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動漫>正文

《黑鏡》第四季《絞死DJ》:完美的測試系統真的是完美的嗎?

《黑鏡》第四季探索了人性與科技的更多不同面向, 《絞死DJ-HangTheDJ》有別于第三季第一集急轉直下是檢討現代人膚淺的社交生活, 這集直指快速約會的核心,

試想如果將現在流行的約會App加上了AI的輔助, 進化成終極的配對系統之後, 我們對愛情的認知會變成什麼樣子?如果無所不知的配對系統可以知道一段關係應該延續的時間, 仰賴它的人們應該服從嗎?我們是否有勇氣相信自己的直覺而不是系統化的計算?

有如楚門的世界般的烏托邦世界

《黑鏡》第四季《絞死DJ-HangTheDJ》的故事成功地融合了帶有末世感的浪漫情懷與反烏托邦的驚悚感, 介紹一個屬於追求AI科技, 凡事大資料的新時代愛情寓言。 故事背景設定在一個像是楚門的世界的巨大封閉空間中, 裡面的人不知道外面世界的模樣, 不記得自己來到這個世界以前在做什麼, 從有意識以來, 他們就依循著Coach的指令行事。 Coach無所不能, 替人們規劃一天的行程, 兼有健身教練, 人生導師還有戀愛專家的功能, 指引你運動保持體態, 以便和自己的終極物件配對。

人們沒有其他的目的, 所作所為的一切都是為了找到終極配對, 但Coach不會告訴你終極配對何時會來臨, 只能透過不斷的試錯收集資料, 逼近最終的理想值。 過程中也不能質疑Coach, 男女主角都多次表達自己對配對人選的疑惑, 但Coach永遠的回應都是一貫的“凡事都有它的原因。 ”

甚至如果厭惡配對物件, 拒絕進入指派的小屋中, 一起過完指定的相處時間的話, 附近的武裝黑衣人會出手維持秩序。 每隔一段時間, 會有一場慶祝會, 一同和找到終極目標的新人歡慶, 儀式上每個人都堆滿了幸福的笑臉, 唯有男主角質疑那些笑容背後的真實性, 畢竟有誰敢否認花了大把時間與心力投資的旅程, 最後不是自己真的要的呢?

我們都拒絕承認人生其實不過如此

在迎接真正的主線結局以前, 《黑鏡》第四季《絞死DJ-HangTheDJ》的故事背景已經讓人沮喪不安, 它用看似完美的解決方法, 凸顯人類在經營一段關係時的脆弱無助。 在我們面對一段感情的失敗時, 總希望能有千百個“早知道”扭轉局勢, 最希望預知的莫過於“這個人值不值得我花費時間相處?”“他會不會是與我共度餘生的那個人?”我們向月老祈求指引,我們相信星座的個性分析,我們研究別人的網路個人資料,但在一連串自以為理性精准的嘗試後,我們還是可能失敗。

於是Coach出現了,它替我們打理這些分析工作,濃縮這些麻煩事變成銀幕上的小提示,而我們只需要和最適合的物件相處就好,Coach甚至貼心地告訴我們這段關係的延續時間,一但知道了期限,我們就能評估自己的心力去付出,最終我們將會遇到那個所有條件都符合的人,邁向幸福。

但走到這一步時,我們已經失去了靈魂,我們害怕失敗所以將判斷交給電腦,反正依據客觀資料的判斷電腦一定會比人腦準確。我們的恐懼進一步催眠自己服從電腦設定的關係時限,因為真實人生裡同樣要經歷不斷的戀愛與分手後,才會找到不再分開的對象。一切都相當荒誕卻合理,而我們正在朝著這條路邁進:我們放棄判斷方位與地圖的能力,一切交給GPS,我們放棄選擇的自主,一切交給電腦推薦,從旅行,看電影,挑衣服到認識朋友,無所不在的演算法告訴我們永遠有優化的空間,那麼挑選人生伴侶何嘗不可用這樣的方法。

相信自己還是電腦?反抗系統的勇氣

男主角和女主角邂逅後,經歷了一段很長又讓他不滿的關係,但他卻不敢離開,女主角則不斷在看似不錯的物件之間交換,卻總覺得這些人不是她真正要的。直到他們再度被系統配對相遇,這次他們說好不要看Coach指定的時間,想在一起多久就在一起多久,展開真正快樂的伴侶關係。可是恐懼是真實的,即便在一段快樂的關係裡,我們依然害怕走到終點,在這樣服從資料的世界裡,人類倒果為因,不去思考造成關係結束的原因,僅僅相信那冰冷毫無解釋的數位。男主角忍不住偷看了期限,背叛彼此的約定,於是時限越跳越快直到結束。

原本美好的戀愛毀在害怕終點的懦弱,他們重回行屍走肉般的輪回,悔恨自己的脆弱。有一天意外地在街上相遇,男主角再也忍不住自己的直覺,他知道完美的物件就是她,不管違背系統會有什麼危險,他都要跟著感覺走,令人驚喜的是女主角同樣如此認為。

於是他們一起逃離世界,要離開這座理想的監牢,霎時間所有迎面而來的黑衣人都停止動作,仿佛有人按下暫停鍵靜止了時光。原來他們不過是一個約會配對App裡的模擬人物,真實的兩人正在酒吧看著這個模擬結果:“一千次模擬中高達99%的機率,兩人會反抗被拆散的命運,反證兩人合適的程度。”

這是個幸福的結局,相愛的兩人終究會在一起,他們在酒吧裡靠著約會App的高度推薦認識彼此,相愛後將不再被拆散,不必服從獨裁者Coach。但,真的是這樣嗎?前面的模擬過程就像一面鏡子,警告我們不經思考地服從系統只會經歷不幸,而逃脫虛擬世界的現實面,正在印證所有人都無條件地相信資料。

現實世界的主角不知道模擬世界的存在,如同模擬世界的主角不知道自己是模擬,無論他們的愛情是否修成正果,兩種結局都說明了,人類正在積極地建造那看似完美的監獄,保持自由的方法,只剩不斷質疑自己的信仰,你的選擇是什麼呢?

(完)

最希望預知的莫過於“這個人值不值得我花費時間相處?”“他會不會是與我共度餘生的那個人?”我們向月老祈求指引,我們相信星座的個性分析,我們研究別人的網路個人資料,但在一連串自以為理性精准的嘗試後,我們還是可能失敗。

於是Coach出現了,它替我們打理這些分析工作,濃縮這些麻煩事變成銀幕上的小提示,而我們只需要和最適合的物件相處就好,Coach甚至貼心地告訴我們這段關係的延續時間,一但知道了期限,我們就能評估自己的心力去付出,最終我們將會遇到那個所有條件都符合的人,邁向幸福。

但走到這一步時,我們已經失去了靈魂,我們害怕失敗所以將判斷交給電腦,反正依據客觀資料的判斷電腦一定會比人腦準確。我們的恐懼進一步催眠自己服從電腦設定的關係時限,因為真實人生裡同樣要經歷不斷的戀愛與分手後,才會找到不再分開的對象。一切都相當荒誕卻合理,而我們正在朝著這條路邁進:我們放棄判斷方位與地圖的能力,一切交給GPS,我們放棄選擇的自主,一切交給電腦推薦,從旅行,看電影,挑衣服到認識朋友,無所不在的演算法告訴我們永遠有優化的空間,那麼挑選人生伴侶何嘗不可用這樣的方法。

相信自己還是電腦?反抗系統的勇氣

男主角和女主角邂逅後,經歷了一段很長又讓他不滿的關係,但他卻不敢離開,女主角則不斷在看似不錯的物件之間交換,卻總覺得這些人不是她真正要的。直到他們再度被系統配對相遇,這次他們說好不要看Coach指定的時間,想在一起多久就在一起多久,展開真正快樂的伴侶關係。可是恐懼是真實的,即便在一段快樂的關係裡,我們依然害怕走到終點,在這樣服從資料的世界裡,人類倒果為因,不去思考造成關係結束的原因,僅僅相信那冰冷毫無解釋的數位。男主角忍不住偷看了期限,背叛彼此的約定,於是時限越跳越快直到結束。

原本美好的戀愛毀在害怕終點的懦弱,他們重回行屍走肉般的輪回,悔恨自己的脆弱。有一天意外地在街上相遇,男主角再也忍不住自己的直覺,他知道完美的物件就是她,不管違背系統會有什麼危險,他都要跟著感覺走,令人驚喜的是女主角同樣如此認為。

於是他們一起逃離世界,要離開這座理想的監牢,霎時間所有迎面而來的黑衣人都停止動作,仿佛有人按下暫停鍵靜止了時光。原來他們不過是一個約會配對App裡的模擬人物,真實的兩人正在酒吧看著這個模擬結果:“一千次模擬中高達99%的機率,兩人會反抗被拆散的命運,反證兩人合適的程度。”

這是個幸福的結局,相愛的兩人終究會在一起,他們在酒吧裡靠著約會App的高度推薦認識彼此,相愛後將不再被拆散,不必服從獨裁者Coach。但,真的是這樣嗎?前面的模擬過程就像一面鏡子,警告我們不經思考地服從系統只會經歷不幸,而逃脫虛擬世界的現實面,正在印證所有人都無條件地相信資料。

現實世界的主角不知道模擬世界的存在,如同模擬世界的主角不知道自己是模擬,無論他們的愛情是否修成正果,兩種結局都說明了,人類正在積極地建造那看似完美的監獄,保持自由的方法,只剩不斷質疑自己的信仰,你的選擇是什麼呢?

(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