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鄭立平:一個教老師“活出精彩”的人

物簡介

鄭立平:知名特級教師, 知名班主任, 教育國培專家, 齊魯名師, 山東省首屆十佳班主任, 山東省首屆十大科研名師, 全國十佳班主任, 全國教育改革創新優秀教師, 青島市初中數學名師工作室主持人, 中華師德西部好教師工作室主持人;出版《把班級還給學生》《優秀教師成長之道》等著作18部, 創辦全國民間班主任成長研究會。

導語

“沒有任何人要求, 他們卻能幾乎天天晚上聚在一起探討教育問題, 對話、交流、碰撞……”山東省壽光實驗小學青年教師範則超在瞭解“心語”團隊的活動後, 如此驚訝地說。

與他有著同樣感慨的還有河南省開封市通許縣原教育局局長毛穎貞:“在物欲橫流、浮躁倦怠的今天……我簡直不敢相信, 竟有人(鄭立平)有如此魅力, 能夠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四五百名優秀教師的加盟和20多家主流教育媒體的關注!”

而在聚滿了“烏合之眾”的“‘心語’全國(民間)班主任成長研究會”,

其創始人——鄭立平是一個“教父”般的存在。 這樣的存在不僅來源於鄭立平本人富有傳奇色彩的經歷:從“蝸居鄉村”到“全國十佳”;從“平凡機械”到“中學特級”……, 也來源於鄭立平本人對教師成長的深刻認知和理解:教育幸福, 首先要教師幸福。 鄭立平飽含激情而有抑揚頓挫的聲音, 帶有濃濃的“山東腔”。 每當他講到激動處, 他敦實而極富感染力的“教育哲語”總能引起在座教師的注意和思考。

從上世紀90年代進入教育行業, 到2009年創立“心語”全國(民間)班主任成長研究會, 短短數年, 鄭立平由一個教師成功升級為一個教老師“活出精彩”的人, 繼而又成為了諸多青年教師“頂禮膜拜”的對象, 不經意間,

鄭立平已然越級為了受人仰望的“現象級”特級教師。

人物故事

喚醒“倦怠”的老師

這個世界上沒有一把智慧的鑰匙能夠打開所有的心靈之鎖。 教師專業的這種個性獨特性, 決定了教師的專業素質提升和精神生命成長必須是個性化的, 必須是基於他自己的需要的,

必須是有著強大內驅力的。

在如何應對教師的職業倦怠上, 鄭立平更像是一個思想啟蒙者:“過去‘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 可是一旦車頭沒有動力了, ‘鋼鐵巨龍’就成了‘死龍’。 現在的高鐵則是每一節車廂都自帶動力系統, 每一節車廂都靠自己的動力前行, 整合起來, 就產生了幾乎難以想像的高速度”。

從懵懂人師到中學特級, 鄭立平參加過動輒幾百人上千人的大規模培訓, 聆聽過居高臨下、宏大空泛的專家講座, 目睹過花樣繁多的名師公開課觀摩活動……而這一系列活動的目標中, 喚醒“倦怠”的老師是沒有言說的題中之義。 然而, 在鄭立平看來, 這些看上去“生猛無比”的師訓, 卻總是忽略了一個最為關鍵的環節:如何啟動教師個人自身的成長欲、成長力,

讓教師在自己的課堂上、在自己的課程裡、在自己與學生的朝夕相處中, 獲得真切的成長。

“與其憑藉外力推動教師前行, 或者憑藉唯一的火車頭帶動教師前行, 不如為每個教師的生命裝上發動機, 讓每個人都能主動前進!”在鄭立平看來, 這一“喚醒‘倦怠’的老師”行動中, 發動機如何裝置是一件值得費心思琢磨的事:是外力強加呢, 還是喚起內在的需要?

顯然, 單純依靠教育行政力量的強制和約束, 一定會受到教師的排斥和抵觸。

那麼, 如何才能一舉解決教師的職業倦怠呢?這一度讓鄭立平苦心積慮而又難有所觸。

也正是在這個時間點上, 國內外許多自發性的民間組織的發展, 給鄭立平提供了啟示。於是,2009年10月,鄭立平毅然決定把自己在學校的封閉型、半行政化的班主任名師工作室徹底打破,面向全市中小學教師開放,成立了“心語”教師成長研究團隊,利用平日的網路交流、作業推動和雙週二晚的集中研討,開始了自己所謂的“喚醒行動”。

從此,鄭立平的業餘時間幾乎全部與之緊密連在一起。

夾縫中的自我救贖

補丁可以繡成一朵花,天才往往曾經是醜小鴨。

如同每一個青年教師的成長磨練,喚醒別人的關鍵,首先要喚醒自己。回首鄭立平從教20 多年的歷程,在真正體驗到教師職業的幸福之前,他走了太多“彎路”。

1990年,大學畢業的鄭立平意氣風發地走上了教師崗位。初次步入教壇,每節課都精心準備的鄭立平對自己似乎很“自信”。在學校中,人們總是看到匆匆上課卻兩手空空的鄭立平。第一次上公開課,鄭立平也得到了同科老師們的認同,這讓鄭立平感到竊喜。不過,與老師們的態度形成對比的是,領導卻在周前會上對鄭立平大為不滿:“有的青年教師上課連備課本都不拿,這是什麼工作態度?……”從老師們中間射來的眼光中,鄭立平感覺到過火辣辣的心痛。不過,讓鄭立平想不明白的是,拿不拿備課本和職業態度有什麼關係?

“我行我素”的鄭立平似乎並未從中嗅到危險的味道。1990年的元旦,“特立獨行”的鄭立平決定開展學校歷史上第一次“元旦文藝晚會”。這樣的文藝晚會也吸引了眾多其他班級的學生。以致於上課鈴響後,其他班級的學生還不肯離開。這件事情一下子驚動了校長。大為惱火之下,校長為此專門找到鄭立平談話:“這是學校歷史上最無組織紀律的第一次,嚴重影響了學校的正常秩序”。而期末考的來臨,更使鄭立平立於“風口浪尖”,他所教的三個班成績比平行班低了2分。於是校長在大會上講了又在小會上點,鄭立平一下子成了學校的“名人”,這讓鄭立平一度深感痛苦。

不能選擇環境,那就先讓自己適應環境。適應環境,並不代表屈從和失敗。壓抑與忍耐促使鄭立平迅速成熟。漸漸地,他發現,憑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再加些“辛勤”,應對一切比較容易。追求穩健而技巧的課堂教學獲得同行們好評,超出平行班很多的升學人數讓領導們驚喜。而奧賽優秀輔導員、市優秀教師、教學能手、優秀班主任等榮譽也紛紛向鄭立平撲來。

然而,這些就是成功的教育嗎?從學生疲憊的身影中,鄭立平並沒有感到滿足和快意。

幸福學生就是幸福教師

成功的教育就是給了學生一個夢,因此教育一定要給學生留下“故事”。

2004年夏,懷著“一定要做一個優秀教師”的夢想,鄭立平又背起了出走的行囊。在新的學校裡,鄭立平擁有了更高的平臺;特別是全國著名專家與名師的報告,大大開闊了他的眼界。於是,在班主任工作中,鄭立平邊學習新的教育理論,邊實驗自己的管理方法,大膽探索、積極創新,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創造了非常突出的業績。

一個沒人敢要的弱智男孩,開始連在幾樓都難分,卻忽然變成了“同學”的兒子,親近感讓孩子驚喜,也激勵鄭立平大膽推行“讀書喚醒實驗”。一個自鄙怯弱的女生,即使很會的問題站起來也說不清,卻迅速變為鄭立平的“乾女兒”,令孩子們羡慕,校園裡逐漸洋溢起他們的歡笑。一個當眾給鄭立平起外號的學生,卻被“你抓住了老師的外貌特徵,還很有創意呢”稱讚,寬容和博愛讓學生永生難忘。而鄭立平探索的“模糊評價機制”,把傳統管理中對學生個人的詳細評價,轉化為對各學習團隊的綜合評價,淡化學生間的激烈競爭,大大增強了班級凝聚力……

成功的教育就是給了學生一個夢,因此教育一定要給學生留下“故事”。鄭立平堅信,參加一項有意義的活動遠比幾次泛泛說教更有價值。為此,他每學期都組織開展一系列的文體活動:讀書比賽給學生們增長知識,健身遊戲使學生們身心和諧,社會實踐讓學生們開拓視野。他不僅善於放大學生子的優點,而且還善於智慧地把學生的缺點加工轉化成美麗的優點。他用心建設了班級網站,傾聽學生心聲,和學生平等、自由對話;他積極組建了學校第一個學生社團“世紀之星文學社”,並輔導多個學生發表了文章,使學生鼓起自信的風帆;他為愛好繪畫的學生,專門舉辦了“個人畫展”,點燃了他們的繪畫之夢……

扎實的工作作風和勤奮的學習,使鄭立平的班級中有19人在調查中將教師作為第一職業,這讓鄭立平隱約感受到了那份遲來的教育幸福。而也是在這之後,鄭立平先後榮獲山東省十佳創新班主任、齊魯名師。

把教育幸福傳遞給更多人

從“教學”走向“教育”,傳承和點燃更多更大的愛與希望,正是一個優秀教師所應有的首要擔當。

“表情監督員”“詩意作業本”“德育故事庫”“班級牢騷會”……種種舉措在讓鄭立平的班主任工作取得業績同時,也推動著鄭立平嘗試將這樣的教育幸福傳遞給更多人。

2009年10月,鄭立平組建了“心語沙龍”班主任工作研究會。本來,鄭立平的初衷是想搞一個小論壇式的交流平臺,卻沒想到許多青年班主任迫切要求加入。同時,加入者中還有官員、學者和專家……這一下子引起了廣大教師和教育媒體的積極支持和強烈關注。

2010年2月,來自全國七個省份的數十位優秀班主任自發相聚在山東濰坊,探討困擾當今教育的一個重要話題——教師的幸福感問題。山東省教育廳張志勇廳長電話祝賀,著名德育專家張萬祥等發來賀詞。以民間團隊的形式探討關乎教育發展的“職業幸福感”這個重要議題,這在全國,無疑具有開創意義。

作為團隊發起人,鄭立平一直認為,教師的專業成長必須起源於內心靈魂的深度覺醒。為了讓大家能夠更專業更快速地成長,鄭立平帶領開展了讀書交流、問題研討、視頻講座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激勵團隊中的老師們學習、交流、寫作、實踐、思考和碰撞。僅2010年,團隊共舉辦了“老班的幸福”專題視頻講座30講,“個人讀書交流”活動15講,“齊讀共談一本書”活動8講,教育問題“專題研討”活動26次。

溫馨的對話,專業的視角,精彩的活動,開放的思維……使教師找到了自己的心靈家園,也使數以萬計的一線班主任煥發了工作熱情。甘肅教師趙振強有這樣的體會:“像我這樣的年輕教師遇到問題時都有焦急心情,心語群老師都給我耐心細緻的回答,給我指明方向和道路……”而在山東師大教育學院路書紅教授眼中:“參與者都收穫頗豐,這是一批對教育有著情結的老師,是有著教育理想的人,這個團隊能造就未來的教育家。”

而心語團隊的快速成長,也確實證明了路書紅教授所言不虛。第六屆全國優秀班主任暨優秀校長評委會評審,心語團隊中,劉霄、王傑英、李金豔等老師被評為“全國優秀班主任”。中國教師報等媒體都以專題形式關注或介紹心語青年教師的成長,更有雜誌在其刊物上開闢“心語沙龍”專欄。

“一個平等自由的開放空間,一個溫馨交流的心靈家園,一個爭鳴碰撞的學術淨土,一個激情湧動的優秀教師和卓越教師的幸福搖籃。”在鄭立平眼中,心語要做的就是點燃,用自己手中的火把點燃更多的夢想,更多的希望,讓更多的一線教師能夠快速地實現專業成長。而從“教學”走向“教育”,傳承和點燃更多更大的愛與希望,正是一個優秀教師所應有的首要擔當。

人物專訪

記者:您理想的教師生活是怎樣的?

鄭立平:優質的教育生活,必然不是過度依賴考勤、量化評比、升學人數等冷硬的東西來逼著人愛崗與敬業,必然不是在家庭、辦公室、教室三點一線上把知識機械地搬運,它應該是一個生命和許多生命的相伴相融、共同成長,被外力或自己剝離的讀書、思考、寫作、交流、嘗試、交友、健體……都應該是這生活裡一首首動聽的歌。其中的每一個人因美好願景而充滿希望洋溢自信,因相互激勵相互關愛而心懷感恩快樂成長。

記者:對於何為“好教師”,您有什麼最新的思考?

鄭立平:從看重教學成績,到關注學生教育管理,到更多的反思和重塑自我,再到創建民間團隊、積極開展教育活動,這是我成長的一條清晰脈絡,其中一個主要內容就是對什麼是好教師、什麼好教育的日漸深入的理解和認識。現在的我以為:一個好教師應該做一支引燃愛與希望的火把,在責任、興趣和能力三者的交集中找到自己的生命增長點,進而把這個點做成一個光源。遠觀,是一盞引路的燈,近看,是一團燃燒的火。

本文刊載於《課堂內外·中國好老師》2017年12期雜誌上。

給鄭立平提供了啟示。於是,2009年10月,鄭立平毅然決定把自己在學校的封閉型、半行政化的班主任名師工作室徹底打破,面向全市中小學教師開放,成立了“心語”教師成長研究團隊,利用平日的網路交流、作業推動和雙週二晚的集中研討,開始了自己所謂的“喚醒行動”。

從此,鄭立平的業餘時間幾乎全部與之緊密連在一起。

夾縫中的自我救贖

補丁可以繡成一朵花,天才往往曾經是醜小鴨。

如同每一個青年教師的成長磨練,喚醒別人的關鍵,首先要喚醒自己。回首鄭立平從教20 多年的歷程,在真正體驗到教師職業的幸福之前,他走了太多“彎路”。

1990年,大學畢業的鄭立平意氣風發地走上了教師崗位。初次步入教壇,每節課都精心準備的鄭立平對自己似乎很“自信”。在學校中,人們總是看到匆匆上課卻兩手空空的鄭立平。第一次上公開課,鄭立平也得到了同科老師們的認同,這讓鄭立平感到竊喜。不過,與老師們的態度形成對比的是,領導卻在周前會上對鄭立平大為不滿:“有的青年教師上課連備課本都不拿,這是什麼工作態度?……”從老師們中間射來的眼光中,鄭立平感覺到過火辣辣的心痛。不過,讓鄭立平想不明白的是,拿不拿備課本和職業態度有什麼關係?

“我行我素”的鄭立平似乎並未從中嗅到危險的味道。1990年的元旦,“特立獨行”的鄭立平決定開展學校歷史上第一次“元旦文藝晚會”。這樣的文藝晚會也吸引了眾多其他班級的學生。以致於上課鈴響後,其他班級的學生還不肯離開。這件事情一下子驚動了校長。大為惱火之下,校長為此專門找到鄭立平談話:“這是學校歷史上最無組織紀律的第一次,嚴重影響了學校的正常秩序”。而期末考的來臨,更使鄭立平立於“風口浪尖”,他所教的三個班成績比平行班低了2分。於是校長在大會上講了又在小會上點,鄭立平一下子成了學校的“名人”,這讓鄭立平一度深感痛苦。

不能選擇環境,那就先讓自己適應環境。適應環境,並不代表屈從和失敗。壓抑與忍耐促使鄭立平迅速成熟。漸漸地,他發現,憑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再加些“辛勤”,應對一切比較容易。追求穩健而技巧的課堂教學獲得同行們好評,超出平行班很多的升學人數讓領導們驚喜。而奧賽優秀輔導員、市優秀教師、教學能手、優秀班主任等榮譽也紛紛向鄭立平撲來。

然而,這些就是成功的教育嗎?從學生疲憊的身影中,鄭立平並沒有感到滿足和快意。

幸福學生就是幸福教師

成功的教育就是給了學生一個夢,因此教育一定要給學生留下“故事”。

2004年夏,懷著“一定要做一個優秀教師”的夢想,鄭立平又背起了出走的行囊。在新的學校裡,鄭立平擁有了更高的平臺;特別是全國著名專家與名師的報告,大大開闊了他的眼界。於是,在班主任工作中,鄭立平邊學習新的教育理論,邊實驗自己的管理方法,大膽探索、積極創新,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創造了非常突出的業績。

一個沒人敢要的弱智男孩,開始連在幾樓都難分,卻忽然變成了“同學”的兒子,親近感讓孩子驚喜,也激勵鄭立平大膽推行“讀書喚醒實驗”。一個自鄙怯弱的女生,即使很會的問題站起來也說不清,卻迅速變為鄭立平的“乾女兒”,令孩子們羡慕,校園裡逐漸洋溢起他們的歡笑。一個當眾給鄭立平起外號的學生,卻被“你抓住了老師的外貌特徵,還很有創意呢”稱讚,寬容和博愛讓學生永生難忘。而鄭立平探索的“模糊評價機制”,把傳統管理中對學生個人的詳細評價,轉化為對各學習團隊的綜合評價,淡化學生間的激烈競爭,大大增強了班級凝聚力……

成功的教育就是給了學生一個夢,因此教育一定要給學生留下“故事”。鄭立平堅信,參加一項有意義的活動遠比幾次泛泛說教更有價值。為此,他每學期都組織開展一系列的文體活動:讀書比賽給學生們增長知識,健身遊戲使學生們身心和諧,社會實踐讓學生們開拓視野。他不僅善於放大學生子的優點,而且還善於智慧地把學生的缺點加工轉化成美麗的優點。他用心建設了班級網站,傾聽學生心聲,和學生平等、自由對話;他積極組建了學校第一個學生社團“世紀之星文學社”,並輔導多個學生發表了文章,使學生鼓起自信的風帆;他為愛好繪畫的學生,專門舉辦了“個人畫展”,點燃了他們的繪畫之夢……

扎實的工作作風和勤奮的學習,使鄭立平的班級中有19人在調查中將教師作為第一職業,這讓鄭立平隱約感受到了那份遲來的教育幸福。而也是在這之後,鄭立平先後榮獲山東省十佳創新班主任、齊魯名師。

把教育幸福傳遞給更多人

從“教學”走向“教育”,傳承和點燃更多更大的愛與希望,正是一個優秀教師所應有的首要擔當。

“表情監督員”“詩意作業本”“德育故事庫”“班級牢騷會”……種種舉措在讓鄭立平的班主任工作取得業績同時,也推動著鄭立平嘗試將這樣的教育幸福傳遞給更多人。

2009年10月,鄭立平組建了“心語沙龍”班主任工作研究會。本來,鄭立平的初衷是想搞一個小論壇式的交流平臺,卻沒想到許多青年班主任迫切要求加入。同時,加入者中還有官員、學者和專家……這一下子引起了廣大教師和教育媒體的積極支持和強烈關注。

2010年2月,來自全國七個省份的數十位優秀班主任自發相聚在山東濰坊,探討困擾當今教育的一個重要話題——教師的幸福感問題。山東省教育廳張志勇廳長電話祝賀,著名德育專家張萬祥等發來賀詞。以民間團隊的形式探討關乎教育發展的“職業幸福感”這個重要議題,這在全國,無疑具有開創意義。

作為團隊發起人,鄭立平一直認為,教師的專業成長必須起源於內心靈魂的深度覺醒。為了讓大家能夠更專業更快速地成長,鄭立平帶領開展了讀書交流、問題研討、視頻講座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激勵團隊中的老師們學習、交流、寫作、實踐、思考和碰撞。僅2010年,團隊共舉辦了“老班的幸福”專題視頻講座30講,“個人讀書交流”活動15講,“齊讀共談一本書”活動8講,教育問題“專題研討”活動26次。

溫馨的對話,專業的視角,精彩的活動,開放的思維……使教師找到了自己的心靈家園,也使數以萬計的一線班主任煥發了工作熱情。甘肅教師趙振強有這樣的體會:“像我這樣的年輕教師遇到問題時都有焦急心情,心語群老師都給我耐心細緻的回答,給我指明方向和道路……”而在山東師大教育學院路書紅教授眼中:“參與者都收穫頗豐,這是一批對教育有著情結的老師,是有著教育理想的人,這個團隊能造就未來的教育家。”

而心語團隊的快速成長,也確實證明了路書紅教授所言不虛。第六屆全國優秀班主任暨優秀校長評委會評審,心語團隊中,劉霄、王傑英、李金豔等老師被評為“全國優秀班主任”。中國教師報等媒體都以專題形式關注或介紹心語青年教師的成長,更有雜誌在其刊物上開闢“心語沙龍”專欄。

“一個平等自由的開放空間,一個溫馨交流的心靈家園,一個爭鳴碰撞的學術淨土,一個激情湧動的優秀教師和卓越教師的幸福搖籃。”在鄭立平眼中,心語要做的就是點燃,用自己手中的火把點燃更多的夢想,更多的希望,讓更多的一線教師能夠快速地實現專業成長。而從“教學”走向“教育”,傳承和點燃更多更大的愛與希望,正是一個優秀教師所應有的首要擔當。

人物專訪

記者:您理想的教師生活是怎樣的?

鄭立平:優質的教育生活,必然不是過度依賴考勤、量化評比、升學人數等冷硬的東西來逼著人愛崗與敬業,必然不是在家庭、辦公室、教室三點一線上把知識機械地搬運,它應該是一個生命和許多生命的相伴相融、共同成長,被外力或自己剝離的讀書、思考、寫作、交流、嘗試、交友、健體……都應該是這生活裡一首首動聽的歌。其中的每一個人因美好願景而充滿希望洋溢自信,因相互激勵相互關愛而心懷感恩快樂成長。

記者:對於何為“好教師”,您有什麼最新的思考?

鄭立平:從看重教學成績,到關注學生教育管理,到更多的反思和重塑自我,再到創建民間團隊、積極開展教育活動,這是我成長的一條清晰脈絡,其中一個主要內容就是對什麼是好教師、什麼好教育的日漸深入的理解和認識。現在的我以為:一個好教師應該做一支引燃愛與希望的火把,在責任、興趣和能力三者的交集中找到自己的生命增長點,進而把這個點做成一個光源。遠觀,是一盞引路的燈,近看,是一團燃燒的火。

本文刊載於《課堂內外·中國好老師》2017年12期雜誌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