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眾網滕州新年獻詞 拾級而上,三十而越

寫給30歲的她:寄語洛城風日道, 明年春色倍還人。

這是新的一天, 這是2018年的第一天。

過去的365天, 我們經歷的幸福抑或是悲傷,一切真實的存在,都會清晰浮現。

此刻, 該忙碌的還是在忙碌著, 只是在忙碌中或許會多一分“時間過得真快”的感慨, 在感慨中或許會多一分對新年的夢想與渴望。

2018年, 對於滕州而言, 有個特殊的意義, 這是撤縣設市的第30個年頭。

正是基於這樣的節點與視角,我們會情不自禁地來回味和思考, 關於昨天, 今天和明天。

昨天·我們, 激情關注著

凝視2017年的滕州, 如同欣賞一幅精心創作的畫卷, 無論局部還是整體, 總有著升騰不屈的氣勢:在新型工業化路上蹄疾步穩、城市經濟開闢了轉型發展新天地、做活了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大文章、啟動出了生態經濟發展新動能、打好了民生牌百姓樂享好生活……

全市上下以“振奮精神、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大討論為開局,

聚力聚焦“五大”經濟轉型發展, 銳意進取、真抓實幹, 掀起了“加快發展看滕州”的熱潮, 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績、實現新突破。

誠然, 這是時代帶給我們的發展機遇, 但是我們的汗水也不是白流的。

滕州籍詩人陳昂說過, 哪有什麼運氣, 不過是我們暗自努力。 “拾級聚足, 速步以上。 ”滕州發展的每一步都踏石留印、抓鐵有痕。 而腳印, 永遠為善於開拓的滕州建設者大書特書。

未來, 屬於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 屬於每一個為了夢想而打拼的滕州人。

今天·我們, 到底是什麼

毫不誇張地說, 滕州的網路環境就像一鍋羊雜湯。

從入駐滕州那天起, 滕州大眾網就一直堅持。 媒體不單純是任何形式的陳述與還原, 不是科技發展中不斷變化的平臺,

媒體是一群人。

媒體人的存量, 是媒體公信力的支撐;媒體人的增量, 是媒體追逐時代發展的速度;媒體人站立的方向, 是媒體的價值觀堅持所在;媒體人選擇的語言, 是媒體的態度和模樣。

我們用這些改變與堅持告訴網友:我們是什麼。 所以, 無論今天多麼渾濁不堪, 我深信明天依舊燦爛。

“下探+融入+創新”是我們對新聞輿論服務的承諾。 總有一天, 我們要把這鍋“羊雜湯”煮成味美醇厚的“羊肉湯”。

到那時, 希望我們最初的心仍未改變, 不卑不亢地淡然前進, 即使被某些人討厭著。

明天·我們, 期許著未來

切·格瓦拉說過, 讓我們心懷理想。 他又說過, 讓我們面對現實。

其實, 所有的現實, 都是昨天的積累與實現;所有的實現都來自於腳踏實地的實幹。

過去, 是所有理想實現的前提和條件。

是的, 現在即刻成為過去, 明天卻可能有許多種模樣。

詩人食指在《相信未來》中寫道:“我之所以堅定地相信未來, 是我相信未來人們的眼睛。 她有撥開歷史風塵的睫毛, 她有看透歲月篇章的瞳孔。 ”總覺得, 這是他對我們的期待。

夢想是我們對自己的期許, 而這期許常新, 不變的是我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踏遍青山人未老, 而今邁步從頭越。 “三十而越”, 未來的滕州還將繼續在新時代征程中砥礪前行, 老百姓更加美好的生活亦肇始於此。

站在“三十年”的節點上, 我們應當以夢為馬,不負韶光。 如此, 才會發現, 生命情調在於生活在從容之中, 而有飛揚之勢。

未來之路也許會充滿挫折。 我們既要有“人生在世不稱意, 明朝散發弄扁舟”的灑脫, 更要有“捲土重來未可知”的氣魄。

歷史長河總在奔流不息。 我們有兩種方式去看待時間, 一種是穿越過去流向未來, 另一種是從未來而來, 呼嘯奔向過往。

不可否認, 把握過去和未來最好的工具就是一個個鮮活的人物。

如你我所見, 在滕州變動的每一段歷史裡, 從來不是乾癟的。 那些悲歡沉浮、幻生幻滅的個體的命運,才是生活最豐富的注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