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家電業單邊規模驅動時代結束了

雖然規模化, 仍是中國企業參與全球市場爭奪、趕超外資巨頭的重要籌碼。 但是, 對於中國家電產業來說, 單邊的規模化驅動和低價格制勝的時代,

早就結束了。

楊嘉||撰稿

一場以規模支撐、創新驅動、品牌制勝、直擊用戶的多維競爭大戰。 其實早在五六年前就已經打響。 只是一些家電廠商反應遲頓, 沒有感受到這種巨變。

正所謂, 不是規模化、低價戰失效了, 而是家電業的主導者更迭了。 不只是在中國, 即便是世界家電產業都在持續的變化了。

以消費需求的多樣化變化為標誌, 倒逼家電廠商的市場競爭、產品創新、供應鏈整合, 都在變化, 才能順應這個時代的變革。

低價驅動、規模制勝, 這是中國家電企業在過去30年間, 於本土市場上從“一窮二白”起家後, 快速追趕外資洋家電, 並讓曾經洋師傅敗走麥城的重要手段。

當然, 無論大規模、還是低成本, 均是依賴中國特有的人口紅利、產業鏈集群等地緣和環境優勢。

特別是勞動力成本低廉成就中國家電的製造優勢, 龐大又空白的家庭家電擁有量則成為本土家電企業低價競爭的沃土。

那個時候, 中國家庭對於家電這種耐用消費品, 處在一個“從無到有”的普及階段, 需求井噴、市場引爆。 從而陸續催生海爾、美的、格力, 以及TCL、長虹、海信等千億巨頭。

同時, 還在彩電、空調、冰箱、洗衣機、微波爐、電飯煲等多個大小家電領域, 成就一批年銷量1000萬台以上的專業型巨頭企業。 一家家的千億巨頭、一家家的專業型龍頭, 共同構成了中國家電在世界舞臺的力量。

低成本的大規模化崛起, 成就中國家電產業第一個“黃金髮展期”, 也成為中國家電企業突破外資洋品牌品牌、技術和產品封鎖的重要利器。

可以這麼說, 當初如果沒有規模化、低成本制勝, 就不可能有中國家電產業的今天。 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為什麼宣稱一年賣掉1000萬台空調的TCL, 在很多空調同行和消費者眼中, 還只是一家二三線的小品牌, 對於出貨量普遍質疑?為什麼今年營收剛突破100億元的廚電企業方太, 卻成為公眾眼中的高端首選品牌?發展不過10多年卡薩帝, 成為中國家電可將博世西門子、三星、松下等外資洋品牌, 輕鬆“踩在腳下”?

這一系列現象充分表明, 低價制勝、規模崛起早就不是主導家電產業的競爭要素。 不是規模化對於中國家電企業, 已經不再重要。 只是, 當前隨著產業發展步入成熟期,

整個家電產業巨頭之間的競爭, 已經從單一的規模化擴張, 升級到多維的技術化、品牌化、品質化和高端化新戰役。

簡單來看, 過去中國家庭對於家電的需求是“從無到有”, 追求的是普及、快速擁有;當前中國家庭對於家電的需求則是“從有到好”追求的是享受、體驗生活;這種需求心理的差異, 帶來的則是整個家電產業相關企業, 競爭手段和商業模式必須轉變。

時光荏苒、時代更迭。 當一切都在變化時, 對於家電企業來說, 創新性變化將成為永恆的主題。 如果, 繼續拿著傳統經濟時代的競爭手段、商業模式, 參與互聯網時代的產業競爭, 無疑是在錯誤的道路上裸奔, 永遠找不到正確的出口。

這幾年來, 以海爾、美的、海信、TCL為首的家電企業,

在全球市場上的或資本並購, 或自主品牌體育行銷, 或全面深入的本土化經營, 都是改變過去的規模化擴張思維, 而是以精品化、品牌化和產品技術化為要素, 進行商業競爭手段的重構。

去低成本、大規模化, 事關整個中國家電核心競爭力的再造與重構。 也關係到另一個發展的新選擇:即先做大, 還是先做強, 這是過去幾十年來中國家電企業一直在選擇的出路。 這也就帶來了先是規模化做大, 還是先以價值化做強兩種路徑的選擇。

當年, 海爾、美的、格力應該算是先做大、再做強的代表, 因為他們身處高度白熱化的白電市場, 全是歐美日韓等巨頭, 必須要以規模化立足, 贏得市場主動權;而方太、卡薩帝則是選擇先做強再做大的道路, 因為高端市場是一個慢熱型、深耕型領域,並不適應大幹快上。

如今,整個家電產業再次走到了一個新的路口。不再是簡單的做大與做強單一出路的選擇,這就是傳統時代的競爭思維,強調的是以大制勝、以強克敵;而是從終端智慧化到平臺生態化的打造,比拼的是企業對社會開放性資源的整合能力,對用戶需求的快速回應和服務能力,對於自身的平臺影響力和號召力的再造。

一切一切的變化都表明,無論是年收千億家電大巨頭,還是年收百萬的家電商家夫妻店,墨守成規的發展,只有死路一條;不斷探索,即便是百戰百殆,最終也能殺出重圍,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出路。

====

家電圈:中國家電覆蓋面廣闊、內容專業、觀點鮮明的價值分享平臺。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

因為高端市場是一個慢熱型、深耕型領域,並不適應大幹快上。

如今,整個家電產業再次走到了一個新的路口。不再是簡單的做大與做強單一出路的選擇,這就是傳統時代的競爭思維,強調的是以大制勝、以強克敵;而是從終端智慧化到平臺生態化的打造,比拼的是企業對社會開放性資源的整合能力,對用戶需求的快速回應和服務能力,對於自身的平臺影響力和號召力的再造。

一切一切的變化都表明,無論是年收千億家電大巨頭,還是年收百萬的家電商家夫妻店,墨守成規的發展,只有死路一條;不斷探索,即便是百戰百殆,最終也能殺出重圍,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出路。

====

家電圈:中國家電覆蓋面廣闊、內容專業、觀點鮮明的價值分享平臺。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