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權威解讀!內江城鄉醫保新政實施,居民這樣參保!

1. 什麼是“城鄉基本醫療保險”?

按照國家對“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相關要求, 內江將原來的城鎮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兩種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統一整合為“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制度”, 覆蓋原來兩種制度的三類參保人群。 以下簡稱“城鄉醫保”。

2. 城鄉基本醫療保險有哪兩檔?

內江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實行“一制兩檔”。

“一制”即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制度。 “兩檔”即城鄉基本醫療保險一檔和城鄉基本醫療保險二檔(以下簡稱一檔或二檔)。 一檔即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 二檔即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

3. 哪些人可以參加一檔?繳費標準是多少?

(1)用人單位及其從業人員應按規定參加一檔。 (2)已在內江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且未辦理領取基本養老金手續的城鄉居民, 可自願選擇參加一檔。 (3)未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且未滿60周歲的城鄉居民, 可自願選擇參加一檔。

用人單位及其從業人員參加一檔, 由用人單位和職工按月共同繳費, 用人單位按本單位上年度職工工資總額的8.3%繳納(其中包含生育保險費), 職工個人按上年度本人工資總額的2%繳納。 2018年城鄉居民參加一檔繳費標準為3860元/人/年。

4. 哪些人可以參加二檔?繳費標準是多少?

內江戶籍或常住內江, 且未在內江參加城鄉基本醫療保險一檔的人員, 均可以參加二檔。

2018年城鄉居民參加二檔按每人210元繳納。

5. 城鄉居民參加一檔如何參保繳費?

(1)參加了養老保險的到養老保險參保所屬地的社保經辦機構辦理參保手續;(2)未參加養老保險的到戶籍所在地的社保經辦機構辦理參保手續;(3)持本市居住證的外地戶籍居民到居住所在地的社保經辦機構辦理參保手續。

新參保人員需提供身份證或戶口名簿(外地戶口還需提供本市居住證)原件和影本。

續保人員在網上繳費(人社APP、銀行手機APP)、銀行櫃檯繳費、銀行協議代扣、銀行自助繳費。

6. 城鄉居民參加二檔如何參保繳費?

原則上以家庭為單位, 由居住地的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組織參保繳費。 城區居民可在網上繳費(人社APP、銀行手機APP)、銀行櫃檯繳費、銀行協議代扣、銀行自助繳費或到鄉鎮(村)、街道(社區)的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站)繳費;農村居民由鄉鎮村社集中代收代繳。

7. 城鄉居民參保的繳費時間是如何規定的?

(1)新參加一檔的城鄉居民按參保屬地規定的時間段集中參保繳費。

(2)新參加二檔的城鄉居民可隨時參保繳費。 (3)已參加一檔或二檔人員的續保繳費, 應在每年的11月1日至次年的3月31日續繳下年度保費。

參加一檔或二檔的城鄉居民未按規定時間續保繳費的視為中斷參保。 新參保人員和中斷參保後續保的人員, 均有6個月的待遇等待期, 在此期間不能享受相應醫療待遇。

8. 新出生嬰兒怎麼參保?

新出生嬰兒從出生之日起3個月內參保並繳納出生當年度基本醫療保險費的, 從出生之日起至當年12月31日享受相應醫療待遇。

9. 城鄉居民參加一檔繳費年限是如何規定的?

城鄉居民一檔參保人員, 已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且辦理領取基本養老金手續時, 或未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且滿60周歲時, 最低累計繳費年限不低於20年, 其中本市實際繳費年限不低於10年。 達到最低繳費年限的, 不再繳納城鄉基本醫療保險費, 繼續享受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待遇。

繳費年限不足20年和本市實際繳費年限不足10年的, 可選擇一次性補足繳費年限或分年度繳納至最低繳費年限。 選擇分年度繳納的,應在辦理領取基本養老金手續之月起到次年3月31日前申請,逾期未一次性補足最低繳費年限或未申請分年度繳納至最低繳費年限的,從欠費之日起,按日加收萬分之五的滯納金,待補清欠費後享受相應醫療保險待遇。選擇分年度繳納的,最長時間不超過5年,應按每年度公佈的城鄉居民一檔繳費標準,在規定時間內逐年繳納;其間選擇一次性補繳的,應按補繳當年度公佈的城鄉居民參加一檔繳費標準補繳。

10. 二檔繳費年限如何折算為一檔繳費年限?

二檔參保人員轉為一檔後,以我市當年城鄉居民參加一檔和參加二檔的籌資標準比值,折算為一檔繳費年限,不足一個月按一個月計算。例如,當年城鄉居民參加一檔繳費標準為3600元,二檔籌資標準為600元,當年二檔可折算成一檔2個月的繳費年限。

內江原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城鄉居民憑繳費發票、參合證等可認定其城鄉醫療保險一檔實際繳費年限36個月(2018年1月1日前未滿12周歲的,1周歲折算3個月,不足1周歲的,按1周歲計算)。

注:宣傳問答中與相關檔規定有出入的,以相關政策檔規定為准。(韋小梅 整理)

選擇分年度繳納的,應在辦理領取基本養老金手續之月起到次年3月31日前申請,逾期未一次性補足最低繳費年限或未申請分年度繳納至最低繳費年限的,從欠費之日起,按日加收萬分之五的滯納金,待補清欠費後享受相應醫療保險待遇。選擇分年度繳納的,最長時間不超過5年,應按每年度公佈的城鄉居民一檔繳費標準,在規定時間內逐年繳納;其間選擇一次性補繳的,應按補繳當年度公佈的城鄉居民參加一檔繳費標準補繳。

10. 二檔繳費年限如何折算為一檔繳費年限?

二檔參保人員轉為一檔後,以我市當年城鄉居民參加一檔和參加二檔的籌資標準比值,折算為一檔繳費年限,不足一個月按一個月計算。例如,當年城鄉居民參加一檔繳費標準為3600元,二檔籌資標準為600元,當年二檔可折算成一檔2個月的繳費年限。

內江原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城鄉居民憑繳費發票、參合證等可認定其城鄉醫療保險一檔實際繳費年限36個月(2018年1月1日前未滿12周歲的,1周歲折算3個月,不足1周歲的,按1周歲計算)。

注:宣傳問答中與相關檔規定有出入的,以相關政策檔規定為准。(韋小梅 整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