次調整策略,希望在移動支付市場能夠形成三國殺的局面,真正能夠和支付寶錢包和微信支付抗衡,但目前的發展態勢來看,顯然銀聯的體量以及發展動力尚不足以和上述二者掰腕子。

客觀上提高了條碼支付的安全標準。但是,囿於缺乏統一的業務規範和技術標準,在條碼生成機制和傳輸過程中仍存在風險隱患,也引發了支付安全的風險案件,市場機構在業務推廣過程中還存在不正當競爭等現象。這也是央行出臺規範的內在因素。對於用戶來說,此舉是不是會影響自己日常的掃碼支付嗎?其實很多時候,我們足夠應用了,也就是說影響幾乎是微乎其微的。況且,對於交易金額高的,只要安全風險防範等級上去了,也可以調高額度等等,這一點和信用卡有點類似。

對於移動支付的兩大巨頭支付寶錢包和微信支付而言,此舉或許不是利空,而是利好,因為很多靜態條碼掃描是在其“監控”之外的。而“被掃”都是簽約客戶,當“主掃”開始限制的時候,或許會激勵更多的商戶選擇和其二者簽約,即使在推廣期間不用收費,但是長期下去積累的大資料對於二者來說都是非常龐大的一筆財富。這顯然更有利於支付寶錢包和微信支付的發展。對於手機近場支付,甚至銀聯來說,或許並不是一個好消息,因為市場本身會追逐最大的客戶群和目標使用者,當人們更習慣使用支付寶錢包和微信支付的時候,商家自然會選擇這二者進行簽約。這也是為何Apple Pay進入中國市場,但鮮有更多的份額和耀眼業績之說,因為他們還不瞭解中國用戶的使用習慣。對於銀聯來說,也是頗為尷尬,雖然銀聯多次調整策略,希望在移動支付市場能夠形成三國殺的局面,真正能夠和支付寶錢包和微信支付抗衡,但目前的發展態勢來看,顯然銀聯的體量以及發展動力尚不足以和上述二者掰腕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