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資訊技術|人工智慧改寫科技圈

2017年, 如果要問科技圈最大的變化, 答案難以跳脫出“人工智慧”四個字。

無論是訊飛聽見在今年兩會期間嶄露頭角, 還是百度開放AI能力並放出“明年量產L4級無人駕駛車輛”的豪言壯語;無論是騰訊發佈AI醫學影像產品騰訊覓影,

還是阿裡巴巴ET城市大腦“隱身”城市背後的智慧應用, 無一不與人工智慧相關。

隨著市場對人工智慧領域的持續強烈關注, 來自國家層面的政策紅利亦紛至遝來。 2017年3月, 人工智慧首次寫進中國政府工作報告;7月, 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 提出面向2030年我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的思路;12月, 《促進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畫》公佈, 點明未來三年人工智慧四個方面的重點任務, 涉及智慧網聯汽車、智慧服務機器人、智慧無人機、醫療影像輔助診斷系統等17個產品或領域。

科技企業站上前沿

大大小小的中國科技企業已經開始在各自的核心業務中打造人工智慧系統, 對人類生活產生了巨大影響, 智慧應用絲毫不落後于穀歌、微軟、IBM等美國科技巨頭。

在AI經濟向上述時間節點飛速流變的過程中, 中國擁有自己的思路。 11月, 科技部聯合多部委公佈了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名單:分別依託百度、阿裡雲、騰訊以及科大訊飛建設自動駕駛、城市大腦、醫療影像、智慧語音四個相關開放創新平臺。

百度正投入數十億美金進行人工智慧技術研發, 百度在語音和圖像識別上優勢明顯, 識別率接近100%。

百度公司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在2017百度世界大會上表示, 百度公司Apollo開放平臺將在2018年量產中國首款無人駕駛微循環巴士“阿波龍”, 主要在汽車小鎮、園區、景區、機場、城市級無人駕駛實驗區等限制區域實現L4自動駕駛。

這也就意味著, 百度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2015年底承諾無人車“三年商用”的口號。 同時, 李彥宏宣佈, 百度還將與江淮、北汽在2019年、與奇瑞在2020年推出自動駕駛量產車型。

中國電子商務巨頭阿裡巴巴發起“城市大腦”專案, 利用大資料建立智慧城市。 短短一年時間內, ET城市大腦接管了杭州市128個路口的紅綠燈, 在試點區域的道路上整個通行時間減少了15.3%, 杭州有骨幹高架出行的時間節省4.6分鐘, 人工智慧處理交通事故準確率達到92.3%。

“當前ET城市大腦已進入杭州、蘇州、澳門等城市, 場景主要聚焦於交通方面。 ”阿裡雲ET城市大腦負責人李京梅表示, “ET城市大腦能夠實現對城市事件的智慧感知與處理, 有針對性地進行社會治理, 通過信號燈控制緩解交通擁堵以及進行運營車輛的智慧調度。 ”

相較于剛剛展開智慧交通的城市大腦, 智慧語音的發展則更為成熟, 無論是今年大熱的智慧音箱, 還是持續演進的智慧家居產品, 都不約而同地搭載了或試圖搭載智慧語音交互的功能。

根據科大訊飛提供的資料, 截至2017年11月, 訊飛開放平臺的累計終端數已經達到15億, 日均交互次數達到40億次。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表示, 語音將是萬物互聯時代的重要入口, 也是真正讓機器具備智慧的門檻。

“在技術轉化為應用方面,科大訊飛正在各個行業落地生根。”一位科大訊飛方面人士表示,目前科大訊飛涉及領域包括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智慧汽車、司法、智慧客服、智慧家居等領域,力圖將智慧語音與行業進行深度融合。

2015年9月,騰訊推出的智慧新聞機器人Dreamwriter讓傳媒業為之一振。據報導,該機器人可在一分鐘內寫出一份1000字的新聞報導。而去年六月在國際權威人臉識別資料庫上,騰訊團隊的面部成功率達到99.65%。此外,騰訊排兵佈陣的重點之一則是醫療。今年,騰訊發佈AI醫學影像產品“騰訊覓影”,包含6個人工智慧系統,涉及疾病包含食管癌、肺癌、糖網病、宮頸癌和乳腺癌。

據騰訊覓影產品經理楊昊臻介紹,騰訊覓影每個月處理上百萬張醫學影像,食管癌早篩系統準確率超過90%,肺結節早篩系統準確率超過95%,可檢測3毫米及以上的微小結節,糖網識別準確率更是高達97%。

近年來,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資源,如基礎設施、科研和人才隊伍等,已經遠超其他“金磚”國家。2017年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中,中國在知識產出領域高居第一,而印度在資訊通訊技術服務出口國家裡名列前茅。

根據2017年人工智慧世界經濟論壇的一份報告,中印兩國企業的AI成熟指數分數遠高於美國企業。因此,中印兩國應在“數字印度”和“中國互聯網+方案”等框架協議內攜手並進,促進金磚國家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中印兩國的合作將為全球近42%的人口帶來福音。

商業化“落地”最重要

近期,在浙江舉行的一場裝備製造、機械專場招聘會上,意外地出現了阿裡巴巴的身影。不過這次他們招聘的不是程式師,而是“有10年經驗的工人老師傅”。招聘現場的阿裡雲工作人員安永告訴記者,這次招聘的具體職位是“ET大腦工業訓練師”,阿裡雲針對工業生產的人工智慧,需要工人師傅們向程式師們傳授經驗,幫助他們跨過行業門檻。

“現階段,人工智慧正在從基於大資料學習的1.0階段慢慢進入可以與人交流互動的2.0階段。要想進入3.0階段,則需要更為垂直的技術與知識圖譜。”阿裡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負責人陳麗娟表示。

打好了“能用”的基礎,人工智慧下一步發展的方向就是“怎麼用”,穀歌最近一次在亞太區舉辦的分享會,主題就是“MadeWithAI”(人工智慧造就),相比技術本身,同樣更關注技術下沉的應用方向。

在消費者端,人工智慧的下沉與精准密切相關。搜狐董事局主席張朝陽表示,人工智慧發展的重要方向是對用戶畫像的深度理解。傅盛也表示:“人工智慧可以對每個人採取不同的措施,這是之前無法想像的。現在,每個人的腦力、喜好、特徵、習慣都可以被一個超級大腦分析。”

在行業端,與垂直行業的緊密結合則是業界看好的方向,阿裡巴巴招聘工人老師傅正是這種結合的縮影。“我們看到了人工智慧近期在商業價值上的體現,未來3年到5年,垂直領域人工智慧將有所發展,垂直的行業應用會更多地需要人工智慧,包括電商、交通、醫療等。”劉松則表示。

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劉剛表示,技術與商業化場景必須緊密結合。“很多人工智慧公司擁有技術,但沒有商業化場景,很多傳統大企業有著豐富的應用場景,但自身沒有相應的人工智慧技術,這種尷尬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人工智慧商業化落地的進程。”

中企君薦讀

----------------------------------

本文綜合自中國日報、經濟日報、21世紀經濟報導等。編輯:如水。

本平臺尊重文章原作者的辛勤勞動和原著版權,如您對我們的文章存在異議,歡迎後臺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回復處理。

在這個時代,我們以傳播資訊、分享知識為已任。微信關注中國企業報公號:zgqybnews,關於財經你想知道的這都有!

也是真正讓機器具備智慧的門檻。

“在技術轉化為應用方面,科大訊飛正在各個行業落地生根。”一位科大訊飛方面人士表示,目前科大訊飛涉及領域包括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智慧汽車、司法、智慧客服、智慧家居等領域,力圖將智慧語音與行業進行深度融合。

2015年9月,騰訊推出的智慧新聞機器人Dreamwriter讓傳媒業為之一振。據報導,該機器人可在一分鐘內寫出一份1000字的新聞報導。而去年六月在國際權威人臉識別資料庫上,騰訊團隊的面部成功率達到99.65%。此外,騰訊排兵佈陣的重點之一則是醫療。今年,騰訊發佈AI醫學影像產品“騰訊覓影”,包含6個人工智慧系統,涉及疾病包含食管癌、肺癌、糖網病、宮頸癌和乳腺癌。

據騰訊覓影產品經理楊昊臻介紹,騰訊覓影每個月處理上百萬張醫學影像,食管癌早篩系統準確率超過90%,肺結節早篩系統準確率超過95%,可檢測3毫米及以上的微小結節,糖網識別準確率更是高達97%。

近年來,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資源,如基礎設施、科研和人才隊伍等,已經遠超其他“金磚”國家。2017年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中,中國在知識產出領域高居第一,而印度在資訊通訊技術服務出口國家裡名列前茅。

根據2017年人工智慧世界經濟論壇的一份報告,中印兩國企業的AI成熟指數分數遠高於美國企業。因此,中印兩國應在“數字印度”和“中國互聯網+方案”等框架協議內攜手並進,促進金磚國家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中印兩國的合作將為全球近42%的人口帶來福音。

商業化“落地”最重要

近期,在浙江舉行的一場裝備製造、機械專場招聘會上,意外地出現了阿裡巴巴的身影。不過這次他們招聘的不是程式師,而是“有10年經驗的工人老師傅”。招聘現場的阿裡雲工作人員安永告訴記者,這次招聘的具體職位是“ET大腦工業訓練師”,阿裡雲針對工業生產的人工智慧,需要工人師傅們向程式師們傳授經驗,幫助他們跨過行業門檻。

“現階段,人工智慧正在從基於大資料學習的1.0階段慢慢進入可以與人交流互動的2.0階段。要想進入3.0階段,則需要更為垂直的技術與知識圖譜。”阿裡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負責人陳麗娟表示。

打好了“能用”的基礎,人工智慧下一步發展的方向就是“怎麼用”,穀歌最近一次在亞太區舉辦的分享會,主題就是“MadeWithAI”(人工智慧造就),相比技術本身,同樣更關注技術下沉的應用方向。

在消費者端,人工智慧的下沉與精准密切相關。搜狐董事局主席張朝陽表示,人工智慧發展的重要方向是對用戶畫像的深度理解。傅盛也表示:“人工智慧可以對每個人採取不同的措施,這是之前無法想像的。現在,每個人的腦力、喜好、特徵、習慣都可以被一個超級大腦分析。”

在行業端,與垂直行業的緊密結合則是業界看好的方向,阿裡巴巴招聘工人老師傅正是這種結合的縮影。“我們看到了人工智慧近期在商業價值上的體現,未來3年到5年,垂直領域人工智慧將有所發展,垂直的行業應用會更多地需要人工智慧,包括電商、交通、醫療等。”劉松則表示。

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劉剛表示,技術與商業化場景必須緊密結合。“很多人工智慧公司擁有技術,但沒有商業化場景,很多傳統大企業有著豐富的應用場景,但自身沒有相應的人工智慧技術,這種尷尬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人工智慧商業化落地的進程。”

中企君薦讀

----------------------------------

本文綜合自中國日報、經濟日報、21世紀經濟報導等。編輯:如水。

本平臺尊重文章原作者的辛勤勞動和原著版權,如您對我們的文章存在異議,歡迎後臺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回復處理。

在這個時代,我們以傳播資訊、分享知識為已任。微信關注中國企業報公號:zgqybnews,關於財經你想知道的這都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