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解讀|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整合資金18億元,為品質興農開拓新道路!

記者從農業部日前召開的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座談會上瞭解到:2017年, 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整合各類資金近18億元, 開展了技術集成、落地示範、推廣應用、技術服務諮詢等協同創新任務約400項。

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 於2014年在北京成立, 是國家級、省級和地市級三級農(牧)業、農墾科學院共同參與的全國科技創新協作平臺, 是我國農業科技創新的主體力量。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剛剛閉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 必須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走品質興農之路;必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

中國農科院副院長、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副秘書長 梅旭榮 表示, “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這個機制, 是對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部署任務的有效承接。

梅旭榮

一個是“鄉村振興戰略”, 涉及到科技支撐的這一塊。

任何一個單一的學科、大學, 它只能做其中的某一個局部。 而通過聯盟, 我們中央及科研機構、省級科研機構, 以及農科所師資和地方的大學一起, 對某一個村、某一個鄉、某一個縣如何實行鄉村振興, 給出綜合的解決方案, 同時發揮各自的優勢, 足見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制。

我們中國農科院正在籌畫“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 就是用聯盟的機制組織全國的力量, 包括企業的力量。 我們探索了三年以後, 已經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機制, 比如實體化的機制、一體化的機制、共建共用機制, 這三大類機制實際上都產生了很好的作用。

二是走品質興農之路。 我們過去聯盟裡面有乳業、棉花等等這些圍繞產業的聯盟,

重點就是解決農產品品質問題。 以奶業聯盟為例, 他們搞了一個“技術先行、標準引領、企業主體”這樣的一個機制, 23家乳品生產企業在優質鮮乳這方面已經通過認證的有近10家, 取得的效益是多方面的:奶農受益、企業受益, 市場佔有率提高。 這就是把國人對國產奶的信心在逐步恢復, 並取得很好的成效。 它就是一種產、學、研緊密結合。

下一步我們在推動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全國農業工作會議”, 尤其是“品質興農”方面, 我認為“聯盟”是大有可為的。

三是農業綠色發展實際上帶有區域性的問題。 應該把國家、省、地三級科研和大學的力量都組織到一起, 去共同解決。 因為一直以來我們研究院所的設置都是按學科來佈局的,

沒有區域性的設置, 所以我們認為, “聯盟”在解決農業綠色發展方面也是大有可為的。 不動體制、動機制, 在這樣的情況下, 通過機制創新, 我們很容易把過去單一單位難以解決的問題, 我們把它解決掉。

現在的困境:各自單位都有各自單位的使命和職責, 在這之外, 再去做這一塊如果沒有增量資源支持的話, 實際上做起來有些困難。 但是我們知道不能“等靠”。 我們認為, 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 首先進行技術創新, 其次企業應該是研發投入的主體。 現在我國農業研發投入國家占大頭, 如何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 調動企業的技術創新投入的積極性, 這是我們探索中一直要面對的問題。

記者:季盈盈

統稿編輯:李偉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