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貴州:全力總攻貧困 發展惠及百姓

內容提要:作為全國貧困人口最多、貧困面最大、貧困程度最深的省份, 要在2020年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小康, 脫貧攻堅、民生建設是關鍵。 省十一次黨代會五年來, 貴州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 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一系列實實在在的舉措, 精准對接著百姓的心聲和需求, 讓群眾在這五年擁有了更多的獲得感。

“民生問題不僅是經濟問題, 也是重要的政治問題、文化問題、社會問題。 ”2012年, 省十一次黨代會明確提出扶貧開發是我省的“第一民生工程”。 並以一組精確的資料, 標注了改善民生的清晰目標:全面完成5000個貧困村整村推進任務;大力實施生態移民工程, 逐步把150萬農村貧困人口搬出大山;學前三年、高中階段和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提高10個百分點。 每千人醫院床位數、衛生人員數和養老、醫療、失業保障水準達到西部地區平均水準。

貴州將“全力總攻‘絕對貧困’, 人民生活水準躍上新臺階。 ”

2017年2月7日, 省委書記陳敏爾第三次來到自己定點包乾扶貧的極貧鄉——威甯縣石門鄉蹲點調研。 作為全省20個極貧鄉鎮裡貧困程度最深的一個, 省委選擇在這裡打響了脫貧攻堅春季攻勢的“第一槍”。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敏爾:這一輪我們扶貧是跟以往有點不同, 這一輪我們很重視的就是, 以戶為單位讓貧困戶增收, 以人為單位讓貧困戶增收, 這是我們這次產業扶貧的一個根本。

春季攻勢, 主攻精准實施產業扶貧;主攻精准推進易地搬遷扶貧;主攻精准落實教育扶貧。

貴州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和決戰區。 2015年11月, 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明確將扶貧攻堅作為“十三五”重大戰略行動。 貴州立下軍令狀, 以2020年年底為時間節點實行倒計時, 要在這個時間節點前,

減貧623萬人。 2016年9月, 貴州脫貧攻堅再次發力:20位省領導對20個全省極貧鄉鎮的脫貧工作進行“包乾”, 帶頭攻克“貧中之貧、困中之困”。 逐級立下的軍令狀, 傳遞的是自上而下不容退卻的決心, 呼應的是人民群眾對於美好生活的期盼。

脫貧攻堅貴州有一套完整的體系, 扶貧攻堅“1+10”配套文件,勾劃出貴州多措並舉的整體規劃;“33668”扶貧攻堅行動計畫明確了具體步驟。

一場場大搬遷,在貴州的貧困山鄉裡拉開大幕。移民們的新家,交通便利,緊鄰城區與園區,從此之後,他們在家門口就能找到穩定的工作;孩子們上學的路,也近得多了。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敏爾:你們覺得這個方式好不好?

省委副書記省長孫志剛:習慣不習慣?

易地移民搬遷戶:習慣,來這裡習慣了。

正安縣楊興鎮搬遷戶鄒小偉:政府給我們介紹工作,讓我們搬到縣城以後沒有後顧之憂。以後下一代的各方面都能得到改善。

五年間,貴州在實幹中不斷摸索扶貧開發新做法,不斷總結扶貧開發新模式,創造了一系列的“貴州經驗”。

威寧縣總結出了精准扶貧的“四看法”,讓扶貧項目和資金精准到人到戶。

六盤水探索推廣了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法,喚醒了農村沉睡的生產要素。

惠水縣科學統籌易地扶貧搬遷遷出點和遷入地資源,建立了“盤活三地、銜接三保、統籌三就、建好三所、用活三制”的“五個三”機制。

實行扶貧建檔立卡、駐村幫扶,貴州在全國實現了“兩個率先”;實施貧困縣考核、減貧摘帽和專案資金“三項改革”,貴州走在了全國前列。

“扶貧雲”運用大資料精准調度、駐村工作隊用腳步精准入戶、幫扶企業用真情培育產業項目、中央部委以實招推進扶貧工程,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貴州的脫貧攻堅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

2012年,貴州減貧340萬人;

2013年,減貧166萬人,扶貧生態移民15萬人;

2014年,減貧170萬人,扶貧生態移民17.2萬人;

2015年,減貧130萬人,易地扶貧搬遷20萬人;

2016年,減貧120.8萬人,易地扶貧搬遷45.8萬人。

黨政機關連續4年壓縮行政經費支援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發展;

完成教育“9+3”計畫;

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全面實現;

建成3015所農村寄宿制學校;

扶貧攻堅“1+10”配套文件,勾劃出貴州多措並舉的整體規劃;“33668”扶貧攻堅行動計畫明確了具體步驟。

一場場大搬遷,在貴州的貧困山鄉裡拉開大幕。移民們的新家,交通便利,緊鄰城區與園區,從此之後,他們在家門口就能找到穩定的工作;孩子們上學的路,也近得多了。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敏爾:你們覺得這個方式好不好?

省委副書記省長孫志剛:習慣不習慣?

易地移民搬遷戶:習慣,來這裡習慣了。

正安縣楊興鎮搬遷戶鄒小偉:政府給我們介紹工作,讓我們搬到縣城以後沒有後顧之憂。以後下一代的各方面都能得到改善。

五年間,貴州在實幹中不斷摸索扶貧開發新做法,不斷總結扶貧開發新模式,創造了一系列的“貴州經驗”。

威寧縣總結出了精准扶貧的“四看法”,讓扶貧項目和資金精准到人到戶。

六盤水探索推廣了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法,喚醒了農村沉睡的生產要素。

惠水縣科學統籌易地扶貧搬遷遷出點和遷入地資源,建立了“盤活三地、銜接三保、統籌三就、建好三所、用活三制”的“五個三”機制。

實行扶貧建檔立卡、駐村幫扶,貴州在全國實現了“兩個率先”;實施貧困縣考核、減貧摘帽和專案資金“三項改革”,貴州走在了全國前列。

“扶貧雲”運用大資料精准調度、駐村工作隊用腳步精准入戶、幫扶企業用真情培育產業項目、中央部委以實招推進扶貧工程,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貴州的脫貧攻堅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

2012年,貴州減貧340萬人;

2013年,減貧166萬人,扶貧生態移民15萬人;

2014年,減貧170萬人,扶貧生態移民17.2萬人;

2015年,減貧130萬人,易地扶貧搬遷20萬人;

2016年,減貧120.8萬人,易地扶貧搬遷45.8萬人。

黨政機關連續4年壓縮行政經費支援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發展;

完成教育“9+3”計畫;

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全面實現;

建成3015所農村寄宿制學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