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臨夏市縣合併,機場高速,歡樂穀等項目開建,未來發展要逆天

發展速度如此之快

未來的臨夏你想過他會變成什麼樣嗎?

請看

發展方向定位:臨夏市發展方向——以臨夏市老城為中心向週邊拓展。 近期 重點向東向南發展, 向西適度拓展, 兼顧北原鄉原上原下一體化 發展。 中遠期拓展東部組團, 完善西部組團。 最終完成臨夏市臨夏縣合拼!

(點擊上圖放大查看)

近年來, 面對群眾日漸旺盛的休閒旅遊需求、臨夏市及其周邊缺乏優質的休閒度假場所、群眾的消費需求遠遠沒有得到滿足所這一實際, 北原優越的社會經濟條件和自然資源優勢, 著力于補齊旅遊開發滯後、產業規模較小這一短板, 定位於建成引領現代農業發展、展示現代農業成果的示範區, 以原頭開發為龍頭、設施農業建設為重點、旅遊觀光為突破, 全力打造產業發展、休閒度假、生態觀光于一體的現代農業和觀光農業示範區。

臨夏縣名俗文化生態園及歡樂穀效果圖

臨夏縣名俗文化生態園及歡樂穀效果圖

北原歡樂穀效果圖

臨夏縣北原土橋民俗園效果圖

今後, 臨夏縣將進一步加大農家生活體驗園、大型遊樂場、現代農業觀光園、高檔餐飲住宿業等優質旅遊產品的開發建設力度, 將北原打造成覆蓋臨夏、連接蘭州, 輻射省內外的休閒觀光、旅遊度假勝地。

蓮花碼頭王震將軍主題公園開發效果圖

掘北原地區的區位資源優勢, 把以高效日光溫室為主的無公害蔬菜產業作為實施區域發展戰略, 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 積極主動地融入蘭州都市圈的有效舉措, 全力打造北原5萬畝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 形成了以高效日光溫室反季節蔬菜為主、簡易拱棚和露地蔬菜全面發展的生產格局。

北原新農村示範區效果圖

北原新農村示範區效果圖

北原新農村示範區效果圖

臨夏縣北原區域以土橋鎮為域中心建高速公路、大型遊樂場、度假村、飛機場等..項目建設全面展開。

北原旅遊資源 生態科技休閒農業綜合發展區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

楊家河遺址、

位於臨夏縣橋寺鄉朱家墩村楊家河自然村,距臨夏市15公里。遺址東西寬約400米,南北長約1200米,面積48萬平方米。

崔家莊遺址、

位於臨夏縣北原鄉崔家村,距臨夏市2公里,總面積百萬平方米以上。1974年由裴文中先生首次發現,1963年被公佈為甘肅省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甘肅省人民政府重新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該遺址因地表平坦,保護完好,文化層達2--3米,從徵集的文物和暴露遺跡來看,屬齊家文化遺址。

蓮城遺址、

位於臨夏縣蓮花鎮蓮城村、劉家峽水庫南岸臺地。東西寬約700米,南北長約800米,總面積約56萬平方米,遺址為水庫半淹區。1984年發掘,屬辛甸文化遺址。

尕墩坡烽火臺遺址、

尕墩坡烽火臺遺址:位於臨夏縣南原鄉陳黃村撒拉社,烽燧外牆南北寬27米,東西長30米,殘高3.5米,保護面積300平方米。根據調查及有關資料記載,系明代所建。

朱家墩遺址、

位於臨夏縣橋寺鄉朱家墩村,遺址總面積約500畝。七十年代初發現,屬半山、馬廠文化類型,齊家文化遺址。

南溝沿遺址、

位於臨夏縣橋寺鄉尕金家村,東西寬約250米,南北長約400米,總面積約10萬平方米。屬馬家窯類型,齊家文化遺址。

上莊遺址。

位於臨夏縣安家坡鄉北小原村,遺址總面積約100畝,1976年發現,屬齊家文化遺址。

(點擊上圖放大查看)

北原沿臨夏市觀光帶

北原沿臨夏市觀光帶

北原沿臨夏市觀光帶

北原沿臨夏市觀光帶

北原沿臨夏市觀光帶

北原沿臨夏市觀光帶

北原沿臨夏市觀光帶

臨夏縣北原坡頭鄉4C機場用地圖

臨夏縣北原坡頭鄉4C機場用地圖

臨夏州中心城區綜合交通規劃說明

(1) 城市交通發展目標

堅持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從“以車為本”到“以人為本”, 創建以綠色交通系統為主導的交通發展模式;創建低能耗、低汙 染、低占地,高效率、高服務品質、有利於社會公平的綠色交通 發展典範。

(2) 對外交通系統規劃

鐵路:新建蘭合鐵路,新建臨夏站(客運)、臨夏縣雙城站 (客貨兩運,以貨運為主)兩個車站,遠景增建林家村站和單子 莊站兩個車站。

公路:對 213 國道、310 省道進行改線,對 309 省道進行改 線升級,建設臨夏縣雙城至青海循化的臨循高速公路,新增 4 個 高速出入口。

航空:積極推進北原機場的建設,並規劃環城高速作為快捷 通道,努力提高空中救援和應急搶險能力。

(3) 汽車客運站

近期,臨夏市在現狀汽車客運站的基礎上,新建改建汽車客 運站共 5 座。臨夏縣汽車站在現有基礎上進行升級改造。

(4) 道路系統規劃

市縣間共規劃 6 條主要聯繫通道,即環城北路-緯五路、蘭 郎路-新集大道、河州大道、G213 線、臨合高速公路和新建環城 高速。

規劃在臨夏市內部形成“六橫十縱”的主幹路網路,其中“六 橫”包括環城北路、蘭郎路—民主西路—民主東路—劉臨路—折 橋北路、前河沿東路、北濱河路、南濱河路、國道 213。

“十縱” 包括環西五路、環西四路、環西三路、環西一路、環城西路、團 結路—解放路—南龍路、陳方東路—城東一路、城東四路、城東 五路、智強路。

(5) 公共交通系統規劃

推行公交優先策略,公交出行比例達到 40%以上,規劃公共 交通線網覆蓋市區 90%以上,公交線網密度在市中心區達 3-4 公里/km²,城市邊緣區達 2-2.5 公里/km²。

規劃在升級改造後的市縣中部快速通道蘭郎路-新集大道上 設置市縣公交快線,作為中心城區最主要的公交走廊。至 2030 年,城區公車輛將達到 530-670 標台。

臨夏機場大廳模擬效果圖

臨夏機場迎賓大道模擬效果圖

北原新農村示範區效果圖

北原新農村示範區效果圖

北原新農村示範區效果圖

臨夏縣北原區域以土橋鎮為域中心建高速公路、大型遊樂場、度假村、飛機場等..項目建設全面展開。

北原旅遊資源 生態科技休閒農業綜合發展區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

楊家河遺址、

位於臨夏縣橋寺鄉朱家墩村楊家河自然村,距臨夏市15公里。遺址東西寬約400米,南北長約1200米,面積48萬平方米。

崔家莊遺址、

位於臨夏縣北原鄉崔家村,距臨夏市2公里,總面積百萬平方米以上。1974年由裴文中先生首次發現,1963年被公佈為甘肅省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甘肅省人民政府重新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該遺址因地表平坦,保護完好,文化層達2--3米,從徵集的文物和暴露遺跡來看,屬齊家文化遺址。

蓮城遺址、

位於臨夏縣蓮花鎮蓮城村、劉家峽水庫南岸臺地。東西寬約700米,南北長約800米,總面積約56萬平方米,遺址為水庫半淹區。1984年發掘,屬辛甸文化遺址。

尕墩坡烽火臺遺址、

尕墩坡烽火臺遺址:位於臨夏縣南原鄉陳黃村撒拉社,烽燧外牆南北寬27米,東西長30米,殘高3.5米,保護面積300平方米。根據調查及有關資料記載,系明代所建。

朱家墩遺址、

位於臨夏縣橋寺鄉朱家墩村,遺址總面積約500畝。七十年代初發現,屬半山、馬廠文化類型,齊家文化遺址。

南溝沿遺址、

位於臨夏縣橋寺鄉尕金家村,東西寬約250米,南北長約400米,總面積約10萬平方米。屬馬家窯類型,齊家文化遺址。

上莊遺址。

位於臨夏縣安家坡鄉北小原村,遺址總面積約100畝,1976年發現,屬齊家文化遺址。

(點擊上圖放大查看)

北原沿臨夏市觀光帶

北原沿臨夏市觀光帶

北原沿臨夏市觀光帶

北原沿臨夏市觀光帶

北原沿臨夏市觀光帶

北原沿臨夏市觀光帶

北原沿臨夏市觀光帶

臨夏縣北原坡頭鄉4C機場用地圖

臨夏縣北原坡頭鄉4C機場用地圖

臨夏州中心城區綜合交通規劃說明

(1) 城市交通發展目標

堅持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從“以車為本”到“以人為本”, 創建以綠色交通系統為主導的交通發展模式;創建低能耗、低汙 染、低占地,高效率、高服務品質、有利於社會公平的綠色交通 發展典範。

(2) 對外交通系統規劃

鐵路:新建蘭合鐵路,新建臨夏站(客運)、臨夏縣雙城站 (客貨兩運,以貨運為主)兩個車站,遠景增建林家村站和單子 莊站兩個車站。

公路:對 213 國道、310 省道進行改線,對 309 省道進行改 線升級,建設臨夏縣雙城至青海循化的臨循高速公路,新增 4 個 高速出入口。

航空:積極推進北原機場的建設,並規劃環城高速作為快捷 通道,努力提高空中救援和應急搶險能力。

(3) 汽車客運站

近期,臨夏市在現狀汽車客運站的基礎上,新建改建汽車客 運站共 5 座。臨夏縣汽車站在現有基礎上進行升級改造。

(4) 道路系統規劃

市縣間共規劃 6 條主要聯繫通道,即環城北路-緯五路、蘭 郎路-新集大道、河州大道、G213 線、臨合高速公路和新建環城 高速。

規劃在臨夏市內部形成“六橫十縱”的主幹路網路,其中“六 橫”包括環城北路、蘭郎路—民主西路—民主東路—劉臨路—折 橋北路、前河沿東路、北濱河路、南濱河路、國道 213。

“十縱” 包括環西五路、環西四路、環西三路、環西一路、環城西路、團 結路—解放路—南龍路、陳方東路—城東一路、城東四路、城東 五路、智強路。

(5) 公共交通系統規劃

推行公交優先策略,公交出行比例達到 40%以上,規劃公共 交通線網覆蓋市區 90%以上,公交線網密度在市中心區達 3-4 公里/km²,城市邊緣區達 2-2.5 公里/km²。

規劃在升級改造後的市縣中部快速通道蘭郎路-新集大道上 設置市縣公交快線,作為中心城區最主要的公交走廊。至 2030 年,城區公車輛將達到 530-670 標台。

臨夏機場大廳模擬效果圖

臨夏機場迎賓大道模擬效果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