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年,一起聽張瑞敏《時代三章》

序曲

新年好!這有可能是你新年收到的第一聲問候。 時鐘的指標剛剛指向2018年的時候, 我們為您送上張首席的新年寄語。

往昔, 張首席按慣例會通過《海爾人》報撰寫新年寄語, 與全體員工共勉。 今年, 張首席特意為海爾新媒體賜稿, 讓他的新年寄語通過海爾自媒體矩陣到達每一位創客。 是的, 海爾已變成一個開放的生態系統, 在海爾生態圈共創共贏的每一個利益攸關方都是新海爾人, 有大家同行, 我們倍感自豪。

生命需要儀式感, 再長的路程也少不了碼頭和驛站, 但對創客而言, 每一個驛站都只能是加油站。

“新年只是一個數字, 新我才能迎接新的太陽”。 張首席在今年的寄語中一如既往地表達對人性的尊重和思考。 就像他經常引用的康得的名言:“人具有一種自己創造自己的特性”(《實用人類學》)。

自己創造自己才是“自我”的真諦。 三十三年來, 張首席矢志不渝地一件事就是創造一種文化, 搭建一個平臺, 讓每個人可以創造自己, 讓每個人的自我實現成為可能。 沒有人懷疑他是一位偉大的企業家, 但他一直在為成功的企業家怯魅。 尤其是有的企業家取得一點成功總覺得自己好像有特殊的稟賦和超凡的魅力。 張首席始終認為, CEO並不意味著他的想法就是第一等的想法, 更不是他一聲令下別人跟著做就行了。 企業家精神意味著一種責任,

去創造一個平臺和機制, 讓每個人成為創業家的精神。

編輯這篇新年寄語的時候, 我不由得想起張首席前些年的文章, 一篇是經典的《海爾是海》, 另一篇是廣為傳誦的《破一微塵出大千經卷》, 再加上這一篇《新年只是一個數字, 新我才能迎接新的太陽》, 三篇文章語言風格和結構都極為相似, 提取其文中的隱喻, 分別是“海爾是海”, “海爾是雲”, “海爾是火”, 內容雖不相同, 但“人的價值第一”的主線貫穿始終, 不同的文章都反映了當時的時代挑戰和機遇, 以及張首席和海爾人順應時代以變制變的時代風采, 故加以彙編, 名之曰“時代三章”, 以饗讀者。

祝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時代樂章!

文 / 舟一葦

張瑞敏《時代三章》來自海爾集團00:0023:55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 周揚 朗讀音訊

◆ ◆ ◆

新年只是一個數字,

新我才能迎接新的太陽!

文 | 張瑞敏

發表時間:2018年1月1日

西元紀年方式逐年累加, 但只是一個數字而已。 按照這種記錄時間的方式, 我們每一個人擁有的時間似乎越來越多,

但何嘗又不是越來越少。

新年總是帶給人們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我想, 人們憧憬的是“新”, 而不是“年”。 如此來說, 中國古代的干支紀年更符合哲學的追問。 天、地、人與四時相洽, 循環往復, 無始無終。 古人對天地四時克制而理性地敬畏, 又無時無刻不以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去掌握它的規律, 並順其自然地改造著世界。

企業亦複如是。 西方傳統管理的垂直線性基因根深蒂固, 在股東價值最大化的經營宗旨和委託代理激勵機制驅動下, 無窮盡地追求規模的增長, 直到無法增長, 終究難逃物壯則老的宿命。 社會競爭的達爾文主義和“創造性破壞”的企業家精神造就了“財富500強”平均壽命越來越短的事實。 西方文明原子論的文化基因伴隨三次工業革命的造物奇跡日益固化,

直到互聯網及其下一個重大經濟活動物聯網到來的時候, 曾經強大的文化基因變成了思想和組織僵化的淵藪。 以牛頓力學為基礎的經典物理學帶我們認識了宇宙的一段時空, 更大的空白留給了量子物理學。 量子時代, 東方文化的系統論思想重新照亮科學和哲學的夜空。 不, 事實上它從來都沒有熄滅過。

企業由科層制的鋼筋水泥所構築, 消失是它的歸宿;

組織是人的價值和使命的共同體, 永恆是它的主旋律。

封閉的企業帝國要麼毀滅, 要麼變成遠離平衡態的自組織, 其勢如百川歸海不可逆轉。 企業, 作為工業革命的產物, 已隨時代遠去, 一起被帶走的還有曾經牢不可破的科層金字塔, 以及垂直線性結構賦予的控制權。如同古代絲綢之路上阿拉伯人駝鈴悠揚的商隊,企業終將消失在歷史的塵煙中。

人類才是地球的主宰,但不是你,也不是我,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主宰世界,只有組織起來的人方成為這個星球最強大的動物。企業終殆而組織永存,永存的組織必須是符合耗散結構理論的自組織;品牌終殆而生態圈永續,永續的生態圈必須是利益相關各方共創共贏的社群。

萬物互聯中,你我,和每一件產品一樣,都只是網上的一個節點。一旦成為節點,只有你自己才是自己的中心。而產品,一旦變成網器接入物聯網就已失去固有的功能價值,變成服務和解決方案的載體。網路上,任意一個節點的增加都會進一步放大網路效應,任意一個節點的刪除都不會影響網路的運行。

從產品價值到生態圈共創共贏的生態價值,任何企業都無法回避,又難以企及。橫亙在兩種價值創造網路和價值傳遞網路之間的障礙不是楚河也不是漢界,它比任何物理的、制度的障礙更難以跨越,因其魔障在我們內心,那是曾經的成功積累的鏡像,那是二百年來原子論主導的線性管理的迷霧,唯有用戶乘數理論為基礎的人單合一模式方能破題。

人單合一是目前世界上率先探索的適應物聯網社群經濟的管理模式。與其說海爾首創了人單合一,不如說人單合一選擇了海爾。人單合一的誕生需同時具備三個條件,其一、始終堅持“人的價值第一”的核心價值觀;其二、始終堅持共創共贏的創造價值和傳遞價值體系;其三、始終堅持自以為非的創業創新文化基因。故而,人單合一和海爾都是時代的饋贈和選擇,海爾與人單合一同為人的覺醒與禮贊!

物聯網時代在人類進化史上如何定位未為可知,可以明確的是,物聯網時代的企業必須變成生態圈,物聯網時代的組織必須變成自組織,物聯網時代的管理必須變成人單合一。無論生態圈、自組織還是人單合一模式,又同時必須是不斷進化的活的要素。正如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指出的那樣,萬物的本原是火,是“按規律燃燒按規律熄滅著的活火”;無獨有偶,中國古代哲學家莊子也有薪火相傳之喻。企業終將被火燃燒,而生態圈則變成永恆的活火;小微有聚有散,而在生態圈中則創業精神薪盡火傳。

在傳統時代,我曾寫過《海爾是海》,有容乃大!

在互聯網時代,我曾寄語創客《海爾是雲》,連接萬端!

在物聯網時代,我希望海爾是火,融入每一個用戶的生活和每一個創客的生命中,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人類發現了火,我們的祖先才能展開偉大的旅程。海爾模式應像火,引領世界企業引爆物聯網時代的新征程。

太陽每天都是新的。新年只是一個數字,新我才能迎接新的太陽。

祝全球海爾創客新年快樂、日新日進!

◆ ◆ ◆

破一微塵出大千經卷

—— 致創客的一封信

文 | 張瑞敏

發表時間:2014年11月27日

人類社會的每一次繁榮進步都離不開科技的突破,但人類文明的每一次飛躍發展更離不開思想的解放。當互聯網帶來指數科技的繁榮,我們又一次站在了時代的風口,就在大工業發展正在把每一個個體變成機器部件的最危急關頭,時代列車轉入一個新的軌道,“零距離”、“去中心化”、“分散式”的互聯網思維把我們帶進一個充滿生機與挑戰的人人時代,一個人人創客的時代。

歷經三十年的創新發展,海爾從一個瀕臨倒閉的集體小廠成長為今天的全球白電第一品牌,在全球,海爾擁有數以億計的用戶,每天,十幾萬台海爾產品進入全球市場。人類工業文明的先進成果成就了海爾的今天,讓海爾得以在短短三十年的時間走過傳統發達國家企業百年的道路。我們追上了曾經奉為經典的榜樣,同時也失去了可資借鑒的標杆。面對新的挑戰,我們剩下唯一沒有被時代拋棄的武器是永遠的兩創精神,永遠創業,永遠創新。

唐太宗曾經問群臣,創業與守成孰難?他心裡的答案是,創業難,守業更難。海爾的企業文化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如果把創業和守業割裂來看就永遠沒有正確的答案,唯一的出路是只有創業沒有守業。

創業精神的天敵是自己曾經成功的經驗和思維定勢,《道德經》雲,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海爾文化的基因只有一個密碼,那就是自以為非。

企業如此,每一個人也是如此。因為,在互聯網時代,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CEO,每一個人都應該成為創業家。

創業家,與企業家只有一字之差,其內涵和本質卻有天壤之別。企業家還是以企業為中心,而創業家卻是以用戶為中心。企業家以創造完美的產品和服務為使命,而創業家以創造用戶最佳生活體驗為中心。企業家以規模和利潤為成就尺規,而創業家以用戶資源和粉絲為榮耀北斗。企業家以管理和控制為權力之杖,而創業家以自組織為魔法寶盒。成千上萬人成就一個企業家,而每一個創新的個體都可以成為一個創業家。正所謂“破一微塵出大千經卷”。

創業家。在海爾的創業平臺上,你的名字叫創客。

三十年,既輕如塵芥彈指可揮去,三十年,又重如山丘難以割捨。其區別在於,你是生產產品的企業還是生產創客的平臺。海爾選擇的是,從一個封閉的科層制組織轉型為一個開放的創業平臺,從一個有圍牆的花園變為萬千物種自演進的生態系統。

創客。在你創業激情勃發的視野裡,海爾的名字叫做創客公地。

創業初期,我們為社會奉獻的是海爾牌產品,進而,我們以向社會提供海爾牌服務為宗旨,今天,我們向社會開放海爾的資源,為創客們提供的將是海爾牌的創業平臺。

在表層意義上,海爾向社會開放U+智慧生活的API,每一個創客都可以在此基礎上延伸開發產品。

在深層意義上,海爾向社會開放供應鏈資源,每一個供應商和用戶都可以參與海爾全流程使用者體驗的價值創造。

在本質意義上,海爾向社會開放機制創新的土壤,搭建機會均等結果公平的遊戲規則,呼喚利益攸關各方共建共用共贏。

自2005年以來,海爾就已經開始人單合一雙贏模式的探索和試錯,為此,我們不惜放棄對傳統績效的單一追求。在沒有標杆的摸索中,我們寧願承受外界的質疑和批評。但我們沒有輕言放棄。因為鼓勵我們堅持下去的不是成功,而是對時代精神的求索。

1994年,海爾創業十周年之際,我曾寫過一篇文章,文章的名字叫海爾是海。今天,我想說,海爾是一朵雲,海再大,仍有邊際。雲再小,可接萬端。

開放,開放,再開放。今天,在海爾的雲創平臺上,已經孕育和孵化出一百多個創客小微,他們既有海爾的在冊員工離開企業進行的創業,也不乏社會上的創業者來海爾平臺的線上創業者。他們值得贏得尊重,我也要向他們表示感謝。因為,海爾的創業平臺轉型本身也是一種創業,作為平臺的海爾,不是三十年歷史的海爾,而是一個初生的嬰孩,一輪初升的朝日,每一個在海爾平臺創業的創客,你們既是平臺上的創業者,同時也是平臺的建設者。

致敬,創客!致敬,偉大的創客時代!

本文刊發在《海爾人》報(2014年11月27日)

作者:張瑞敏

◆ ◆ ◆

海爾是海

文 | 張瑞敏

發表時間:1994年2月10日

海爾應像海,唯有海能以博大的胸懷納百川而不嫌其細流;容污濁且能淨化為碧水。正如此,才有滾滾長江、濁濁黃河、涓涓細流,不惜百折千回,爭先恐後,投奔而來。匯成碧波浩淼、萬世不竭、無與倫比的壯觀!

一旦匯入海的大家庭中,每一分子便緊緊地凝聚在一起,不分彼此形成一個團結的整體,隨著海的號令執著而又堅定不移地沖向同一個目標,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辭。因此,才有了大海摧枯拉朽的神奇。

而大海最被人類稱道的是年復一年默默地做著無盡的奉獻,袒露無私的胸懷。正因其“生而不有,為而不恃”不求索取,其自身也得到了永恆的存在。這種存在又為海中的一切提供了生生不息賴以生存的環境和條件。

海爾應像海,因為海爾確立了海一樣宏偉的目標,就應敞開海一樣的胸懷。不僅要廣攬五湖四海有用之才,而且應具備海那樣的自淨能力,使這種氛圍裡的每一個人的素質都得到提高和昇華。海爾人都應是能者,而不應有冗者、庸者。因為,海爾的發展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來支撐和保證。

要把所有的海爾人凝聚在一起,才能迸發出海一樣的力量,這就是靠一種精神,一種我們一貫宣導的“敬業報國,追求卓越”的企業精神。同心幹,不論你我,比貢獻,不唯文憑。把許許多多的不可思議和不可能都在我們手中變為現實和可能,那麼海爾巨浪就能沖過一切障礙,滾滾向前!

我們還應像大海為社會、為人類做出應有的奉獻。只要我們對社會和人類的愛“真誠到永遠”,社會也會承認我們到永遠,海爾將像海一樣得到永恆的存在,而生活於其間的每一個人都將在為企業創一流效益、為社會做卓越貢獻的同時得到豐厚的回報。海爾將和整個社會融為一個整體。

海爾是海。

本文刊發在《海爾人》報(1994年2月10日)

作者:張瑞敏

元旦快樂

以及垂直線性結構賦予的控制權。如同古代絲綢之路上阿拉伯人駝鈴悠揚的商隊,企業終將消失在歷史的塵煙中。

人類才是地球的主宰,但不是你,也不是我,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主宰世界,只有組織起來的人方成為這個星球最強大的動物。企業終殆而組織永存,永存的組織必須是符合耗散結構理論的自組織;品牌終殆而生態圈永續,永續的生態圈必須是利益相關各方共創共贏的社群。

萬物互聯中,你我,和每一件產品一樣,都只是網上的一個節點。一旦成為節點,只有你自己才是自己的中心。而產品,一旦變成網器接入物聯網就已失去固有的功能價值,變成服務和解決方案的載體。網路上,任意一個節點的增加都會進一步放大網路效應,任意一個節點的刪除都不會影響網路的運行。

從產品價值到生態圈共創共贏的生態價值,任何企業都無法回避,又難以企及。橫亙在兩種價值創造網路和價值傳遞網路之間的障礙不是楚河也不是漢界,它比任何物理的、制度的障礙更難以跨越,因其魔障在我們內心,那是曾經的成功積累的鏡像,那是二百年來原子論主導的線性管理的迷霧,唯有用戶乘數理論為基礎的人單合一模式方能破題。

人單合一是目前世界上率先探索的適應物聯網社群經濟的管理模式。與其說海爾首創了人單合一,不如說人單合一選擇了海爾。人單合一的誕生需同時具備三個條件,其一、始終堅持“人的價值第一”的核心價值觀;其二、始終堅持共創共贏的創造價值和傳遞價值體系;其三、始終堅持自以為非的創業創新文化基因。故而,人單合一和海爾都是時代的饋贈和選擇,海爾與人單合一同為人的覺醒與禮贊!

物聯網時代在人類進化史上如何定位未為可知,可以明確的是,物聯網時代的企業必須變成生態圈,物聯網時代的組織必須變成自組織,物聯網時代的管理必須變成人單合一。無論生態圈、自組織還是人單合一模式,又同時必須是不斷進化的活的要素。正如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指出的那樣,萬物的本原是火,是“按規律燃燒按規律熄滅著的活火”;無獨有偶,中國古代哲學家莊子也有薪火相傳之喻。企業終將被火燃燒,而生態圈則變成永恆的活火;小微有聚有散,而在生態圈中則創業精神薪盡火傳。

在傳統時代,我曾寫過《海爾是海》,有容乃大!

在互聯網時代,我曾寄語創客《海爾是雲》,連接萬端!

在物聯網時代,我希望海爾是火,融入每一個用戶的生活和每一個創客的生命中,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人類發現了火,我們的祖先才能展開偉大的旅程。海爾模式應像火,引領世界企業引爆物聯網時代的新征程。

太陽每天都是新的。新年只是一個數字,新我才能迎接新的太陽。

祝全球海爾創客新年快樂、日新日進!

◆ ◆ ◆

破一微塵出大千經卷

—— 致創客的一封信

文 | 張瑞敏

發表時間:2014年11月27日

人類社會的每一次繁榮進步都離不開科技的突破,但人類文明的每一次飛躍發展更離不開思想的解放。當互聯網帶來指數科技的繁榮,我們又一次站在了時代的風口,就在大工業發展正在把每一個個體變成機器部件的最危急關頭,時代列車轉入一個新的軌道,“零距離”、“去中心化”、“分散式”的互聯網思維把我們帶進一個充滿生機與挑戰的人人時代,一個人人創客的時代。

歷經三十年的創新發展,海爾從一個瀕臨倒閉的集體小廠成長為今天的全球白電第一品牌,在全球,海爾擁有數以億計的用戶,每天,十幾萬台海爾產品進入全球市場。人類工業文明的先進成果成就了海爾的今天,讓海爾得以在短短三十年的時間走過傳統發達國家企業百年的道路。我們追上了曾經奉為經典的榜樣,同時也失去了可資借鑒的標杆。面對新的挑戰,我們剩下唯一沒有被時代拋棄的武器是永遠的兩創精神,永遠創業,永遠創新。

唐太宗曾經問群臣,創業與守成孰難?他心裡的答案是,創業難,守業更難。海爾的企業文化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如果把創業和守業割裂來看就永遠沒有正確的答案,唯一的出路是只有創業沒有守業。

創業精神的天敵是自己曾經成功的經驗和思維定勢,《道德經》雲,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海爾文化的基因只有一個密碼,那就是自以為非。

企業如此,每一個人也是如此。因為,在互聯網時代,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CEO,每一個人都應該成為創業家。

創業家,與企業家只有一字之差,其內涵和本質卻有天壤之別。企業家還是以企業為中心,而創業家卻是以用戶為中心。企業家以創造完美的產品和服務為使命,而創業家以創造用戶最佳生活體驗為中心。企業家以規模和利潤為成就尺規,而創業家以用戶資源和粉絲為榮耀北斗。企業家以管理和控制為權力之杖,而創業家以自組織為魔法寶盒。成千上萬人成就一個企業家,而每一個創新的個體都可以成為一個創業家。正所謂“破一微塵出大千經卷”。

創業家。在海爾的創業平臺上,你的名字叫創客。

三十年,既輕如塵芥彈指可揮去,三十年,又重如山丘難以割捨。其區別在於,你是生產產品的企業還是生產創客的平臺。海爾選擇的是,從一個封閉的科層制組織轉型為一個開放的創業平臺,從一個有圍牆的花園變為萬千物種自演進的生態系統。

創客。在你創業激情勃發的視野裡,海爾的名字叫做創客公地。

創業初期,我們為社會奉獻的是海爾牌產品,進而,我們以向社會提供海爾牌服務為宗旨,今天,我們向社會開放海爾的資源,為創客們提供的將是海爾牌的創業平臺。

在表層意義上,海爾向社會開放U+智慧生活的API,每一個創客都可以在此基礎上延伸開發產品。

在深層意義上,海爾向社會開放供應鏈資源,每一個供應商和用戶都可以參與海爾全流程使用者體驗的價值創造。

在本質意義上,海爾向社會開放機制創新的土壤,搭建機會均等結果公平的遊戲規則,呼喚利益攸關各方共建共用共贏。

自2005年以來,海爾就已經開始人單合一雙贏模式的探索和試錯,為此,我們不惜放棄對傳統績效的單一追求。在沒有標杆的摸索中,我們寧願承受外界的質疑和批評。但我們沒有輕言放棄。因為鼓勵我們堅持下去的不是成功,而是對時代精神的求索。

1994年,海爾創業十周年之際,我曾寫過一篇文章,文章的名字叫海爾是海。今天,我想說,海爾是一朵雲,海再大,仍有邊際。雲再小,可接萬端。

開放,開放,再開放。今天,在海爾的雲創平臺上,已經孕育和孵化出一百多個創客小微,他們既有海爾的在冊員工離開企業進行的創業,也不乏社會上的創業者來海爾平臺的線上創業者。他們值得贏得尊重,我也要向他們表示感謝。因為,海爾的創業平臺轉型本身也是一種創業,作為平臺的海爾,不是三十年歷史的海爾,而是一個初生的嬰孩,一輪初升的朝日,每一個在海爾平臺創業的創客,你們既是平臺上的創業者,同時也是平臺的建設者。

致敬,創客!致敬,偉大的創客時代!

本文刊發在《海爾人》報(2014年11月27日)

作者:張瑞敏

◆ ◆ ◆

海爾是海

文 | 張瑞敏

發表時間:1994年2月10日

海爾應像海,唯有海能以博大的胸懷納百川而不嫌其細流;容污濁且能淨化為碧水。正如此,才有滾滾長江、濁濁黃河、涓涓細流,不惜百折千回,爭先恐後,投奔而來。匯成碧波浩淼、萬世不竭、無與倫比的壯觀!

一旦匯入海的大家庭中,每一分子便緊緊地凝聚在一起,不分彼此形成一個團結的整體,隨著海的號令執著而又堅定不移地沖向同一個目標,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辭。因此,才有了大海摧枯拉朽的神奇。

而大海最被人類稱道的是年復一年默默地做著無盡的奉獻,袒露無私的胸懷。正因其“生而不有,為而不恃”不求索取,其自身也得到了永恆的存在。這種存在又為海中的一切提供了生生不息賴以生存的環境和條件。

海爾應像海,因為海爾確立了海一樣宏偉的目標,就應敞開海一樣的胸懷。不僅要廣攬五湖四海有用之才,而且應具備海那樣的自淨能力,使這種氛圍裡的每一個人的素質都得到提高和昇華。海爾人都應是能者,而不應有冗者、庸者。因為,海爾的發展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來支撐和保證。

要把所有的海爾人凝聚在一起,才能迸發出海一樣的力量,這就是靠一種精神,一種我們一貫宣導的“敬業報國,追求卓越”的企業精神。同心幹,不論你我,比貢獻,不唯文憑。把許許多多的不可思議和不可能都在我們手中變為現實和可能,那麼海爾巨浪就能沖過一切障礙,滾滾向前!

我們還應像大海為社會、為人類做出應有的奉獻。只要我們對社會和人類的愛“真誠到永遠”,社會也會承認我們到永遠,海爾將像海一樣得到永恆的存在,而生活於其間的每一個人都將在為企業創一流效益、為社會做卓越貢獻的同時得到豐厚的回報。海爾將和整個社會融為一個整體。

海爾是海。

本文刊發在《海爾人》報(1994年2月10日)

作者:張瑞敏

元旦快樂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