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楊培林原創|那支“鋁把兒”溫度計

那支“鋁把兒”溫度計

入冬以來, 一直沒下過雨雪, 空氣異常乾燥, 流感大爆發, 小城藥店、診所、醫院到處人滿為患。

一向自詡身體強健的我這次竟也未逃過此劫,

高燒不退, 娃兒咳嗽不止, 家裡亂作一團, 不得已, 接母親進城幫忙救急。

父親自然又不能一同進城, 家裡養了二十餘隻土雞, 每次出門, 父母倆人總要留一人給雞餵食、倒水, 給雞做伴, 白天出門頂多走一天, 晚上無論如何都要趕回去, 山裡冬季黃鼠狼多, 夜裡不管多冷, 雞舍稍微一有響動, 必須立馬起身查看。

連續多年了, 我們姊妹幾個過年雞肉都是母親弄好送來的, 自個家養的土雞, 吃著放心, 父親說。

母親臨走前, 特意為父親準備好了蒸饃、油條等熟食。

農村活雜事多, 父親一個人在家忙裡忙外, 忙累了進門懶得動煙火, 老是做一頓飯吃上一整天。

第二天傍晚, 鄰居有人進城辦事, 說父親在老家也感冒了。 趕緊打電話回去, 聽聲音有點沙啞, 問他情況, 回答說, 有點小感冒, 不礙事, 喝著藥呢!讓母親安心在我家呆著, 母親也叮囑他多喝水, 那有不適馬上打電話回去接他。

他一個人在家, 總覺著不大放心。 第三天一早, 打電話讓父親自己量過體溫,

知道他老花眼瞧不見刻度, 特意交代量過後, 拿給鄰居幫忙看溫度。

十二點報溫度三十六度二, 下午兩點半報溫度三十六度九。

溫度一直正常, 下午打電話時, 卻聽到父親說話聲音明顯有點抖, 問他, 他說身上有點發冷, 量溫度都正常呢, 喝著藥, 不礙事!

最後, 還是大姐心細, 打電話催促送母親趕回家看看才放心。

回到家, 看到父親兩眼通紅, 一量溫度, 嚇了一跳, 接近三十九度。

下午體溫還正常, 怎麼一下能從正常溫度“跳”到高燒狀態呢?父親自己也覺著納悶。

問父親是怎麼量體溫的?

他說, 捏著溫度計那個“鋁把兒”用力甩了幾下, 然後夾在腋下, 五分鐘過後, 捏著溫度計的“鋁把兒”, 拿給鄰居幫忙看溫度, 看過後打電話報給我。

我真的是懵了, 我怎麼都不會想到, 雖然年過七十, 但曾經做過村會計的父親, 年年除夕鋪桌子給鄉親寫對聯的老父親, 怎麼著也算是個文化人了, 我只想到他眼花看不見刻度, 楞沒成想他竟然不知道怎麼量體溫, 居然把溫度計給夾反了。

趕緊給他服過退燒藥,

和他說起這件事, 父親竟和犯錯的孩子一樣, 有點不知所措。

我!我真的沒用溫度計給自己量過體溫, 以前都是醫生遞過來招呼夾好, 時間到了又還給醫生, 你們這一說, 我才知道, 那是水銀玻璃泡, 熱脹冷縮, 不是“鋁把兒”, 才知道溫度計還分頭、尾。

我一時間語塞,終年勞作,用勤勞的肩膀撐起我們七口之家這個男人,在我們姊妹眼裡一個無所不能的擎天柱,我們的老父親,他真的是老了。

以前,只記得他耐心地教我們穿衣、寫字、遊戲、做事、做人……現在竟演變成了我們教他打電話、開電視、乘車,除了認溫度計,他們需要我們協助完成的事還很多……

以前,我們是父母們的孩子,是他們不遺餘力含辛茹苦撫養長大,時光飛逝,而今,他們老了,漸漸地成了我們子女們特殊的“孩子”,對我們開始依賴,更需要我們去悉心照顧。而他們,一是因為生活習慣,二是不願給我們增添負擔,至今不肯搬到城裡同住,老家住戶越搬越少,不知不覺,父母竟變成我們遺棄在故鄉裡孤獨的守望者。

回來路上,我告訴兒子,有空一定多回家看看爺爺奶奶,孩子說,為什麼啊?打電話不也可以嗎?那麼遠的!

我輕聲說,兒子,不要相信電話,電話裡的話,有時是用來騙人的。

忽然就想起龍應台《目送》中的句子,所謂父子母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們的緣份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尤其是老父母,陪一天,少一天,世事難料,指不定,指不定那一天就會變成最後一面。

楊培林,陝西省丹鳳縣人,七零後,微信號:kaixinlinge 自小生活在農村,崇尚自由自然,不善言辭應酬,愛好靜坐飲茶聽音樂,喜歡以文字形式來發掘人性靈魂深處真善美的閃光點。

我一時間語塞,終年勞作,用勤勞的肩膀撐起我們七口之家這個男人,在我們姊妹眼裡一個無所不能的擎天柱,我們的老父親,他真的是老了。

以前,只記得他耐心地教我們穿衣、寫字、遊戲、做事、做人……現在竟演變成了我們教他打電話、開電視、乘車,除了認溫度計,他們需要我們協助完成的事還很多……

以前,我們是父母們的孩子,是他們不遺餘力含辛茹苦撫養長大,時光飛逝,而今,他們老了,漸漸地成了我們子女們特殊的“孩子”,對我們開始依賴,更需要我們去悉心照顧。而他們,一是因為生活習慣,二是不願給我們增添負擔,至今不肯搬到城裡同住,老家住戶越搬越少,不知不覺,父母竟變成我們遺棄在故鄉裡孤獨的守望者。

回來路上,我告訴兒子,有空一定多回家看看爺爺奶奶,孩子說,為什麼啊?打電話不也可以嗎?那麼遠的!

我輕聲說,兒子,不要相信電話,電話裡的話,有時是用來騙人的。

忽然就想起龍應台《目送》中的句子,所謂父子母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們的緣份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尤其是老父母,陪一天,少一天,世事難料,指不定,指不定那一天就會變成最後一面。

楊培林,陝西省丹鳳縣人,七零後,微信號:kaixinlinge 自小生活在農村,崇尚自由自然,不善言辭應酬,愛好靜坐飲茶聽音樂,喜歡以文字形式來發掘人性靈魂深處真善美的閃光點。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