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8/01/02開啟新征程 譜寫新史詩——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當一個新時代來臨, 時間便有了不同尋常的意義——

2012-2017。

黨的十八大以來,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 党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新時代要有新氣象, 更要有新作為。 ”再次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 同中外記者見面時如是表達, 堅定自信。

時間的腳步永不停息。

進入2018年的中國, 正全面展開新時代“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期的任務部署, 向著自己的偉大夢想進軍——

這是繼往開來的新時代

高擎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思想旗幟,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

二十一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一定能夠展現出更強大、更有說服力的真理力量!

——習近平

這樣的宣示, 在歷史的天空久久回蕩。

“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 那是1949年的中國;

“走自己的道路,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那是1978年後的中國。

又過了30多年, 時間來到一個重要的節點——

2017年10月18日上午, 北京, 人民大會堂萬人大禮堂。

2017年10月18日,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 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經過長期努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習近平總書記在党的十九大上向世界鄭重宣示。

這一重大政治判斷明確了中國發展的歷史方位, 標注著擁有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中華民族抵達一個新的發展高度, 意味著500年歷史的社會主義在東方大國展現出強大生命力, 印證著近70年歷史的人民共和國生機勃發。

中國進入新時代, 世界矚目。

英國《衛報》認為, 中國的新時代是志向遠大的時代;美國《華盛頓郵報》刊文稱,

中國將自己塑造為又一顆讓全世界仰望的“北極星”。

思想的火炬, 照耀新時代——

回望中國共產黨近百年奮鬥歷程, 一些時間節點之所以成為歷史時刻, 皆源於照亮那個時代的真理橫空出世。

黨的十九大, 因其綻放的思想光芒, 註定與那些關鍵時間節點一起, 彪炳史冊。

新時代召開的這次黨代會, 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繼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確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後, 又在黨章中明確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領導地位。

每個時代都需要自己的領袖人物, 需要光輝思想的領航。 有觀察家評價, “兩個確立”標誌著這個馬克思主義政黨更加成熟、更加堅強、更加團結、更有戰鬥力。

毛澤東同志曾指出, 主義譬如一面旗子, 旗子立起了, 大家才有所指望, 才知所趨赴。

以中國夢擘畫民族復興藍圖, 以“兩個一百年”確定國家奮進座標, 以“五位一體”鋪展發展總體佈局, 以“四個全面”明確戰略佈局, 以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轉型發展, 以命運共同體展望人類未來……

洞察時代風雲, 把握發展大勢,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 系統回答了“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時代課題, 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八個明確”深刻闡明核心要義,

“十四個堅持”全面謀劃基本方略……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矗立起思想的燈塔, 提供了行動指南, 讓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強大青春活力。

堅強的領導, 領航新征程——

“中國共產黨能夠帶領人民進行偉大的社會革命, 也能夠進行偉大的自我革命。 ”“全面從嚴治党永遠在路上, 不能有任何喘口氣、歇歇腳的念頭。 ”

2017年10月25日, 人民大會堂東大廳, 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常委首次亮相。 習近平總書記一番堅定的話語, 展現了共產黨人勵精圖治的品格和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緊緊抓住全面從嚴治黨這個“牛鼻子”, 為治國理政破局開路, 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並鞏固發展,党心民心空前凝聚。

黨的十九大後的兩個多月裡,已有多名違紀的省部級幹部被立案審查,彰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反腐敗鬥爭進行到底的堅定決心。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

歷史和現實充分證明,堅持党的領導是當代中國的最高政治原則,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所在,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有力領導,中華民族將是一盤散沙。黨的十八大以來,堅持和加強党的全面領導不僅成為舉旗定向的認識論,更成為治國理政的方法論。

穿越這段歷史時空,人民感受到了一個政黨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的使命責任;人民看到了習近平總書記這位新時代領路人沉穩堅毅、勇於擔當的執政情懷。

“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党是領導一切的。”這一重大原則,被寫入新修訂的黨章,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創新局面的堅強政治保障。

光明的道路,要有新作為——

“中國,強國崛起”,這六個醒目漢字出現在2017年10月15日法國《世界報》頭版,稱“我們已經進入了中國世紀”。

緣何進入“中國世紀”?

這是中國道路的成功,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力量。

立志千秋偉業,百年大黨如今風華正茂;屹立於世界東方,人民共和國正意氣風發。

2017,這個特殊的年份將會在史冊中被不斷提及:從“千年大計”雄安新區設立到“建軍90年”朱日和閱兵;從主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到舉行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再到召開舉世矚目的黨的十九大……

2017年7月30日,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在位於內蒙古的朱日和訓練基地舉行。新華社記者 殷剛 攝

時間,是最好的安排。

再過一個多月,《共產黨宣言》將迎來發表170年的日子。這部光輝的著作在評價共產黨人作用時如此預言:在當前的運動中同時代表運動的將來——

2018年,我們將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

2019年,我們將迎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2020年,我們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021年,我們將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

時間,已設定好新時代的工作座標,夢想的壯美畫卷正在徐徐鋪展……

這是砥礪奮進的新時代

站在歷史交匯期的關鍵點,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朝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奮鬥不息

我們要堅忍不拔、鍥而不捨,奮力譜寫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壯麗篇章!

——習近平

2017年7月,江西井岡山神山村迎來了一位“老外”:美國學者羅伯特·庫恩來尋訪一項首創發明。

紅色,標注完全喪失勞動能力需政策保障的貧困戶檔案;藍色,標注有勞動力但缺資金或技術需有效幫扶的貧困戶——這項發明叫“紅藍卡”。

這是江西省井岡山茅坪鄉神山村一角經過一年緊張調試,已實現指向、跟蹤、漂移掃描等多種觀測模式的順利運行,並確認了多顆新發現脈衝星。這是FAST工程副總工程師李菂介紹新脈衝星發現過程。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中國大趨勢》的作者、美國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認為,中共十九大開啟了中國發展的新篇章,不僅釋放出未來中國發展的信號,而且預示了世界未來走向。

2017年12月8日,北京已是隆冬時節,中南海懷仁堂裡氣氛熱烈。

十九屆中央政治局進行第二次集體學習,學習主題是實施國家大資料戰略。

這是一次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學習。縱觀世界現代化的坐標系,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引領新的現代化進程;橫剖中國現代化的主軸圖,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路在持續延展,新時代需要有新跨越。

中國的現代化,將是“人”的現代化,是“美”的現代化,是“強”的現代化。

新發展理念深入人心、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發展、美麗中國夢綠意更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不斷激發創新創造活力……未來將展現中國現代化的一幅幅新圖景,人民將感受中國現代化的一項項新獲得,世界將看到中國現代化的一個個新呈現。

3年多前,在上海中國商飛設計研發中心,習近平總書記登上C919大型客機展示樣機,勉勵大家“力爭早日讓我們自主研製的大型客機在藍天上自由翱翔”。

2017年12月17日,繼C919首次試飛成功半年後,第二架C919又騰空而起完成首飛,國產大型客機將逐步拉開全面試驗試飛的新征程。

2017年12月17日,第二架C919大型客機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完成首次飛行,意味著C919大型客機將逐步拉開全面試驗試飛的新征程。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和時間賽跑,讓夢想放飛。

從疾馳的“復興號”高鐵到國產航母下水,從國產大型客機振翅高飛再到大型兩栖飛機AG600首次騰空,邁入新時代的中國,正以充滿中國符號的表達,日新月異地書寫著現代化的新史詩。

這是人民至上的新時代

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只要我們深深紮根人民、緊緊依靠人民,就可以獲得無窮的力量,風雨無阻,奮勇向前。

——習近平

群山環繞、雲霧氤氳。白交祠村是福建廈門最偏遠、海拔最高的村子。這裡曾經交通閉塞,群眾生活困難。

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曾兩次來到這個村莊訪貧問苦,同村民座談共謀發展之路;2010年春節,已到中央工作的習近平,還專門詢問這個村的發展情況。

如今,白交祠村裡辦起“農家樂”,茶葉等農副產品熱銷,通了水泥路,村裡不少人家建起了樓房,村民人均年收入從1986年的250多元增加到2016年的1.5萬多元。

時間,是忠實的見證者。

“如今,32年過去了,海風海浪依舊,廈門卻已舊貌換新顏”,2017年9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歡迎晚宴上深情抒懷。

是什麼樣的執著與情懷,讓一份牽掛惦念至今?是什麼樣的初心和信念,讓一個村莊、一個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發生巨變?

從黃土地走出的習近平總書記,抱定“要為人民做實事”的政治信念,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彰顯新時代的執政理念——

2017年6月21日,山西呂梁山區趙家窪村。

在這個晉西北黃土高原的山溝溝裡,習近平總書記坐在炕沿與大家拉家常,到農田邊蹲下察看玉米和芸豆長勢,向當地幹部瞭解脫貧計畫。

2017年9月29日,山西省忻州市岢嵐縣趙家窪村村民劉福有

進入新時代的中國經濟,按照高品質發展的要求,從“看重數量增長”轉向“滿足好人民新需求”,頓呈“柳暗花明又一村”。

這是擁抱世界的新時代

胸懷天下、立己達人,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努力把我們生於斯、長於斯的這個星球建成一個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變成現實。

——習近平

“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

黨的十九大上,習近平總書記的莊嚴宣告,展示了世界最大政黨深厚的天下情懷。

一個多月後,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以“三個一如既往”闡釋中國共產黨人對世界的擔當,強調為世界“和平安寧”“共同發展”“文明交流互鑒”作貢獻。

世界對中國的關注,從未像今天這樣深切;中國對世界的影響,也從未像今天這樣久遠。

時間無聲,卻改變著一切。

當今世界,正處於前所未有之大變局。在這樣一個十字路口,黨的十八大以來,從宣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到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從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到闡述正確義利觀……習近平總書記以大國領袖的恢弘視野和戰略思維,提出一系列關乎人類前途命運的新理念新思想新主張,成為中國引領時代潮流和人類文明進步方向的鮮明旗幟。

方略既定,實踐鋪展。

從北京出發,跨越高山和大海,習近平主席29次出訪,足跡遍及五大洲57個國家以及主要國際和區域組織,里程相當於繞地球14圈;在國內會晤外國元首、政府首腦約290人次……5年來,中國領導人頻密的外交日程,標注了中國與世界關係的嶄新座標。

從安納伯格莊園到瀛台,從白宮到西湖,從海湖莊園到故宮,元首外交確保中美關係戰略穩定;中俄元首20多次會晤,引領戰略協作不斷深入;傾力打造周邊命運共同體……中國為世界拓開一條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一次次主場外交,展現大國領袖風采,盡顯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由中巴兩國合作建設的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區。新華社記者 吳凱翔 攝

從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到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到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運行……在逐步形成的全球合作新格局中,中國從國際體系的參與者轉變為公共產品的提供者和變革的“發動機”。

深諳開放之於國家前途命運重要性的中國領導人向世界宣告:“中國開放的力度將更大,惠及世界的程度會更深”。

從2018年起,中國將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打造互利合作新平臺。

中國全面開放,不僅拓展自身開放空間,更體現歷史轉折關頭大國責任與擔當。

堅持和平發展,追求“天下一家”,中國理念引領人類發展未來——

2017年12月13日,第四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要擦清歷史的鏡子,抹去灰塵,以史為鑒,走好未來的路。”習近平主席強調。

銘記歷史,是為了開創未來。

“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是各國人民的期待,也是我們這一代政治家應有的擔當。中國方案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用。”面對“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的時代之問,習近平主席2017年訪問聯合國日內瓦總部時如是作答。

從首提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到闡述“吹滅別人的燈,會燒掉自己的鬍子”等理念,再到搭建“一帶一路”等合作平臺,習近平主席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擘畫與推動,在世界贏得越來越多的認同。

“這是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也是改變世界的偉大創造。”英國劍橋大學研究員馬丁·雅克認為,這一理念摒棄叢林法則,開闢出文明發展新路,為全球治理提供新的可能。

“世界各國人民都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擁有同一個家園,應該是一家人”——這是中國領導人的倡議,也是世界人民的憧憬。

時間,必將見證天下一家。

這是開創未來的新時代

凝聚起億萬人民力量,縱深推進改革開放,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中國改革的領域將更廣、舉措將更多、力度將更強。

——習近平

時間,是一艘駛向未來的航船。

黨的十九大後,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為己任的新一屆黨中央領航中國,揚帆再啟——

11月10日,再次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首次亮相國際多邊舞臺,在越南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宣告:“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將開啟新征程”;

11月20日,十九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首次會議在北京舉行,一連審議通過涉及農村、教育等16個檔,並強調堅定不移將改革推向前進;

1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党的十九大後首次赴地方考察,解剖樣本江蘇徐州,為新時代推動改革發展提供經驗;

……

改革,這個中國人耳熟能詳的詞語,對於邁入新時代的中國,既有深刻的歷史意義,更有深遠的未來昭示。

2018年,中國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

在重要時間節點上回望歷史、汲取經驗,就是擁抱新時代、開啟新征程的最好姿態——

40年前,改革開放這場嶄新的偉大革命,開啟了中國大步趕上世界潮流的新局。彈指一揮間,中國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國力與日俱增,人民生活極大改善。

也是在改革開放初期,到河北省正定縣任職的習近平,初試鋒芒。他把念好“人才經”作為推進改革的重要抓手之一,向全國發出100多封“求賢信”;在福建、浙江、上海等地,他革故鼎新,在任一方造福一方,留下諸多佳話。

深諳中國國情的習近平總書記,將經年累月淬煉的思考與腳下的神州大地緊密結合,昇華為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的重要思想與行動。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黨的十八大後,習近平總書記首次離京考察,便選擇了“改革開放高地”的深圳,發出“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誓言;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並親自掛帥的習近平總書記也這樣踐行——“重要改革親自部署、重大方案親自把關、關鍵環節親自協調、落實情況親自督察”。

5年來,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軍隊改革、國有企業改革、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重點突破、縱深推進,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向自身“動刀子”毫不手軟,推出360個重大改革方案、1500多項改革舉措,各領域四梁八柱性質的改革主體框架拔地而起。

著眼更長遠的未來,更宏大的棋局,更先進的理念——

“我堅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將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得以實現。”再次當選總書記的習近平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發出了謀劃和推進新一輪改革開放的豪邁動員。

鳥瞰河北雄安新區安新縣城(2017年4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這是一條繼往開來、開拓進取的改革之路——

篳路藍縷,曾經創造的奇跡令人震撼;昂首闊步,明天的發展更令人期待。

2017年11月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關於在全國各地推開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決定——這是推動全面從嚴治党向縱深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2018年將由129個增加到300個,鄉村振興戰略佈局實施;大幅放寬市場准入,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邁入新時代的中國,將通過闊步推進改革開放,不斷展現新氣象新作為,彙聚起新時代發展的不竭動力。

這是一條永不懈怠、一往無前的奮進之路——

黨的十九大,描繪了國富民強的宏偉藍圖,更激發了全社會幹事創業的熱潮:在雄安新區建設工地,在大慶油田鑽井邊,在“天眼”控制台,在一趟趟中歐班列上,在城市、鄉村……處處湧現著“擼起袖子加油幹”的動人場景。

2017年11月8日,在浙江義烏西站,滿載出口貨物的中歐班列即將啟程。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路在腳下,實幹興邦。

處於“深水區”的改革,每向前一步,面對的挑戰就會越多,越需要堅忍不拔、鍥而不捨的信心和勇氣,不容半點懈怠。

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就新華社一篇題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新表現值得警惕》的文章作出重要指示,對各地各部門和各級領導幹部繼續加強作風建設提出明確要求。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堅持不懈推進作風建設,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党,廣大黨員幹部必將以良好作風凝心聚力,不斷在新征程上奪取新的勝利。

這是一條永葆初心、凝聚力量的復興之路——

“國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擺放在嘉興南湖革命紀念館中的這幅熊、鷹、犬、蛤蟆等盤踞版圖、瓜分中國的近代時事漫畫《時局圖》,曾讓多少人扼腕長歎。

“救中國的貧弱,使全國人民同享安樂的幸福,不再作列強侵略的俎上肉。”辛亥革命翌年,解除了民國大總統職務的孫中山曾登上南湖煙雨樓,在嘉興演講疾呼。

1921年,從紅船啟航的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衝破時代迷霧,駛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紀元。

秀水泱泱,紅船依舊;時代變遷,精神永恆。

“只要我們團結一心、苦幹實幹,就一定能乘風破浪……”在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一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南湖瞻仰紅船時,這樣宣示邁入新時代的堅定政治信念。

時間,就是發展的空間。

此時此刻,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這信心、這能力,來自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

這信心、這能力,來自億萬中華兒女的偉大奮鬥,也蘊藏在全面深化改革之中。

今天,伴隨新時代,一段全新的征程再次開啟。

讓我們高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書寫中華民族新時代的史詩傳奇,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並鞏固發展,党心民心空前凝聚。

黨的十九大後的兩個多月裡,已有多名違紀的省部級幹部被立案審查,彰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反腐敗鬥爭進行到底的堅定決心。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

歷史和現實充分證明,堅持党的領導是當代中國的最高政治原則,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所在,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有力領導,中華民族將是一盤散沙。黨的十八大以來,堅持和加強党的全面領導不僅成為舉旗定向的認識論,更成為治國理政的方法論。

穿越這段歷史時空,人民感受到了一個政黨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的使命責任;人民看到了習近平總書記這位新時代領路人沉穩堅毅、勇於擔當的執政情懷。

“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党是領導一切的。”這一重大原則,被寫入新修訂的黨章,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創新局面的堅強政治保障。

光明的道路,要有新作為——

“中國,強國崛起”,這六個醒目漢字出現在2017年10月15日法國《世界報》頭版,稱“我們已經進入了中國世紀”。

緣何進入“中國世紀”?

這是中國道路的成功,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力量。

立志千秋偉業,百年大黨如今風華正茂;屹立於世界東方,人民共和國正意氣風發。

2017,這個特殊的年份將會在史冊中被不斷提及:從“千年大計”雄安新區設立到“建軍90年”朱日和閱兵;從主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到舉行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再到召開舉世矚目的黨的十九大……

2017年7月30日,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在位於內蒙古的朱日和訓練基地舉行。新華社記者 殷剛 攝

時間,是最好的安排。

再過一個多月,《共產黨宣言》將迎來發表170年的日子。這部光輝的著作在評價共產黨人作用時如此預言:在當前的運動中同時代表運動的將來——

2018年,我們將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

2019年,我們將迎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2020年,我們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021年,我們將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

時間,已設定好新時代的工作座標,夢想的壯美畫卷正在徐徐鋪展……

這是砥礪奮進的新時代

站在歷史交匯期的關鍵點,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朝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奮鬥不息

我們要堅忍不拔、鍥而不捨,奮力譜寫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壯麗篇章!

——習近平

2017年7月,江西井岡山神山村迎來了一位“老外”:美國學者羅伯特·庫恩來尋訪一項首創發明。

紅色,標注完全喪失勞動能力需政策保障的貧困戶檔案;藍色,標注有勞動力但缺資金或技術需有效幫扶的貧困戶——這項發明叫“紅藍卡”。

這是江西省井岡山茅坪鄉神山村一角經過一年緊張調試,已實現指向、跟蹤、漂移掃描等多種觀測模式的順利運行,並確認了多顆新發現脈衝星。這是FAST工程副總工程師李菂介紹新脈衝星發現過程。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中國大趨勢》的作者、美國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認為,中共十九大開啟了中國發展的新篇章,不僅釋放出未來中國發展的信號,而且預示了世界未來走向。

2017年12月8日,北京已是隆冬時節,中南海懷仁堂裡氣氛熱烈。

十九屆中央政治局進行第二次集體學習,學習主題是實施國家大資料戰略。

這是一次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學習。縱觀世界現代化的坐標系,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引領新的現代化進程;橫剖中國現代化的主軸圖,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路在持續延展,新時代需要有新跨越。

中國的現代化,將是“人”的現代化,是“美”的現代化,是“強”的現代化。

新發展理念深入人心、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發展、美麗中國夢綠意更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不斷激發創新創造活力……未來將展現中國現代化的一幅幅新圖景,人民將感受中國現代化的一項項新獲得,世界將看到中國現代化的一個個新呈現。

3年多前,在上海中國商飛設計研發中心,習近平總書記登上C919大型客機展示樣機,勉勵大家“力爭早日讓我們自主研製的大型客機在藍天上自由翱翔”。

2017年12月17日,繼C919首次試飛成功半年後,第二架C919又騰空而起完成首飛,國產大型客機將逐步拉開全面試驗試飛的新征程。

2017年12月17日,第二架C919大型客機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完成首次飛行,意味著C919大型客機將逐步拉開全面試驗試飛的新征程。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和時間賽跑,讓夢想放飛。

從疾馳的“復興號”高鐵到國產航母下水,從國產大型客機振翅高飛再到大型兩栖飛機AG600首次騰空,邁入新時代的中國,正以充滿中國符號的表達,日新月異地書寫著現代化的新史詩。

這是人民至上的新時代

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只要我們深深紮根人民、緊緊依靠人民,就可以獲得無窮的力量,風雨無阻,奮勇向前。

——習近平

群山環繞、雲霧氤氳。白交祠村是福建廈門最偏遠、海拔最高的村子。這裡曾經交通閉塞,群眾生活困難。

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曾兩次來到這個村莊訪貧問苦,同村民座談共謀發展之路;2010年春節,已到中央工作的習近平,還專門詢問這個村的發展情況。

如今,白交祠村裡辦起“農家樂”,茶葉等農副產品熱銷,通了水泥路,村裡不少人家建起了樓房,村民人均年收入從1986年的250多元增加到2016年的1.5萬多元。

時間,是忠實的見證者。

“如今,32年過去了,海風海浪依舊,廈門卻已舊貌換新顏”,2017年9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歡迎晚宴上深情抒懷。

是什麼樣的執著與情懷,讓一份牽掛惦念至今?是什麼樣的初心和信念,讓一個村莊、一個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發生巨變?

從黃土地走出的習近平總書記,抱定“要為人民做實事”的政治信念,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彰顯新時代的執政理念——

2017年6月21日,山西呂梁山區趙家窪村。

在這個晉西北黃土高原的山溝溝裡,習近平總書記坐在炕沿與大家拉家常,到農田邊蹲下察看玉米和芸豆長勢,向當地幹部瞭解脫貧計畫。

2017年9月29日,山西省忻州市岢嵐縣趙家窪村村民劉福有

進入新時代的中國經濟,按照高品質發展的要求,從“看重數量增長”轉向“滿足好人民新需求”,頓呈“柳暗花明又一村”。

這是擁抱世界的新時代

胸懷天下、立己達人,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努力把我們生於斯、長於斯的這個星球建成一個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變成現實。

——習近平

“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

黨的十九大上,習近平總書記的莊嚴宣告,展示了世界最大政黨深厚的天下情懷。

一個多月後,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以“三個一如既往”闡釋中國共產黨人對世界的擔當,強調為世界“和平安寧”“共同發展”“文明交流互鑒”作貢獻。

世界對中國的關注,從未像今天這樣深切;中國對世界的影響,也從未像今天這樣久遠。

時間無聲,卻改變著一切。

當今世界,正處於前所未有之大變局。在這樣一個十字路口,黨的十八大以來,從宣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到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從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到闡述正確義利觀……習近平總書記以大國領袖的恢弘視野和戰略思維,提出一系列關乎人類前途命運的新理念新思想新主張,成為中國引領時代潮流和人類文明進步方向的鮮明旗幟。

方略既定,實踐鋪展。

從北京出發,跨越高山和大海,習近平主席29次出訪,足跡遍及五大洲57個國家以及主要國際和區域組織,里程相當於繞地球14圈;在國內會晤外國元首、政府首腦約290人次……5年來,中國領導人頻密的外交日程,標注了中國與世界關係的嶄新座標。

從安納伯格莊園到瀛台,從白宮到西湖,從海湖莊園到故宮,元首外交確保中美關係戰略穩定;中俄元首20多次會晤,引領戰略協作不斷深入;傾力打造周邊命運共同體……中國為世界拓開一條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一次次主場外交,展現大國領袖風采,盡顯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由中巴兩國合作建設的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區。新華社記者 吳凱翔 攝

從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到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到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運行……在逐步形成的全球合作新格局中,中國從國際體系的參與者轉變為公共產品的提供者和變革的“發動機”。

深諳開放之於國家前途命運重要性的中國領導人向世界宣告:“中國開放的力度將更大,惠及世界的程度會更深”。

從2018年起,中國將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打造互利合作新平臺。

中國全面開放,不僅拓展自身開放空間,更體現歷史轉折關頭大國責任與擔當。

堅持和平發展,追求“天下一家”,中國理念引領人類發展未來——

2017年12月13日,第四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要擦清歷史的鏡子,抹去灰塵,以史為鑒,走好未來的路。”習近平主席強調。

銘記歷史,是為了開創未來。

“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是各國人民的期待,也是我們這一代政治家應有的擔當。中國方案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用。”面對“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的時代之問,習近平主席2017年訪問聯合國日內瓦總部時如是作答。

從首提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到闡述“吹滅別人的燈,會燒掉自己的鬍子”等理念,再到搭建“一帶一路”等合作平臺,習近平主席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擘畫與推動,在世界贏得越來越多的認同。

“這是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也是改變世界的偉大創造。”英國劍橋大學研究員馬丁·雅克認為,這一理念摒棄叢林法則,開闢出文明發展新路,為全球治理提供新的可能。

“世界各國人民都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擁有同一個家園,應該是一家人”——這是中國領導人的倡議,也是世界人民的憧憬。

時間,必將見證天下一家。

這是開創未來的新時代

凝聚起億萬人民力量,縱深推進改革開放,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中國改革的領域將更廣、舉措將更多、力度將更強。

——習近平

時間,是一艘駛向未來的航船。

黨的十九大後,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為己任的新一屆黨中央領航中國,揚帆再啟——

11月10日,再次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首次亮相國際多邊舞臺,在越南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宣告:“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將開啟新征程”;

11月20日,十九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首次會議在北京舉行,一連審議通過涉及農村、教育等16個檔,並強調堅定不移將改革推向前進;

1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党的十九大後首次赴地方考察,解剖樣本江蘇徐州,為新時代推動改革發展提供經驗;

……

改革,這個中國人耳熟能詳的詞語,對於邁入新時代的中國,既有深刻的歷史意義,更有深遠的未來昭示。

2018年,中國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

在重要時間節點上回望歷史、汲取經驗,就是擁抱新時代、開啟新征程的最好姿態——

40年前,改革開放這場嶄新的偉大革命,開啟了中國大步趕上世界潮流的新局。彈指一揮間,中國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國力與日俱增,人民生活極大改善。

也是在改革開放初期,到河北省正定縣任職的習近平,初試鋒芒。他把念好“人才經”作為推進改革的重要抓手之一,向全國發出100多封“求賢信”;在福建、浙江、上海等地,他革故鼎新,在任一方造福一方,留下諸多佳話。

深諳中國國情的習近平總書記,將經年累月淬煉的思考與腳下的神州大地緊密結合,昇華為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的重要思想與行動。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黨的十八大後,習近平總書記首次離京考察,便選擇了“改革開放高地”的深圳,發出“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誓言;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並親自掛帥的習近平總書記也這樣踐行——“重要改革親自部署、重大方案親自把關、關鍵環節親自協調、落實情況親自督察”。

5年來,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軍隊改革、國有企業改革、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重點突破、縱深推進,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向自身“動刀子”毫不手軟,推出360個重大改革方案、1500多項改革舉措,各領域四梁八柱性質的改革主體框架拔地而起。

著眼更長遠的未來,更宏大的棋局,更先進的理念——

“我堅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將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得以實現。”再次當選總書記的習近平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發出了謀劃和推進新一輪改革開放的豪邁動員。

鳥瞰河北雄安新區安新縣城(2017年4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這是一條繼往開來、開拓進取的改革之路——

篳路藍縷,曾經創造的奇跡令人震撼;昂首闊步,明天的發展更令人期待。

2017年11月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關於在全國各地推開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決定——這是推動全面從嚴治党向縱深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2018年將由129個增加到300個,鄉村振興戰略佈局實施;大幅放寬市場准入,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邁入新時代的中國,將通過闊步推進改革開放,不斷展現新氣象新作為,彙聚起新時代發展的不竭動力。

這是一條永不懈怠、一往無前的奮進之路——

黨的十九大,描繪了國富民強的宏偉藍圖,更激發了全社會幹事創業的熱潮:在雄安新區建設工地,在大慶油田鑽井邊,在“天眼”控制台,在一趟趟中歐班列上,在城市、鄉村……處處湧現著“擼起袖子加油幹”的動人場景。

2017年11月8日,在浙江義烏西站,滿載出口貨物的中歐班列即將啟程。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路在腳下,實幹興邦。

處於“深水區”的改革,每向前一步,面對的挑戰就會越多,越需要堅忍不拔、鍥而不捨的信心和勇氣,不容半點懈怠。

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就新華社一篇題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新表現值得警惕》的文章作出重要指示,對各地各部門和各級領導幹部繼續加強作風建設提出明確要求。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堅持不懈推進作風建設,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党,廣大黨員幹部必將以良好作風凝心聚力,不斷在新征程上奪取新的勝利。

這是一條永葆初心、凝聚力量的復興之路——

“國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擺放在嘉興南湖革命紀念館中的這幅熊、鷹、犬、蛤蟆等盤踞版圖、瓜分中國的近代時事漫畫《時局圖》,曾讓多少人扼腕長歎。

“救中國的貧弱,使全國人民同享安樂的幸福,不再作列強侵略的俎上肉。”辛亥革命翌年,解除了民國大總統職務的孫中山曾登上南湖煙雨樓,在嘉興演講疾呼。

1921年,從紅船啟航的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衝破時代迷霧,駛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紀元。

秀水泱泱,紅船依舊;時代變遷,精神永恆。

“只要我們團結一心、苦幹實幹,就一定能乘風破浪……”在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一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南湖瞻仰紅船時,這樣宣示邁入新時代的堅定政治信念。

時間,就是發展的空間。

此時此刻,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這信心、這能力,來自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

這信心、這能力,來自億萬中華兒女的偉大奮鬥,也蘊藏在全面深化改革之中。

今天,伴隨新時代,一段全新的征程再次開啟。

讓我們高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書寫中華民族新時代的史詩傳奇,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