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天士力小閆總、科倫少帥,修淶貴兒子修遠,留學藥二代屬那個強?

海外留學是當今“富二代”的標配, 也是許多家族企業接班傳承計畫上的重要一步棋。 當年台塑王永慶, 因擔心子孫在台塑大樹庇蔭下缺乏鍛煉, 便要求每一個小孩在國小或初中時, 就送到英國、美國求學, 直到念完研究生才回來, 精英教育嘛!

而中國藥企的“創一代”們, 不同於資本市場的大手筆運作, 他們中, 多是經歷了資金困難、改制等危機, 幾十年來摸爬滾打的實幹家。

留學“鍍金”歸來的藥企二代們, 能否為父輩打下的江山添磚加瓦, 碰撞出新的火花?

天士力“小閆總”的並購狂潮

2002年, 天士力(600535)成功登陸上交所,

到2013年, 按最高複權價379.39元計算(發行價14.7元), 市值增長25.8倍!

被稱為中藥國際化標杆的複方丹參滴丸, 已經啟程入美之路20年了, 完成了三期臨床實驗, 到了能否順利上市的關鍵時刻。

閆希軍雄心國際化戰略, 與其子閆凱鏡(原名閆凱)的海外留學有關。

對於天士力“少東家” 閆凱鏡, 作為父親、創一代, 閆希軍在企業傳承上的安排上可謂用心, 一步步安排接班規劃。 兒子閆凱鏡, 是1979年出生, 很早就安排赴英國留學, 於伯明罕本根植於科畢業後, 又到雷丁大學學習國際證券、投資與銀行專業, 並獲得碩士學位並在讀博士。

雷丁大學是英國著名的紅磚大學, 被譽為英國最美的校園;大學有個ICMA中心, 即國際資本市場協會, 被稱為全球金融界的“精英協會”。

正是這段留學經歷, 為閆凱鏡日後上演並購狂潮提供了必要的知識視野與人脈關係。

或許有人會說, 為何多年來天士力的國際化步伐會如此之快, “老東家”閆希軍過去長期在軍營, 怎會有這樣的視野呢?答案可能並不複雜, 與兒子喝“洋墨水”有關吧!

舉個例子, 當閆凱鏡學業有成、羽翼逐漸豐滿之時, 原天士力總經理李文開始第一次讓位, 把總經理一職讓與閆凱鏡, 升任副董事長, 主抓生產, 閆凱鏡在其下面工作。 當時, 業界就認為, 這是老閆在為兒子接班鋪路。

果然, 到2013年5月, 李文再讓位, 遞交辭呈, 獨自創業去了, 而就在2014年4月, 35歲的閆凱鏡接任天士力董事長, 父親閆希軍退居幕後, 並安插管理老臣朱永宏接任總經理, 天士力正式進入“小閆時代”。

(原天士力副董事長李文)

天士力的國際化戰略, 就是李文在職期間展開, 當然, 也與閆凱鏡本人對國外項目的拓展分不開的。 人才是企業競爭力要素, 李文進入天士力, 其實與“小閆總”也分不開。 閆凱鏡在伯明罕攻讀本科時, 就與同在伯明罕攻讀MBA的李文相識, 兩人還成了莫逆之交。

當然, 光靠“小閆總”那種留學優勢也不行, 為了讓天士力打入美國市場, 閆希軍一方面籌畫北美藥業公司, 力爭將技術、管理引進來, 把中國中藥推出去;另一方面, 他還聘請美國的前衛生部長為天士力集團的顧問,

沒有“橋樑”怎能橫跨大海呀!

醫藥界的水面就很少平靜過, 藥企大並購狂潮湧動, 一直就是行業競爭的一大特徵。 在外人眼中, 閆凱鏡還是透著書香氣, 但思維穩健的他, 也是一位積極外延擴張的並購狂人。

從天士力之前發佈的2017年三季報來看, 業績總體保持續穩定增長態勢, 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111億元, 比增16.18%;實現淨利潤11.38億元, 比增13.5%。 看來, 天士力“藥二代” 閆凱鏡, 其3年接班之路還是相對順利, 也是有成績的。

閆凱鏡曾表示:接班人要“立戰功”, 名義上接班無意義 !他自認為, 父親屬於產業開拓型, 而自己屬於科學管理型, 更傾向於內在的邏輯思考。

通過並購重組快速擴大規模, 已經是許多“企二代” 做大做強企業的主要手段, 且多有留洋背景,善於運用借助金融資本展開並購。像天士力“藥二代” 閆凱鏡,企業自身的擴張動力,不排除有協同效應創造更高價值方面的考慮,也不能否認其渴望被社會認可、渴望用業績證明自己的因數。

科倫少帥的漫漫接班路

2015年9月,科倫藥業聯合創始人,同時也是科倫創業“三劍客”之一的程志鵬,一舉辭去公司董事、總經理職務,接替他的是公司董事長劉革新的兒子劉思川,科倫少帥正式開啟接班之路。

(科倫藥業總經理劉思川)

劉思川是個80後,1984年出生的。從英國留學歸國後,就進入科倫藥業,留在父親身邊,擔任董事長助理一職,那年他年方23歲,也開始進入劉革新“子承父業”的接班培養體系。

未進入家族產業,最喜歡讀史書的劉思川,從小的夢想就是做考古,他自己也說,如果沒有進入科倫藥業的話,可能選擇做一個歷史學者。劉思川是在成都七中後才去了英國留學。

2007年,進入科倫藥業後,劉思川工的作最多的就是歷練,跑雲南市場,還去過緬甸,新疆專案啟動後,又在那兒度過了整整兩個冬天。對於二代交班,父親劉革新自有一番道道:“核心接班人的定位要越早越好!”“如果第二棒跑不好或是不能產生眾望所歸的接班人,這麼大的一個企業,未來的發展勢必會陷入困局。”

愛子進入科倫藥業8年之後,升職總經理,“欽定”為科倫接班人,對於正式的接班時間表,劉革新認為“我的使命是為接班團隊夯實基礎,讓他們能夠在科倫全盛時期接班。就是在無危機的情況下,完成最高權力的程式交接,即董事長之位的換屆。交接班不是對某一人的交班,而是一個團隊的有序更迭。”

如此來看,在傳承問題上,劉革新的做法頗有見地。選擇在家族成員中挑選合適人選後,交接班的步驟就顯得相當重要了,因為來自交接班的考驗與挑戰,往往決定著家族企業傳承的成與敗。

前不久,科倫的化學藥品“注射用帕瑞昔布鈉”獲批,另外,其創新靜脈麻醉藥物 KL100137 脂肪乳注射液,也獲得臨床批件,這顯示“藥二代”接班二年後,公司在仿製藥及創新藥上已開始厚積薄發。

需要指出,不少上市公司一直將優化公司的股權結構、改善公司治理,作為提升企業治理的重要途徑。作為家族企業,上市後,不僅要明晰自身短、中、長期的發展戰略,夯實企業發展的基礎,也必須將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作為重要因素一併考慮。

修正二代的傳承責任

出生於1982年的修遠,現已開始進入准接班狀態,現任修正藥業副總裁。修正藥業因他而易名,他也因修正而改名,可以說,在他身上,多了一份特殊的傳承責任。

修遠是2005年畢業於澳大利亞中央昆士蘭大學,父親修淶貴也像王永慶那樣,在他念初中時,就送出國留學。期間,他還像李嘉誠兒子一樣,高中起就被安排旁聽公司高管會議。旁聽董事會,碧桂園“千金”楊惠妍,也是十三四歲開始的。

進入修正藥業後,修遠被委以重任,於2007年出任廣東分公司總經理。起初雖有磕磕碰碰,不過在父親指導下,第二年業績就沖上集團排名第一。

2011 年,回到總部的修遠開始負責斯達舒事業部全國的銷售,以前,事業部是他父親親自抓的,由修淶貴兼任總經理,眾所周知,修正的行銷手段,在業內是出了名的。2013年,修淶貴看到兒子在事業部站穩腳跟後,就把銷售業務全部交給修遠,由他出任修正藥業集團行銷總公司總經理。

修正有句老話,問題出在前三排,根子就在主席臺。修遠在公司內部之所以能穩步晉升,也許有他父親刻意的接班安排,也與個人的接班角色適應有關,不然,是一匹劣馬,鞭子抽再凶也沒用。

前些年,當有人問及修正的接班計畫時,修遠曾如此作答:“我覺得也不應該完全選定我來接班,因為我們修正有自己的人才配套機制。多年前,我就說過,如果我行,我靠能力來接班;如果我不行,你把企業給我,我也接不了。修正的人才機制就是讓大家都有機會。”不過,從修淶貴對兒子的精心安排上看,修正藥業進入“修遠時代”的時間不會太久的。

修淶貴和李豔華夫婦共育有2個子女,目前,母親李豔華擔任集團公司的監事長。修遠是17歲改名的,父親修淶貴把他曾經的名字給了現在的修正藥業,冥冥之中,這位35歲的“藥二代” 帶有一定的傳承正統性。

接受了所謂“精英教育”的二代們,有為了接棒家族企業而放棄“考古夢”的,如劉思川;有積極運用國際視野開闢商業疆土的,如閆凱鏡;有從基礎部門歷練成長起來的,如修遠,以及三金藥業的鄒洵、鄒准兄弟。

鍍了金的留學背景並不能讓初出茅廬的藥二代們穩穩當當地接過接力棒,想要跑得更遠,還是需要一番全面的歷練。

且多有留洋背景,善於運用借助金融資本展開並購。像天士力“藥二代” 閆凱鏡,企業自身的擴張動力,不排除有協同效應創造更高價值方面的考慮,也不能否認其渴望被社會認可、渴望用業績證明自己的因數。

科倫少帥的漫漫接班路

2015年9月,科倫藥業聯合創始人,同時也是科倫創業“三劍客”之一的程志鵬,一舉辭去公司董事、總經理職務,接替他的是公司董事長劉革新的兒子劉思川,科倫少帥正式開啟接班之路。

(科倫藥業總經理劉思川)

劉思川是個80後,1984年出生的。從英國留學歸國後,就進入科倫藥業,留在父親身邊,擔任董事長助理一職,那年他年方23歲,也開始進入劉革新“子承父業”的接班培養體系。

未進入家族產業,最喜歡讀史書的劉思川,從小的夢想就是做考古,他自己也說,如果沒有進入科倫藥業的話,可能選擇做一個歷史學者。劉思川是在成都七中後才去了英國留學。

2007年,進入科倫藥業後,劉思川工的作最多的就是歷練,跑雲南市場,還去過緬甸,新疆專案啟動後,又在那兒度過了整整兩個冬天。對於二代交班,父親劉革新自有一番道道:“核心接班人的定位要越早越好!”“如果第二棒跑不好或是不能產生眾望所歸的接班人,這麼大的一個企業,未來的發展勢必會陷入困局。”

愛子進入科倫藥業8年之後,升職總經理,“欽定”為科倫接班人,對於正式的接班時間表,劉革新認為“我的使命是為接班團隊夯實基礎,讓他們能夠在科倫全盛時期接班。就是在無危機的情況下,完成最高權力的程式交接,即董事長之位的換屆。交接班不是對某一人的交班,而是一個團隊的有序更迭。”

如此來看,在傳承問題上,劉革新的做法頗有見地。選擇在家族成員中挑選合適人選後,交接班的步驟就顯得相當重要了,因為來自交接班的考驗與挑戰,往往決定著家族企業傳承的成與敗。

前不久,科倫的化學藥品“注射用帕瑞昔布鈉”獲批,另外,其創新靜脈麻醉藥物 KL100137 脂肪乳注射液,也獲得臨床批件,這顯示“藥二代”接班二年後,公司在仿製藥及創新藥上已開始厚積薄發。

需要指出,不少上市公司一直將優化公司的股權結構、改善公司治理,作為提升企業治理的重要途徑。作為家族企業,上市後,不僅要明晰自身短、中、長期的發展戰略,夯實企業發展的基礎,也必須將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作為重要因素一併考慮。

修正二代的傳承責任

出生於1982年的修遠,現已開始進入准接班狀態,現任修正藥業副總裁。修正藥業因他而易名,他也因修正而改名,可以說,在他身上,多了一份特殊的傳承責任。

修遠是2005年畢業於澳大利亞中央昆士蘭大學,父親修淶貴也像王永慶那樣,在他念初中時,就送出國留學。期間,他還像李嘉誠兒子一樣,高中起就被安排旁聽公司高管會議。旁聽董事會,碧桂園“千金”楊惠妍,也是十三四歲開始的。

進入修正藥業後,修遠被委以重任,於2007年出任廣東分公司總經理。起初雖有磕磕碰碰,不過在父親指導下,第二年業績就沖上集團排名第一。

2011 年,回到總部的修遠開始負責斯達舒事業部全國的銷售,以前,事業部是他父親親自抓的,由修淶貴兼任總經理,眾所周知,修正的行銷手段,在業內是出了名的。2013年,修淶貴看到兒子在事業部站穩腳跟後,就把銷售業務全部交給修遠,由他出任修正藥業集團行銷總公司總經理。

修正有句老話,問題出在前三排,根子就在主席臺。修遠在公司內部之所以能穩步晉升,也許有他父親刻意的接班安排,也與個人的接班角色適應有關,不然,是一匹劣馬,鞭子抽再凶也沒用。

前些年,當有人問及修正的接班計畫時,修遠曾如此作答:“我覺得也不應該完全選定我來接班,因為我們修正有自己的人才配套機制。多年前,我就說過,如果我行,我靠能力來接班;如果我不行,你把企業給我,我也接不了。修正的人才機制就是讓大家都有機會。”不過,從修淶貴對兒子的精心安排上看,修正藥業進入“修遠時代”的時間不會太久的。

修淶貴和李豔華夫婦共育有2個子女,目前,母親李豔華擔任集團公司的監事長。修遠是17歲改名的,父親修淶貴把他曾經的名字給了現在的修正藥業,冥冥之中,這位35歲的“藥二代” 帶有一定的傳承正統性。

接受了所謂“精英教育”的二代們,有為了接棒家族企業而放棄“考古夢”的,如劉思川;有積極運用國際視野開闢商業疆土的,如閆凱鏡;有從基礎部門歷練成長起來的,如修遠,以及三金藥業的鄒洵、鄒准兄弟。

鍍了金的留學背景並不能讓初出茅廬的藥二代們穩穩當當地接過接力棒,想要跑得更遠,還是需要一番全面的歷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