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白毛女》再度贏掌聲 亮相第三屆中國歌劇節

歌劇《白毛女》是上世紀40年代流傳下來的中國經典民族歌劇,老一輩歌劇藝術家為這部經典付出了心血,也為這部歌劇歷經70多年不斷發展成為中國民族歌劇的奠基作品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2018年元旦,作為第三屆中國歌劇節的參演劇碼,由文化部出品的新版歌劇《白毛女》在江蘇大劇院上演。

演出當晚,江蘇大劇院座無虛席。 大幕拉開,由雷佳扮演的喜兒唱出那首傳唱了70多年的《北風吹》,觀眾席響起一片掌聲。 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在觀眾中不僅有白髮蒼蒼的老者,更有當代年輕人的身影,整個作品兩個多小時的演繹基本沒有觀眾離席。 觀眾們既同情喜兒一家的悲慘命運,也被喜兒追求自由幸福的勇氣所感動。 當大春救喜兒走出山洞時,觀眾們與舞臺上楊各莊的百姓一起喜極而泣。

幾天前剛剛主演了歌劇《木蘭》的歌唱家雷佳,在《白毛女》中又演繹了另外一個中國婦女的形象。

雷佳在《白毛女》中的表演很好地繼承了前輩藝術家的成就,力求將喜兒這個被壓迫的勞苦大眾的女兒表現得有血有肉。 其中《恨似高山愁似海》一段唱有著較高的難度,雷佳在演唱時既吸收了前輩藝術家的藝術精華又根據自己的嗓音有所調整,聽起來盪氣迴腸。 高鵬扮演的楊白勞在演唱和表演上受到觀眾和專家們的肯定,而毋攀出演的大春也表現出樸實的青年農民的特點。

這部流傳70餘年的《白毛女》今天仍為人們所喜愛,這從前晚演出中觀眾的熱烈反響就能得到證明。 歌劇《白毛女》在藝術上尊重民族的韻律,音樂採用了河北民歌和戲曲的元素,劇本結構層層遞進,戲劇性強烈。

這些都是當代歌劇創作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優良傳統。 當年老一輩藝術家塑造的喜兒,她們的歌唱氣質和細膩表演方式曾深深打動幾代觀眾,今天的年輕藝術家更需要學習和繼承。 當然,新版《白毛女》在製作等方面也有所加強,以求符合現代觀眾的審美。 演出結束時,眾多觀眾湧到台前,向這部經典民族歌劇獻上致敬的掌聲。

攝影/栗國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