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增強“造血”功能才能拔掉“窮根”

進入冬季, 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賈川鄉董灣村村民王芳芳發現自家的核桃幼樹出現枝條乾枯現象, 她掏出手機在“豐收在網新農人”群裡向于智國老師請教, 于老師回復她“用凡士林, 午後塗抹幼樹”。 于智國是天水農業學校的果樹專家, 一次精准扶貧培訓後被王芳芳拉進了群。

天水農業學校地處天水市清水縣, 是一所建校110周年的老校, 在扶貧攻堅戰中, 該校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和技術特長, 組建了一支由21名教師參與的專業團隊紮根田間地頭, 為當地老百姓傳經送寶, 譜寫了一曲脫貧奔小康的壯麗樂章。

卦丹村地處海拔1300—1700米的陰濕淺山區, 自然條件差, 全村共138戶648人, 基本以種糧食為主。 2012年天水農校將卦丹村確立為對口幫扶村, 經過5年多的技術幫扶, 2017年卦丹村順利通過市級驗收, 成為脫貧村。

天水農校校長吳毅中告訴筆者, 為了找准發展路徑, 學校的21名專業教師跑遍了該村的每一個地塊, 然後提出大面積栽植蘋果和大櫻桃的產業思路, 還選派專業教師在村上辦起了培訓班。

該村共有耕地1440畝, 學校根據地塊條件, 選擇1250畝平地作為果園基地, 栽植蘋果1090畝, 大櫻桃160畝, 從選擇地塊、挑品種、栽植、管理各個環節進行整體籌畫, 並派專業教師到地頭幫村民解決疏花、疏果、套袋、病蟲害防治等技術難題。

村主任李建斌說起村裡的變化時,

臉上掛著燦爛的笑容:“今年我們村的1250畝果園已經進入產果期, 全村蘋果產量超過100萬斤, 總產值達到200多萬元, 全村貧困戶由80戶349人下降到4戶18人, 貧困率由53.8%下降到2.8%。 ”

“當初, 母親患冠心病, 孩子患耳疾, 僅靠種糧維持生計, 幫扶幹部為家裡制定了‘果業+務工業+養殖業’的脫貧模式, 說實話, 我唯讀完小學, 當初是幫扶幹部硬把我拽進培訓教室的, 現在覺得老師講的太管用了。 ”如今村民陶剛剛有5畝蘋果、4畝大櫻桃和4畝花椒。 2017年又搞養殖存欄豬33頭, 他家的果品收入3.4萬元, 售豬收入1.7萬元, 翻修了5間舊房, 蓋了4間新房, 生活蒸蒸日上, 去年脫貧了。

甘肅隴東南地區小麥種植面積大, 2016年天水市冬小麥秋播總面積190.14萬畝, 種植品種(系)40個。

其中天水農校培育的蘭天系品種19個, 占51.7%。 該品系在區域試驗中大多較原主推品種增產10%以上, 打破了過去甘肅省品種不宜跨區種植的局面。

隴東南地區是小麥條銹病的源發和防治的關鍵地帶, 培育一代成熟的品種需要9年時間, 但經過4到5年時間的種植就會被摧毀。 學校與國內外單位合作, 在國內率先提出慢條鏽鑒定技術並用於育種, 先後育成抗鏽品種10個, 使隴南小麥生產品種抗條鏽基因的豐富度得到明顯提高。

據負責小麥育種的汪恒興老師介紹:“除了上課, 我常往學校試驗田跑, 反復試驗, 並將培育的高代小麥品系優先讓清水縣的農民免費試種, 新品種基本呈現出抗旱、抗寒能力和免疫力強, 產量高,

穩定性好等特點, 保證了農民增產增收。 ”

近3年, 天水農校緊盯全市產業發展需求, 主動作為, 先後舉辦精准扶貧培訓班91期, 培訓6065人次。 其中電商培訓成為精准扶貧的精品課程和農民眼中致富的“香餑餑”。 2017年初工商銀行在麥積區開展幫扶工作, 他們專門申請在農校舉辦了麥積區石佛、五龍兩鎮100人的果品電商培訓班, 結果點名時教室裡多出3個人, 後來才知道這3人是從外縣區專門跑來“蹭課”的致富能手。

2015年, 該校與清水縣合作建成了全省首家眾創空間和電商中心高度融合的創業基地, 基地就設在學校教學區, 在電商中心建設了清水商城和線下體驗館。 第二年, 學校瞄準支柱產業發展走向, 對接市場, 開辦了電子商務專業,

為農村電子商務培養緊缺人才。 目前電商中心已有近萬名高校學生、3000多名幹部、3萬多名群眾參與, 全縣電商銷售額從2015年的1894萬元增長到5363萬元, 個人網店發展到1000多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