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湖北省一縣級市,因為一個鎮而得名,你知道嗎?

湖北, 簡稱“鄂”, 省會武漢, 與湖南省相對應, 湖北省因位於洞庭湖以北, 故名湖北。 湖北連安徽, 南鄰江西、湖南, 西連重慶, 西北與陝西為鄰, 北接河南。 該省歷史文化底蘊深厚, 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在長達800多年的歷史中, 創造了楚文化。 截至2016年, 湖北省轄:1個副省級市(武漢市), 11個地級市。 其中, 就縣級廣水市來說, 人口超100萬, 號稱“湖北的北大門”, 歷史上因一個鎮而得名。

首先, 縣級廣水市隸屬於湖北省隨州市。 在地理位置上, 位於桐柏山脈東南麓, 大別山脈西端。 東部與孝感市大悟縣毗連, 南部與孝感市安陸市和孝昌縣相鄰, 西部與隨州市交界, 北部與河南省信陽市接壤, 自古為南北交通要衝, “鄂北門戶”。 廣水市歷史悠久, 人傑地靈。 早在春秋戰國這一歷史階段, 今廣水市一帶屬強大的楚國。 西元前221年, 秦始皇建立秦朝後, 該地區屬南陽郡隨縣地。

西漢屬江夏郡黽縣地, 東漢分屬江夏郡黽縣、平春縣地。 三國這一歷史階段, 曹操、孫權、劉備等諸侯爭霸, 今廣水市一帶屬魏義陽郡平春縣、黽縣地。 梁大同二年(西元536年)在應濃山(今印臺山)置應州, 該地區屬之。 隋開皇三年(583年)省平靖郡, 應州領平靖、永陽二縣。 開皇十八年(西元598年)改永陽為應山縣。

大業二年(606年)廢應州, 省平靖縣入應山縣, 今廣水市一帶屬應山縣。 唐朝建立後, 應山縣屬淮南道安州。

北宋屬荊湖北路德安府, 開寶年間(968-975年)廢吉陽縣, 吉陽山以北併入應山縣, 至此應山疆域基本固定。 元朝建立後, 應山縣隸隨州,

並屬湖廣行省荊湖北路德安府。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 應山縣仍隸隨州, 並屬湖廣行省德安府。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時, 湖廣行省分為湖北省和湖南省, 應山縣屬湖北省德安府, 仍隸隨州, 雍正七年(1729年), 應山縣直屬德安府, 不再受隨州管轄。 清朝滅亡後, 應山縣屬湖北省江漢道。

最後, 1927年, 應山縣直屬湖北省。 1988年12月, 撤銷應山縣, 設廣水市, 以京廣鐵路上鄂北重鎮廣水改名。 就廣水鎮(現為廣水市廣水街道)來說, 位於鄂北雄關武勝關之南麓, 素有“關內首鎮”和“鄂北門戶”美譽, 1899年建廣水火車站。 1993年4月, 撤銷孝感地區, 設孝感市, 代管廣水市。 2000年7月, 縣級廣水市由孝感市代管變更為隨州市代管。 如今, 廣水市下轄轄20個鄉、鎮、街道, 總人口約為104萬人。

文/情懷歷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