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人物」“編寫生命密碼”的中國90後博士生

【人物】人生的起伏會深化存在過的痕跡

謝澤雄, 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博士生

他說, 父母給他起名“澤雄”, 有“恩德澤被家鄉”之意。 果然,

這位來自河北保定雄縣的90後博士生, 不負眾望。 更有意思的是, 他的科研成就, 令他先于雄安新區, 揚名海內外。

作者:袁全 賈釗 張建新

和很多人一樣, 身高1米90的合成生物學博士生謝澤雄也擔心有朝一日人工智慧會威脅人類。 但他參與的一項堪稱“再造生命”的研究, 最近引起世界的矚目。

3月10日, 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科學》以封面文章發表了人類“編寫生命密碼”所取得的最新突破, 其中4篇文章來自中國科學家的貢獻——天津大學、清華大學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的科研團隊, 利用化學物質合成了4條人工設計的釀酒酵母染色體。

這項研究標誌著人類從“讀懂生命密碼”的基因組測序階段, 飛躍到“編寫生命密碼”的合成染色體階段,

向“合成生命”的目標邁進了一大步。 27歲的謝澤雄是其中一條染色體的研究者。

3月10日出版的《科學》雜誌封面文章就是合成酵母染色體的研究。

在這篇有93名合著者的論文中, 他是第一作者。 這個身材瘦高、性格有些內向的小夥子, 坦言自己並沒想到“合成生命”是那麼遙遠。

但他相信, 與人類基因相似的酵母菌的研究, 會在工業生產、醫藥研發, 特別是治療疾病上具有深遠意義。

他對生命健康科學研究的濃厚興趣, 大概是來自兒時的經歷。 謝澤雄自小就看到父母受疾病困擾。 母親有嚴重的失眠, 試過各種藥物但都不起作用。 父親家族有一種遺傳病, 上了一定歲數聽力就大幅下降, 幾盡失聰。 “少了對這個世界的一種感知, 是多麼痛苦, ”謝澤雄說。 他想, 基因的研究也許可以解決現在藥物無法攻克的疾病, 解除人們的痛苦。

上中學的時候, 謝澤雄從課本上瞭解到2000年中國科學家提前完成國際人類基因組計畫中1%的任務, 很激動, 也很自豪。 但他沒想到, 十幾年以後, 自己會參與“合成基因組”的研究,

並把中國在這個領域推向更前沿的地位。

謝澤雄雖然是理科生, 但他從小喜愛讀書, 不僅包括文學名著, 還有流行小說、漫畫, 比如《哆啦A夢》、《火影忍者》等。

2008年, 謝澤雄以河北省保定市雄縣理科狀元的身份考入天津大學生物工程專業。

他說, 父母給他起名“澤雄”就有“恩德澤被家鄉”之意。 2012年, 這名還是來自“小縣城”的好學生, 又通過刻苦學習, 以本科專業第一名的成績免試攻讀博士學位, 加入天津大學合成酵母染色體研究。

那時他對“合成生物學”沒有概念。 這是一個非常具有前瞻性的領域, 而且中國與美國等發達國家存在不小的差距。 他的導師元英進教授也是花了很長時間才說服國內的專家學者, 並申請到863國家科技專案的資金支援。

2012年, 天津大學、清華大學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與美國、英國、法國、新加坡等國家的科研機構共同參與酵母基因組合成國際計畫, 目標是對釀酒酵母基因組進行人工設計和化學再造。 各國團隊認領染色體研究後, 向美國派學生學習,並定期舉行分享會,交流經驗。

謝澤雄在美國哈佛大學。2016年5月,他前往美國,參加“人類基因組編寫計畫”聯盟成員。

酵母基因組合成國際計畫發起人,美國紐約大學遺傳學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傑夫·伯克“男神”。他是天津大學第一個在27歲就在《科學》上發表文章的博士生。如此年輕就獲此殊榮,這在全國也是少有的。

這位“90後”博士仍然十分冷靜。“這只是一小步,”他說,設計、構建一條酵母基因組距離“合成生命”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希望有一天自己的研究能有助於攻克疾病。

“如果能夠為人類健康做貢獻,我就很知足了。”謝澤雄說。

(文中圖片除特別說明外,均由“北洋光影”提供)

向美國派學生學習,並定期舉行分享會,交流經驗。

謝澤雄在美國哈佛大學。2016年5月,他前往美國,參加“人類基因組編寫計畫”聯盟成員。

酵母基因組合成國際計畫發起人,美國紐約大學遺傳學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傑夫·伯克“男神”。他是天津大學第一個在27歲就在《科學》上發表文章的博士生。如此年輕就獲此殊榮,這在全國也是少有的。

這位“90後”博士仍然十分冷靜。“這只是一小步,”他說,設計、構建一條酵母基因組距離“合成生命”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希望有一天自己的研究能有助於攻克疾病。

“如果能夠為人類健康做貢獻,我就很知足了。”謝澤雄說。

(文中圖片除特別說明外,均由“北洋光影”提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