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現在的校長幾乎都不帶課,是校長不適合任教嗎?

網友一:

校長職業化專業化主要任務應是辦好學校

有很多人希望校長繼續上課, 以承擔教學責任, 也便於瞭解教學。 但這並非現代學校管理理念。 以前, 由於人力資源緊張, 在使用人才時, 鼓勵雙肩挑, 既做管理, 又搞教學。 這種人才使用方式, 對於不發達地區的小規模學校, 還會繼續存在。 但對於現代學校, 包括大學、中小學, 不應把教學、科學研究作為校長的職務內容之一, 應該讓校長做職業化校長, 即把所有精力都用於管理學校上, 用管理一所學校的業績來評價校長的貢獻。

管理學校是一項重要工作,

尤其對辦學規模很大的學校, 這不是校長以兼職的狀態就可以做好的。 在國外, 有的國家是明確禁止校長再進行教學和學術研究的, 原因在於, 除了一個人的精力有限外, 這可能產生利益衝突, 校長利用手中的行政權為自己謀求教育利益和學術利益。 我國其實也存在行政通吃的問題, 評名師, 很多被校長佔據, 評高級職稱, 普通一線教師沒有份。

網友二:

只要建立好的制度, 校長不用上課, 照樣會瞭解一線教學、教師, 反之, 如果學校沒有好的制度, 哪怕校長課上得再好, 學校的管理可能會很亂。 對於一所學校來說, 學校的管理應該實行民主管理。 在校內, 行政權、教育權、學術權應該分離。 學校應該成立教師委員會和學術委員會,

分別負責教育事務管理和學術事務管理, 校長的職責是負責行政, 落實教育管理和學術管理決策, 為師生服務。

好校長和好教師會有不同的評價標準, 一名好校長, 不在於上好課, 而在於懂教育、懂教育管理, 有較強的社會活動能力, 為學校辦學獲得更多社會資源。

網友三:

教育有其自身的規律, 教學有其專業的特徵;教師應充分發揮各自的特長與絕技, 學生應被充分尊重各自的認知規律和興趣愛好。 一個好校長能成就一所好學校, 就是要讓真正愛教育、懂教育、研教育的教育行家充分發揮自身的特長和才華辦出各具特色的學校。 但在我國的現狀是, 幾乎所有學校的校長、副校長統統是上級任命而非競選的,

相當部分校長之所以想當校長就是其不願在講臺上堅守、不願在教學上吃苦。 絕大多數校長的主要任務是管好學校、管好老師、管好學生, 少有自己的辦學思想, 不少校長都把自己當成官老爺和官太太, 名、權、利、位是校長們追求的理想目標, 不上課還能發號施令、既舒服又能賺錢。

校長們研究的不是教育教學規律, 而是如何搞定老師受尊重、如何討好上級往上爬, 校長更像各個學校匆匆而過的政客, 扎扎實實抓好考試成績就是最大的政績, 什麼歷史傳承、學校特色、文化積澱等等似乎與已無關。 行政體制下的官員化、僵硬化辦學模式當然培養不出有潛能的創新性人才, 只能將更多聽話的學生培養成循規蹈矩的機器,

同時, 讓更多的老師在工作中失去自我。

網友四:

現在的校長不是不願帶課, 是不能帶課。

第一:市教育局, 縣教育局, 縣政府內的各個科室召開的需要校長參加的會議, 每年至少也有一百多次吧?有時幾個會議同時通知校長參加, 沒辦法只能找“替身”。 地處市區內的學校還好, 坐公交一天往返與各個會場還能應付, 地處偏遠地區的農村學校校長可就苦了, 往返一次幾十甚至上百公里你就跑去吧!

第二是事物多。 一年中每個學校的校長接到的各級紅頭文件不下百份吧?像雪片似的檔每份都是任務, 每份都得安排望下安排分配督促檢查, 上交任務完成的計畫, 總結, 方案措施, 影像等過程資料。 一般都是一份紙質的加蓋公章按時送交,

一份電子版的發指定郵箱。

第三, 校長一般身兼數職。 維穩領導小組組長, 消防演練指揮部部長, 防洪指揮部總指揮, 防地震演練總負責, 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 課改領導小組組長, 防校園暴力事件領導小組組長, 未成年人道德思想道德教育總負責。

網友五:

中小學校長手中根本沒有多大的權利, 任何高一級的業務部門都可以檢查監督學校、校長, 學校卻甚至是教育局也沒有權利力去監督, 只能是被動應付層出不窮名目繁多的各種檢查, 校長不上課, 有人說你不懂業務, 校長上課, 又沒有充足的時間。 舉個例子, 都說上課不能接電話, 可校長面對的是上級, 不接能行嗎?可接呢, 必然影響教學, 而且讓一般老師看到,也是不行啊,起碼是知錯犯錯,唉,都不容易。

只能希望沒有必要的檢查,就放中小學校長,學校一馬吧,經不起折騰啊,到頭來,受苦的只能是學生。本人不是校長,也沒有做過校長,只是平心而論,只有將教師和校長不再看做塑造靈魂之神,而是回歸到有責任之人,教育才能有好的出路。

網友六:

很多校長是無奈的,一個人的精力與時間是有限的。校長的很多時間都是在開會,工作緊張時,一天會開兩三個會。校長開會是不能曠會的,如果校長代課,只好曠課了,這算不算誤認子弟呢?

校長是有兩種類型的,一種是業務型的校長,一種是管理型的校長。業務型的校長是要代課的,即便上級領導不要求校長必須代課,只要是業務型的校長,自己也會自覺上課的,很多名校長都是業務型的校長,都的優秀的任課老師。這些校長倘若不上課,不代課,實在是一種人才浪費與損失。這些校長的成長比將帶動自己學校課堂的改變,因為這些校長關注教學。

管理型的校長其實大多是不願意代課的,原因是自己代課也不見得能代好!對於管理型的校長而言,上課成了一種負擔,他們或許更關注學校的管理與發展,思考更多的是教育與管理。

而且讓一般老師看到,也是不行啊,起碼是知錯犯錯,唉,都不容易。

只能希望沒有必要的檢查,就放中小學校長,學校一馬吧,經不起折騰啊,到頭來,受苦的只能是學生。本人不是校長,也沒有做過校長,只是平心而論,只有將教師和校長不再看做塑造靈魂之神,而是回歸到有責任之人,教育才能有好的出路。

網友六:

很多校長是無奈的,一個人的精力與時間是有限的。校長的很多時間都是在開會,工作緊張時,一天會開兩三個會。校長開會是不能曠會的,如果校長代課,只好曠課了,這算不算誤認子弟呢?

校長是有兩種類型的,一種是業務型的校長,一種是管理型的校長。業務型的校長是要代課的,即便上級領導不要求校長必須代課,只要是業務型的校長,自己也會自覺上課的,很多名校長都是業務型的校長,都的優秀的任課老師。這些校長倘若不上課,不代課,實在是一種人才浪費與損失。這些校長的成長比將帶動自己學校課堂的改變,因為這些校長關注教學。

管理型的校長其實大多是不願意代課的,原因是自己代課也不見得能代好!對於管理型的校長而言,上課成了一種負擔,他們或許更關注學校的管理與發展,思考更多的是教育與管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