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8年是農業品質年,農業部要幹這幾件大事兒,將影響9億農民……

農業部確定今年為“農業品質年”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全國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和農產品品質安全縣創建工作現場會上瞭解到, 2018年, 農業部將在全國範圍開展“農業品質年”活動, 活動將大力促進增強品質安全意識, 推進標準化生產, 嚴格全程監管, 提高農業發展品質、效益和競爭力。

推進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 走品質興農, 是讓農業未來更加有奔頭的現實需要。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針對我國農產品品質建設情況提出要堅持品質第一, 推進品質興農、品牌強農的總要求。

“農業品質年”要重點關注這些:

1

拼資源拼消耗的老路走不通了

強化“產出來”, 抓好綠色生產

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為高品質發展階段, 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也到了這個階段, 要加快推進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 這種轉變和調整是大勢所趨、發展使然。

農業部提出:

深入推進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 強化作物秸稈、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 到2020年, 化肥、農藥利用率達到40%, 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5%。

完善農獸藥殘留標準體系, 推行健康種養殖, 在規模生產新主體推行按標生產, 推廣綠色防控技術, 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每年提高兩個百分點。

制定修訂農藥殘留標準1000項、獸藥標準100項、其他行業標準近200項。

2

強化“管出來”, 提升法治水準

我國農業生產主體多、鏈條長、範圍廣, 農產品品質安全監管必須始終保持高壓態勢。 要圍繞薄弱環節、重點領域, 用重典、出重拳、求突破。

加快修訂《農產品品質安全法》, 擴大食用農產品監測範圍, 創新問題發現機制, 建立健全暗查暗訪和投訴舉報獎勵制度。

深入開展專項治理, 嚴懲重處違法犯罪分子, 及時公佈典型案例。 加強基層監管能力建設, 加快構建追溯體系, 推進國家農產品品質安全追溯管理平臺推廣應用, 強化農產品品質安全執法。

嚴格投入品使用監管, 落實新修訂的農藥管理條例, 推進農藥追溯體系建設, 高毒農藥已禁止使用39種, 2年內再禁止使用2種, 剩餘10種今後5年內要逐步禁止使用。 嚴格抗生素准入管理, 不批准人用重要抗生素作為獸藥使用, 逐步退出促生長用抗生素。

加快農產品品質安全追溯體系建設, 加大國家追溯平臺推廣應用, 將農產品品質安全追溯與農業專案安排、農產品品牌評定等掛鉤, 率先將綠色、有機、品牌農產品納入追溯管理。

建立農業生產信用檔案, 將新型經營主體全部納入監管名錄, 並實行“黑名單”制度, 用“二維碼”追溯防止品牌假冒, 保證優質優價, 保護消費者權益。

3

強化“樹起來”, 推進品牌引領

今年, 農業部將開展中國農業品牌提升行動, 將品牌建設與“三區三園”建設、綠色食品等產品認證緊密結合,

再遴選推介一批叫得響、過得硬、有影響力的農業品牌。

要強化品牌品質管控, 建立品牌目錄制度, 實行動態管理, 確保品牌“含金量”。 各級農業部門要積極支援品牌建設, 建立健全激勵保護機制, 嚴厲打擊假冒行為, 鼓勵媒體為優質品牌鼓與呼, 為品牌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環境。 繼續辦好農交會、茶博會、“雙新雙創”博覽會等展會, 搞好品牌行銷活動。

強化農產品品牌意識, 將品牌建設與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相結合, 加強“三品一標”等品質安全認證, 樹立一批特色優質安全農產品產品品牌、企業品牌和區域品牌, 以品牌引領安全、開拓市場。

4

產業“強起來”,運用現代要素集成

我國農業品質不高、大而不強,最根本的還是產業素質不高,實現轉型升級必須強化現代科技裝備支撐。

要大力推廣運用新技術,圍繞產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重大需求,遴選示範10項前瞻性、引領性技術,組裝集成和轉化應用100個特色高效品種或技術,推進農業智慧裝備示範運用。

實施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全面深化種業權益改革,鼓勵和支援科研人員以多種方式參與企業研發,推進科研成果轉化,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商業化育種創新體系,啟動糧食和地方特色優勢作物良種聯合攻關,加快落實南繁基地規劃,繼續實施轉基因生物新品種重大專項,全面提升農作物、畜禽、水產良種品質。

提高設施農業發展水準,我國設施農業面積已超過5000萬畝,對保障蔬菜等鮮活農產品供給功不可沒。要推動設施裝備升級,技術集成創新,優良品種推廣,著力解決土地板結、化肥農藥使用量大等突出問題,促進農業優質高效。

過去的增產導向追求的是產量的“多多益善”,今後提質導向追求的則是農業供給體系品質的“天天向上”。這是一個極具歷史意義的轉變。它意味著今後我們在農業發展上的著眼點不僅僅再是解決“夠吃”的問題,而是要在“好吃”“放心吃”“吃營養”“吃花樣”上多下功夫。

把品質搞上去了,農業也將變得更有奔頭,農民將擁有更多獲得感,農村將被建設得更加美麗。

編輯:李雨楠 // 責編:白晨 // 監製:汪群均

4

產業“強起來”,運用現代要素集成

我國農業品質不高、大而不強,最根本的還是產業素質不高,實現轉型升級必須強化現代科技裝備支撐。

要大力推廣運用新技術,圍繞產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重大需求,遴選示範10項前瞻性、引領性技術,組裝集成和轉化應用100個特色高效品種或技術,推進農業智慧裝備示範運用。

實施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全面深化種業權益改革,鼓勵和支援科研人員以多種方式參與企業研發,推進科研成果轉化,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商業化育種創新體系,啟動糧食和地方特色優勢作物良種聯合攻關,加快落實南繁基地規劃,繼續實施轉基因生物新品種重大專項,全面提升農作物、畜禽、水產良種品質。

提高設施農業發展水準,我國設施農業面積已超過5000萬畝,對保障蔬菜等鮮活農產品供給功不可沒。要推動設施裝備升級,技術集成創新,優良品種推廣,著力解決土地板結、化肥農藥使用量大等突出問題,促進農業優質高效。

過去的增產導向追求的是產量的“多多益善”,今後提質導向追求的則是農業供給體系品質的“天天向上”。這是一個極具歷史意義的轉變。它意味著今後我們在農業發展上的著眼點不僅僅再是解決“夠吃”的問題,而是要在“好吃”“放心吃”“吃營養”“吃花樣”上多下功夫。

把品質搞上去了,農業也將變得更有奔頭,農民將擁有更多獲得感,農村將被建設得更加美麗。

編輯:李雨楠 // 責編:白晨 // 監製:汪群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