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砍頻道,封帳號,今日頭條這次有點過了

文/方浩

2017年的最後一個工作日即將結束的時候, 張一鳴和他的同事們迎來了一紙通知:北京網信辦發文, 今日頭條、鳳凰新聞手機用戶端持續傳播色情低俗資訊、違規提供互聯網新聞資訊服務等問題,

分別約談兩家企業負責人, 責令企業立即停止違法違規行為。

今日頭條的「新年大禮」是:手機用戶端「推薦」「熱點」「社會」「圖片」「問答」「財經」等6個頻道暫停更新24小時。 作為一個今日頭條的重度用戶和曾經的傳統媒體人, 這24小時我想到最多的一個詞就是「開天窗」。 以前做報紙、雜誌, 最怕的就是定版前沒有稿件。 一份報紙五毛錢、一本雜誌五塊錢, 如果因為缺少稿件而印少了頁數, 總感覺對讀者有愧。

如果說這24小時是主管部門的意志體現, 那麼接下來今日頭條的自查、自糾, 可謂「揮刀自宮」:在被網信辦約談、暫停更新部分頻道內容後, 今日頭條平臺宣佈關閉社會頻道,

將新時代頻道設置為預設頻道;同時宣佈封禁、禁言帳號1101個。

據說今日頭條目前的日活用戶已經超過1.2億、平均每天每個用戶停留時長將近80分鐘。 恰如一輛高速行駛的列車, 被緊急叫停, 有關部門上車做例行檢查, 清查可疑物件, 減少安全隱患。 無論是對於火車還是對於乘客, 都是好事。

今日頭條一直把自己定位成AI技術公司, 用演算法做內容推薦, 耿直如張一鳴, 五年沒有變過故事套路。 這次被整頓, 張一鳴和今日頭條的應對之策, 同樣延續了以往的風格:聽話!你說我有問題, 我就堅決解決這些問題, 毫無含糊, 甚至直接把頻道砍掉、帳號封掉。

但問題是, 這樣是否真的有必要?是不是太簡單粗暴了?無論是傳統媒體時代,

還是新媒體時代, 主管部門批評媒體是常有的事兒, 很多時候也許就是批評,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這也是很多媒體品牌最終能夠做起來的原因所在。 迂回, 是一門藝術嘛。

這次整頓的關鍵字是「低俗」。 低俗其實是個很主觀的詞, 這是機器演算法目前不能完全判斷和定義的。 主管部門說社會頻道低俗內容多, 今日頭條就砍掉整個頻道, 那接下來如果其它頻道還有類似內容出現, 頭條是否乾脆把自己的APP砍掉?

今日頭條此次事件的處理方式, 我只能說態度上很積極、做法上欠考慮。 其後續影響有三:第一、讓用戶怎麼看你?第二、接下來再遇到類似問題, 還要「揮刀自宮」?第三、以後讓身後那些同行怎麼接主管部門的招?

亮明態度沒有錯, 但以這種直接關停的簡單方式應對整改, 確實有些小題大做了。 他們的思維方式完全是電腦指令式的:始終在0和1之間切換, 典型的二元回路。 有些內容是應該清理, 但動輒關停頻道, 無異拿大炮打蚊子, 得不償失了。

作為一家能夠排進中國前十的互聯網平臺, 今日頭條目前不僅應該要考慮有關部門的合理訴求, 更應該在意用戶的合理需求。 低俗內容是技術發展初期泥沙俱下的結果, 解決之道應該是用技術+人工模式, 解決單純技術帶來的副產品, 只有這樣才能形成生態正迴圈。 如果只是機械地應對主管部門的檢查, 從長遠來看並不能徹底解決問題, 反而還會傷害用戶的合理需求。

客觀來說,

在中國, 任何行業的領頭羊都不好當, 媒體或內容產業更是如此, 這是國情使然。 今日頭條通過技術手段再造了互聯網內容分發模式, 並蠶食了很多傳統發佈平臺的市場份額, 因而成為上下關心的焦點所在, 這很正常。 能力越大, 責任越大。 糾錯也好, 整頓也好, 其實是行業問題在頭條一家上的集中體現, 不必因噎廢食。

【微信公眾號:itakethat】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