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你所不知道的“戰斧”式巡航導彈

文 | 李照譽

作者系空軍工程大學學員。

近日, 美國政府以敘利亞政府軍使用化學武器為由對敘利亞發動空襲, 從位於地中海的波特號和羅斯號驅逐艦發射了59枚“戰斧”式巡航導彈, 敘利亞政府方面已經證實美軍的空襲對其造成一定的傷亡, 並聲明這是“侵略行為”。

空襲之下的敘利亞

新聞先播放到這裡, 暫且不論誰對誰錯, 讓我們把目光放在美軍使用的武器上面——“戰斧”式巡航導彈。 對於這個導彈, 想必大家並不陌生, 今天, 就讓資深的小編用通俗的語言, 帶大家認識認識這個大名鼎鼎的“戰斧”巡航導彈, 看看它到底有啥能耐?

想瞭解“戰斧”式巡航導彈, 就得先知道什麼是“巡航導彈”。 巡航導彈是導彈的一種, 起源於二戰時期德國研製的V-1導彈, 因能夠在稠密大氣層之中保持巡航飛行狀態而得名。 至於巡航狀態, 其實我們常說的“鷹擊長空”就是一種巡航狀態,

處在這種狀態時, 鷹能夠以最省力的方式保持一定的速度和高度飛行, 以便仔細搜索地面的獵物。

事實上, 巡航狀態可以理解為一種受力平衡的狀態, 即升力與重力平衡、推力與阻力平衡的狀態。 在巡航狀態下, 導彈速度穩定, 飛行高度穩定, 燃料消耗率低, 具有較長距離的飛行能力。 一般而言, 巡航導彈的速度不快, 長時間處在亞音速狀態, 但是巡航導彈能夠飛得很低, 這使得它具有較強的隱蔽突防能力;加之它能夠飛得很遠、打得很准, 所以成為現代空襲作戰中各國爭相發展的利器。

在巡航導彈家族之中, 美軍的BGM-109, 也就是“戰斧”式巡航導彈, 可謂功勳卓著。 自1991年亮相以來, 它先後參加了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伊拉克戰爭、空襲利比亞和最近的空襲敘利亞。 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 “戰斧”式巡航導彈已經成為一個大家族, 擁有海基、陸基、空基、常規和核戰鬥部等各式各樣的成員, 是美軍在歷次戰爭中實施首輪打擊的必選兵器, 也是美國在全球推行軍事霸權的“急先鋒”。

此次美軍空襲敘利亞政府軍, 使用的就是最新一代BGM-109 IV “戰術戰斧”巡航導彈。 相比于它的“前輩”, “戰術戰斧”式巡航導彈具備了更強的戰場生存能力和精確打擊能力。 它的主要特點有以下三個:

更精確的打擊

在現代戰爭中, 實施遠端精確打擊是極為重要的作戰手段。 所謂“遠端精確打擊”, 顧名思義, 就是在很遠的地方就能對敵方的重要目標進行精確的攻擊。 那麼, 遠到什麼程度就算“很遠”呢?遠到“防區外”, 敵人武器夠不著的地方。 怎麼樣才算精確呢?這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如果目標很大, 比如軍用機場、核電站, 那麼精度在50m就算是精確打擊了;若是目標較小比如雷達, 那麼精度在10m以內就很精確了。 事實上, “戰術戰斧”式巡航導彈,

射程超過1500km, 而精度在3m以內。 這是什麼概念?這意味著從水面艦艇發射的“戰術戰斧”導彈, 能夠在敵人反艦導彈射程之外, 對敵方實施高精確度的打擊, 而對方只能幹瞪眼。

如此精確的打擊能力, 有賴於“戰術戰斧”巡航導彈的制導方式。 該導彈綜合採用了捷聯式慣性導航、GPS導航、精確地形匹配輔助、數位式景象匹配和電視攝像機制導等多種制導方式, 構成了在不同飛行階段採用不同制導方式的複合制導體制。 具體來說, 在飛行中段採用了“捷聯慣導+GPS導航+精確地形匹配輔助制導”的複合制導方式, 在飛行的末段採用了“數位式景象匹配+電視攝像機制導”的制導方式。 對於各種制導方式的含義, 今天暫且不細說, 小編會找機會為大家詳細講解各種制導方式。

簡單來說,對於“戰術戰斧”巡航導彈,“捷聯慣導”讓它有了敏銳的方向感、距離感和速度感,使導彈“閉著眼睛”也能夠感知自己離開發射點的距離、方位和自身的速度、飛行姿態。當然,這種自我感知的偏差會隨著時間的累積而增大,所以“GPS導航”的意義就是時常給導彈定位置、把方向,糾正“捷聯慣導”的誤差;可GPS的信號又存在被敵人干擾的可能,於是“精確地形匹配”就起到了輔助的作用,如同告訴導彈一條確定好了的路線,保證在強干擾情況下,導彈能夠沿著路線飛行。在飛行末段,也就是接近目標的時候,“數位式景象匹配+電視攝像機”的制導方式開始工作,導彈如同睜開了“眼睛”,根據“記憶”中的目標以及周圍環境樣貌,檢索即時獲得的圖像資訊,準確鑒別目標的位置,最終飛向目標。

正是應用了先進的制導技術,“戰術戰斧”巡航導彈才具有如此的打擊精度,成為美軍執行遠端精確打擊任務的“殺手鐧”。

更靈活的戰術

相比于它的前輩,“戰術戰斧”導彈最大的不同,在於加裝了資料鏈。對於資料鏈,之前的文章已經有了詳細的描述。簡單來說,資料鏈是一個能夠將各作戰平臺和資訊獲取平臺的資訊進行高效率共用的系統,有了它,“戰術戰斧”巡航導彈就能夠根據即時獲取的戰場資訊,實施更加靈活的戰術動作。

目標重選。傳統的巡航導彈,其打擊的目標和飛行的路線在發射之前就固化在導彈上了,導彈發射之後只是沿著預定的路線飛向預定的目標,作戰過程很“死板”。彈上加裝資料鏈之後,情況就大不相同了,空中預警指揮機、地面和水面指揮平臺可以通過資料鏈將新的目標資訊告訴飛行中的“戰術戰斧”導彈,從而讓導彈有了重新選擇目標的能力。增大了作戰的靈活性。

待機盤旋。導彈獲得目標重選的能力之後,帶來一個問題:當導彈得到更換目標的指示,但是沒有收到新的目標資訊時,應該處於一種什麼狀態?“戰術戰斧”導彈擁有一項新技能——待機盤旋。在目標更換的空隙,導彈自動停止飛向原有目標,轉而進入空中盤旋狀態。待到收到新的目標資訊,導彈再由盤旋狀態轉入攻擊狀態,飛向新的目標。

動目標打擊。不難想,打擊運動的目標要比打擊固定的目標更難,難在導彈只有先跟蹤上目標,才談得上打。加裝資料鏈之前的“戰斧”導彈,無法實現對運動目標的跟蹤,自然談不上打擊運動目標。可是加裝資料鏈之後,“戰術戰斧”導彈可以通過資料鏈獲取由其他平臺得到的目標運動資訊,只要這個資訊更新得足夠快,“戰術戰斧”導彈就能夠掌握目標的運動情況並對其進行跟蹤,從而具備了打擊運動目標的能力。

從MK-41平臺上發射的“戰斧”

戰場毀傷評估。通過資料鏈,“戰術戰斧”導彈能夠獲取目標狀況及戰場環境資訊,從而對目標以及戰場的毀傷情況作出評估。這有什麼作用呢?舉個簡單的例子,為了對重要目標確保摧毀,美軍對一個目標往往發射多枚“戰斧”導彈,這樣就帶來了一個問題:如果第一枚導彈就把目標摧毀了,剩下的導彈不就浪費了?那麼,當導彈具備了戰場毀傷評估的能力,這種浪費就可以避免。在確定目標已經被摧毀之後,其餘的“戰術戰斧”導彈可以重選目標進行攻擊,大大提高了作戰的靈活性以及效費比。

總而言之,資訊化戰爭需要資訊化的武器,通過加裝資料鏈,“戰術戰斧”巡航導彈的資訊化水準得到大大提升,這才是它擁有更靈活戰術的真正原因。

更低廉的成本

相比於前幾代“戰斧”導彈,“戰術戰斧”巡航導彈還具有一個顯著的特點——成本低。根據相關資料,第三代“戰斧”巡航導彈的價格在140萬美元,而第四代“戰斧”也就是“戰術戰斧”導彈的價格只有60萬美元,即便忽略美元貶值的影響,“戰術戰斧”導彈的成本也比上一代下降了一倍多。

也許大家並不覺得這很重要,但是小編要說:

一方面,武器裝備的成本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戰爭成本,戰爭成本關乎一個國家的戰爭潛力、戰爭續航能力,以及戰略威懾力。武器成本的降低,可以大大提升戰爭效費比,增強戰爭續航能力,而這本身也就是一種戰略威懾力。

另一方面,“高效費比作戰”已經成為美軍的戰爭理念,表面上看這是為了省錢;深層次講,這種作戰模式可以讓對手陷入真正的被動。舉個例子:美軍用60萬美元的“戰術戰斧”導彈打擊敵方目標,而敵方的一枚攔截彈的成本在100萬美元,用雙發連射方式攔截來襲的“戰術戰斧”導彈;如果攔截成功,敵方損失140萬美元,若是攔截失敗,則損失更重。也就是說,無論成功與否,敵方總是損失的更多,處於被動地位。

聯合直接攻擊彈藥(JDAM)

事實上,美軍的這種“高效費比作戰”理念還體現在許多地方,比如當年轟炸我南聯盟大使館的“聯合直接攻擊彈藥(JDAM)”,就是一款低成本的高精度制導炸彈。“用最少的錢,讓對方承受最大的損失”,這種作戰理念,儘管細思極恐,卻很值得學習。

文章寫到這裡,想必大家會有這樣的疑問:我國有沒有類似“戰術戰斧”巡航導彈的武器裝備?嘿嘿,答案是肯定的,據外媒報告,我國火箭軍部隊的“東風-10A”就是一款類似于“戰斧”的巡航導彈。據有關消息,該導彈射程超過2500km,能夠進行陸地機動發射,並且具備一定的隱身能力。

通過本文的分析,相信大家對“戰術戰斧”式巡航導彈有了大概的瞭解。透過本文的分析,小編想說:資訊化作戰,資訊真的很關鍵!

不難發現,“戰術戰斧”導彈擁有的新技能在於加裝了資料鏈,而資料鏈就是導彈獲取資訊的關鍵。只有有了強大並且可靠的資訊支撐,導彈才能具備能精確的打擊能力和更靈活的戰術水準。因此,提升我軍武器裝備的資訊化水準,註定是我軍裝備發展的重要內容。

“戰斧”雖強,卻不恐怖。面對對手的先進武器裝備,我們只有瞭解它,才能應對它;只有學習他,才能超越它。科技強軍,長路漫漫,只要找准方向,就能闊步向前。

主編 | 張濤

圖片 | 均來自網路

版飾設計 | 張濤 鄧滔 胡景乾

來源印象空工大

簡單來說,對於“戰術戰斧”巡航導彈,“捷聯慣導”讓它有了敏銳的方向感、距離感和速度感,使導彈“閉著眼睛”也能夠感知自己離開發射點的距離、方位和自身的速度、飛行姿態。當然,這種自我感知的偏差會隨著時間的累積而增大,所以“GPS導航”的意義就是時常給導彈定位置、把方向,糾正“捷聯慣導”的誤差;可GPS的信號又存在被敵人干擾的可能,於是“精確地形匹配”就起到了輔助的作用,如同告訴導彈一條確定好了的路線,保證在強干擾情況下,導彈能夠沿著路線飛行。在飛行末段,也就是接近目標的時候,“數位式景象匹配+電視攝像機”的制導方式開始工作,導彈如同睜開了“眼睛”,根據“記憶”中的目標以及周圍環境樣貌,檢索即時獲得的圖像資訊,準確鑒別目標的位置,最終飛向目標。

正是應用了先進的制導技術,“戰術戰斧”巡航導彈才具有如此的打擊精度,成為美軍執行遠端精確打擊任務的“殺手鐧”。

更靈活的戰術

相比于它的前輩,“戰術戰斧”導彈最大的不同,在於加裝了資料鏈。對於資料鏈,之前的文章已經有了詳細的描述。簡單來說,資料鏈是一個能夠將各作戰平臺和資訊獲取平臺的資訊進行高效率共用的系統,有了它,“戰術戰斧”巡航導彈就能夠根據即時獲取的戰場資訊,實施更加靈活的戰術動作。

目標重選。傳統的巡航導彈,其打擊的目標和飛行的路線在發射之前就固化在導彈上了,導彈發射之後只是沿著預定的路線飛向預定的目標,作戰過程很“死板”。彈上加裝資料鏈之後,情況就大不相同了,空中預警指揮機、地面和水面指揮平臺可以通過資料鏈將新的目標資訊告訴飛行中的“戰術戰斧”導彈,從而讓導彈有了重新選擇目標的能力。增大了作戰的靈活性。

待機盤旋。導彈獲得目標重選的能力之後,帶來一個問題:當導彈得到更換目標的指示,但是沒有收到新的目標資訊時,應該處於一種什麼狀態?“戰術戰斧”導彈擁有一項新技能——待機盤旋。在目標更換的空隙,導彈自動停止飛向原有目標,轉而進入空中盤旋狀態。待到收到新的目標資訊,導彈再由盤旋狀態轉入攻擊狀態,飛向新的目標。

動目標打擊。不難想,打擊運動的目標要比打擊固定的目標更難,難在導彈只有先跟蹤上目標,才談得上打。加裝資料鏈之前的“戰斧”導彈,無法實現對運動目標的跟蹤,自然談不上打擊運動目標。可是加裝資料鏈之後,“戰術戰斧”導彈可以通過資料鏈獲取由其他平臺得到的目標運動資訊,只要這個資訊更新得足夠快,“戰術戰斧”導彈就能夠掌握目標的運動情況並對其進行跟蹤,從而具備了打擊運動目標的能力。

從MK-41平臺上發射的“戰斧”

戰場毀傷評估。通過資料鏈,“戰術戰斧”導彈能夠獲取目標狀況及戰場環境資訊,從而對目標以及戰場的毀傷情況作出評估。這有什麼作用呢?舉個簡單的例子,為了對重要目標確保摧毀,美軍對一個目標往往發射多枚“戰斧”導彈,這樣就帶來了一個問題:如果第一枚導彈就把目標摧毀了,剩下的導彈不就浪費了?那麼,當導彈具備了戰場毀傷評估的能力,這種浪費就可以避免。在確定目標已經被摧毀之後,其餘的“戰術戰斧”導彈可以重選目標進行攻擊,大大提高了作戰的靈活性以及效費比。

總而言之,資訊化戰爭需要資訊化的武器,通過加裝資料鏈,“戰術戰斧”巡航導彈的資訊化水準得到大大提升,這才是它擁有更靈活戰術的真正原因。

更低廉的成本

相比於前幾代“戰斧”導彈,“戰術戰斧”巡航導彈還具有一個顯著的特點——成本低。根據相關資料,第三代“戰斧”巡航導彈的價格在140萬美元,而第四代“戰斧”也就是“戰術戰斧”導彈的價格只有60萬美元,即便忽略美元貶值的影響,“戰術戰斧”導彈的成本也比上一代下降了一倍多。

也許大家並不覺得這很重要,但是小編要說:

一方面,武器裝備的成本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戰爭成本,戰爭成本關乎一個國家的戰爭潛力、戰爭續航能力,以及戰略威懾力。武器成本的降低,可以大大提升戰爭效費比,增強戰爭續航能力,而這本身也就是一種戰略威懾力。

另一方面,“高效費比作戰”已經成為美軍的戰爭理念,表面上看這是為了省錢;深層次講,這種作戰模式可以讓對手陷入真正的被動。舉個例子:美軍用60萬美元的“戰術戰斧”導彈打擊敵方目標,而敵方的一枚攔截彈的成本在100萬美元,用雙發連射方式攔截來襲的“戰術戰斧”導彈;如果攔截成功,敵方損失140萬美元,若是攔截失敗,則損失更重。也就是說,無論成功與否,敵方總是損失的更多,處於被動地位。

聯合直接攻擊彈藥(JDAM)

事實上,美軍的這種“高效費比作戰”理念還體現在許多地方,比如當年轟炸我南聯盟大使館的“聯合直接攻擊彈藥(JDAM)”,就是一款低成本的高精度制導炸彈。“用最少的錢,讓對方承受最大的損失”,這種作戰理念,儘管細思極恐,卻很值得學習。

文章寫到這裡,想必大家會有這樣的疑問:我國有沒有類似“戰術戰斧”巡航導彈的武器裝備?嘿嘿,答案是肯定的,據外媒報告,我國火箭軍部隊的“東風-10A”就是一款類似于“戰斧”的巡航導彈。據有關消息,該導彈射程超過2500km,能夠進行陸地機動發射,並且具備一定的隱身能力。

通過本文的分析,相信大家對“戰術戰斧”式巡航導彈有了大概的瞭解。透過本文的分析,小編想說:資訊化作戰,資訊真的很關鍵!

不難發現,“戰術戰斧”導彈擁有的新技能在於加裝了資料鏈,而資料鏈就是導彈獲取資訊的關鍵。只有有了強大並且可靠的資訊支撐,導彈才能具備能精確的打擊能力和更靈活的戰術水準。因此,提升我軍武器裝備的資訊化水準,註定是我軍裝備發展的重要內容。

“戰斧”雖強,卻不恐怖。面對對手的先進武器裝備,我們只有瞭解它,才能應對它;只有學習他,才能超越它。科技強軍,長路漫漫,只要找准方向,就能闊步向前。

主編 | 張濤

圖片 | 均來自網路

版飾設計 | 張濤 鄧滔 胡景乾

來源印象空工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