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哪裡民風最彪悍?大清入關兩百多年未能征服河北一個小山村

大清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 在整個歷史上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且不說康乾盛世, 只是康熙皇帝收復臺灣, 西征噶爾丹鞏固版圖就算得上豐功偉績。 然而大家可能不瞭解, 就在天子腳下皇城周邊竟有一個地方從未被驍勇善戰的八旗兵勇征服, 燕趙大地慷慨悲歌之說可見一斑。

這個地方就是位於河北省淶水縣的野三坡, 現在是北方著名的旅遊勝地, 尤其是京津冀一帶的城市居民, 一到假期就蜂擁而至。 野三坡位於太行山脈與燕山山脈的交匯處, 以“雄、險、奇、幽”著稱, 被世人譽為“世外桃源”。 關於野三坡的旅遊價值筆者不復多言, 有機會大家可以親臨此地遊覽, 今天只說彪悍的三坡人。

要說民風彪悍, 不得不提兩位皇帝來野三坡的故事。 一個就是明朝燕王朱棣, 話說明朝初年朱棣興師掃北, 走到野三坡境內的奴才嶺時, 看到一個松鼠捧著松果進食, 形態與作揖極為相像。 朱棣就意為松鼠在向他拱手施禮, 於是對手下說:“獸猶如此, 況人民乎!”意思是這裡的飛禽走獸都知道敬畏我, 更不必說人民了。 於是即刻下頒恩詔書免除丁糧。 三坡人民因此不僅免除了一場掃蕩之災, 還減輕了稅賦壓力,

這就是“松鼠討封”的故事。

另一位皇帝就是康熙, 傳說順治帝沒死, 而是出家了。 康熙有一次到山裡尋找他老爹的蹤跡路過這裡, 卻被三坡人阻擋在山口。 康熙大怒, 稱這裡是“窮山惡水, 野夫刁民”, 並給三坡強加一個“野”字, “野”三坡便由此而來。 大清朝還廢除了朱棣的頒恩詔書, 並給這里加了重賦, 並且禁止野三坡人參加科舉考試, 有點類似於終身剝奪了野三坡人的政治權利。

上面的兩個故事, 奠定了野三坡人崇敬明朝的基礎, 因此面對清朝的不公平對待自發組織了武裝力量反抗。 不僅服飾上還在沿襲明朝風格, 就連大清“留頭不留發, 留發不留頭”的嚴令也不遵從, 男人都不剃髮蓄大辮子。 更狠的是, 對於前來侵擾的官兵毫不客氣的抵制, 直到1929年清朝已經滅亡了17年後, 這裡的人們還打著“反清複明”的旗號。 《聶榮臻回憶錄》裡有這樣的記述:“野三坡那一溜幾十個村子, 一直過著與世隔絕、自給自足的生活。 他們長時間打著反清複明的旗號, 清朝的統治始終沒有進入這一地區。

”想起“乃不知有漢, 無論魏晉”, 筆者覺得野三坡被譽為“世外桃源”一點兒都不稀奇了。

野山坡民風彪悍, 但這裡的人對於是非黑白卻分的很清楚。 比如對於聶榮臻元帥部隊的到來, 野三坡人就給予了很大的信任和支持, 並發展成為平西抗日革命根據地, 為抗日活動作出了重大貢獻。同時也湧現出不少可歌可泣的英雄烈士,比如楊懷英,比如李連山。野山坡成立“挺進軍劇社”,劇社成員曹火星在這裡創作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初始稿,通過油印“歌片子”的方式傳唱到大江南北。另外近代最著名的話劇作品《白毛女》,則是發生在這裡的真實故事。

河北,見證了整個中國歷史,從三皇五帝開始就有在河北活動的足跡(比如保定唐堯的慶都山,就是堯帝出生長大受封的地方),戰國時期上演了一出出精彩的歷史大劇,更是紅色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大家熟知的白求恩,王二小,小兵張嘎,狼牙山五壯士等等都在河北)。然而近些年河北經濟發展緩慢,也不像其它省份一樣有鮮明的地域特色,河北在逐漸被大家遺忘。看網友的帖子發現,生活在這裡的本地人,很多都存在“燈下黑”的自卑和焦慮感。十九妹希望可以通過描述河北的歷史地理人文,讓大家重新認識河北,這是一個偉大的地方。

下一篇,跟大家深挖一下“自古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這句話,其實慷慨悲歌事多出自燕國(北京保定一帶),而趙國(邯鄲一帶)則是盛產美女的地方,敬請關注期待。

為抗日活動作出了重大貢獻。同時也湧現出不少可歌可泣的英雄烈士,比如楊懷英,比如李連山。野山坡成立“挺進軍劇社”,劇社成員曹火星在這裡創作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初始稿,通過油印“歌片子”的方式傳唱到大江南北。另外近代最著名的話劇作品《白毛女》,則是發生在這裡的真實故事。

河北,見證了整個中國歷史,從三皇五帝開始就有在河北活動的足跡(比如保定唐堯的慶都山,就是堯帝出生長大受封的地方),戰國時期上演了一出出精彩的歷史大劇,更是紅色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大家熟知的白求恩,王二小,小兵張嘎,狼牙山五壯士等等都在河北)。然而近些年河北經濟發展緩慢,也不像其它省份一樣有鮮明的地域特色,河北在逐漸被大家遺忘。看網友的帖子發現,生活在這裡的本地人,很多都存在“燈下黑”的自卑和焦慮感。十九妹希望可以通過描述河北的歷史地理人文,讓大家重新認識河北,這是一個偉大的地方。

下一篇,跟大家深挖一下“自古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這句話,其實慷慨悲歌事多出自燕國(北京保定一帶),而趙國(邯鄲一帶)則是盛產美女的地方,敬請關注期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