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浸著麥香的志願者團隊——中牟縣康樂義工訪談錄

■ 河南經濟報記者 趙國喜 通訊員 劉洪波

引子

入冬的積雪稍稍散盡, 中牟康樂義工負責人姚曉生便開始和他的團隊張羅著下一個公益活動。

和以往一樣首先要溝通、商議、決策, 然後發佈招募資訊。 雖是一個民辦非企業的純公益團隊, 公益活動依然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咋看上去是如此駕輕就熟。 用負責人姚曉生的話說:“臨近春節前的這段時間我們的公益活動較往常會變得多出好多, 冬日的北方, 晝短夜長、天氣惡劣, 但志願者們做公益的奉獻熱情從未消減……”

看著往期活動中那張張質樸、無邪的笑臉, 溫馨、感人的畫面, 聽著負責人姚曉生如數家珍般的團隊敘述, 眼前竟突兀地閃動出層層麥浪, 滿眼的麥浪裹挾著陣陣溫熱的麥香沁人心脾, 就連整個人的心境也變得格外順暢, 我的採訪就從這浸著麥香的義工團隊開始。

彙聚善心和良知的志願者團隊

掐指算來中牟康樂義工創建至今已兩年有餘, 兩年多來, 他們懷揣著一顆無比熾熱的善心在公益的路上摸索著、踐行著、溫暖著、感動著、充實著……一路走來, 中牟康樂義工由最初的民間自發公益組織到如今政府認可的民辦非企業的純公益團隊,

由最初發起活動的十幾人, 到如今的1400多人的龐大群體。 期間所曆甘苦是可想而知的。 在問及團隊初創情況時, 團隊引領人姚曉生若有所思, 隨即向我們娓娓道來團隊初創時的模樣。

中牟康樂義工初創時著實艱辛和不易。 十幾個來自不同行業的人在他的集結下,

因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傳遞正能量, 弘揚真善美”, 要通過各自的燭火之力把愛的力量傳遞出去, 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為著這個看似簡單、幼稚的願景, 大傢伙像著了魔似的謀劃著這個彙聚善心的公益組織。 從志願者的宗旨、口號、條幅標語的擬定到志願者徽標、服飾式樣的設計等各個環節都是在不斷打磨推敲中產生。

“最初他們把公益活動的重心放在了敬老院的孤寡老人身上, 利用週末或節假日招募義工為老人們打掃庭院、清洗被褥、洗頭理髮、剪指甲。 後來發現老人們需要更多的是精神和心理上的依賴和慰藉。 於是, 每次都要招募一些多才多藝的志願者來豐富他們寂寥的生活。

每次看著老人們那緊繃的臉上露出如花的笑容, 我們從內心都會有種莫名的虧欠, 總會感到肩頭有種隱隱的重壓。 ” 姚曉生說。

走過的那些路, 做過的那些事

人都說每道爬滿褶子的臉上都有著不為人知的辛酸和過往。 康樂義工的成長亦如散佈的褶皺歷經太多坎坷。 本著“傳遞正能量、弘揚真善美”的善行宗旨,以“善行中牟、為愛發聲”為口號,以打造“高素質、專業化、服務全”的義工團隊為願景,時刻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幫扶弱勢群體為己任。截至目前共有包括負責人姚曉生在內的管理人員19人,擁有涵蓋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各個層面的愛心人士1400多人;招募活動80餘次,為殘友、環衛工及養老院的老人們免費理髮3801人次,義務測血壓3055人次,組織募捐善款7萬多元,捐獻衣物達3000多件。

他們曾無數次沐浴到敬老院老人們那張張如花的笑臉,為冬日裡環衛工人織送圍巾,協助愛心助老基金會為孤老病殘、失能及重貧家庭的老人們發放助老物資;無數次在殘友基地和身殘志堅的殘友們互為感染,成功組織“生命的接力”為重病殘友孫通偉募捐善款,走進153康復中心為腦癱兒童捐贈衣物和醫療器械;曾發送告全縣市民的“從自身做起不隨地丟仍垃圾”倡議書,推送和分發防溺水萬人接力倡議書,拯救那些如花般年歲的孩子們;“金燕助學·慈善圓夢”救助貧困大學生,使那些人窮志堅的孩子們不會因高昂的學費而止步學門……

在化繭成蝶的蛻變中,中牟康樂義工一次次發生質的改變。

2016年4月29日成立了各行各業愛心人士積極參與的純公益性質的志願者團隊;

2016年11月26日中牟康樂義工慈善志願者工作站揭牌成立;

2017年9月21日民辦非企業志願者團隊——“中牟縣康樂殘疾人義工服務中心”(簡稱“中牟康樂義工”)正式確定;

2017年12月23日鄭州市殘聯中牟康樂義工助殘服務站授牌成立。

一路上他們播撒著、收穫著、收穫著、感動著——眼前的這個心存陽光、胸懷大愛的負責人姚曉生因對公益的堅守榮獲2016年度感動中牟十大人物提名和扶殘助殘先進個人,2017年12月在第四屆鄭州“慈善大獎”網路評選活動中他又以總票第一的成績榮獲鄭州市優秀志願者;他所帶領的中牟康樂義工團隊分別榮獲2016年度扶殘助殘先進單位和“優秀慈善志願者工作站”,團隊的4名志願者同時入選縣“優秀慈善志願者”。

活動中的感動瞬間成了他們做下去的動力支撐

說到榮譽,負責人姚曉生言語間顯現出超乎常人的淡定和坦然,而當談起活動中經歷的感動個案時,義工領頭羊臉上卻飽含深情,莊重異常。

義工王曉莉在起初報名敬老院活動的理髮組時還有些猶豫,生怕自己剪不好,當看到群內缺少理髮的義工時,她毅然決然地報了名,並利用在家幫孩子父母理髮時練就的功夫,贏得了殘友和義工們的一致好評,在給敬老院的一位老大爺修剪腳趾甲時,因常年未剪、角質過硬,她特意燒壺開水把腳泡軟才動剪。更為感人的是她在殘友基地給一位元患小兒麻痹的孩子理髮時,孩子左右晃動,老是靜不下來,以至於慌亂中差點碰傷頭皮。為了保護孩子不受傷害,王曉莉用手指擋住了剃鬚刀,並帶傷堅持到活動最後;一次,義工孟青利高燒不下,當看到為老人們理髮急需會理髮的義工時,她毅然決然地報名參加活動,當理完最後一個時她險些昏厥在地;管理員李會琴在給一位雙目失明的大娘剪指甲時,老人乾枯深陷的眼眶裡湧出了晶瑩的淚花。顫巍巍的嘴角蠕動地說:“孩子,我這麼大年紀幾乎沒人給我剪過指甲,指甲長了我都是用嘴硬生生地給啃掉的。”當時我們在場的義工內心都有刺一般的痛,我在內心也暗暗發誓:不管多苦、多累,困難再大,阻力再重,我也要帶領我們的團隊把公益活動做下去。

“這些活動中的一次次幾近落淚的感動成了我們一直做下去的動力和支撐。” 姚曉生說。

心存善念卻又隱忍著不可言說的秘密

“做義工最大的委屈就是他人的冷眼和家人的不解。身邊總有一些人習慣於帶著詫異和不解的目光來看待公益,對我們義工的善行還頗有微詞,動輒就以金錢等功利性的尺子來評判我們的行為——不為名,不求利,一幫子人費時、費力地去為一些不相干的人獻愛心。甚至於有把我們做公益的行為等同於洗腦、信奉般的偏執;還有一些人把我們有愛的善行看成是閑來無為,博取名聲且於受助者是無關痛癢、杯水車薪的作秀。更多的是來自家人的不解和抱怨。每到此時義工們總是以一個憨實又無奈的陪笑應對,把種種不解的委屈深埋心底。”語罷,姚曉生——80後漢子眼眶變得模糊起來,沉悶的空氣在此刻像是一下子被種種憋屈、無助佔據著。

稍事停頓,他又變回先前的剛毅和淡定。“中牟康樂義工能走到今天真的很不容易,沒有上級領導和所有社會團體、愛心人士矢志不渝的默默關注和扶持,沒有包括管理員在內的所有志願者捨棄美好光華處處為他的奉獻和無私,很難成就今日的康樂義工。作為這個志願團隊的發起人,只有讓這個愛的團隊逐步壯大、發展,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才是對他們最好的回應。”

 志願者在不知不覺中發生改變

我帶著迷惑和不解詫異地問:“你們花費那麼多時間和心力做著常被家人不解的善事,對受助者起到了幫扶和救助是不言而喻的事,但對你們義工自身而言又能帶來哪些好處呢?”

負責人姚曉生略加思索地說:“我和你一樣,一度對我和我們的善行也是心存迷鈍,我們這些人真是傻得可愛,不圖名,不為利,每次活動還都志得意滿,樂在其中。隨著我和周圍一些人對生活態度和認知上的轉變才使我對“義工”和“公益”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真正的公益活動不是用一身熱汗和資助博得受助者的好感和讚譽。真正的公益活動不僅僅局限在金錢和體力上的幫扶,它更多的是來自靈魂的善化,愛和溫暖的觸碰與喚醒。”

有位義工對我說:“之前我性子烈、易動怒,吃飯飯不香,幹啥啥沒勁兒,更勿需說與人和善,寬厚待人了。自從做了幾次義工,使我來了180度大轉彎,家人、朋友都說我變了,變得遇事沉穩,謙卑有禮。前幾天一件事讓我看到了自己的改變——那天吃過早飯的我急著趕時間,突然車前毫無徵兆地橫出一輛三輪車來,跟往常我定會罵罵咧咧個沒完,可那天話到嘴邊我又咽了回去,因為,有一種聲音在心裡提醒著自己:你是一名義工,你要為你的言行負責。”一位帶著孩子做過幾次義工的母親,提起做義工更是嘖嘖盛讚:“我和丈夫老來得子,方方面面都慣著、寵著,他爺爺奶奶更是慣得沒個樣,捧在手裡怕捂著,含在口中怕化了。一味的嬌慣和溺愛,使孩子變成了問題學生。自從跟著做了幾次義工孩子變化可大了,在家不挑食不說,還主動請纓幫我們做家務,連老師都說他像換了個人兒似的。”

河南殘友培訓就業孵化基地負責人王紹軍這樣評價他們:“他們一如既往地對我們的幫扶,值得稱謝的是他們把愛和善的種子帶到基地,一些原本思想波動大,鬧情緒的學員從他們身上學會了感恩,樹立了自信。”

志願團隊的無奈現狀和困境

“說實話我們行的善為、做的善事雖是充滿陽光,滿是正能量的益事、善事,但像我們這樣不摻雜任何功利的純公益團隊,目前而言一直在夾縫中存活,無奈和憋屈是我們不可逃避的現狀和常態,其中最大的難題就是運作資金的缺失。就康樂義工志願團隊而言,面臨的窘態也是顯而易見的,諸如:團隊運作資金的缺失、所需硬體的配備、公眾號撰寫勞資費、活動出車的燃油及維護費、義工的人身保險、午餐補助等諸多問題是我們難以回避且亟待解決的問題。即便如此,我們這些心存善念,一心為他的義工們的活動熱情從未消減。也許是奉獻中那一張張洋溢著幸福的歡笑、是揮汗如雨或傾囊助人後的自足與坦然一直支撐著我們獻愛的步伐……”

在對這位心懷大愛、背負慈善重任的義工負責人姚曉生愉快而有意義的採訪即將結束時,忽然想到之前在朋友圈看到的一段關於義工和唯利者的一段對白,也許是對這些浸著麥香的義工志願團隊——中牟康樂義工堅守公益事業最好的詮釋——有人問:“你們總是做義工不為名、不圖利的,你們最終會得到什麼?”那位義工平靜地說:“我不知道我有何種收穫,但我可以告訴你我失去的東西:通過做義工我們失去了憤怒、糾結、狹隘、挑剔、指責、悲觀和沮喪;失去了膚淺、短視,一切人性中有來已久的自私和無知。”

採訪回去的途中,撓人的陽光變得格外明媚,灑在臉上暖暖的,夾雜著沁人的麥香,撲鼻,入心。

本著“傳遞正能量、弘揚真善美”的善行宗旨,以“善行中牟、為愛發聲”為口號,以打造“高素質、專業化、服務全”的義工團隊為願景,時刻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幫扶弱勢群體為己任。截至目前共有包括負責人姚曉生在內的管理人員19人,擁有涵蓋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各個層面的愛心人士1400多人;招募活動80餘次,為殘友、環衛工及養老院的老人們免費理髮3801人次,義務測血壓3055人次,組織募捐善款7萬多元,捐獻衣物達3000多件。

他們曾無數次沐浴到敬老院老人們那張張如花的笑臉,為冬日裡環衛工人織送圍巾,協助愛心助老基金會為孤老病殘、失能及重貧家庭的老人們發放助老物資;無數次在殘友基地和身殘志堅的殘友們互為感染,成功組織“生命的接力”為重病殘友孫通偉募捐善款,走進153康復中心為腦癱兒童捐贈衣物和醫療器械;曾發送告全縣市民的“從自身做起不隨地丟仍垃圾”倡議書,推送和分發防溺水萬人接力倡議書,拯救那些如花般年歲的孩子們;“金燕助學·慈善圓夢”救助貧困大學生,使那些人窮志堅的孩子們不會因高昂的學費而止步學門……

在化繭成蝶的蛻變中,中牟康樂義工一次次發生質的改變。

2016年4月29日成立了各行各業愛心人士積極參與的純公益性質的志願者團隊;

2016年11月26日中牟康樂義工慈善志願者工作站揭牌成立;

2017年9月21日民辦非企業志願者團隊——“中牟縣康樂殘疾人義工服務中心”(簡稱“中牟康樂義工”)正式確定;

2017年12月23日鄭州市殘聯中牟康樂義工助殘服務站授牌成立。

一路上他們播撒著、收穫著、收穫著、感動著——眼前的這個心存陽光、胸懷大愛的負責人姚曉生因對公益的堅守榮獲2016年度感動中牟十大人物提名和扶殘助殘先進個人,2017年12月在第四屆鄭州“慈善大獎”網路評選活動中他又以總票第一的成績榮獲鄭州市優秀志願者;他所帶領的中牟康樂義工團隊分別榮獲2016年度扶殘助殘先進單位和“優秀慈善志願者工作站”,團隊的4名志願者同時入選縣“優秀慈善志願者”。

活動中的感動瞬間成了他們做下去的動力支撐

說到榮譽,負責人姚曉生言語間顯現出超乎常人的淡定和坦然,而當談起活動中經歷的感動個案時,義工領頭羊臉上卻飽含深情,莊重異常。

義工王曉莉在起初報名敬老院活動的理髮組時還有些猶豫,生怕自己剪不好,當看到群內缺少理髮的義工時,她毅然決然地報了名,並利用在家幫孩子父母理髮時練就的功夫,贏得了殘友和義工們的一致好評,在給敬老院的一位老大爺修剪腳趾甲時,因常年未剪、角質過硬,她特意燒壺開水把腳泡軟才動剪。更為感人的是她在殘友基地給一位元患小兒麻痹的孩子理髮時,孩子左右晃動,老是靜不下來,以至於慌亂中差點碰傷頭皮。為了保護孩子不受傷害,王曉莉用手指擋住了剃鬚刀,並帶傷堅持到活動最後;一次,義工孟青利高燒不下,當看到為老人們理髮急需會理髮的義工時,她毅然決然地報名參加活動,當理完最後一個時她險些昏厥在地;管理員李會琴在給一位雙目失明的大娘剪指甲時,老人乾枯深陷的眼眶裡湧出了晶瑩的淚花。顫巍巍的嘴角蠕動地說:“孩子,我這麼大年紀幾乎沒人給我剪過指甲,指甲長了我都是用嘴硬生生地給啃掉的。”當時我們在場的義工內心都有刺一般的痛,我在內心也暗暗發誓:不管多苦、多累,困難再大,阻力再重,我也要帶領我們的團隊把公益活動做下去。

“這些活動中的一次次幾近落淚的感動成了我們一直做下去的動力和支撐。” 姚曉生說。

心存善念卻又隱忍著不可言說的秘密

“做義工最大的委屈就是他人的冷眼和家人的不解。身邊總有一些人習慣於帶著詫異和不解的目光來看待公益,對我們義工的善行還頗有微詞,動輒就以金錢等功利性的尺子來評判我們的行為——不為名,不求利,一幫子人費時、費力地去為一些不相干的人獻愛心。甚至於有把我們做公益的行為等同於洗腦、信奉般的偏執;還有一些人把我們有愛的善行看成是閑來無為,博取名聲且於受助者是無關痛癢、杯水車薪的作秀。更多的是來自家人的不解和抱怨。每到此時義工們總是以一個憨實又無奈的陪笑應對,把種種不解的委屈深埋心底。”語罷,姚曉生——80後漢子眼眶變得模糊起來,沉悶的空氣在此刻像是一下子被種種憋屈、無助佔據著。

稍事停頓,他又變回先前的剛毅和淡定。“中牟康樂義工能走到今天真的很不容易,沒有上級領導和所有社會團體、愛心人士矢志不渝的默默關注和扶持,沒有包括管理員在內的所有志願者捨棄美好光華處處為他的奉獻和無私,很難成就今日的康樂義工。作為這個志願團隊的發起人,只有讓這個愛的團隊逐步壯大、發展,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才是對他們最好的回應。”

 志願者在不知不覺中發生改變

我帶著迷惑和不解詫異地問:“你們花費那麼多時間和心力做著常被家人不解的善事,對受助者起到了幫扶和救助是不言而喻的事,但對你們義工自身而言又能帶來哪些好處呢?”

負責人姚曉生略加思索地說:“我和你一樣,一度對我和我們的善行也是心存迷鈍,我們這些人真是傻得可愛,不圖名,不為利,每次活動還都志得意滿,樂在其中。隨著我和周圍一些人對生活態度和認知上的轉變才使我對“義工”和“公益”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真正的公益活動不是用一身熱汗和資助博得受助者的好感和讚譽。真正的公益活動不僅僅局限在金錢和體力上的幫扶,它更多的是來自靈魂的善化,愛和溫暖的觸碰與喚醒。”

有位義工對我說:“之前我性子烈、易動怒,吃飯飯不香,幹啥啥沒勁兒,更勿需說與人和善,寬厚待人了。自從做了幾次義工,使我來了180度大轉彎,家人、朋友都說我變了,變得遇事沉穩,謙卑有禮。前幾天一件事讓我看到了自己的改變——那天吃過早飯的我急著趕時間,突然車前毫無徵兆地橫出一輛三輪車來,跟往常我定會罵罵咧咧個沒完,可那天話到嘴邊我又咽了回去,因為,有一種聲音在心裡提醒著自己:你是一名義工,你要為你的言行負責。”一位帶著孩子做過幾次義工的母親,提起做義工更是嘖嘖盛讚:“我和丈夫老來得子,方方面面都慣著、寵著,他爺爺奶奶更是慣得沒個樣,捧在手裡怕捂著,含在口中怕化了。一味的嬌慣和溺愛,使孩子變成了問題學生。自從跟著做了幾次義工孩子變化可大了,在家不挑食不說,還主動請纓幫我們做家務,連老師都說他像換了個人兒似的。”

河南殘友培訓就業孵化基地負責人王紹軍這樣評價他們:“他們一如既往地對我們的幫扶,值得稱謝的是他們把愛和善的種子帶到基地,一些原本思想波動大,鬧情緒的學員從他們身上學會了感恩,樹立了自信。”

志願團隊的無奈現狀和困境

“說實話我們行的善為、做的善事雖是充滿陽光,滿是正能量的益事、善事,但像我們這樣不摻雜任何功利的純公益團隊,目前而言一直在夾縫中存活,無奈和憋屈是我們不可逃避的現狀和常態,其中最大的難題就是運作資金的缺失。就康樂義工志願團隊而言,面臨的窘態也是顯而易見的,諸如:團隊運作資金的缺失、所需硬體的配備、公眾號撰寫勞資費、活動出車的燃油及維護費、義工的人身保險、午餐補助等諸多問題是我們難以回避且亟待解決的問題。即便如此,我們這些心存善念,一心為他的義工們的活動熱情從未消減。也許是奉獻中那一張張洋溢著幸福的歡笑、是揮汗如雨或傾囊助人後的自足與坦然一直支撐著我們獻愛的步伐……”

在對這位心懷大愛、背負慈善重任的義工負責人姚曉生愉快而有意義的採訪即將結束時,忽然想到之前在朋友圈看到的一段關於義工和唯利者的一段對白,也許是對這些浸著麥香的義工志願團隊——中牟康樂義工堅守公益事業最好的詮釋——有人問:“你們總是做義工不為名、不圖利的,你們最終會得到什麼?”那位義工平靜地說:“我不知道我有何種收穫,但我可以告訴你我失去的東西:通過做義工我們失去了憤怒、糾結、狹隘、挑剔、指責、悲觀和沮喪;失去了膚淺、短視,一切人性中有來已久的自私和無知。”

採訪回去的途中,撓人的陽光變得格外明媚,灑在臉上暖暖的,夾雜著沁人的麥香,撲鼻,入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