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永州涔天河水庫擴建工程將建成全省最大灌區

“瀟水第一壩”為湘南築起“新糧倉”

涔天河水庫擴建工程將建成全省最大灌區, 保障湘江流域糧食、防洪、飲水安全

在湘江幹流瀟水上游, 永州市江華瑤族自治縣境內, 一座高114米的大壩攔河而立, 這就是“瀟水第一壩”——涔天河水庫擴建工程。 該工程包含樞紐和灌區兩個項目, 均被國務院確定為172項節水供水重大工程, 也是我省水利建設和永州市的“一號工程”, 更是湖南“水利夢”的縮影, 對保障湘江流域糧食安全、防洪安全、飲水安全, 推動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號水利工程”

建湖南最大灌區

1989年7月, 地處衡邵乾旱走廊中部的永州江華、江永、道縣、寧遠4縣, 連續50多天遭遇高溫乾旱, 65.34萬人及49萬頭牲畜飲水困難, 農業減收1億多元。 之後, 擴建涔天河水庫的議題被提出。 2012年8月, 涔天河水庫擴建工程正式開工;2016年12月30日, 瀟水涔天河水庫擴建工程正式下閘蓄水。 至此, 這項湖南省“一號水利工程”基本完成建設任務, 進入建設與初期調度運用並行的階段。

記者瞭解到, 瀟水涔天河水庫擴建工程最大壩高114m, 壩長328m, 正常蓄水位為313m, 總庫容15.1億立方米, 設計灌溉面積111.46萬畝。 屆時, 水庫下游瀟水兩岸城鎮防洪標準將由不足“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 還將催生一批高產優質的商品糧基地。 更重要的是, 可為湘江下游長株潭河段補水, 年均補水2億立方米,

有效改善整個湘江水質和生態環境, 惠澤湘江沿岸群眾, 成為湘江重要的補水通道。

同時, 當地還將利用高壩形成的獨特自然風光, 結合民族特色, 將涔天河打造成國家濕地公園、國家級水利風景名勝區、生態休閒度假勝地。

“涔天河水庫擴建工程灌區設計灌溉面積111.46萬畝, 將覆蓋江華、江永、道縣和寧遠4縣。 工程包括幹渠240千米、支渠170千米、田間工程及老灌區改造和兩個渠首電站、一個跌水電站, 建成後將成為湖南省最大灌區。 ”涔天河工程建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該工程可改善現有耕地的生產條件以及灌溉範圍內16.73萬人的生活用水條件。 ”

庫區群眾

借移民契機得以改變

水庫建設, 關鍵在移民。 因涔天河水庫擴建工程,

將淹沒影響江華瑤族自治縣10個鄉鎮場的6535戶27471人。 也正是因為這次的移民安遷, 庫區移民群眾的生活乃至命運, 因為這個永州史上未曾有過的大工程而得到了直接改變。

涔天河庫區地處林區, 山地多、耕地少, 以林業為主謀生的移民, 搬離山林後, 難有穩定的生活來源。 經充分尊重移民意願, 永州市委、市政府創新移民安置辦法, 由外遷安置轉為本縣安置, 由分散後靠安置轉為集中城鎮安置, 在全國的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設中, 首次實行長效實物補償安置方式, 確保移民“年年有補償, 生活有保障”。

趙勇是江華瑤族自治縣原水口鎮文亮村居民, 去年2月他們一家八口人搬至沱江鎮四聯村。 “按人均25平方米的房屋面積補償標準,

我們家分到了兩套房子, 此外每年每個人還有600元生活補貼, 而且我們考技術類的資格證政府也有補貼。 ”趙勇說, 他現在在縣城一家公司做司機, 小孩也借著搬遷轉到了縣城的學校。

“政府正在規劃瑤文化原生態旅遊度假區, 所以我準備搞旅遊。 ”趙勇告訴記者, 他現在已經考了船運服務資格證, 政府對其補助了1500元, “現在江華已經萬事俱備了, 希望旅遊度假區能儘快搞起來。 ”

■記者 丁鵬志 通訊員 唐國珍 譚虹

記者手記

“新糧倉”帶來新改變

2017年12月23日, 涔天河水庫擴建工程灌區右總幹渠二標段小麥沖隧洞順利貫通, 這也是該灌溉區84條隧洞中第二座貫通的隧洞。 隨著涔天河水庫灌區工程的推進, 設計總灌溉面積達112萬餘畝的灌區也將逐步呈現在水庫下方。

屆時, 一個龐大的“糧倉”將出現在永州南部。

“如果一直在寨子裡生活, 僅靠那人均兩分田地的耕種, 不僅生活條件得不到改善, 孩子的教育也會成為大問題。 ”正如趙勇所說, 雖然修建水庫讓他們搬離寨子、更換居地, “但也正是因為移民, 給我們帶來了更好的機會和全新改變。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