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土茯苓在生活中都是很熟悉的,平常都會使用到

土茯苓為多年生常綠攀緣狀灌木, 在夏、秋二季採挖, 除去鬚根, 洗淨後乾燥、入藥, 或者趁鮮切成薄片後乾燥、入藥, 土茯苓性平, 味甘、淡, 具有利濕解毒, 健脾胃, 護肝臟, 通利關節的功效, 可用於濕熱淋濁, 帶下, 癰腫, 瘰鬁, 疥癬, 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 筋骨疼痛等症狀。

土茯苓性平, 味甘、淡, 平常用於治療風筋骨攣痛、腳氣、梅毒等病症, 而且土茯苓用於治療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劑中毒而致肢體拘攣者, 療效甚佳, 為治梅毒的要藥, 另外土茯苓還可以配搭防風辛溫上行之性以升脾陽, 祛脾胃之濕, 伍白芷除濕解毒, 化濁辟穢, 三者相伍共奏化濕解毒, 健脾益胃, 護養肝臟的功效, 此外在研究證實土茯苓還可以增加血尿酸的排泄, 以及可用於痛風的防治、或者用於濕(痰)熱所致的其他病症如高脂血症、濕疹等有著良效。

土茯苓的附方:①治濕瀉, 取白術50克, 土茯苓(去皮)35克、上細切, 水煎50克, 食前服(《原病式》茯苓湯)②治卒嘔吐, 心下痞, 膈間有水, 眩悸者, 取半夏一升, 生薑250克, 土茯苓150克(一法四兩), 上三味, 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合, 分溫再服 (《金匱要略》小半夏加茯苓湯)③治心下有痰飲, 胸脅支滿目眩, 取土茯苓200克, 桂枝, 白術各150克,

甘草100克。 上四味, 以水六升, 煮取三升, 分溫三服, 小便則利。 (《金匱要略》苓桂術甘湯)。

土茯苓有著利濕解毒, 健脾胃, 護肝臟, 通利關節的功效, 平常使用前應注意有腎虛多尿、虛寒滑精、氣虛下陷、津傷口幹者慎服, 以及陰虛而無濕熱、虛寒滑精、氣虛下陷者慎服,

而且土茯苓忌米醋, 服用土茯苓後致過敏, 周身皮膚瘙癢, 以及起散在性大小紅斑丘疹, 大家最好使用前多瞭解一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