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風濕病患者如何安全過冬?

【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毋楊 陳璐 文 】

風濕病是一組容易引起多系統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常見的有類風濕關節炎、骨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紅斑狼瘡、硬皮病、皮肌炎等。 大部分風濕病患者對氣候變化較為敏感, 這不, 進入冬季,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風濕病科門診和住院的風濕病患者一下子多起來。

一位女性類風濕關節炎患者, 經常騎電動車上下班, 關節腫痛常反復發作, 進入冬季節後症狀加重, 手腕、肘、膝、踝等關節腫痛、僵硬, 活動明顯受限。

一位徐大媽, 這幾天雙膝關節疼痛厲害,

畏寒怕冷明顯, 在醫院被確診為膝骨關節炎, 俗稱老寒腿, 詢問後得知大媽年輕時在冷庫工作, 常年的寒濕環境導致她的膝關節退化越來越嚴重, 而冬季的嚴寒天氣又加重關節的損傷, 導致關節症狀加重。

一位鄭女士, 既往有紅斑狼瘡病史, 平常病情很穩定, 進入冬季之後, 發現顏面和雙手出了好多紅斑, 局部瘙癢明顯, 擔心病情反復, 趕緊來門診看醫生, 被診斷是狼瘡併發的凍瘡皮損, 與天氣寒冷有關。

關節炎病人, 在進入秋冬季節後, 之所以症狀反復, 是因為天氣變冷時, 體內血液流速減慢, 病變關節滑膜液中的纖維蛋白原增多, 引起關節滑液黏度增高, 從而加大了關節活動的阻力, 導致關節僵硬腫痛症狀加重。 而紅斑狼瘡、硬皮病等結締組織病發病基礎是血管炎, 天氣變冷後, 全身血管會出現痙攣性收縮, 導致管腔變細, 引起局部組織缺血, 出現相應的臨床表現。 中醫講“寒主收引”“寒性凝滯”就是這個道理。 可見寒冷天氣對風濕病患者的影響非常明顯。

風濕病患者過冬該注意哪些呢?

及時就醫。 積極治療原發病, 不要擅自減藥或減量, 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病情反復時要及時來醫院就診。

重視中醫在風濕病治療中的優勢和地位。 冬與腎相合, 腎主封藏, 可聯合艾灸、督灸等中醫療法, 或服用藥酒、中藥水丸或中藥膏方, 溫補陽氣, 祛風散寒, 活血通絡, 強身健體。 四生湯(生南星、生半夏、生川烏、生草烏)泡酒外擦對寒性關節炎具有較為顯著的鎮痛效果。

生活要有規律, 避免熬夜, 保證睡眠。 中醫認為, 冬為陰令, 冬主收藏。 故冬三月應早臥晚起, 注重陰之收藏及睡眠品質的提高。 當人體處於深睡眠狀態時, 有利於機體吸收營養、儲存能量、消除疲勞, 提高抗病禦邪能力;反之, 睡眠障礙則可能會導致抗病能力下降誘發風濕病反復或加重。


要保持心情愉快, 積極配合治療。 許多風濕性疾病的發生、發展和惡化, 與人的心理狀態息息相關。 所以應該避免憂鬱、焦慮、緊張等不良因素的刺激, 保持樂觀情緒和戰勝疾病的信心。

要適當運動。 生命在於運動, 風濕病非常強調康復鍛煉的重要性。 建議以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練瑜伽、做操等有氧運動為主, 有利於增強體質, 提高對寒冷天氣的適應能力。 中醫認為“正氣存內, 邪不可幹”。 運動時間以白天為主, 要在戶外有陽光的地方和風和日麗的時候為宜。

要防寒保暖, 預防感冒。 風濕病患者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及免疫抑制劑, 免疫防禦功能較弱, 很容易著涼感冒而導致病情活動。

建議平時防寒保暖, 避免受涼感冒。 晴天宜多曬太陽, 並開窗通風。 中原地帶冬季往往空氣乾燥, 因此要適當飲水, 室內空氣乾燥時可以使用加濕器, 避免過分乾燥的空氣直接刺激呼吸道引發感冒。 儘量少去那些人多嘈雜、空氣污濁的公共場所。 忌煙酒。

合理飲食。 在冬季日常膳食應以溫補為主, 適當多食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 多食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新鮮水果蔬菜。 做到稀幹搭配、葷素夾雜, 以增加營養。 盡可能避免辛辣刺激性肥膩食物。 口幹病人可進食桑椹、山藥、蘿蔔、百合、白果、麥冬、北沙參、板栗、黑大豆、南瓜、紅薯、甘蔗、動物肝臟、皮凍等。 其他患者可進食一些稍偏于溫補的食材, 如黃芪、太子參、枸杞、桂圓、核桃、山藥、胡蘿蔔、芡實、花生米、黑大豆、木耳等。 老年患者可製成膏方,在冬令閉藏季節對慢性病效果頗佳。但對於一些痛風病人,盡可能以低嘌呤飲食為主。上述所列這些食材也只是相對而言,實際生活中要靈活掌握,既不要矯枉過正,又不能無所顧忌。

專家簡介:

(免責聲明:本圖文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小編及時刪除。)

老年患者可製成膏方,在冬令閉藏季節對慢性病效果頗佳。但對於一些痛風病人,盡可能以低嘌呤飲食為主。上述所列這些食材也只是相對而言,實際生活中要靈活掌握,既不要矯枉過正,又不能無所顧忌。

專家簡介:

(免責聲明:本圖文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小編及時刪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