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岑鞏:面向2018,他們開始新的攻勢了!

這些天, 岑鞏縣凱本鎮小寨村村民郭碧江家的魚塘迎來了第二批政府採購的魚苗, 鎮村幹部一起幫忙將魚苗投放入池。 從2017年年初以來, 缺技術致貧的郭碧江, 在政府的支持下, 參與村集體一起發展起冷水魚養殖。

岑鞏縣凱本鎮小寨村村民 郭碧江:

在政府的扶持下, 我建起了一口四畝的魚塘, 用來發展生態養殖, 主要是甲魚和白魚鯉魚兩樣, 政府投放的魚苗是1200多隻甲魚,

1500多隻的白魚, 預計到今年四五月份, 應該出售到的魚的產值到一萬四五左右。

岑鞏縣凱本鎮小寨村自然條件優越, 冷水資源豐富。

該村因地制宜, 發展生態冷水魚養殖265畝, 並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模式, 有效帶動貧困群眾參與, 專案覆蓋貧困戶42戶。

戶脫貧, 村出列, 產業得多元。 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滿足群眾的發展需求, 村裡投入財政扶貧資金50萬元, 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 發展生豬養殖產業, 一個水沖生豬養殖基地已經建成並投入運營。 ?不久前, 已出欄生豬114頭, 產值大約18萬元。

岑鞏縣凱本鎮小寨村水沖生豬養殖基地負責人 楊文才:

現在存欄還有72頭,預計到今年四月份可以出欄,產值大概有10萬元左右。

同時,岑鞏縣凱本鎮小寨村還建成中藥材鉤藤基地457畝,脆紅李基地60畝,油茶基地560畝,思州柚基地800畝。其中,生豬養殖業與苗圃種植產業覆蓋到了每一戶貧困戶,真正實現了戶戶有增收項目。

食用菌產業,是一項短、平、快的致富產業,是一條讓貧困群眾快速脫貧的捷徑,但有些食用菌的培育原料是木屑,需要採伐大量的木材,嚴重破壞生態資源,如何做到既要綠水,又要金山銀山呢?錦屏縣啟蒙鎮積極引進不吃“樹木”的食用菌,在守住綠水青山的同時,開啟貧困群眾致富新征程。

在錦屏縣啟蒙鎮歸故村,記者見到該村食用菌培育基地已經平整好,村文書黃大椿向記者介紹,因該村地勢高寒,很多的產業不適合在這裡發展,通村公路硬化後,今年他們積極組建合作社,與便愰村食用菌基地合作種植食用菌,抱團謀發展。

錦屏縣啟蒙鎮歸故村文書 黃大椿:

我們首先提前把這個食用菌基地搞起來,等便愰村食用菌基地的食用菌棒一出來,我們馬上就把5萬棒菌棒上棚,上棚這後,就能產生效益,帶動這個貧困戶111戶,就能夠在家門口就業。

在錦屏縣啟蒙鎮便幌村食用菌生產基地,記者見到基地的廠房正在建設中,據該基地負責人介紹,基地生產的菌棒都不用木材做原料,用的是棉籽殼,麥麩、稻草,不會對生態造成任何影響。

錦屏縣啟蒙鎮便幌村食用菌生產基地負責人徐傳松:

我們打算在正月、二月先加工100多萬的菌棒,自己也種示範,也賣給老百姓做,我們是公司+合作社的這種模式,我們這個產業,可以帶動很多貧困戶加入到我們這裡來,以後他們做兩年(食用菌)就可以脫貧。

在錦屏縣三江鎮小江村貴旺食用菌種植基地裡,十幾位元婦女正在大棚裡接種菌種,她們都是附近村寨的村民,就近在這裡務工。

錦屏縣三江鎮小江村貴旺食用菌種植基地員工龍蘭淑:

我們這裡的村民來跟老闆做事,一百塊錢一天,一天8個小時,加班有加班費,來到這裡開發對我們有好處。

據小江村貴旺食用菌基地負責人介紹,該基地與皇封村55戶貧困建起了利益聯結機制,通過政府幫扶資金,以三變資金入股合作社,每年按照8%的利益分紅,讓群眾脫貧致富。

錦屏縣三江鎮小江村貴旺食用菌種植基地負責人陸啟賢:

我們目前是有50個棚,每個棚可以做2萬8千袋,每天的用功量最多的時候40個人,平均每天有30個,目前有2戶貧困戶,到我這裡每戶做了3萬袋,做好3萬袋每年有9萬塊錢。

錦屏縣啟蒙鎮的貧困戶林順選,也在基地裡承包了兩個大棚,一邊在基地務工,一邊管理大棚。

錦屏縣三江鎮小江村貴旺食用菌種植基地員工林順選:

我是根據他介紹到這個茶樹菇基地承包兩個棚子,平時也到這裡務點小工,他們補我點基本工資,我承包兩個棚,一個棚有一萬七八,茶樹菇兩個棚有三萬五六吧,我現在只投資了一半的錢,五六萬塊錢,到出菇以後他們回收就扣除,還剩下的利潤是我的。

據瞭解,2017年錦屏縣通過招商引資,引進食用菌生產企業3個,惠及全縣15個鄉鎮的大部分貧困群眾,留住綠水青山的同時,也促進農民增收,為決戰決勝脫貧,全面實現同步小康助力。

岑鞏縣凱本鎮小寨村水沖生豬養殖基地負責人 楊文才:

現在存欄還有72頭,預計到今年四月份可以出欄,產值大概有10萬元左右。

同時,岑鞏縣凱本鎮小寨村還建成中藥材鉤藤基地457畝,脆紅李基地60畝,油茶基地560畝,思州柚基地800畝。其中,生豬養殖業與苗圃種植產業覆蓋到了每一戶貧困戶,真正實現了戶戶有增收項目。

食用菌產業,是一項短、平、快的致富產業,是一條讓貧困群眾快速脫貧的捷徑,但有些食用菌的培育原料是木屑,需要採伐大量的木材,嚴重破壞生態資源,如何做到既要綠水,又要金山銀山呢?錦屏縣啟蒙鎮積極引進不吃“樹木”的食用菌,在守住綠水青山的同時,開啟貧困群眾致富新征程。

在錦屏縣啟蒙鎮歸故村,記者見到該村食用菌培育基地已經平整好,村文書黃大椿向記者介紹,因該村地勢高寒,很多的產業不適合在這裡發展,通村公路硬化後,今年他們積極組建合作社,與便愰村食用菌基地合作種植食用菌,抱團謀發展。

錦屏縣啟蒙鎮歸故村文書 黃大椿:

我們首先提前把這個食用菌基地搞起來,等便愰村食用菌基地的食用菌棒一出來,我們馬上就把5萬棒菌棒上棚,上棚這後,就能產生效益,帶動這個貧困戶111戶,就能夠在家門口就業。

在錦屏縣啟蒙鎮便幌村食用菌生產基地,記者見到基地的廠房正在建設中,據該基地負責人介紹,基地生產的菌棒都不用木材做原料,用的是棉籽殼,麥麩、稻草,不會對生態造成任何影響。

錦屏縣啟蒙鎮便幌村食用菌生產基地負責人徐傳松:

我們打算在正月、二月先加工100多萬的菌棒,自己也種示範,也賣給老百姓做,我們是公司+合作社的這種模式,我們這個產業,可以帶動很多貧困戶加入到我們這裡來,以後他們做兩年(食用菌)就可以脫貧。

在錦屏縣三江鎮小江村貴旺食用菌種植基地裡,十幾位元婦女正在大棚裡接種菌種,她們都是附近村寨的村民,就近在這裡務工。

錦屏縣三江鎮小江村貴旺食用菌種植基地員工龍蘭淑:

我們這裡的村民來跟老闆做事,一百塊錢一天,一天8個小時,加班有加班費,來到這裡開發對我們有好處。

據小江村貴旺食用菌基地負責人介紹,該基地與皇封村55戶貧困建起了利益聯結機制,通過政府幫扶資金,以三變資金入股合作社,每年按照8%的利益分紅,讓群眾脫貧致富。

錦屏縣三江鎮小江村貴旺食用菌種植基地負責人陸啟賢:

我們目前是有50個棚,每個棚可以做2萬8千袋,每天的用功量最多的時候40個人,平均每天有30個,目前有2戶貧困戶,到我這裡每戶做了3萬袋,做好3萬袋每年有9萬塊錢。

錦屏縣啟蒙鎮的貧困戶林順選,也在基地裡承包了兩個大棚,一邊在基地務工,一邊管理大棚。

錦屏縣三江鎮小江村貴旺食用菌種植基地員工林順選:

我是根據他介紹到這個茶樹菇基地承包兩個棚子,平時也到這裡務點小工,他們補我點基本工資,我承包兩個棚,一個棚有一萬七八,茶樹菇兩個棚有三萬五六吧,我現在只投資了一半的錢,五六萬塊錢,到出菇以後他們回收就扣除,還剩下的利潤是我的。

據瞭解,2017年錦屏縣通過招商引資,引進食用菌生產企業3個,惠及全縣15個鄉鎮的大部分貧困群眾,留住綠水青山的同時,也促進農民增收,為決戰決勝脫貧,全面實現同步小康助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