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蝌蚪君掐指一算,這些就是2018年的“天上”大事

小夥伴們, 新年好啊~

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裡, 天上發生了不少事。

4月升空的天舟一號, 8月的超級日食, 9月墜毀在土星的凱西尼號......

那麼2018年的天空又有什麼等著我們呢?

No.1

> 超級月亮 <

“超級月亮”是指出現在月球軌道近地點的滿月。 “超級月亮”出現時, 在地球上可以看到比一般滿月面積大14%、亮度高30%的月亮。

根據天文家計算, 2018年1月2日10時24分“滿月”, 此時地球運行到月亮和太陽之間, 月亮恰好“直面”太陽, 它將太陽的光全部反射給地球, 故呈現“最圓”;而同日5時56分, 月球又過近地點, 與地球“僅”相距356565千米。

“由於"滿月"和"近地點"發生的時間是上午和早晨,

不宜賞月, 所以只能等到夜幕降臨時才能欣賞到“超級月亮”。

雖說等到晚上已經不是真正的“超級月亮”, 但反正也差不了多少, 看不出來……

圖自網路

No.2

> 象限儀座流星雨 <

象限儀座流星雨, 是每年年初都會出現的一個比較大的流星雨,

它的母體很有可能是一顆編號為2003 EH1的小行星。 它的輻射點位於北半球, 靠近北斗七星, 很利於北半球的人們觀看。

2018年的象限儀座流星雨在1月4日淩晨迎來極大值, 平均每小時的流星數量在120顆左右。

圖自網路

No.3

> 超級月亮+月全食 <

如果你不小心錯過了月初的超級月亮也沒關係,

因為在1月30日, 超級月亮將會再度來襲。 要知道一個月中出現兩次超級月亮, 一般每隔兩年半到三年才會發生一次。

而且更特別的是, 1月31日, 超級月亮還將遇上月全食。 由於沒有太陽直射, 只有地球大氣層中的紅色光被折射到月球表面, 使得月亮呈現出明顯的暗紅色, 也就是所謂的“血月”。

這次月全食將從北京時間1月31日18:51:13開始, 一直到2月1日00:08:29結束。 只要天氣條件晴好, 我國除最西部的部分地區以外, 其他所有地方都可以看到月全食的全過程。

圖自NASA

No.4

> 目睹黑洞 <

如果我們足夠幸運, 那麼在2018年我們或許將首次目睹黑洞的模樣——說的更具體一些, 就是距離太陽系大約2.6萬光年之外, 位於銀河系中心位置的“人馬座A*”。

很顯然, 要想拍攝黑洞的照片可不是簡單地在望遠鏡後面加一個相機就能辦成的事。 黑洞之所以叫黑洞是有原因的, 因此天文學家們所能期待的最佳結果只是拍攝到黑洞的“影子”, 或者說黑洞的“邊界”, 即所謂“事件視界”。

天文學家們將需要一架解析度驚人的超級望遠鏡才能做這件事,

他們使用的技術被稱為“甚長基線干涉”(VLBI), 這種技術能夠將分佈在全球各地的大型射電望遠鏡聯合起來, 組成一台口徑與整個地球直徑相當的超級望遠鏡。 這台望遠鏡被稱作“事件視界望遠鏡”(EHT), 它在2017年4月對人馬座A*進行了拍攝, 據估計, 照片將於2018年年初洗出來。

圖自網路

No.5

> 著陸火星 <

2018年5月5日,美國洞察號(InSight)探測器,將開啟登陸火星之旅。預計它將在今年11月份登陸火星,並開展對火星內部的探索。它還將測量火星地熱數值並嘗試探測火星是否存在地震活動。

圖自網路

No.6

> 月球探索 <

明年,印度將首次向月球發送探測器。SpaceX表示,它打算將兩個平民送上月球軌道“旅旅遊”(但此消息已沉寂許久)。特朗普也嚷嚷著要再次把美國人送上月球。谷歌的Lunar XPrize也將向月球發送探測器。

而令我們中國人自豪的是,2018年下半年,我國的嫦娥四號探測器將登陸月球背面,如果成功,這將是歷史上首次有人類探測器在月球背面著陸。

圖自網路

No.7

> 英仙座流星雨 <

2018年8月12日前後,地球將行進至斯威夫特-塔特爾彗星軌道,並與軌道上的碎石、冰塊迎面“相撞”。

於是,在地球上的我們,會看到夜空中“星墜如雨”,這便是知名的英仙座流星雨。

英仙座流星雨一向以流量穩定、火流星眾多而聞名。按照IMO的預報,2018年的英仙座流星雨將在北京時間8月13日4時到16時達到極大值,峰值流量可達每小時110顆。

圖自浮水印

No.8

> 探測水星 <

2017年,凱西尼號結束了任務。朱諾號還在研究著木星。但毫無疑問,我們需要更多行星探測器。今年11月,ESA和JAXA將聯合發射“比皮可倫坡”探測器,它將於2025年登陸水星。

屆時母船將分離為兩艘獨立的飛行器,分別名為“水星行星軌道器”(MPO)以及“水星磁層軌道器”(MMO)。由於水星軌道離太陽很近,這兩艘飛船都必須經受住超過攝氏350度的極端高溫考驗。

圖自網路

No.9

> 雙子座流星雨 <

到了年末還會有一場雙子座流星雨,其母體是小行星 3200 Phaethon 。每年12月中旬左右出現,通常可持續10天左右,雙子座流星雨與我們前文提到的象限儀座流星雨和英仙座流星雨並稱為北半球三大流星雨。

2018年的雙子雨將在12月14日20時迎來極大,峰值流量為每小時120顆。

不過,當天能不能看見,就看有沒有霧霾了……

版權聲明

本文由蝌蚪君綜合自網路。如欲轉載請聯繫授權,盜轉必究。

長按指紋識別二維碼,帶你領略科普的世界

圖自網路

No.5

> 著陸火星 <

2018年5月5日,美國洞察號(InSight)探測器,將開啟登陸火星之旅。預計它將在今年11月份登陸火星,並開展對火星內部的探索。它還將測量火星地熱數值並嘗試探測火星是否存在地震活動。

圖自網路

No.6

> 月球探索 <

明年,印度將首次向月球發送探測器。SpaceX表示,它打算將兩個平民送上月球軌道“旅旅遊”(但此消息已沉寂許久)。特朗普也嚷嚷著要再次把美國人送上月球。谷歌的Lunar XPrize也將向月球發送探測器。

而令我們中國人自豪的是,2018年下半年,我國的嫦娥四號探測器將登陸月球背面,如果成功,這將是歷史上首次有人類探測器在月球背面著陸。

圖自網路

No.7

> 英仙座流星雨 <

2018年8月12日前後,地球將行進至斯威夫特-塔特爾彗星軌道,並與軌道上的碎石、冰塊迎面“相撞”。

於是,在地球上的我們,會看到夜空中“星墜如雨”,這便是知名的英仙座流星雨。

英仙座流星雨一向以流量穩定、火流星眾多而聞名。按照IMO的預報,2018年的英仙座流星雨將在北京時間8月13日4時到16時達到極大值,峰值流量可達每小時110顆。

圖自浮水印

No.8

> 探測水星 <

2017年,凱西尼號結束了任務。朱諾號還在研究著木星。但毫無疑問,我們需要更多行星探測器。今年11月,ESA和JAXA將聯合發射“比皮可倫坡”探測器,它將於2025年登陸水星。

屆時母船將分離為兩艘獨立的飛行器,分別名為“水星行星軌道器”(MPO)以及“水星磁層軌道器”(MMO)。由於水星軌道離太陽很近,這兩艘飛船都必須經受住超過攝氏350度的極端高溫考驗。

圖自網路

No.9

> 雙子座流星雨 <

到了年末還會有一場雙子座流星雨,其母體是小行星 3200 Phaethon 。每年12月中旬左右出現,通常可持續10天左右,雙子座流星雨與我們前文提到的象限儀座流星雨和英仙座流星雨並稱為北半球三大流星雨。

2018年的雙子雨將在12月14日20時迎來極大,峰值流量為每小時120顆。

不過,當天能不能看見,就看有沒有霧霾了……

版權聲明

本文由蝌蚪君綜合自網路。如欲轉載請聯繫授權,盜轉必究。

長按指紋識別二維碼,帶你領略科普的世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