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公共空間之痛!快遞違法占道,僅是罰款遠遠不夠

近年來, 公共空間這個詞逐漸為人熟知, 社區、街道、公園等地一旦被人違法使用, 往往引發百姓抱怨或投訴。 如何合理使用公共空間?對於快遞占道經營、路邊圈停車位、社區出租空地等問題, 法治該如何發力?城市管理與新生事物之間怎麼實現平衡?今日起, 本報將陸續刊發“法眼觀潮——公共空間系列報導”, 敬請關注。

3月28日, 國家郵政局發佈《2016年中國快遞發展指數報告》。 報告顯示, 我國快遞業務量規模繼續穩居世界首位, 在全球占比超過四成, 對世界快遞業務量增長的貢獻率達60%。 快遞日均處理量達到8571萬件, 最高日處理量超過2.5億件。 在快遞業上演“速度與激情”的背後, “快遞占道嚴重, 人行道被淹”“快遞爆倉, 占道分揀現象頻增”“快遞車輛堵門, 居民出入困難”等快遞違法佔用公共空間的新聞報導不絕於耳。

那麼, 公共空間被非法佔用侵佔了誰的權益, 違反了哪些法律法規,

如何科學治理……一系列現實問題擺在了政府、企業和百姓面前。

公共空間:每個人都有使用權, 但不能影響別人使用

“公共空間, 通常是指那些在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中, 居民都可以使用的公共產權的空間或場所, 既包括室外空間,

也包括一些室內空間。 ”中國政法大學公共事業管理系主任、教授詹承豫指出, 公共空間的主要特徵是空間的公共性, 這體現為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公共空間通常會有一定的公共服務功能, 比如街道、公園、綠地、社區公共健身場地等;另一方面是公共空間通常不具備排他性, 就是所有人都可以使用, 個人很難限制別人去使用公共空間。

“每個人都有使用權, 但同時, 不能影響別人使用。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對公共空間的解釋更強調其使用的範圍和“度”。 一旦被“過度”使用或者長期佔用, 就侵害了公民的公共利益。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毛壽龍也同意上述觀點, 公共空間的權屬不明確, 它屬於全體公民,

誰都可以使用。 對公共空間的使用, 普通百姓依據自然規則, 也就是通過長期約定俗成的方式臨時使用, 但快遞行業派送工作作為一種商業行為, 當它長期佔用公共空間時, 自然規則就被打破, 就需要設立新的規則加以規範。

隨著公民素質提升和城市規劃的科學發展, 人們的公共空間意識越來越強。 以往一些影響居民生活品質的路邊擺攤、城市垃圾、違規建築等都被逐漸清理和拆除, 城市環境規劃越來越科學合理, 這樣, 快遞業違法占道的行為就顯得特別“刺眼”。 “這一問題如果長期得不到解決, 首先會引起市民不滿, 甚至可能造成衝突, 激發矛盾。 其次, 對市容市貌、城市交通、城市管理等影響嚴重。 同時, 由於公共空間資源相對有限,

如果不合理統籌規劃使用, 也會給快遞行業的發展帶來瓶頸。 ”毛壽龍分析指出。

快遞違法佔用公共空間:僅是罰款遠遠不夠

近年來, 北京、大連、揚州等城市針對快遞業露天分揀、違法占道等現象都陸續出臺了地方性的快遞服務管理辦法, 嚴禁快遞業非法佔用公共空間的行為,一旦違法,將處以一定數額罰款。

“快遞違法使用公共空間具體違反的法律法規還將根據佔用的公共空間特徵及佔用性質而有不同細分。”詹承豫介紹,比如佔用盲道、人行道、機動車道等行為違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城市道路管理條例等,佔用社區公共空間搭建快遞收發點等行為違反了物權法、城鄉規劃法、物業管理條例等,佔用綠化帶、造成市容環境衛生問題等違反了城市綠化條例、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等,佔用了消防通道或造成安全隱患等違反了突發事件應對法、消防法等等。但由於監管難度大等各種客觀因素,上述法律法規對快遞非法使用公共空間的管理效果尚不理想。

對於快遞公司非法占道等行為,罰款作為一種常見的治理手段,並沒有從根本上杜絕違規占道經營行為,而快遞公司也有自己的苦衷。全峰快遞集團副總裁戴長征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快遞訂單量井噴,快遞企業競爭加劇,客戶時效需求較高,快遞企業對末端“最後一公里”派送嚴格的考核機制等等,導致快遞員在爭分奪秒之間必定會爭取最大的效益,這就促使快遞員佔用公共空間的行為發生。另一方面,核心城市、核心區域的核心功能較為明顯,空間成本過高、可利用空間較少等客觀因素,很大程度上導致快遞員對公共空間的被動佔用。

全峰快遞公司北京市石景山區分公司快遞員小周的親身經歷也驗證了戴長征的說法。“平均每天分撥到石景山區的快遞有2000件左右,在‘雙十一’等特殊時間更能達到2700件左右,隨著城市規劃改造,在市內能容納這樣大量分揀工作的場所越來越少,僅僅去年一年,我們由於原倉庫所在地拆遷就搬了兩次家。”小周向記者介紹,在石景山區,適合快遞分揀的倉庫和平房資源越來越少,成本也越來越高,很多新進企業和小規模企業根本沒有獨自負擔分揀倉庫的能力和資源,只能在不太繁華的路邊、相對隱蔽的空地等公共空間進行分揀、派送,與執法人員“打遊擊”。

新生事物與城市管理發展不均衡:共同破解“城市空間尷尬症”

隨著電子商務時代的到來,快遞行業已然具有民生服務性質,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先前的城市與社區基礎設施規劃和建設過程中,大多沒有考慮到這一現實需求的變化,沒有專屬的空間資源用來服務快遞行業,沒有專門的規劃來引導整合“各自為戰”的快遞企業。因此,表面上看似快遞行業違規占道,實際上是新生事物與城市管理發展不平衡導致的“城市空間尷尬症”。

對此,詹承豫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從短期看,一方面要引導快遞業內部要加強管理,自主規範快遞收發行為,明確哪些公共空間不能佔用,尤其是明顯違法或者有極大安全隱患的佔用行為必須嚴肅處理;另一方面加強快遞與單位收發室、社區物業管理部門的合作,進行有序的快遞收發,提高收發效率,降低空間佔用需求。從長期看,一方面要明確相關法律規範,加強法律法規修訂工作,對於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等引發的新問題進行明確的界定和規範;另一方面要積極完善現代城市的規劃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要充分考慮到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需求,對新經濟、新業態給公共基礎設施帶來的影響作出充分的考慮和設計,從根本上避免違規佔用公共空間現象。

“進一步加強公共空間資源和私人空間資源的整合是重要的解決途徑。”毛壽龍認為,首先快遞公司可以尋求市場合作,比如現在出現的一些市中心的快遞派送工作與房屋仲介門面合作,利用房屋仲介的私人空間作為快遞收取中轉站,優化私人空間資源。另外,加強市場與政府的合作,政府將城市物流列入城市規劃方案中,對城市公共空間統一規劃使用,把閒置的公共空間資源利用起來,設置城市物流中心、中轉站等,為快遞行業提供短泊、共用、高速、優質的服務。

正如專家建議,當下,快遞行業與高校、社區、物業等多方合作的模式已經初步開展起來,收效明顯。“現在,我們在末端派送時和部分社區物業合作,租用一些分揀操作空間。通過自提網點、菜鳥驛站、自提櫃等共用方式高效利用公共空間。在一些校園,校方專門劃分、建設了指定的操作區域及快件提取區域,很大程度上緩解和減少了佔用公共空間的可能性。此外,我們還同一些城市的物業協會合作,專門共建指定的操作區域等完成和實現指定專門操作區域。”戴長征介紹。

就此,記者走訪了北京市石景山區遠洋山水、西城區酈城、朝陽區珠江帝景等社區以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高校發現,多數社區都已在物業服務中心設立快遞代收點,並與多家快遞公司合作,引入快遞自提櫃,多數大學也都設立了有專人負責的快遞發放處,有效治理了快遞分發占道亂象。遠洋物業服務中心客服部張經理向記者介紹,接下來,他們將重點通過合理規劃、專人監督等方式治理社區內快遞和送餐車輛短泊停放問題。

檢察日報新媒體出品

文字丨鄭智

編輯丨孫風娟

聯繫郵箱│jcrb2014@qq.com

嚴禁快遞業非法佔用公共空間的行為,一旦違法,將處以一定數額罰款。

“快遞違法使用公共空間具體違反的法律法規還將根據佔用的公共空間特徵及佔用性質而有不同細分。”詹承豫介紹,比如佔用盲道、人行道、機動車道等行為違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城市道路管理條例等,佔用社區公共空間搭建快遞收發點等行為違反了物權法、城鄉規劃法、物業管理條例等,佔用綠化帶、造成市容環境衛生問題等違反了城市綠化條例、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等,佔用了消防通道或造成安全隱患等違反了突發事件應對法、消防法等等。但由於監管難度大等各種客觀因素,上述法律法規對快遞非法使用公共空間的管理效果尚不理想。

對於快遞公司非法占道等行為,罰款作為一種常見的治理手段,並沒有從根本上杜絕違規占道經營行為,而快遞公司也有自己的苦衷。全峰快遞集團副總裁戴長征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快遞訂單量井噴,快遞企業競爭加劇,客戶時效需求較高,快遞企業對末端“最後一公里”派送嚴格的考核機制等等,導致快遞員在爭分奪秒之間必定會爭取最大的效益,這就促使快遞員佔用公共空間的行為發生。另一方面,核心城市、核心區域的核心功能較為明顯,空間成本過高、可利用空間較少等客觀因素,很大程度上導致快遞員對公共空間的被動佔用。

全峰快遞公司北京市石景山區分公司快遞員小周的親身經歷也驗證了戴長征的說法。“平均每天分撥到石景山區的快遞有2000件左右,在‘雙十一’等特殊時間更能達到2700件左右,隨著城市規劃改造,在市內能容納這樣大量分揀工作的場所越來越少,僅僅去年一年,我們由於原倉庫所在地拆遷就搬了兩次家。”小周向記者介紹,在石景山區,適合快遞分揀的倉庫和平房資源越來越少,成本也越來越高,很多新進企業和小規模企業根本沒有獨自負擔分揀倉庫的能力和資源,只能在不太繁華的路邊、相對隱蔽的空地等公共空間進行分揀、派送,與執法人員“打遊擊”。

新生事物與城市管理發展不均衡:共同破解“城市空間尷尬症”

隨著電子商務時代的到來,快遞行業已然具有民生服務性質,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先前的城市與社區基礎設施規劃和建設過程中,大多沒有考慮到這一現實需求的變化,沒有專屬的空間資源用來服務快遞行業,沒有專門的規劃來引導整合“各自為戰”的快遞企業。因此,表面上看似快遞行業違規占道,實際上是新生事物與城市管理發展不平衡導致的“城市空間尷尬症”。

對此,詹承豫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從短期看,一方面要引導快遞業內部要加強管理,自主規範快遞收發行為,明確哪些公共空間不能佔用,尤其是明顯違法或者有極大安全隱患的佔用行為必須嚴肅處理;另一方面加強快遞與單位收發室、社區物業管理部門的合作,進行有序的快遞收發,提高收發效率,降低空間佔用需求。從長期看,一方面要明確相關法律規範,加強法律法規修訂工作,對於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等引發的新問題進行明確的界定和規範;另一方面要積極完善現代城市的規劃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要充分考慮到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需求,對新經濟、新業態給公共基礎設施帶來的影響作出充分的考慮和設計,從根本上避免違規佔用公共空間現象。

“進一步加強公共空間資源和私人空間資源的整合是重要的解決途徑。”毛壽龍認為,首先快遞公司可以尋求市場合作,比如現在出現的一些市中心的快遞派送工作與房屋仲介門面合作,利用房屋仲介的私人空間作為快遞收取中轉站,優化私人空間資源。另外,加強市場與政府的合作,政府將城市物流列入城市規劃方案中,對城市公共空間統一規劃使用,把閒置的公共空間資源利用起來,設置城市物流中心、中轉站等,為快遞行業提供短泊、共用、高速、優質的服務。

正如專家建議,當下,快遞行業與高校、社區、物業等多方合作的模式已經初步開展起來,收效明顯。“現在,我們在末端派送時和部分社區物業合作,租用一些分揀操作空間。通過自提網點、菜鳥驛站、自提櫃等共用方式高效利用公共空間。在一些校園,校方專門劃分、建設了指定的操作區域及快件提取區域,很大程度上緩解和減少了佔用公共空間的可能性。此外,我們還同一些城市的物業協會合作,專門共建指定的操作區域等完成和實現指定專門操作區域。”戴長征介紹。

就此,記者走訪了北京市石景山區遠洋山水、西城區酈城、朝陽區珠江帝景等社區以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高校發現,多數社區都已在物業服務中心設立快遞代收點,並與多家快遞公司合作,引入快遞自提櫃,多數大學也都設立了有專人負責的快遞發放處,有效治理了快遞分發占道亂象。遠洋物業服務中心客服部張經理向記者介紹,接下來,他們將重點通過合理規劃、專人監督等方式治理社區內快遞和送餐車輛短泊停放問題。

檢察日報新媒體出品

文字丨鄭智

編輯丨孫風娟

聯繫郵箱│jcrb2014@qq.com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