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資料裡實現學生工作“四化”

高校如何加強學校資料整合與共用, 精准服務學生工作?筆者認為可從以下路徑探索:“全員參與+技術支援+分步實施+智慧服務”四位元一體。

全員參與是將資料應用于學生服務的基礎。 在應用大資料開展學生服務的過程中, 不能僅靠某個或某幾個部門或團隊, 還需要學校領導重視和支援、各職能部處和學院統籌與協調、全體教職工和學生共同努力與配合。

技術支援是將資料應用于學生服務的保障。 隨著大資料理念逐漸深入人心, 各學校也開始逐漸認識到學生資料的價值, 並希望其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提高學生服務品質。 如何讓這些資料發揮及時和有效的作用, 這就需要資訊技術尤其是大資料技術或軟體的支援。

分步實施是將資料應用于學生服務的關鍵。 從大資料建設與學生服務過程來說, 大致分為四個步驟:第一步, 是資料收集階段, 這個階段的主要內容是要有針對性地收集與學生各方面相關的資料, 其中包括學生基礎資料、學習成績資料、學生心理資料、學生體測資料等。 第二步, 是資料整理階段, 這個階段的主要內容是將收集來的資料進行審查, 將有效的資料用適當形式存儲, 形成學生資料庫。 第三步, 是資料採擷階段, 這個階段的主要內容是對存儲在資料庫中的資料進行統計,

挖掘資料內涵, 形成各種結果報告。 第四步, 是資料回饋階段, 這個階段的主要內容是將各種資料包告回饋給相關人員, 包括學生本人、管理人員、教師等, 使資料結果共用, 用於學生服務。

智慧服務是將資料應用于學生服務的目標。 從大資料用於學生服務方面來說, 包括學生身體服務、學生心理服務、學生學業服務、學生資助服務、學生誠信服務、學生保障服務、學生畫像服務等方面, 如此, 可將學生成長的各種資料資訊自動推送給與學生相關的機構或人員, 不斷改進學生的服務內容。 同時, 讓學生知曉自我成長資訊以不斷修正和規劃大學生涯。

但不容忽視的是, 大資料的校園應用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第一,

資料收集問題。 大資料用於學生服務的關鍵是擁有學生資料。 當前, 大部分學校的學生資料是離散的, 分散在各個機構, 進行整合不是一件易事。 如果想收集資料, 需要與各個部門一一溝通, 核對各部門存儲資料的標準或軟體介面, 行動起來存在一定困難。 從學校角度來說, 要想使大資料發揮有效作用, 需要學校整體搭建資料共用平臺, 真正實現資料即時共用。

第二, 學生資料安全問題。 在大量的學生資料聚集過程中, 參與人員和環節比較多, 稍微疏忽, 就有可能洩露學生隱私, 對學生個人造成不良的影響或危害。 因此, 在學生大資料建設過程中, 要尊重學生意願, 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 開展大資料建設與學生服務工作。

第三, 資料建模問題。 大資料可以支援多種多樣的學生服務, 但哪些資料指標能反映學生哪方面問題, 並能為哪方面問題服務, 這需要積累資料, 建立模型, 並且不斷修正模型, 才能真正可靠。 從現實應用來看, 可能僅從幾個指標簡單計算就去支援某方面的學生服務, 這幾個指標支援某方面的學生服務是否合適, 資料合成或建模的方法是否正確, 都需要進行深入探索。

為了促進學生大資料建設, 實現智慧化服務的目標, 學校可進一步加強學生資料庫建設, 例如身體健康資料庫、學生借閱資料庫、學生消費資料庫等資料庫。 同時, 深化資料涵義挖掘, 提升精准服務水準;購買專業大資料的統計分析軟體, 使用高級統計方法,

加強資料結果的視覺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