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史上尺度最大”反腐劇火遍海外 一部戲讓世界看到中國

【歐洲時報網】近期, 反腐題材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火遍了全中國, 自3月28日開播便迅速刷屏。 儘管播出至今不足一個月, 但其火熱程度已經難以阻擋,

聲名早已漂洋過海傳遍世界, 而這也齊刷刷引來了國際媒體的關注。

英媒齊刷刷關注:展現中國反腐決心

英國媒體此次對《人民的名義》的關注度可謂是“相當高”, 主流媒體齊刷刷的將目光投向了這部反腐大戲。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BBC近日便刊文介紹了這部中國反腐題材熱播劇, 報導稱, 該劇拍攝了那些經常為人們所談論卻從未被搬上螢幕的故事——官場的政治鬥爭。 BBC還表示, 不少人將其比作是中國版的《紙牌屋》。

當然, BBC並不是最早關注《人民的名義》的英國媒體。 該劇開播當天, 英國《泰晤士報》就刊發了題為“(中國)反腐鬥爭被拍成電視”的文章。 路透社也報導稱, “緊張刺激的電視劇讓中國的‘反腐戰’再掀高潮”。

英媒BBC關注並報導了《人民的名義

此外, 英國的《衛報》也很早注意到這部電視劇, 該報在2016年4月就已經關注了《人民的名義》, 當時該劇還在拍攝製作階段。

針對《人民的名義》的熱播, 英媒普遍分析稱, 這是中國電視劇首次把重要官員塑造成了“反派”, 展現了中國政府對於反腐的決心和力度。

對此, 《泰晤士報》在文章中稱:“在中國政府做出的‘老虎’、‘蒼蠅’一起打的承諾下, 過去幾年中, 許多官員因反腐行動而鋃鐺入獄, 共產黨堅定地認為反腐是一場關係到生死存亡的鬥爭。 ”

同時, 英媒注意到, 這是2004年中國有關部門決定限制反腐題材電視劇製作與播出後, 十多年來反腐題材重回中國電視臺的黃金時段。

劇情尺度驚人 多國反響不斷

《人民的名義》在中國的爆火, 不僅僅因其反腐題材的特殊性, 更重要在於該劇請到了40多位“老戲骨”同台飆戲, 曲折跌宕的情節、極盡真實的案例以及驚人的尺度都為該劇加分不少。 該劇開播不久, 便被網友標上了“史上尺度最大反腐劇”的標籤。

對此,

美國CNBC新聞網評價道, “外籍情婦、特警出動以及鋪滿金錢的床——這些情節若出現在美國政治劇《紙牌屋》中, 一絲突兀感都不會有。 但令人吃驚的是, 該劇主角換成了一名中國的政府官員。 ”

美國CNBC新聞網報導, “中國反腐或許與你只有一屏之隔。 CNBC新聞網截圖)

另據美國新媒體新聞網站Quartz報導,

《人民的名義》傳遞了中國是“一個人民的國家, 所有的權力屬於人民”的資訊。

北京參考消息網援引新加坡《聯合早報》4月7日的報導, 該劇最吸睛的亮點是, 大尺度、真實地反映政治黑暗面的劇情, 一方面把曾經屬於禁區的內容以情景再現的方式展露出來, 滿足了觀眾對貪腐內幕的獵奇, 另一方面貪官狼狽落馬痛哭求饒的畫面, 既讓老百姓看了大快人心, 又對官員起到警示作用。 劇中正派角色對貪官振振有詞的斥責, 起到了政治宣教的作用。

“康達書記”點贊 一部劇讓世界看到中國

不得不承認,《人民的名義》已經在海外多國收穫了不小的影響,而憑藉這部電視劇,也讓無數外國人真實的瞭解到中國社會當下正在發生的事。

據參考消息網報導,《人民的名義》已經在facebook、推特、YouTube等國際網路社交平臺上掀起了眾多多網友的熱議,至4月5日,在YouTube上,《人民的名義》第一集的觀看人次已達27.1萬,有680多人點贊。

報導稱,《人民的名義》無形中也讓海外網友接觸到了中國反腐機構和反貪局人員、官銜等方面的細節。有海外網友對劇中的官銜表示“捉急”:“怎麼辦,我有點看不太懂,既不認識誰是誰,也不太懂中國的官銜名稱。”同樣,通過該劇,許多外國人也第一次認識到了中國反貪總局。一位新加坡網友在facebook上表示,“新加坡有貪污調查局,香港有廉政公署,中國大陸有反貪污賄賂局。”

“康達書記”點贊 一部劇讓世界看到中國

不得不承認,《人民的名義》已經在海外多國收穫了不小的影響,而憑藉這部電視劇,也讓無數外國人真實的瞭解到中國社會當下正在發生的事。

據參考消息網報導,《人民的名義》已經在facebook、推特、YouTube等國際網路社交平臺上掀起了眾多多網友的熱議,至4月5日,在YouTube上,《人民的名義》第一集的觀看人次已達27.1萬,有680多人點贊。

報導稱,《人民的名義》無形中也讓海外網友接觸到了中國反腐機構和反貪局人員、官銜等方面的細節。有海外網友對劇中的官銜表示“捉急”:“怎麼辦,我有點看不太懂,既不認識誰是誰,也不太懂中國的官銜名稱。”同樣,通過該劇,許多外國人也第一次認識到了中國反貪總局。一位新加坡網友在facebook上表示,“新加坡有貪污調查局,香港有廉政公署,中國大陸有反貪污賄賂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