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學校課程實施的路徑有哪些?這裡的18種方式供您選擇

學校課程實施的18種方式

派納說:課程是一個高度符號性的概念, 它是一代人努力界定自我與世界的方式。 他說:“學校課程的宗旨在於促使我們關切自己與他人, 幫助我們在公共領域成為致力於建設民主社會的公民, 在私人領域成為對他人負責的個體, 運用智力、敏感和勇氣思考與行動。 ”因此, “課程不再是一個事物, 也不僅是一個過程。 它成為一個動詞, 一種行動, 一種社會實踐, 一種私人的意義, 一種公共的希望。 ”

眾所周知, 學校課程深度變革是一項十分複雜的工作, 它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從主體角度看,

它涉及課程決策者、設計者、實施者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從實踐角度看, 課程變革是一個非線性的動態過程;從結果角度看, 課程變革充滿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實踐, 課程最美的語言。 學校課程實施方式其實是孩子們與世界打交道的方式。 活躍學校課程實施必須讓所有教師都動起來, 跑起來, 聰明才智蹦出來, 多問幾個為什麼, 多想幾個做什麼, 多試幾個怎麼做;紮根過程, 讓所有的資訊流動起來, 讓所有的管道暢通起來, 讓所有的腦細胞活躍起來, 學校課程變革圖景一定是美妙絕倫的!我們根據中小學課程實踐以及相關文獻, 把學校課程實施的18種方式集輯於此, 供品質課程聯盟實驗學校參考。

NO.01場館學習:讓孩子們與一切美好的事物相遇

場館作為一種文化傳承的社會性機構, 肩負著面向社會公眾尤其是青少年群體普及科學文化知識的責任。 它不僅包括科技館、天文館、自然博物館等室內封閉場所, 也包括動物園、植物園等室外半封閉場所。 場館是課堂的有效延伸, 是課程的有效載體。 2014年, 《教育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特別指出:“學校要探索利用科技館、博物館等社會公共資源進行育人的有效途徑。 ”

場館學習作為非正式學習的重要形式, 是與人、場館、展品和文化相關的具體的學習機制、學習方案與學習過程。 場館學習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場館學習的情境性、自主選擇性、主動探究性以及結果輸出的多元性。

推動場館學習與學校課程的深度合作, 可以採用以下四種合作形式。 第一, “先校後館”, 學生在學校學習相關知識後進入場館, 以實物為載體進行親身參與和互動體驗, 在運用與實踐中深化拓展所學原理。 第二, “先館後校”, 教師先組織學生進入場館, 在學生得到豐富的體驗與經歷後, 帶著自己的疑問與獨特的感受回到學校, 學習相關知識和原理。 第三, 共同建設場館課程, 即場館教育人員和學校教師形成課程開發共同體, 共同設計一門集學校和場館優勢為一體的特色課程, 供學校學生長期學習。 第四, 場館活動進校園, 即場館研究人員與教育人員挖掘場館自身的教育資源開發各類課程專案,
由學校學生選擇並參與到場館活動中。

當然, 借助資訊技術構築虛擬場館將成為未來場館學習的新趨勢。 虛擬場館的建立將切實解決場館中一些資源難以陳列、資源結構不合理、地域分佈不均衡等問題。

【溫馨提示】推動場館學習與學校課程的深度整合。

NO.02賽事學習:一股促進學習的強大力量

賽事學習即在特定的規則之中, 讓參賽者的在智力、體能、技術、技能等方面進行單項的或綜合的較量, 最終依照規則評定出勝負或者排名的一種學習形式。 比賽是促進學習的一股力量, 想推動一件事情, 最好的方法就是組織比賽。 比如馬拉松比賽的興起, 促使各地人民愛上跑步;比如詩詞大賽的收視率, 促進孩子們吟誦古詩詞;比如風靡全國的好聲音,

讓男女老少都哼上幾句;比如機器人比賽的熱度, 喚起孩子對程式設計的興趣……不可否認, 比賽對學習是一種促進, 更是一種動力。

根據比賽進行的地點不同可分為在互聯網上的比賽、在現實世界中的比賽以及在互聯網和現實世界同時進行的比賽。 例如, “網路行銷能力秀”就是基於互聯網的一個比賽;“世界盃”就是在我們生活現實中的比賽;“超級女聲”就是即基於互聯網同時基於現實生活空間的一個比賽。 比賽按性質不同可分為體育比賽、歌唱比賽、舞蹈比賽、寫作比賽等。 “世界盃”就是體育比賽, “超級女聲”就是歌唱大賽, “星海杯舞蹈比賽”就是舞蹈比賽, “中小學英語寫作比賽”就是作文大賽。

總之,讓孩子參加比賽是一種很好的鍛煉的機會。比賽有輸贏,孩子們知道了努力的結果;比賽有團隊,孩子們懂得了友誼和付出;比賽有困難,孩子們獲得解決問題的勇氣;比賽有情緒,孩子們釋放了最真實的自己;比賽有運氣,孩子們還能瞭解生活的真相……

【溫馨提示】以賽激趣,以賽促學,以賽促用。

NO.03行走學習:讓孩子們與世界站在一起

課程是一段美好的人生經歷。古人雲: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行走中,不期而遇的人、事、景都將化作自己的成長經歷。教育不能僅局限在課堂上和書本裡,讓學生接觸更為廣闊而真實的世界,他們的心胸會更加寬闊,目光會更加深遠,內心會更加強大,思想會更加奔放。教育的目的是教會學生過有意義的生活。學生只有在真正的生活中,才能感悟生活的意義,才能學會過有意義的生活。

2016年,教育部等11個部門聯合出臺《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提出全國各中小學要開展研學旅行,參加學生範圍包含小學四到六年級、初中一到二年級、高中一到二年級,並要求建立小學階段以鄉土鄉情為主、初中階段以縣情市情為主、高中階段以省情國情為主的研學旅行活動課程體系。研學旅行有益於學生增長知識、瞭解民俗、體驗人文,被人們稱為“會行走的教室”。

中小學應積極建構行走類課程,推進行走學習,讓學生領略自然山水,感悟歷史古跡,在行走中感悟自然,在行走中瞭解歷史。具體課程設計可從學生視角出發,採取“我知道、我行走、我感悟”等板塊設計,讓學生不論行到哪裡,“行”前都要先做查閱資料、瞭解景點、調查路線等準備工作;“行”中做好觀看、欣賞、拍照、記錄、解說的工作,找准景點的風光特點或歷史典故;“行”後寫下自己的獨特感受,和家長、和同伴一起分享。

【溫馨提示】守護好安全這根生命線。

NO.04實踐學習:用有意義的實踐活化學習成果

社會實踐是課程實施的一種重要方式,對於促進學生瞭解社會、瞭解國情、增長才幹、奉獻社會、培養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具有重要作用。社會實踐對大家來說,不但體現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更有助於較快適應、融入社會,實現自我價值。

社會實踐帶給學生的是一次能力的提升。從實踐主題的提出,圍繞主題的擴展研究,有利於學生學會如何在團隊地協作下從頭到尾地解決一個問題,在團隊中各司其職,盡忠職守,互相配合。社會實踐是一座橋樑,它引導學生去地認識和接觸社會,有助於幫助學生完成由校園走向社會,由書桌走向舞臺的轉換,真正地把教育與社會有機結合起來。

在學校課程體系中,增加實踐性課程,形成知識類學習和實踐類學習的融合、靜態式學習和活動式學習的相容。讓課程引領學生經歷學術訓練式學習,也經歷實踐體驗式學習,達到課程內容“文本學習”與“實踐學習”結合,學習方式“文中學”與“做中學”的結合,讓實踐和體驗成為一份豐富的課程資源。

【溫馨提示】將實踐性課程系統化。

NO.05留白學習:給學生留下足夠的生長空間

“留白”是一門藝術,不是一件簡單、隨意的事情,一定要掌握火候、精心設計。一是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考空間,給學生消化、吸收知識,發現問題、馳騁想像的廣闊天地。二是給學生留下充分的自學時間,大膽地放手讓學生去自學。三是給學生留下快樂玩耍的權利,尊重孩子的天性,讓學生情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中。四是給學生留下自主學習的方法,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如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我們可以在作業設計上做新的嘗試,可以採取“我的作業我設計”留白紙(只提簡短要求,其他全部空白),讓孩子自己去設計想做的作業。實踐證明,孩子們對作業時間、內容、形式的文字式、圖表式、漫畫式表達方式,對書本作業、家庭生活、娛樂遊戲、體育運動、外出旅遊的時間比例劃分都讓身為老師的我們深受震動,孩子們有這樣的創造力,有這樣的對自己作業的豐富的設想。我們看到了色彩的運用、圖式的表達、文字的點睛說明,看到了孩子們設計自己的潛力。

心靈成長需要留白。在緊張的學習之余,給孩子們留一點閒暇時光,靜對一朵花,一棵樹,一片雲,一江山水,釋放心靈,觀空世界,讓內心與自然融為一體,從而獲得心靈的自由。

【溫馨提示】心靈成長需要留白。

NO.06搜索學習:探尋問題、聚焦問題的過程

學習是認知衝突的解決過程。人們常常通過搜索來獲取問題相關的知識點,在這些知識點之間建立聯繫,從而獲得問題的答案。有時候,學習即搜索,搜索即學習,不會搜索就不會學習。

知識是無止境、海量的,借助搜索,我們可以解決問題,豐富知識,擴展見識。搜索貫穿學習始終,大大簡化學習過程,便捷地得到我們需要的有關資料。搜索是學習者必備的技術,它可以使你迅速的找到你想要的答案。搜索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你在搜索便是在學習。搜索很方便,也很有效率的學習途徑,但是我們得思考,把網路的變成自己的,取其精華。網上搜索讓我們迅速解決困惑,很方便,網上對每個問題都有許多解答,這也是考驗我們的搜索和篩選能力的時候。

搜索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搜索學習是探尋問題的過程,是圍繞問題解決的行為。搜索首先是在自己的內網,即對大腦中存儲了相關的知識和資訊嘗試問題的解決,在內網無法解決問題時,才在互聯網上進行搜索。搜索不是萬能的,沒有搜索是萬萬不能的搜索能否轉化為現實的學習力,還需要其他學習方式的配合。學會選擇,選擇要依賴個人洞察力,根據自身的興趣和需要,在大量資訊或知識中挑選出對自己有用的東西,選擇那些對問題解決有説明的資訊與知識。

【溫馨提示】克服過度依賴搜索,防止喪失積極思考品質。

NO.07社團學習:滿足學生的多元發展需求

社團是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學生身心發展、拓寬興趣和開闊視野的主要陣地,是完善學生知識結構,展示學生個性,發展特長、內化能力的第二課堂。對於學生來說,社團是一個熔爐,鍛煉著自己的能力;社團是一個舞臺,能夠展現自我的風采。

社團建設要盡可能滿足學生發展需求。學生的個性特長是豐富多彩的,決定了社團活動所涉及的內容必須廣泛。第一類:文學藝術類,活動重在人文性與藝術性的統一,培養學生的人文藝術素養,如文學社、詩社、學生報社、勵志宣講團、文藝社、書畫社等。第二類:實踐感悟類,活動重在認知、感悟,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如同伴社、愛心社、廣播社、環保社等。第三類:科學技術類,活動重在科學實驗、科技製作,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如實驗超市、航模、天文社、數碼時代等。第四類:興趣活動類,活動重在培養學生興趣,開拓視野,如集郵社、攝影社、手語社、吉他社等。第五類:運動競技類,活動重在培養學生的競技水準,如足球社、乒乓球社、羽毛球社等。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與特長,自願報名。

社團活動應做到“三穩定”,即人員穩定,社員中途不得隨意退出;時間穩定,無特殊原因,不得隨意停止活動;地點穩定,充分利用校內各功能室、操場。

【溫馨提示】瞭解需求,關注聯繫,重在引導。

NO.08問題學習:探尋解決真實世界問題的方法

問題學習是把學習置於複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通過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決複雜的、實際的或真實的問題,來學習隱含於問題背後的知識,形成問題解決的能力。它以學習為中心,學生可以在開放的學習中合作交流,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相結合。

Walton 和Matthews 認為,問題學習之主要特徵為:以問題為中心之課程組織;整合課程,強調認知技巧與知識並重的課程;促進問題導向學習之活動;問題導向學習之成果。在問題學習過程中,教師是問題學習成功與否的關鍵人物。

問題學習的模式有很多,端視課程目標與內容而變化。根據各家觀點,可分成以下五個階段:(1)遭遇與定義問題。在此階段中,學習者置於真實問題之情境中,面對如何解決問題的困境,他們可能會詢問一些問題,例如我已經瞭解這個問題嗎? 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瞭解什麼概念? 決定假設或方向後,需要得到什麼資源以支援所做之假設與決定? 在接連地自我發掘問題後,學習者便可以開始去學習新的概念與知識。(2)搜集資訊。在此階段中,學習者為了找出支持自己假設的證據,便開始大量搜集相關的資訊。(3)評估資訊階段。透過小組討論,確認資料來源之適切性、可用性及應該如何運用、整合這些資源,以發展出解決策略。(4)總結階段。此時,學習者必須謀求問題之解決方案與呈現之方法,可以利用多元的方式來呈現研究之結果。(5)省思階段,在此階段中,學習者必須進行學習過程之自我省思及評鑒。總之,問題學習以問題為學習之起點,整個學習歷程緊扣著問題而生。

【溫馨提示】以問題為中心組織課程、實施課程。

NO.09項目學習:把真實項目作為學習的驅動力

項目學習就是對一個特殊的將被完成的有限任務,它是在一定時間內,滿足一系列特定目標的多項相關工作的學習掌握。項目學習所有項目都是真實的。每個專案都是獨立的,學生參與到延展性的、複雜的、真實的問題解決中,接受挑戰,主動探究,創造出某件作品並完成重要知識的學習。

專案學習作為課程實施的一種方法,操作程式分為選定專案、制定計劃、活動探究、作品製作、成果交流和活動評價等六個步驟。(1)項目的選擇很重要,它應該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教師在此過程中僅僅只能作為指導者的角色。(2)有學習時間的詳細安排和活動計畫。時間安排是學生對專案學習所需的時間作一個總體規劃,做出一個詳細的時間流程安排。活動設計是指對基於項目的學習中所涉及的活動預先進行計畫,如採訪哪些專家,人員的具體分工,從什麼地方獲取資料等。(3)活動探究是基於項目的學習的主體,學生大部分知識內容的獲得和技能、技巧的掌握都是在此過程中完成。(4)作品製作是基於專案的學習區別於一般活動教學的重要特徵。在作品製作過程中,學生運用在學習過程中所獲得的知識和技能來完成作品的製作。學習小組通過展示他們的研究成果來表達他們在項目學習中所獲得的知識和所掌握的技能。(5)學習小組通過展示他們的研究成果來表達他們在項目學習中所獲得的知識和所掌握的技能。(6)基於專案的學習評價要求由專家、學者、老師、同伴以及學習者自己共同來完成。它不但要求對結果的評價,同時也強調對學習過程的評價,真正做到了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對個人的評價和對小組的評價、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之間的良好結合。

【溫馨提示】讓學生參與到複雜的、真實的專案中。

NO.10整合學習:讓學習變得完整而有意義

整合,就是將不同的部分連接成一個整體或將不同的部分納入到整體中。《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中提出:“改變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以適應不同地區和學生發展的需求。”進行整合學習的原因之一就是生活世界的整體性,客觀地要求課程設計和實施要把學生從單一的書本世界和封閉的知識體系中解放出來。

整合學習的主要內容:學科內的整合、學科間的整合、學科與生活的整合以及學習方式的整合,它是一個多樣化的實踐世界。美國學者雅克布斯把整合學習分為六種不同的設計策略:(1)學校本位的設計,即在學科的框架之內實現課程內容的整合;(2)平行設計,即將兩門相關的學科的某些主題安排在同一時間教學,而把建立兩門平行學科之間的關聯的責任交給學生;(3)多學科設計,即圍繞一個共同的主題將多個相關學科整合在一個正式的單元或學程裡;(4)跨學科設計,即將學校課程巾的所有學科有意識地統合在一起,形成常規的大單元或學程;(5)“統整日”設計,即完全從學生生活世界或好奇心出發而開展活動;(6)現場教學,這是跨學科設計的一種極端方式,以學生所在的學校環境及日常的生活為內容展開學習,是一種完全的整合設計。這六種設計策略構成了一個由完全保持學科的界限的設計,到沒有任何學科界限的完全整合設計的連續體。雅克布斯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的時候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學校的環境特徵、社區的價值取向以及學習內容本身的特點,來選擇不同的設計策略。

【溫馨提示】整合學習沒有固定的模式,它是一個多樣化的實踐世界。

NO.11影視學習:讓學習聽得到、看得見

影視是通過畫面和聲音,在銀幕上運動的時間和空間裡塑造形象,再現和反映生活的一種藝術,其主要特點是直觀性、逼真性、通俗性。這種聲、色、光、影的完美融合,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用影視推進課程實施,學生不僅“聽得到”,而且可以“看得見”,這樣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形象理解。影視中有豐富的表情、手勢和其他的視覺線索,這些都能幫助學生理解特定的文化。所有這些超語言特徵能夠説明學生看見他們不能聽到的東西,這些東西對學習非常重要。我們只要粗略統計一下,就會發現僅衛視平臺播出的國學類電視節目不下10檔,既有文化類原創節目,如央視一套《中國成語大會》、浙江衛視《中華好故事》、貴州衛視《最愛是中華》、甘肅衛視《大國文化》等,也有頗有口碑的“老牌”文化類原創節目,如湖南衛視《漢語橋》、河北衛視《中華好詩詞》、河南衛視《漢字英雄》等。

如何推進影視學習?(1)影視的選用。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程度和需求來進行合理的選擇。既要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更要考慮到影片本身的內容是否適宜。(2)觀影前的準備活動。利用影視推進課程實施要做好觀影前的準備活動。要讓學生明確觀影過程中的任務,即帶著目的去觀影,否則影視教學可能就會僅僅起到娛樂的作用。(3)播放方式的選擇。影視學習並不是千篇一律地將一部影片拿來直接播放。教師需要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選擇不同的播放方法。比如可以選擇片段播放或全片播放。影視學習作為課程實施的一種方式,要避免長篇大論,力求短而精、小而美,每期3至44分鐘,將自然美、人文美、時空美融為一體。

【溫馨提示】避免長篇大論,力求短而精、小而美。

NO.12玩耍學習:充滿刺激和樂趣的學習過程

玩耍和學習是密不可分的,玩耍可以成為學習的一個過程和經歷,或者說,玩耍的過程是學習必須經歷的一個寶貴的,充滿刺激和樂趣的學習過程。

玩耍作為一種對周圍事物進行肢體語言的溝通的行為,需要很強的大腦神經的支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本身就是一種具有高強度的意識行為,他帶有一定的目的性以及必不可少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而玩耍學習要做到以上提到的各種要點需要在保證學習的順利進行的前提條件下,達到學習的目的,同時要保證其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因此,玩耍學習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可以作為一種課程實施方式廣泛傳播。

玩耍分為隨意性玩耍和有積極意義的玩耍。隨意性玩耍最多見,最普通,最平常。有積極意義的玩耍收穫更大,學得更多,如家長給孩子講故事,孩子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興趣和愛好的發展既是學,也是玩。在郊遊時給孩子傳授一些知識,人文地理,所見事物的認知。看感興趣的書籍,刊物。鼓勵孩子觀察、認識,瞭解動物、植物。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我們要充分保障孩子玩耍的權力。在完成學習的情況下,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讓孩子去玩,或陪著孩子一起玩。讓孩子去玩自己想玩、願意玩的事。玩耍能夠讓孩子表現活潑,積極,向上的一面,可以增長智力,變得更聰明。在玩耍中,有時你會發現奇特、有意義的事情。可以說,學習與玩耍是同等重要的事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玩什麼,怎樣玩,其收穫和結果是各不相同的。要讓孩子自主玩耍,要給孩子提供足夠的材料。

【溫馨提示】要充分保障孩子玩耍的權力。

NO.13儀式學習:讓內隱的教育要求外顯化

人的一生中會經歷各種各樣的儀式,如祭拜儀式、婚喪儀式、成人禮、開學典禮、授帽儀式等等。每一種儀式都是一種生命的體驗,它或許標誌著人生從一個階段走向另一個階段。因此,儀式學習往往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儀式往往讓一些抽象的品質、知識變得生動形象。如成人禮,應讓孩子明白自己身上的責任,他們將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這是一種承諾。儀式學習就是要借助美的形式,使內隱的教育要求外顯化,並產生持久的影響力。

儀式具有整齊、莊重的特點,能集中表達特定的主題,更容易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如何讓儀式學習真正觸動學生心靈,形成持久的教育力量?儀式學習需要做到“三個精心”,即精心策劃、精心組織、精心實施,注重每個細節,從會場佈置到人員著裝,從每個程式到內容都要體現莊重感。例如,我們可以依據學生的認知水準,本著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各有側重,設計了具有連續性的系列儀式學習活動:一年級入學禮、二年級宣誓禮、三年級生日禮、四年級幸福禮、五年級軍營禮、六年級畢業禮。學生每年一個禮,六年六個禮,構成了學生成長的階梯。讓孩子們在小學的學習生活中,在屬於他們特有的時間點上,留下孩子們成長的足跡,留下深刻印象和美好願望。

總之,儀式學習是學生精神發展、思想發展的燃料,可以喚醒每個學生對生命、人生的體悟,讓學生精神得到洗禮,心靈得到淨化,思想受到啟發。

【溫馨提示】儀式學習需要精心策劃、精心組織、精心實施。

NO.14圍坐學習: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自誇美紐斯以來,我們就一直沿用班建制。班建制有著濃厚的工業文明色彩:講規模、講效率。班建制的基本標準是,統一時間,統一年齡,統一內容,統一地點,統一進度,統一標準。圍坐學習給課程實施帶來許多變化,比如學生面對面的交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有利於激發交流願望;學生及時將成果在組內回饋,及時掌握自己的學習效果;學習活動形式更加多元;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更好的體現;方便組內學生的互幫互助,平時小組中不同層次學生可以實現互動,學生預習和聽課沒有弄懂的,可以借圍坐學習與周圍同學進一步探討。但是,圍坐學習也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學生相對而坐,難免出現一些無效的交流;教師只顧自個兒講課,一些學生難免趁機開小差。這樣課堂效率必將受到影響。為了克服圍坐方式的缺陷,我們應轉變教學方式,科學駕馭課堂,主動接觸學生,口授而眼觀,耳聽八面風,腳勤四處走,時刻關注學生。

圍坐學習可以分為“有形圍坐”和“無形圍坐”。圍坐是學習小組的一種有形存在形式,而學生在自主學習的時候,又不需要圍坐,那我們就可以讓學習小組有另外一種存在形式,即無形存在形式。所謂無形圍坐,就是在不需要合作學習時採用傳統的坐法,不圍坐;在需要合作學習時,隨時以小組形式圍坐。我們可以根據不同學段、學科、教材,隨堂、隨機組織合作學習;我們把學生分成兩人組、三人組、四人組等;合作時,可以同位交流、互教互學,也可以前後位轉身交流。從某種意義上講,圍坐不應該是一種形式,而應該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態度。

【溫馨提示】圍坐學習可以分為“有形圍坐”和“無形圍坐”。

NO.15服務學習:在服務中培養社會責任感

服務學習是一種學習方式。它通過學校與社區的合作,把學校課程和社區服務聯繫起來,學生通過參與精心組織的服務活動,滿足社區需要,並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服務學習有兩大要素:一是服務學習的主體部分是社區服務,即教師與其他組織者針對社區實際需要,組織學生進行某種服務活動的設計、實施、評價與修正的過程。二是服務學習在本質上是一種學習方式,精心設計的服務活動有其明確的學習目標,在開展實際服務之前學生應有關於問題的背景、歷史與相關政策的預先瞭解。在服務過程中要引導學生依據學習目標進行反思,以充分實現服務學習的教育價值。

服務學習的特徵:一是強調課程學習與服務實踐並重。服務學習必須是與課程相結合,配合課程的安排。學生將在課程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服務實踐中;二是注重結構化反思活動。反思是服務學習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服務前、服務中及服務後安排反思活動,幫助學生整合其課程學習與服務經驗,達到學習效果。三是促使學生在服務實踐中關注社 會,培養社會責任感。

服務學習有兩大基本形式:學校組織的服務學習與社區組織的服務學習。兩者是大同小異的,不同之處在於學校組織的服務學習直接融入學生的整個課程之中,可以促使學生直接應用課堂上學到的概念與理論;社區組織的服務學習首先著眼于社區團體本身的旨趣,主要引導學生關注社區中某一領域的活動,如資源回收、老人看護等。

【溫馨提示】以課程為紐帶,實現服務與學習的有機統一。

NO.16創客學習:創造有意義的學習經歷

創客學習是基於創客項目的學習,是學生圍繞來自真實情境的創客項目,充分學習、選擇和利用創客空間的學習資源,基於創客專案“自主選題、調查研究、創意構思、知識建構、設計優化、原型製作、測試反覆運算、評價分享”的全生命週期,在實際體驗、探索創新、內化吸收的過程中,全面培養學生的創客精神與創客素養的一種新型學習範式。

創客學習是一種融探究、設計、創造、合作於一體的項目學習範式。(1)創客學習是一種跨學科學習,需要運用科學、技術和工程知識去改造世界,具有前沿性、綜合性和系統性的跨學科知識是創客創造的基石。(2)創客學習是一種基於設計的學習。設計是一種將策略性解決問題的過程應用於產品、系統、服務及體驗的設計活動。在複雜的產品設計與創造過程中,個體反思、知識建構、學以致用、創新實踐和教學互動等子過程相互交織、並行發生和迴圈反覆運算。(3)創客學習是一種注重學思結合的學習。創客學習宣導知、行、思、創的統一,將學與思緊密結合起來,做到學思結合與學思並重。(4)創客學習是一種基於創造的學習。支援產品創造的新興科技技術(如數位化設計與製造技術、增材製造(3D列印)技術、開源軟硬體技術、控制工程與智慧製造技術等)為學習者提供了便捷化、智慧化、數位化和工具化的技術支撐,大大降低了產品創新設計與製造的門檻。基於創造的學習通過建立創造性學習環境、營造創造性文化氛圍、實施創造性教學等途徑,來激發學生的創造意識與動機、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品質、塑造學生的創造性人格。

【溫馨提示】提供有意義的學習經歷。

NO.17沉浸學習:探索邊界是根據好奇心來定義的

沉浸學習是指為學習者提供一個真實或接近真實的學習環境,學習者通過深度參與、高度互動而獲得知識、提升技能、陶冶情感的學習方式。它通過虛擬實境技術、借助虛擬學習環境而實現。虛擬實境技術的特點在於,電腦產生一種人為虛擬的環境,把其它現實環境編制到電腦中去產生逼真的“虛擬環境”,從而使得使用者在視覺上產生一種沉浸於虛擬環境的感覺。

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我們可以運用虛擬實境技術,讓學習引人入勝。試想一下:Vrygrond小鎮的某個男孩Mzukisi熱愛自然,有了虛擬實境技術,他現在能夠跟隨著一個水分子,看著它被太陽蒸騰,變成水蒸汽從地面升到空中;然後水蒸汽分子進入雲層,乘風飄到森林上空,聚集在一起凝成水滴,再變成雨水降落到地面,流淌成小溪河流,最終被地面吸收。在土壤中,水會與其他分子結合,經由樹木的維管組織輸送到頂部的葉子。最後通過蒸發,重新進入到另一朵雲中。在這樣的體驗中,Mzuki可能會對整個迴圈的某個過程產生好奇心。說不定他會好奇太陽的光線是如何將液體變成氣體的,他可以將這個階段放大顯示,觀察在陽光的照射下,水分子是如何在受熱之後,斷開彼此間的連接,然後變成水蒸汽的。Mzuki甚至能夠在迷你遊戲中,自行扮演熱力充沛的太陽,手動啟動水分子,然後將其在加熱轉變成氣體。也許Mzuki對蒸發過程中的物理學不感興趣,卻對在樹木中經歷的生物學部分更有興趣。那麼他可以探索樹木是如何將水分子從根部抽取出來,並瞭解水分子是如何借助凝聚和粘合性能,通過樹木狹窄的管道,無視重力慢慢向上挪動,最後在葉片中蒸發成氣體,離開這個環節。他可以再次扮演太陽,也許是通過輕觸葉片促進蒸發,從而推動樹木環節的整個系統蒸發。你也可以發揮想像力,設想一下其他一些我描述的過程和物件。就像是通過閱讀來學習的過程,我們從書本收到一系列信號和概念,並通過想像力將這些內容在頭腦中變成畫面。然後跟隨好奇心強化學習:操縱概念、向邊緣拓展、再觀察事情如何展開。在虛擬實境中,通過精心設計的教學方式可以反映並引發這種具有決定性的想像過程,在理想狀況下,學習者的探索邊界只會根據他的好奇心來定義。

【溫馨提示】用虛擬實境技術讓學習引人入勝。

NO.18節慶學習:用主題節日把學習生活點亮

眾所周知,孩子們幾乎沒有不喜歡過節的。中小學根據一定主題設計的校園節日是學校課程實施的重要形式,也是學校活躍學習氛圍的基本做法。節慶學習即是圍繞一個或多個經過結構化的主題節日進行學習一種方式。在這種學習方式中,“主題節日”成為學習的核心,而圍繞該主題的結構化內容成了學習的主要對象。

每個學期開始前,學校可以集體研究、策劃不同主題的校園節日,以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吸引學生,給他們的校園生活留下美好回憶。如絢爛多彩的“塗鴉節”、熱火朝天的“勞動節”、趣味無窮的“遊戲節”、傳遞溫情的“愛心節”、生機盎然的“花卉節”、開闊眼界的“旅遊節”……這些主題校園節日融時尚、藝術、娛樂等元素為一體,有利於活躍學習氛圍,豐富學習生活。

在具體操作方面,中小學要設計體現學生學習需求、具時尚元素的校園節日活動方案。當然,最好是讓學生自己設計、自己策劃、自己實施、自己評價。從選定主題到活動環節、到活動呈現等都讓學生參與進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可以得到比較好的發揮。

如何讓校園主題節日活動常態化、有持續的新鮮感?中小學要致力於機制建設和評價方式探索,如設置“最佳節日評選活動”,評選“最佳創意獎”、“最佳人氣獎”、“最佳時尚獎”、“最佳娛樂獎”等獎項,讓學生設計評價方案,參與評選;定期開展“校園節日大比拼”展示活動,通過“節日名片”、“節日卡通形象”、“節日故事”、“節日之花”,呈現豐富的節日文化。當然,學校還可以編制《校園節日活動手冊》,舉辦“年度品牌節日”論壇,集中展示回顧全年進行的活動。

【溫馨提示】讓學生自己設計、自己策劃、自己實施、自己評價校園節日。

(品質課程聯盟召集人 楊四耕 輯錄)

總之,讓孩子參加比賽是一種很好的鍛煉的機會。比賽有輸贏,孩子們知道了努力的結果;比賽有團隊,孩子們懂得了友誼和付出;比賽有困難,孩子們獲得解決問題的勇氣;比賽有情緒,孩子們釋放了最真實的自己;比賽有運氣,孩子們還能瞭解生活的真相……

【溫馨提示】以賽激趣,以賽促學,以賽促用。

NO.03行走學習:讓孩子們與世界站在一起

課程是一段美好的人生經歷。古人雲: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行走中,不期而遇的人、事、景都將化作自己的成長經歷。教育不能僅局限在課堂上和書本裡,讓學生接觸更為廣闊而真實的世界,他們的心胸會更加寬闊,目光會更加深遠,內心會更加強大,思想會更加奔放。教育的目的是教會學生過有意義的生活。學生只有在真正的生活中,才能感悟生活的意義,才能學會過有意義的生活。

2016年,教育部等11個部門聯合出臺《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提出全國各中小學要開展研學旅行,參加學生範圍包含小學四到六年級、初中一到二年級、高中一到二年級,並要求建立小學階段以鄉土鄉情為主、初中階段以縣情市情為主、高中階段以省情國情為主的研學旅行活動課程體系。研學旅行有益於學生增長知識、瞭解民俗、體驗人文,被人們稱為“會行走的教室”。

中小學應積極建構行走類課程,推進行走學習,讓學生領略自然山水,感悟歷史古跡,在行走中感悟自然,在行走中瞭解歷史。具體課程設計可從學生視角出發,採取“我知道、我行走、我感悟”等板塊設計,讓學生不論行到哪裡,“行”前都要先做查閱資料、瞭解景點、調查路線等準備工作;“行”中做好觀看、欣賞、拍照、記錄、解說的工作,找准景點的風光特點或歷史典故;“行”後寫下自己的獨特感受,和家長、和同伴一起分享。

【溫馨提示】守護好安全這根生命線。

NO.04實踐學習:用有意義的實踐活化學習成果

社會實踐是課程實施的一種重要方式,對於促進學生瞭解社會、瞭解國情、增長才幹、奉獻社會、培養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具有重要作用。社會實踐對大家來說,不但體現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更有助於較快適應、融入社會,實現自我價值。

社會實踐帶給學生的是一次能力的提升。從實踐主題的提出,圍繞主題的擴展研究,有利於學生學會如何在團隊地協作下從頭到尾地解決一個問題,在團隊中各司其職,盡忠職守,互相配合。社會實踐是一座橋樑,它引導學生去地認識和接觸社會,有助於幫助學生完成由校園走向社會,由書桌走向舞臺的轉換,真正地把教育與社會有機結合起來。

在學校課程體系中,增加實踐性課程,形成知識類學習和實踐類學習的融合、靜態式學習和活動式學習的相容。讓課程引領學生經歷學術訓練式學習,也經歷實踐體驗式學習,達到課程內容“文本學習”與“實踐學習”結合,學習方式“文中學”與“做中學”的結合,讓實踐和體驗成為一份豐富的課程資源。

【溫馨提示】將實踐性課程系統化。

NO.05留白學習:給學生留下足夠的生長空間

“留白”是一門藝術,不是一件簡單、隨意的事情,一定要掌握火候、精心設計。一是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考空間,給學生消化、吸收知識,發現問題、馳騁想像的廣闊天地。二是給學生留下充分的自學時間,大膽地放手讓學生去自學。三是給學生留下快樂玩耍的權利,尊重孩子的天性,讓學生情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中。四是給學生留下自主學習的方法,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如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我們可以在作業設計上做新的嘗試,可以採取“我的作業我設計”留白紙(只提簡短要求,其他全部空白),讓孩子自己去設計想做的作業。實踐證明,孩子們對作業時間、內容、形式的文字式、圖表式、漫畫式表達方式,對書本作業、家庭生活、娛樂遊戲、體育運動、外出旅遊的時間比例劃分都讓身為老師的我們深受震動,孩子們有這樣的創造力,有這樣的對自己作業的豐富的設想。我們看到了色彩的運用、圖式的表達、文字的點睛說明,看到了孩子們設計自己的潛力。

心靈成長需要留白。在緊張的學習之余,給孩子們留一點閒暇時光,靜對一朵花,一棵樹,一片雲,一江山水,釋放心靈,觀空世界,讓內心與自然融為一體,從而獲得心靈的自由。

【溫馨提示】心靈成長需要留白。

NO.06搜索學習:探尋問題、聚焦問題的過程

學習是認知衝突的解決過程。人們常常通過搜索來獲取問題相關的知識點,在這些知識點之間建立聯繫,從而獲得問題的答案。有時候,學習即搜索,搜索即學習,不會搜索就不會學習。

知識是無止境、海量的,借助搜索,我們可以解決問題,豐富知識,擴展見識。搜索貫穿學習始終,大大簡化學習過程,便捷地得到我們需要的有關資料。搜索是學習者必備的技術,它可以使你迅速的找到你想要的答案。搜索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你在搜索便是在學習。搜索很方便,也很有效率的學習途徑,但是我們得思考,把網路的變成自己的,取其精華。網上搜索讓我們迅速解決困惑,很方便,網上對每個問題都有許多解答,這也是考驗我們的搜索和篩選能力的時候。

搜索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搜索學習是探尋問題的過程,是圍繞問題解決的行為。搜索首先是在自己的內網,即對大腦中存儲了相關的知識和資訊嘗試問題的解決,在內網無法解決問題時,才在互聯網上進行搜索。搜索不是萬能的,沒有搜索是萬萬不能的搜索能否轉化為現實的學習力,還需要其他學習方式的配合。學會選擇,選擇要依賴個人洞察力,根據自身的興趣和需要,在大量資訊或知識中挑選出對自己有用的東西,選擇那些對問題解決有説明的資訊與知識。

【溫馨提示】克服過度依賴搜索,防止喪失積極思考品質。

NO.07社團學習:滿足學生的多元發展需求

社團是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學生身心發展、拓寬興趣和開闊視野的主要陣地,是完善學生知識結構,展示學生個性,發展特長、內化能力的第二課堂。對於學生來說,社團是一個熔爐,鍛煉著自己的能力;社團是一個舞臺,能夠展現自我的風采。

社團建設要盡可能滿足學生發展需求。學生的個性特長是豐富多彩的,決定了社團活動所涉及的內容必須廣泛。第一類:文學藝術類,活動重在人文性與藝術性的統一,培養學生的人文藝術素養,如文學社、詩社、學生報社、勵志宣講團、文藝社、書畫社等。第二類:實踐感悟類,活動重在認知、感悟,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如同伴社、愛心社、廣播社、環保社等。第三類:科學技術類,活動重在科學實驗、科技製作,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如實驗超市、航模、天文社、數碼時代等。第四類:興趣活動類,活動重在培養學生興趣,開拓視野,如集郵社、攝影社、手語社、吉他社等。第五類:運動競技類,活動重在培養學生的競技水準,如足球社、乒乓球社、羽毛球社等。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與特長,自願報名。

社團活動應做到“三穩定”,即人員穩定,社員中途不得隨意退出;時間穩定,無特殊原因,不得隨意停止活動;地點穩定,充分利用校內各功能室、操場。

【溫馨提示】瞭解需求,關注聯繫,重在引導。

NO.08問題學習:探尋解決真實世界問題的方法

問題學習是把學習置於複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通過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決複雜的、實際的或真實的問題,來學習隱含於問題背後的知識,形成問題解決的能力。它以學習為中心,學生可以在開放的學習中合作交流,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相結合。

Walton 和Matthews 認為,問題學習之主要特徵為:以問題為中心之課程組織;整合課程,強調認知技巧與知識並重的課程;促進問題導向學習之活動;問題導向學習之成果。在問題學習過程中,教師是問題學習成功與否的關鍵人物。

問題學習的模式有很多,端視課程目標與內容而變化。根據各家觀點,可分成以下五個階段:(1)遭遇與定義問題。在此階段中,學習者置於真實問題之情境中,面對如何解決問題的困境,他們可能會詢問一些問題,例如我已經瞭解這個問題嗎? 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瞭解什麼概念? 決定假設或方向後,需要得到什麼資源以支援所做之假設與決定? 在接連地自我發掘問題後,學習者便可以開始去學習新的概念與知識。(2)搜集資訊。在此階段中,學習者為了找出支持自己假設的證據,便開始大量搜集相關的資訊。(3)評估資訊階段。透過小組討論,確認資料來源之適切性、可用性及應該如何運用、整合這些資源,以發展出解決策略。(4)總結階段。此時,學習者必須謀求問題之解決方案與呈現之方法,可以利用多元的方式來呈現研究之結果。(5)省思階段,在此階段中,學習者必須進行學習過程之自我省思及評鑒。總之,問題學習以問題為學習之起點,整個學習歷程緊扣著問題而生。

【溫馨提示】以問題為中心組織課程、實施課程。

NO.09項目學習:把真實項目作為學習的驅動力

項目學習就是對一個特殊的將被完成的有限任務,它是在一定時間內,滿足一系列特定目標的多項相關工作的學習掌握。項目學習所有項目都是真實的。每個專案都是獨立的,學生參與到延展性的、複雜的、真實的問題解決中,接受挑戰,主動探究,創造出某件作品並完成重要知識的學習。

專案學習作為課程實施的一種方法,操作程式分為選定專案、制定計劃、活動探究、作品製作、成果交流和活動評價等六個步驟。(1)項目的選擇很重要,它應該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教師在此過程中僅僅只能作為指導者的角色。(2)有學習時間的詳細安排和活動計畫。時間安排是學生對專案學習所需的時間作一個總體規劃,做出一個詳細的時間流程安排。活動設計是指對基於項目的學習中所涉及的活動預先進行計畫,如採訪哪些專家,人員的具體分工,從什麼地方獲取資料等。(3)活動探究是基於項目的學習的主體,學生大部分知識內容的獲得和技能、技巧的掌握都是在此過程中完成。(4)作品製作是基於專案的學習區別於一般活動教學的重要特徵。在作品製作過程中,學生運用在學習過程中所獲得的知識和技能來完成作品的製作。學習小組通過展示他們的研究成果來表達他們在項目學習中所獲得的知識和所掌握的技能。(5)學習小組通過展示他們的研究成果來表達他們在項目學習中所獲得的知識和所掌握的技能。(6)基於專案的學習評價要求由專家、學者、老師、同伴以及學習者自己共同來完成。它不但要求對結果的評價,同時也強調對學習過程的評價,真正做到了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對個人的評價和對小組的評價、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之間的良好結合。

【溫馨提示】讓學生參與到複雜的、真實的專案中。

NO.10整合學習:讓學習變得完整而有意義

整合,就是將不同的部分連接成一個整體或將不同的部分納入到整體中。《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中提出:“改變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以適應不同地區和學生發展的需求。”進行整合學習的原因之一就是生活世界的整體性,客觀地要求課程設計和實施要把學生從單一的書本世界和封閉的知識體系中解放出來。

整合學習的主要內容:學科內的整合、學科間的整合、學科與生活的整合以及學習方式的整合,它是一個多樣化的實踐世界。美國學者雅克布斯把整合學習分為六種不同的設計策略:(1)學校本位的設計,即在學科的框架之內實現課程內容的整合;(2)平行設計,即將兩門相關的學科的某些主題安排在同一時間教學,而把建立兩門平行學科之間的關聯的責任交給學生;(3)多學科設計,即圍繞一個共同的主題將多個相關學科整合在一個正式的單元或學程裡;(4)跨學科設計,即將學校課程巾的所有學科有意識地統合在一起,形成常規的大單元或學程;(5)“統整日”設計,即完全從學生生活世界或好奇心出發而開展活動;(6)現場教學,這是跨學科設計的一種極端方式,以學生所在的學校環境及日常的生活為內容展開學習,是一種完全的整合設計。這六種設計策略構成了一個由完全保持學科的界限的設計,到沒有任何學科界限的完全整合設計的連續體。雅克布斯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的時候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學校的環境特徵、社區的價值取向以及學習內容本身的特點,來選擇不同的設計策略。

【溫馨提示】整合學習沒有固定的模式,它是一個多樣化的實踐世界。

NO.11影視學習:讓學習聽得到、看得見

影視是通過畫面和聲音,在銀幕上運動的時間和空間裡塑造形象,再現和反映生活的一種藝術,其主要特點是直觀性、逼真性、通俗性。這種聲、色、光、影的完美融合,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用影視推進課程實施,學生不僅“聽得到”,而且可以“看得見”,這樣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形象理解。影視中有豐富的表情、手勢和其他的視覺線索,這些都能幫助學生理解特定的文化。所有這些超語言特徵能夠説明學生看見他們不能聽到的東西,這些東西對學習非常重要。我們只要粗略統計一下,就會發現僅衛視平臺播出的國學類電視節目不下10檔,既有文化類原創節目,如央視一套《中國成語大會》、浙江衛視《中華好故事》、貴州衛視《最愛是中華》、甘肅衛視《大國文化》等,也有頗有口碑的“老牌”文化類原創節目,如湖南衛視《漢語橋》、河北衛視《中華好詩詞》、河南衛視《漢字英雄》等。

如何推進影視學習?(1)影視的選用。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程度和需求來進行合理的選擇。既要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更要考慮到影片本身的內容是否適宜。(2)觀影前的準備活動。利用影視推進課程實施要做好觀影前的準備活動。要讓學生明確觀影過程中的任務,即帶著目的去觀影,否則影視教學可能就會僅僅起到娛樂的作用。(3)播放方式的選擇。影視學習並不是千篇一律地將一部影片拿來直接播放。教師需要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選擇不同的播放方法。比如可以選擇片段播放或全片播放。影視學習作為課程實施的一種方式,要避免長篇大論,力求短而精、小而美,每期3至44分鐘,將自然美、人文美、時空美融為一體。

【溫馨提示】避免長篇大論,力求短而精、小而美。

NO.12玩耍學習:充滿刺激和樂趣的學習過程

玩耍和學習是密不可分的,玩耍可以成為學習的一個過程和經歷,或者說,玩耍的過程是學習必須經歷的一個寶貴的,充滿刺激和樂趣的學習過程。

玩耍作為一種對周圍事物進行肢體語言的溝通的行為,需要很強的大腦神經的支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本身就是一種具有高強度的意識行為,他帶有一定的目的性以及必不可少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而玩耍學習要做到以上提到的各種要點需要在保證學習的順利進行的前提條件下,達到學習的目的,同時要保證其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因此,玩耍學習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可以作為一種課程實施方式廣泛傳播。

玩耍分為隨意性玩耍和有積極意義的玩耍。隨意性玩耍最多見,最普通,最平常。有積極意義的玩耍收穫更大,學得更多,如家長給孩子講故事,孩子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興趣和愛好的發展既是學,也是玩。在郊遊時給孩子傳授一些知識,人文地理,所見事物的認知。看感興趣的書籍,刊物。鼓勵孩子觀察、認識,瞭解動物、植物。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我們要充分保障孩子玩耍的權力。在完成學習的情況下,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讓孩子去玩,或陪著孩子一起玩。讓孩子去玩自己想玩、願意玩的事。玩耍能夠讓孩子表現活潑,積極,向上的一面,可以增長智力,變得更聰明。在玩耍中,有時你會發現奇特、有意義的事情。可以說,學習與玩耍是同等重要的事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玩什麼,怎樣玩,其收穫和結果是各不相同的。要讓孩子自主玩耍,要給孩子提供足夠的材料。

【溫馨提示】要充分保障孩子玩耍的權力。

NO.13儀式學習:讓內隱的教育要求外顯化

人的一生中會經歷各種各樣的儀式,如祭拜儀式、婚喪儀式、成人禮、開學典禮、授帽儀式等等。每一種儀式都是一種生命的體驗,它或許標誌著人生從一個階段走向另一個階段。因此,儀式學習往往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儀式往往讓一些抽象的品質、知識變得生動形象。如成人禮,應讓孩子明白自己身上的責任,他們將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這是一種承諾。儀式學習就是要借助美的形式,使內隱的教育要求外顯化,並產生持久的影響力。

儀式具有整齊、莊重的特點,能集中表達特定的主題,更容易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如何讓儀式學習真正觸動學生心靈,形成持久的教育力量?儀式學習需要做到“三個精心”,即精心策劃、精心組織、精心實施,注重每個細節,從會場佈置到人員著裝,從每個程式到內容都要體現莊重感。例如,我們可以依據學生的認知水準,本著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各有側重,設計了具有連續性的系列儀式學習活動:一年級入學禮、二年級宣誓禮、三年級生日禮、四年級幸福禮、五年級軍營禮、六年級畢業禮。學生每年一個禮,六年六個禮,構成了學生成長的階梯。讓孩子們在小學的學習生活中,在屬於他們特有的時間點上,留下孩子們成長的足跡,留下深刻印象和美好願望。

總之,儀式學習是學生精神發展、思想發展的燃料,可以喚醒每個學生對生命、人生的體悟,讓學生精神得到洗禮,心靈得到淨化,思想受到啟發。

【溫馨提示】儀式學習需要精心策劃、精心組織、精心實施。

NO.14圍坐學習: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自誇美紐斯以來,我們就一直沿用班建制。班建制有著濃厚的工業文明色彩:講規模、講效率。班建制的基本標準是,統一時間,統一年齡,統一內容,統一地點,統一進度,統一標準。圍坐學習給課程實施帶來許多變化,比如學生面對面的交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有利於激發交流願望;學生及時將成果在組內回饋,及時掌握自己的學習效果;學習活動形式更加多元;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更好的體現;方便組內學生的互幫互助,平時小組中不同層次學生可以實現互動,學生預習和聽課沒有弄懂的,可以借圍坐學習與周圍同學進一步探討。但是,圍坐學習也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學生相對而坐,難免出現一些無效的交流;教師只顧自個兒講課,一些學生難免趁機開小差。這樣課堂效率必將受到影響。為了克服圍坐方式的缺陷,我們應轉變教學方式,科學駕馭課堂,主動接觸學生,口授而眼觀,耳聽八面風,腳勤四處走,時刻關注學生。

圍坐學習可以分為“有形圍坐”和“無形圍坐”。圍坐是學習小組的一種有形存在形式,而學生在自主學習的時候,又不需要圍坐,那我們就可以讓學習小組有另外一種存在形式,即無形存在形式。所謂無形圍坐,就是在不需要合作學習時採用傳統的坐法,不圍坐;在需要合作學習時,隨時以小組形式圍坐。我們可以根據不同學段、學科、教材,隨堂、隨機組織合作學習;我們把學生分成兩人組、三人組、四人組等;合作時,可以同位交流、互教互學,也可以前後位轉身交流。從某種意義上講,圍坐不應該是一種形式,而應該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態度。

【溫馨提示】圍坐學習可以分為“有形圍坐”和“無形圍坐”。

NO.15服務學習:在服務中培養社會責任感

服務學習是一種學習方式。它通過學校與社區的合作,把學校課程和社區服務聯繫起來,學生通過參與精心組織的服務活動,滿足社區需要,並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服務學習有兩大要素:一是服務學習的主體部分是社區服務,即教師與其他組織者針對社區實際需要,組織學生進行某種服務活動的設計、實施、評價與修正的過程。二是服務學習在本質上是一種學習方式,精心設計的服務活動有其明確的學習目標,在開展實際服務之前學生應有關於問題的背景、歷史與相關政策的預先瞭解。在服務過程中要引導學生依據學習目標進行反思,以充分實現服務學習的教育價值。

服務學習的特徵:一是強調課程學習與服務實踐並重。服務學習必須是與課程相結合,配合課程的安排。學生將在課程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服務實踐中;二是注重結構化反思活動。反思是服務學習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服務前、服務中及服務後安排反思活動,幫助學生整合其課程學習與服務經驗,達到學習效果。三是促使學生在服務實踐中關注社 會,培養社會責任感。

服務學習有兩大基本形式:學校組織的服務學習與社區組織的服務學習。兩者是大同小異的,不同之處在於學校組織的服務學習直接融入學生的整個課程之中,可以促使學生直接應用課堂上學到的概念與理論;社區組織的服務學習首先著眼于社區團體本身的旨趣,主要引導學生關注社區中某一領域的活動,如資源回收、老人看護等。

【溫馨提示】以課程為紐帶,實現服務與學習的有機統一。

NO.16創客學習:創造有意義的學習經歷

創客學習是基於創客項目的學習,是學生圍繞來自真實情境的創客項目,充分學習、選擇和利用創客空間的學習資源,基於創客專案“自主選題、調查研究、創意構思、知識建構、設計優化、原型製作、測試反覆運算、評價分享”的全生命週期,在實際體驗、探索創新、內化吸收的過程中,全面培養學生的創客精神與創客素養的一種新型學習範式。

創客學習是一種融探究、設計、創造、合作於一體的項目學習範式。(1)創客學習是一種跨學科學習,需要運用科學、技術和工程知識去改造世界,具有前沿性、綜合性和系統性的跨學科知識是創客創造的基石。(2)創客學習是一種基於設計的學習。設計是一種將策略性解決問題的過程應用於產品、系統、服務及體驗的設計活動。在複雜的產品設計與創造過程中,個體反思、知識建構、學以致用、創新實踐和教學互動等子過程相互交織、並行發生和迴圈反覆運算。(3)創客學習是一種注重學思結合的學習。創客學習宣導知、行、思、創的統一,將學與思緊密結合起來,做到學思結合與學思並重。(4)創客學習是一種基於創造的學習。支援產品創造的新興科技技術(如數位化設計與製造技術、增材製造(3D列印)技術、開源軟硬體技術、控制工程與智慧製造技術等)為學習者提供了便捷化、智慧化、數位化和工具化的技術支撐,大大降低了產品創新設計與製造的門檻。基於創造的學習通過建立創造性學習環境、營造創造性文化氛圍、實施創造性教學等途徑,來激發學生的創造意識與動機、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品質、塑造學生的創造性人格。

【溫馨提示】提供有意義的學習經歷。

NO.17沉浸學習:探索邊界是根據好奇心來定義的

沉浸學習是指為學習者提供一個真實或接近真實的學習環境,學習者通過深度參與、高度互動而獲得知識、提升技能、陶冶情感的學習方式。它通過虛擬實境技術、借助虛擬學習環境而實現。虛擬實境技術的特點在於,電腦產生一種人為虛擬的環境,把其它現實環境編制到電腦中去產生逼真的“虛擬環境”,從而使得使用者在視覺上產生一種沉浸於虛擬環境的感覺。

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我們可以運用虛擬實境技術,讓學習引人入勝。試想一下:Vrygrond小鎮的某個男孩Mzukisi熱愛自然,有了虛擬實境技術,他現在能夠跟隨著一個水分子,看著它被太陽蒸騰,變成水蒸汽從地面升到空中;然後水蒸汽分子進入雲層,乘風飄到森林上空,聚集在一起凝成水滴,再變成雨水降落到地面,流淌成小溪河流,最終被地面吸收。在土壤中,水會與其他分子結合,經由樹木的維管組織輸送到頂部的葉子。最後通過蒸發,重新進入到另一朵雲中。在這樣的體驗中,Mzuki可能會對整個迴圈的某個過程產生好奇心。說不定他會好奇太陽的光線是如何將液體變成氣體的,他可以將這個階段放大顯示,觀察在陽光的照射下,水分子是如何在受熱之後,斷開彼此間的連接,然後變成水蒸汽的。Mzuki甚至能夠在迷你遊戲中,自行扮演熱力充沛的太陽,手動啟動水分子,然後將其在加熱轉變成氣體。也許Mzuki對蒸發過程中的物理學不感興趣,卻對在樹木中經歷的生物學部分更有興趣。那麼他可以探索樹木是如何將水分子從根部抽取出來,並瞭解水分子是如何借助凝聚和粘合性能,通過樹木狹窄的管道,無視重力慢慢向上挪動,最後在葉片中蒸發成氣體,離開這個環節。他可以再次扮演太陽,也許是通過輕觸葉片促進蒸發,從而推動樹木環節的整個系統蒸發。你也可以發揮想像力,設想一下其他一些我描述的過程和物件。就像是通過閱讀來學習的過程,我們從書本收到一系列信號和概念,並通過想像力將這些內容在頭腦中變成畫面。然後跟隨好奇心強化學習:操縱概念、向邊緣拓展、再觀察事情如何展開。在虛擬實境中,通過精心設計的教學方式可以反映並引發這種具有決定性的想像過程,在理想狀況下,學習者的探索邊界只會根據他的好奇心來定義。

【溫馨提示】用虛擬實境技術讓學習引人入勝。

NO.18節慶學習:用主題節日把學習生活點亮

眾所周知,孩子們幾乎沒有不喜歡過節的。中小學根據一定主題設計的校園節日是學校課程實施的重要形式,也是學校活躍學習氛圍的基本做法。節慶學習即是圍繞一個或多個經過結構化的主題節日進行學習一種方式。在這種學習方式中,“主題節日”成為學習的核心,而圍繞該主題的結構化內容成了學習的主要對象。

每個學期開始前,學校可以集體研究、策劃不同主題的校園節日,以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吸引學生,給他們的校園生活留下美好回憶。如絢爛多彩的“塗鴉節”、熱火朝天的“勞動節”、趣味無窮的“遊戲節”、傳遞溫情的“愛心節”、生機盎然的“花卉節”、開闊眼界的“旅遊節”……這些主題校園節日融時尚、藝術、娛樂等元素為一體,有利於活躍學習氛圍,豐富學習生活。

在具體操作方面,中小學要設計體現學生學習需求、具時尚元素的校園節日活動方案。當然,最好是讓學生自己設計、自己策劃、自己實施、自己評價。從選定主題到活動環節、到活動呈現等都讓學生參與進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可以得到比較好的發揮。

如何讓校園主題節日活動常態化、有持續的新鮮感?中小學要致力於機制建設和評價方式探索,如設置“最佳節日評選活動”,評選“最佳創意獎”、“最佳人氣獎”、“最佳時尚獎”、“最佳娛樂獎”等獎項,讓學生設計評價方案,參與評選;定期開展“校園節日大比拼”展示活動,通過“節日名片”、“節日卡通形象”、“節日故事”、“節日之花”,呈現豐富的節日文化。當然,學校還可以編制《校園節日活動手冊》,舉辦“年度品牌節日”論壇,集中展示回顧全年進行的活動。

【溫馨提示】讓學生自己設計、自己策劃、自己實施、自己評價校園節日。

(品質課程聯盟召集人 楊四耕 輯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