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8,為孩子做好這7件事,勝過千萬句嘮叨!值得收藏!

2018年已經來了, 在新的一年裡, 如果想培育一位不用時時操心、成長順利的好孩子, 我們怎麼做?

你知道嗎?一個有上進心、有分享意識、有平衡生活的能力、有學習精神的孩子, 都來自擁有相似素養的媽媽。 要想培養一個不用操心的孩子, 在新年伊始, 不僅要做好孩子的學習計畫, 更要做好表率, 計畫好以下這7件事。

第一件事

做一個愛學習的媽媽

要知道, 你沒有學習精神, 家裡沒有學習氛圍, 孩子出現厭學情緒, 是早晚的。 孩子也許會頂撞你:“你天天打麻將看電視, 憑什麼讓我吃苦受累愛學習?”你看, 孩子作為父母行為的鏡子, 總是忠實地反映出父母的價值觀。 不愛學習的媽媽, 難以培養出愛學習的孩子。

楊絳先生曾經說過:女兒錢瑗的功課我和鍾書都沒有管過, 但我們一有時間就各占一張書桌。 孩子愛讀書的種子, 就是父母愛看書的身影決定的。

媽媽愛學習的內涵還不僅在於要吸納自己專業領域的新知識, 還在於要從頭開始, 學做一個合格媽媽。

教育, 往往伴隨著很多困惑、挫折與痛苦, 有些媽媽只要一有苦惱, 就寄望于某個專家能給出一包現成的萬能藥, 孩子吃下去, 馬上什麼毛病都沒有了。 這真是一種偷懶心態, 下次題目稍有變化, 你還是會傻眼。

孩子的個體差異千差萬別, 個性、脾氣、心理在成長過程中更是變化多端, 所有的教育理念, 運用於A身上有很好的效益, 複刻在B身上未必會立竿見影。 因此作為媽媽, 你教育孩子要能結合孩子的成長特點、氣質稟賦活用理論。 這都需要學習、思考、反思、領悟。

新年計畫

1、在家庭生活中創造愛學習的氛圍。 哪怕沒有書房,

也要在客廳、臥室、陽臺安設讀書角。 經常與孩子同讀一本書, 彼此探討看法。

2、多看書, 多報名參加教育學課程。 系統地學習與孩子教育相關的理論。 找到教育理論的源頭之後, 你能舉一反三, 形成自己獨到的教育方法, 這就是作為母親教育能力的一個巨大飛躍。

第二件事

勇擔責任

孩子出了問題, 不少媽媽的本能反應是把責任推出去!在學校, 把責任推到老師身上;孩子與其他小朋友有了矛盾, 把責任推到對方家長身上;在家裡, 把責任推到臨時監護的爺爺奶奶身上——我的孩子多無辜!

當然, 事實當然未必如此!那麼, 遇事一股腦兒怪罪別人, 到底是為了什麼?是不是為了逃避自責, 逃脫反省和自我檢討?看看孩子站在一邊心知肚明的樣子, 老是推脫責任的你, 在孩子心目中還有權威形象嗎?

在日語裡, 有一個使用頻率非常高的詞語叫作“責任擔當”, 哪怕是店員、清潔工, 都把責任二字放在胸口。 遇事先從自我檢討開始, 先從向別人說“對不起!都是我的責任!給您添麻煩了!”開始。

這樣的態度, 才成就了一個家庭所有成員的嚴格自律, 成就了一個國家的誠信與謙和。 孩子, 正是得益於這樣的言傳身教, 才會成長為一個有責任心、有羞恥心、有自省力的人。

新年計畫

1、孩子有了問題, 勇於檢討自己的失職。 孩子不懂感恩, 要檢討自己是否培養了他知恩圖報的情懷;孩子懶惰, 要反思自己是否包辦代替太多;孩子任性, 要反思自己是否給予了他有求必應的成長環境

2、自己有不當之處, 勇於道歉與改正。 有道是, 知恥而後勇, 當眾道歉往往是領會責任缺失帶來的羞恥感的第一步, 這一步不做到位, 改正多半是要打折扣的!

第三件事

讓孩子為自己負責

“這件事應該這樣辦,那條路應該那樣走”,生活中不乏這樣對孩子每個選擇包辦的媽媽。孩子一反駁,她就說:“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還多!”

這樣喜歡干預孩子做決定的媽媽,未來會收穫什麼樣的孩子?

一種,是做不好事就怨天尤人、推脫責任的孩子;

另一種,是遇事完全沒有主意的孩子。

未來學醫還是學法律?進大公司還是創新小公司?找A還是找B做女朋友?“等我回去問問我媽看!”孩子這一生,都會是一個惟命是從的、在精神上無比懦弱矮小的人。

在教育學上,有一個振聾發聵的觀點就是:作為父母,其實我們的經驗並不比孩子多一天!比如你的孩子十歲,你做媽媽的經驗也只有10年而已,並不比他做孩子的經驗更多。

何況,孩子像一棵小樹一樣躥動新芽,他每天都有新發展,應該他自己對生活學習內容做出選擇。他主動做了選擇,就相當於立下軍令狀,他才會對這一選擇做出承諾,才有堅持下去的動力。

新年計畫

1、從小事做起,幫助孩子積累在大事上做選擇的勇氣與智慧。到哪裡去旅行、交什麼樣的朋友……這些看似小事,其實蘊含著一個家庭的價值觀。孩子他做小選擇,相當於把這些價值觀深埋,讓它成為孩子心智成長的肥料,等到孩子到了一定年紀,你就可以放心把大事也交給他定奪。

2、當孩子舉棋不定的時候,幫助他一分為二地看問題。在一些重要選擇上,孩子可能經驗不夠,那媽媽可以把選擇的利弊都跟孩子充分討論,然後將正反兩方面可能產生的影響都告訴他,一起探討,協助孩子做出選擇。

第四件事

把夫妻關係放在第一位

西方有一句諺語說得好:恩愛的父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完美的核心家庭,大家都彼此關照情感的需求,由夫妻雙方與孩子組成一個等邊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的支撐力最強,而一旦媽媽與孩子之間的那條邊特別短,特別親昵,夫妻之間、父親與孩子之間的那兩條邊特別長,特別疏遠,那這個等邊三角形已經變形,它的抗壓力就會變弱。

新年計畫

1、給予丈夫足夠多的教子時間,並對他給予孩子的教益以極大的肯定。有時候,不如把給孩子開家長會、單獨帶孩子旅行的任務交給丈夫。一方面讓孩子體會充滿陽剛之氣的教養方式,激發起孩子的幽默與熱情、活力與擔當,另一方面通過這一方式,讓丈夫成長為合格父親。

2、經常由衷讚美丈夫的長處,展示他的力量與果斷、毅力與恒心,令孩子視其為偶像。這樣做,不但令孩子體會到你們情感的深厚,態度的一致,還把這樣的潛臺詞傳遞給孩子與丈夫:“我們是一家人,在你最無助的時候,要記得還有我們無條件地支持你!”

第五件事

不貶損長輩的教養方式

當年輕媽媽將生活上的很多委屈和壓力,遷移到兩代人的教子分歧上,不感恩老人的付出,不尊重老人的努力,這樣的分歧讓孩子夾在當中無所適從。怯弱的孩子會不知所措,狡猾的孩子就會利用媽媽與奶奶之間的分歧,見風使舵。而敏感的孩子,更會意識到,媽媽對奶奶的各種看不上,就是對他父系遺傳的看不上。

因為從心理學角度上講,否定從繈褓期就帶孩子的血親長輩,就是否定孩子自小的生活環境與養育氣氛,進而否定孩子本身。信口開河對婆婆說三道四的媽媽,一定沒有意識到,當你貶損帶孩子的老婆婆如何無知、怯弱、見識短淺、霸道不講理時,其實也在影射自己的孩子!

新年計畫

1、把教子重擔再往自己這邊挪一點兒!不要再當甩手掌櫃!至於長輩,最好的做法,是讓他們從沉重的責任與義務中解脫出來,享受天倫之樂。

2、在愛的基礎上,與長輩平心靜氣地討論。什麼都沒有“有愛的地方”,更讓人感覺是一個家!老一輩教育孩子再有多大的錯,讓一讓又怎麼樣?先感念長輩的付出,再提出自己的觀點。這樣做,讓長輩心情舒暢,就能迅速消除分歧,保持兩代人教子觀念的“求大同、存小異”。

第六件事

做一個零吼叫的媽媽

孩子考試,又犯了你提醒過十幾次的錯誤,孩子晚上瘋玩到你下班回來還沒有開始寫作業……身為媽媽,你此時的反應是什麼?是不是情緒失控,沖著孩子大吼大叫,仿佛自己的嗓門越大,孩子越可能記住媽媽的訓誡?

研究說話心理學家們做過實驗:將媽媽們的大吼大叫以超過85分貝的音量放出來,讓10名7到11歲的兒童聽,聽完才給他們發紙筆,要他們把喇叭裡的訓誡寫下來,結果,寫下來的正確答案只有13.3%。這說明什麼?大音量的吼叫,在孩子們的耳朵裡根本就是一堆亂碼!音量越大,語速越快,表情越是憤慨,孩子的注意力,越是會游離,他可能只顧得上關注“是什麼事惹得媽媽這樣猙獰?”至於引發媽媽生氣的原因,孩子根本沒有記住。

為什麼這麼多媽媽都企圖借助吼叫來解決問題?

一個原因是在職業生活中女性壓力太大,在教子問題上,輸不起,急於求成的心態越來越嚴重,造成急躁沒耐性的媽媽越來越多;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媽媽的原生家庭裡,吼叫式管教的印象根深蒂固。可是,吼叫往往令孩子反感不已。只要孩子一產生反感、不合作的情緒,在孩子的大腦皮層中,訓誡內容就會一閃而過。

新年計畫

1、在爆發情緒之前,深呼吸十次。問問自己:這樣狂怒,是因為孩子刺激了我,還是我把工作或人際關係中或不順帶了回來?時時自問,可劃清界線。

2、如果自己確實有憤懣,可以向孩子尋求安慰。不要把負面情緒帶到孩子的管教中來,這對孩子不公平!

第七件事

帶動孩子走進自然

經常有媽媽議論自己的孩子:一有風吹草動就感冒;跟手機遊戲機的黏性越來越大,視力越來越壞;生活能力特別差,照應自己的能力接近於零……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我們不知不覺將孩子與大自然分割了開來,令孩子缺少在大自然中自由奔跑、忍受嚴寒酷暑、親近土地與原野的自由。孩子沒有機會從事採摘、垂釣、搭帳篷等工作,沒有機會體會一切生活都要以雙手勞作來獲得的自由與自豪。

法國作家西爾萬• 泰松曾在貝加爾湖畔雪松北岬的一座西伯利亞小木屋裡居住了6個月,後來他將這段生活寫進了《在西伯利亞森林中》一書中,他認為與自然的相處使自己更充實、生活能力成倍增長,對美的感悟力更深,心靈的豐富程度更完善。而這一切,都是自然的賜予。

也許有媽媽會反駁說:孩子光是雙休日的培訓班就要上兩個整天,啥時有空帶孩子出去?親,那至少停掉孩子的作文班吧,就用這個時間,帶孩子去森林公園與遠郊田野。

作為媽媽,我們最不應該犯的錯誤,就是把孩子的學習,與深入自然完全對立起來。在教育最發達的國度,比如芬蘭,最先進的綜合課程已經放在森林、原野中去上,孩子們穿上戶外裝,與老師和家長志願者一起,鍛煉在曠野中生存的能力。

新年計畫

1、抽出時間來,帶孩子去親近自然。體味一下季節轉換、農人勞作,觀察動物遷徙。這裡面就包含著地理、生物、科學的綜合知識,也是寫作變得有血有肉的根基。

2、啟發孩子關注生態環境的變化。比如實地看一下驚心動魄的垃圾圍城、污水排放,讓孩子有意識地成為環保衛士。引導、發動孩子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讓孩子從小擁有善待自然環境的意識。

最後提醒

新年做個怎樣的媽媽?讓孩子寫封信給你

怎樣做一個合格媽媽,有時不需要專家告訴你,也不需要學校老師告訴你,再沒有一個人,比你的孩子更能準確地意識到自己理想中的媽媽是什麼樣子的,意識到做媽媽的還需要有哪些革新、改良之處。

因此,在新年到來之際,讓你的孩子寫一封信給你吧,說一說他對你的愛、對你的期待。這封信,可以直接壓在枕頭底下。它可以把母子倆面對面時說不出口,或不好意思說、不敢說的坦率直白地表達出來。請你認真看這封信,認真體會下孩子對你的殷切期待,這可關係到你們母子一輩子的幸福呢。

第三件事

讓孩子為自己負責

“這件事應該這樣辦,那條路應該那樣走”,生活中不乏這樣對孩子每個選擇包辦的媽媽。孩子一反駁,她就說:“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還多!”

這樣喜歡干預孩子做決定的媽媽,未來會收穫什麼樣的孩子?

一種,是做不好事就怨天尤人、推脫責任的孩子;

另一種,是遇事完全沒有主意的孩子。

未來學醫還是學法律?進大公司還是創新小公司?找A還是找B做女朋友?“等我回去問問我媽看!”孩子這一生,都會是一個惟命是從的、在精神上無比懦弱矮小的人。

在教育學上,有一個振聾發聵的觀點就是:作為父母,其實我們的經驗並不比孩子多一天!比如你的孩子十歲,你做媽媽的經驗也只有10年而已,並不比他做孩子的經驗更多。

何況,孩子像一棵小樹一樣躥動新芽,他每天都有新發展,應該他自己對生活學習內容做出選擇。他主動做了選擇,就相當於立下軍令狀,他才會對這一選擇做出承諾,才有堅持下去的動力。

新年計畫

1、從小事做起,幫助孩子積累在大事上做選擇的勇氣與智慧。到哪裡去旅行、交什麼樣的朋友……這些看似小事,其實蘊含著一個家庭的價值觀。孩子他做小選擇,相當於把這些價值觀深埋,讓它成為孩子心智成長的肥料,等到孩子到了一定年紀,你就可以放心把大事也交給他定奪。

2、當孩子舉棋不定的時候,幫助他一分為二地看問題。在一些重要選擇上,孩子可能經驗不夠,那媽媽可以把選擇的利弊都跟孩子充分討論,然後將正反兩方面可能產生的影響都告訴他,一起探討,協助孩子做出選擇。

第四件事

把夫妻關係放在第一位

西方有一句諺語說得好:恩愛的父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完美的核心家庭,大家都彼此關照情感的需求,由夫妻雙方與孩子組成一個等邊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的支撐力最強,而一旦媽媽與孩子之間的那條邊特別短,特別親昵,夫妻之間、父親與孩子之間的那兩條邊特別長,特別疏遠,那這個等邊三角形已經變形,它的抗壓力就會變弱。

新年計畫

1、給予丈夫足夠多的教子時間,並對他給予孩子的教益以極大的肯定。有時候,不如把給孩子開家長會、單獨帶孩子旅行的任務交給丈夫。一方面讓孩子體會充滿陽剛之氣的教養方式,激發起孩子的幽默與熱情、活力與擔當,另一方面通過這一方式,讓丈夫成長為合格父親。

2、經常由衷讚美丈夫的長處,展示他的力量與果斷、毅力與恒心,令孩子視其為偶像。這樣做,不但令孩子體會到你們情感的深厚,態度的一致,還把這樣的潛臺詞傳遞給孩子與丈夫:“我們是一家人,在你最無助的時候,要記得還有我們無條件地支持你!”

第五件事

不貶損長輩的教養方式

當年輕媽媽將生活上的很多委屈和壓力,遷移到兩代人的教子分歧上,不感恩老人的付出,不尊重老人的努力,這樣的分歧讓孩子夾在當中無所適從。怯弱的孩子會不知所措,狡猾的孩子就會利用媽媽與奶奶之間的分歧,見風使舵。而敏感的孩子,更會意識到,媽媽對奶奶的各種看不上,就是對他父系遺傳的看不上。

因為從心理學角度上講,否定從繈褓期就帶孩子的血親長輩,就是否定孩子自小的生活環境與養育氣氛,進而否定孩子本身。信口開河對婆婆說三道四的媽媽,一定沒有意識到,當你貶損帶孩子的老婆婆如何無知、怯弱、見識短淺、霸道不講理時,其實也在影射自己的孩子!

新年計畫

1、把教子重擔再往自己這邊挪一點兒!不要再當甩手掌櫃!至於長輩,最好的做法,是讓他們從沉重的責任與義務中解脫出來,享受天倫之樂。

2、在愛的基礎上,與長輩平心靜氣地討論。什麼都沒有“有愛的地方”,更讓人感覺是一個家!老一輩教育孩子再有多大的錯,讓一讓又怎麼樣?先感念長輩的付出,再提出自己的觀點。這樣做,讓長輩心情舒暢,就能迅速消除分歧,保持兩代人教子觀念的“求大同、存小異”。

第六件事

做一個零吼叫的媽媽

孩子考試,又犯了你提醒過十幾次的錯誤,孩子晚上瘋玩到你下班回來還沒有開始寫作業……身為媽媽,你此時的反應是什麼?是不是情緒失控,沖著孩子大吼大叫,仿佛自己的嗓門越大,孩子越可能記住媽媽的訓誡?

研究說話心理學家們做過實驗:將媽媽們的大吼大叫以超過85分貝的音量放出來,讓10名7到11歲的兒童聽,聽完才給他們發紙筆,要他們把喇叭裡的訓誡寫下來,結果,寫下來的正確答案只有13.3%。這說明什麼?大音量的吼叫,在孩子們的耳朵裡根本就是一堆亂碼!音量越大,語速越快,表情越是憤慨,孩子的注意力,越是會游離,他可能只顧得上關注“是什麼事惹得媽媽這樣猙獰?”至於引發媽媽生氣的原因,孩子根本沒有記住。

為什麼這麼多媽媽都企圖借助吼叫來解決問題?

一個原因是在職業生活中女性壓力太大,在教子問題上,輸不起,急於求成的心態越來越嚴重,造成急躁沒耐性的媽媽越來越多;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媽媽的原生家庭裡,吼叫式管教的印象根深蒂固。可是,吼叫往往令孩子反感不已。只要孩子一產生反感、不合作的情緒,在孩子的大腦皮層中,訓誡內容就會一閃而過。

新年計畫

1、在爆發情緒之前,深呼吸十次。問問自己:這樣狂怒,是因為孩子刺激了我,還是我把工作或人際關係中或不順帶了回來?時時自問,可劃清界線。

2、如果自己確實有憤懣,可以向孩子尋求安慰。不要把負面情緒帶到孩子的管教中來,這對孩子不公平!

第七件事

帶動孩子走進自然

經常有媽媽議論自己的孩子:一有風吹草動就感冒;跟手機遊戲機的黏性越來越大,視力越來越壞;生活能力特別差,照應自己的能力接近於零……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我們不知不覺將孩子與大自然分割了開來,令孩子缺少在大自然中自由奔跑、忍受嚴寒酷暑、親近土地與原野的自由。孩子沒有機會從事採摘、垂釣、搭帳篷等工作,沒有機會體會一切生活都要以雙手勞作來獲得的自由與自豪。

法國作家西爾萬• 泰松曾在貝加爾湖畔雪松北岬的一座西伯利亞小木屋裡居住了6個月,後來他將這段生活寫進了《在西伯利亞森林中》一書中,他認為與自然的相處使自己更充實、生活能力成倍增長,對美的感悟力更深,心靈的豐富程度更完善。而這一切,都是自然的賜予。

也許有媽媽會反駁說:孩子光是雙休日的培訓班就要上兩個整天,啥時有空帶孩子出去?親,那至少停掉孩子的作文班吧,就用這個時間,帶孩子去森林公園與遠郊田野。

作為媽媽,我們最不應該犯的錯誤,就是把孩子的學習,與深入自然完全對立起來。在教育最發達的國度,比如芬蘭,最先進的綜合課程已經放在森林、原野中去上,孩子們穿上戶外裝,與老師和家長志願者一起,鍛煉在曠野中生存的能力。

新年計畫

1、抽出時間來,帶孩子去親近自然。體味一下季節轉換、農人勞作,觀察動物遷徙。這裡面就包含著地理、生物、科學的綜合知識,也是寫作變得有血有肉的根基。

2、啟發孩子關注生態環境的變化。比如實地看一下驚心動魄的垃圾圍城、污水排放,讓孩子有意識地成為環保衛士。引導、發動孩子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讓孩子從小擁有善待自然環境的意識。

最後提醒

新年做個怎樣的媽媽?讓孩子寫封信給你

怎樣做一個合格媽媽,有時不需要專家告訴你,也不需要學校老師告訴你,再沒有一個人,比你的孩子更能準確地意識到自己理想中的媽媽是什麼樣子的,意識到做媽媽的還需要有哪些革新、改良之處。

因此,在新年到來之際,讓你的孩子寫一封信給你吧,說一說他對你的愛、對你的期待。這封信,可以直接壓在枕頭底下。它可以把母子倆面對面時說不出口,或不好意思說、不敢說的坦率直白地表達出來。請你認真看這封信,認真體會下孩子對你的殷切期待,這可關係到你們母子一輩子的幸福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