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滇池魚類進入產卵季 滇管局在西華灣投1402個人工魚礁

放置人工魚礁 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漁業行政執法處供圖

昆明資訊港訊·都市時報 記者張小燕4月9日, 記者瞭解到, 為保護滇池的漁業資源,

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漁業行政執法處繼在滇池安裝“千里眼”後, 又探索出了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設置人工魚礁。 如今, 在滇池魚類棲息產卵地之一的西華灣水底, 分佈著1402個混凝土人工魚礁, 不僅有效防止各類“絕戶網”偷捕侵襲, 也為滇池魚類創造了良好的棲身、產卵“搖籃”。

摸底

西華灣、暉灣缺少粘性卵魚類產卵條件

漁政處執法人員沙鑫介紹, 滇池有約163公里湖岸線, 沿湖岸有大小湖灣近20個, 湖灣中風浪較小, 水草肥美, 分佈有眾多的天然濕地, 是魚類及水生動物的棲息地和自然繁殖場所, 其中西山區暉灣、西華灣、蘆柴灣, 晉甯縣太史灣、北山灣、鴿子灣及呈貢區烏龍灣等7個湖灣是歷史上魚類長期棲息產卵地,

這7個魚類棲息產卵地被劃為常年封湖禁漁區。

隨著近年來“四退三還一護”工程的開展, 滇池防浪堤逐步打開, 湖濱生態環境在人工干預下再次發生變化。 2015年, 由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漁業行政執法處、滇池管理局水生生態研究所和昆明市水產科學研究所三家單位共同承擔的《滇池湖內濕地建設與保護調查研究——產卵場界定和人工魚礁放置工程項目》開始實施。 為摸清滇池產卵場環境, 確定各魚類產卵時間和產卵區域, 相關專家所對各個湖灣的浮游動物、浮游植物、魚類、底棲進行了資源調查及檢測分析。

經調查, 暉灣、西華灣沉水植物主要為兩栖蓼(liǎo), 其它沉水植物分佈稀少。 通過採樣觀察發現少量鯉、鯽魚卵, 產卵規模小,

可能由於暉灣、西華灣的沉水植物分佈稀少, 缺少粘性卵魚類產卵條件。

綜合考慮水域開闊, 水底情況等多方面因素, 滇池西岸的暉灣和西華灣的專案實施條件優於其他幾個湖灣。

設置

不會影響水質 使用壽命長基本不用更換

沙鑫說, 保護好湖灣魚類產卵場是恢復魚類資源多樣性的前提。 而人工魚礁的放置, 有利於保護和修護產卵場, 使其更加適合魚類產卵, 增加產卵率及孵化率, 有效促進魚類資源多樣性。 “由於歷史原因, 暉灣水下存在一些不明暗樁, 不太適於作業船水面作業, 所以人工魚礁放置工程主要集中在西華灣進行。 ”

2015年9月底, 漁政處工作人員花了6天時間, 將1402個人工魚礁放進了西華灣。 “魚礁單件為邊長60釐米的空心立方體。

為充分發揮魚礁的作用, 用於投放的魚礁, 根據投放點實際水深情況, 採用多個單件組合成不同體積和形狀的方式放置。 ”沙鑫介紹。

這些鋼筋混泥土製作的人工魚礁是否會影響滇池水質?對此, 漁政處副處長王勇介紹, 人工魚礁選取鋼筋混凝土材料, 是基於國際通行的慣例, 由於鋼筋主要用於定型, 而混凝土是非常穩定的材料, 質地很緊密, 比較難以產生氧化或其他化學反應, 因此, 也不會影響滇池水質。

“這些人工魚礁一次投入之後, 使用壽命也將非常長, 基本不考慮更換。 因為長期放置之後, 將成為水草的附著支撐, 提供更優的水草生長環境。 ”王勇介紹。

跟蹤

人工魚礁對滇池漁業資源的保護效果明顯

“經過1年多的觀察和後續跟蹤管理, 人工魚礁對滇池漁業資源的保護效果明顯。 ”沙鑫說。

以往, 由於不少偷捕者也掌握滇池魚類棲息和產卵的大致範圍、時間等, 部分偷捕者甚至在產卵季節, 專門到魚類聚集產卵的湖灣進行偷捕, 一些偷捕者用水草編制出一個個草排, 連在一起, 以此引誘產卵的魚上鉤。

“而在魚類產卵較為集中的湖灣水中偷偷下網, 等待魚群聚集產卵時偷捕量更大。 ”沙鑫介紹, 有的偷捕者在湖灣中下“地籠”“迷魂陣”等“絕戶網”來偷捕, 網眼細密、構造複雜, 滿肚是魚卵的滇池魚一旦入網幾乎無路可逃, 全部被一網打盡。

“但這些偷捕網具往往需要平鋪並沉底才有可能實現偷捕, 尤其是較深的水域更容易藏匿這些非法漁具。 ” 沙鑫表示,而沉在水底的人工魚礁為不規則的障礙物,這些偷捕網具根本無法安插在水底,因此,有效杜絕了該片區的偷捕行為。“同時,由於有大量魚礁放置,作為產卵基質的水草更容易附著生長,水草生長茂盛,更有利於魚類產卵,因此,人工魚礁也成為了滇池魚類棲息、產卵的‘搖籃’。”

滇池魚類繁殖Q&A

鯉魚、鯽魚等產卵需依靠產卵基質

Q 滇池魚類產卵需要什麼樣的條件

A 眼下,滇池魚類逐漸進入產卵繁殖季,滇池魚類的繁衍生息對於滇池生物多樣性的恢復,滇池水環境的改善起著重要作用。對此,漁政處執法人員沙鑫介紹,魚類產卵時,產卵基質是一個重要條件——所謂產卵基質主要是指魚類產卵時粘性、半粘性卵的附著物。

Q 滇池中主要的產卵基質有哪些

A 在滇池中,水生植物以蓖齒眼子菜、輪葉黑藻、穗狀狐尾藻、金魚藻、鳳眼蓮為主要產卵基質,是鯉魚、鯽魚、紅鰭原鮊(俗稱:小白魚)等魚類卵的附著物。此外,沙礫底質為產沉性卵、半粘性卵魚類的產卵基質。

從時間段上來說,滇池鯉魚和滇池高背鯽魚產卵主要集中在3-6月,以水草為產卵基質,一般在湖灣或水草茂密的湖體產卵,卵粘附於水草上發育。

Q 有了產卵基質是否就萬無一失

A 即使是有了產卵基質,作為滇池藍藻“剋星”鰱鱅魚在滇池中卻無法產卵。漁政處工作人員介紹,目前,鰱鱅魚在滇池只能生長,不能自然繁殖。鰱鱅魚需要在流水刺激下才能產卵,且魚卵是漂浮型的,需要經過40—50公里的水流路程才能孵出魚苗,滇池裡不能滿足鰱鱅魚的繁殖條件。所以,每年都會向滇池投放鰱鱅魚,以達到淨化水質的目的。

Q 為什麼在西華灣設置人工魚礁

A 2015年,專家再次慎重對比了此前重點掌握的兩個湖灣的情況,位於滇池西岸的暉灣,緊臨高海公路,浮游生物密度較大,水生植物密度低,未形成群落結構,主要分佈在沿岸2米以內,因公路汽車噪音對產卵魚類產生驅離,該產卵場功能和歷史相比有較大弱化。

與此同時,位於滇池西岸靠近西華街的西華灣,湖灣面積較小,為25萬平方米,湖灣弧度較深,水流平緩。浮游生物密度較大,底棲動物相對較少,水生植物密度低,有蓖齒眼子菜、兩栖蓼、鳳眼蓮等,未形成群落結構,主要分佈在沿岸2米以內,為鯉魚、鯽魚產卵場。

” 沙鑫表示,而沉在水底的人工魚礁為不規則的障礙物,這些偷捕網具根本無法安插在水底,因此,有效杜絕了該片區的偷捕行為。“同時,由於有大量魚礁放置,作為產卵基質的水草更容易附著生長,水草生長茂盛,更有利於魚類產卵,因此,人工魚礁也成為了滇池魚類棲息、產卵的‘搖籃’。”

滇池魚類繁殖Q&A

鯉魚、鯽魚等產卵需依靠產卵基質

Q 滇池魚類產卵需要什麼樣的條件

A 眼下,滇池魚類逐漸進入產卵繁殖季,滇池魚類的繁衍生息對於滇池生物多樣性的恢復,滇池水環境的改善起著重要作用。對此,漁政處執法人員沙鑫介紹,魚類產卵時,產卵基質是一個重要條件——所謂產卵基質主要是指魚類產卵時粘性、半粘性卵的附著物。

Q 滇池中主要的產卵基質有哪些

A 在滇池中,水生植物以蓖齒眼子菜、輪葉黑藻、穗狀狐尾藻、金魚藻、鳳眼蓮為主要產卵基質,是鯉魚、鯽魚、紅鰭原鮊(俗稱:小白魚)等魚類卵的附著物。此外,沙礫底質為產沉性卵、半粘性卵魚類的產卵基質。

從時間段上來說,滇池鯉魚和滇池高背鯽魚產卵主要集中在3-6月,以水草為產卵基質,一般在湖灣或水草茂密的湖體產卵,卵粘附於水草上發育。

Q 有了產卵基質是否就萬無一失

A 即使是有了產卵基質,作為滇池藍藻“剋星”鰱鱅魚在滇池中卻無法產卵。漁政處工作人員介紹,目前,鰱鱅魚在滇池只能生長,不能自然繁殖。鰱鱅魚需要在流水刺激下才能產卵,且魚卵是漂浮型的,需要經過40—50公里的水流路程才能孵出魚苗,滇池裡不能滿足鰱鱅魚的繁殖條件。所以,每年都會向滇池投放鰱鱅魚,以達到淨化水質的目的。

Q 為什麼在西華灣設置人工魚礁

A 2015年,專家再次慎重對比了此前重點掌握的兩個湖灣的情況,位於滇池西岸的暉灣,緊臨高海公路,浮游生物密度較大,水生植物密度低,未形成群落結構,主要分佈在沿岸2米以內,因公路汽車噪音對產卵魚類產生驅離,該產卵場功能和歷史相比有較大弱化。

與此同時,位於滇池西岸靠近西華街的西華灣,湖灣面積較小,為25萬平方米,湖灣弧度較深,水流平緩。浮游生物密度較大,底棲動物相對較少,水生植物密度低,有蓖齒眼子菜、兩栖蓼、鳳眼蓮等,未形成群落結構,主要分佈在沿岸2米以內,為鯉魚、鯽魚產卵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