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8年行銷趨勢大預測

品牌聯合可以成為制勝武器

品牌聯合在2017年發揮了極佳的效果。 我所理解的品牌聯合活動, 可以分成兩種形式。

一種是往大的方向做, 聯合一個或多個同量級的品牌, 通過具體的某次事件行銷呈幾何級數的放大關注度和影響力。 最典型的就是ofo x 小黃人這樣的經典案例。

當然, 還有一種是小聲量的品牌聯合, 比如利用官微來一個互撩, 做幾張聯合海報發發宣傳等。 今年看來一個趨勢是這種藍V之間的默契配合越來越多了。

2018年這種趨勢很有可能將繼續下去, 海爾為首的藍V聯盟已經初具規模, 玩的熟絡的, 調性接近的幾個藍V之間的默契配合將可能成為常態。

除此之外, 我們依然期待出現更多品牌調性一致的大品牌能夠玩出更大、更新的創意活動, 真正實現1+1>2

地鐵站成為最適合場景行銷的傳播媒介

2017年, 地鐵站成了整合傳播的標配投放管道。 各大行業的品牌競相投放地鐵廣告, 一方面使得地鐵廣告的刊例連續上漲, 一方面也導致了大眾的審美疲勞。 到了年底, 開始有人質問:別在紮心了, 我只想好好乘一次地鐵而已。

公正地說, 地鐵站的確是最適合做場景行銷的地方, 地鐵是最佳的封閉性環境, 人流量大是最大的優勢, 面向的人群也很容易被定義成上班族、白領, 今年在地鐵內做行銷成名的作品還真有不少, 這種地鐵廣告熱至少將延續到2018年上半年。

但是, 地鐵終究只是傳播的媒介, 創意和內容依然是關鍵, 如果繼續延續類似“紮心”的套路,

估計用戶也很難一直吃這一套, 最後只會演變成品牌的自嗨。

形式上的小突破, 可能將起到扭轉乾坤的效果

形式上的一些創意突破, 很容易帶來新鮮感, 從而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但仔細想想, 無非是“新瓶裝舊酒”罷了。 今年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比如百雀羚的長圖文, 比如芝麻信用的疊字文案, 比如錄屏形式的H5等。

在很多時候, 可以利用一些普通大眾和專業人士的利息不對稱, 嘗試一些看上去高級的小把戲, 說不定會有化腐朽為神奇的效果。 比如公眾號文章內出現彈幕、閱後即焚、點擊可見等“特效”。

走心的故事百看不厭, 每個優秀的創意背後都有絕佳的洞察

紮心的樂評、深夜的番茄炒蛋、周傑倫的2000萬個故事……行銷圈從來不缺走心的故事, 親情、友情、愛情, 我們也從來不缺真實感人的素材。

今年有不少走心的廣告贏得了用戶的好感。這無疑釋放了一種信號,在2018年,必然會有更多的品牌走上這條路。

但到底最後能有多少廣告能引發共鳴,還是得看洞察。其實大多數消費者都是很容易被打動的,主要品牌在行銷的過程中能夠精准的抓住洞察。

快閃店將繼續火爆,行銷有時候需要儀式感

快閃店絕對是今年行銷圈逃不開的話題之一。從年頭到年尾,幾乎每個月都會有成功的快閃店案例出現。快閃店之所以成為品牌樂於嘗試的行銷手段,主要是因為成本低、話題大、效果好。

存在幾天甚至幾個小時的所謂“快閃店”,幫助品牌用最低的成本去試探市場、用戶的接受度,而品牌也可以盡可能地發揮自己的創意,把各種天馬行空的創意線上下實現出來。但看了今年這麼多快閃店,其實我覺得更多的還是一個詞——儀式感。

越來越多的品牌把線下快閃店等同於一次事件行銷來操作。快閃店能否成功,主要取決於外觀上是否有視覺衝擊,以及在社交分享上有沒有做好。

線下的快閃,最終將回歸到線上的social,如果能維持線上的熱度,那麼線下的快閃也就完成了短暫的使命。

向流量低頭的大牌越來越多,明星都不夠用了

今年一個有意思的趨勢,不少國際大牌都開始找中國明星代言了。吳亦凡成為了麥當勞近十年以來的首位代言人;肯德基也啟用了鹿晗為金色上校代言人;楊洋代言了法國嬌蘭和萬寶龍……

明星即代表了流量,越來越多國際大牌向流量低頭,明星代言成為一種流行趨勢,但也暗藏殺機。有多少品牌在代言人吃了虧,比如肯德基,連續三任代言人(柯震東、薛之謙、鹿晗)都給品牌帶來了不同程度的風險。

一方面,真正能帶來流量的明星大多都身兼好多個大牌的代言,品牌在挑選代言人方面的選擇餘地越來越小。

另一方面,明星私生活的不可控性,也給品牌挑選明星代言人帶來了潛在的風險。2018年,勢必會有更多品牌為了流量而與明星進行合作,但在選擇具體的對象上還需謹慎。

爭議=關注度?走擦邊球的品牌將越來越多

2017年出現了很多飽受爭議的行銷案例,比如百雀羚的長圖廣告,在轉化率的問題上頗受爭議,招商銀行的番茄炒蛋,也因為與品牌關聯度不高而受到非議,但是,也正因為這種業界兩極分化的觀點,成就了這些案例的刷屏。

有爭議自然就帶來關注度,也有不少品牌走上歪路,開始主動製造爭議,打擦邊球,比如絕味鴨脖,多次主動打擦邊球,博得關注度。

這種行為為品牌帶來巨大的關注度,但又因為某些原因,往往無法受到實質性的處罰,雖然這種方法不可取,但依然無法避免在2018年會出現更多的品牌鋌而走險。

今年有不少走心的廣告贏得了用戶的好感。這無疑釋放了一種信號,在2018年,必然會有更多的品牌走上這條路。

但到底最後能有多少廣告能引發共鳴,還是得看洞察。其實大多數消費者都是很容易被打動的,主要品牌在行銷的過程中能夠精准的抓住洞察。

快閃店將繼續火爆,行銷有時候需要儀式感

快閃店絕對是今年行銷圈逃不開的話題之一。從年頭到年尾,幾乎每個月都會有成功的快閃店案例出現。快閃店之所以成為品牌樂於嘗試的行銷手段,主要是因為成本低、話題大、效果好。

存在幾天甚至幾個小時的所謂“快閃店”,幫助品牌用最低的成本去試探市場、用戶的接受度,而品牌也可以盡可能地發揮自己的創意,把各種天馬行空的創意線上下實現出來。但看了今年這麼多快閃店,其實我覺得更多的還是一個詞——儀式感。

越來越多的品牌把線下快閃店等同於一次事件行銷來操作。快閃店能否成功,主要取決於外觀上是否有視覺衝擊,以及在社交分享上有沒有做好。

線下的快閃,最終將回歸到線上的social,如果能維持線上的熱度,那麼線下的快閃也就完成了短暫的使命。

向流量低頭的大牌越來越多,明星都不夠用了

今年一個有意思的趨勢,不少國際大牌都開始找中國明星代言了。吳亦凡成為了麥當勞近十年以來的首位代言人;肯德基也啟用了鹿晗為金色上校代言人;楊洋代言了法國嬌蘭和萬寶龍……

明星即代表了流量,越來越多國際大牌向流量低頭,明星代言成為一種流行趨勢,但也暗藏殺機。有多少品牌在代言人吃了虧,比如肯德基,連續三任代言人(柯震東、薛之謙、鹿晗)都給品牌帶來了不同程度的風險。

一方面,真正能帶來流量的明星大多都身兼好多個大牌的代言,品牌在挑選代言人方面的選擇餘地越來越小。

另一方面,明星私生活的不可控性,也給品牌挑選明星代言人帶來了潛在的風險。2018年,勢必會有更多品牌為了流量而與明星進行合作,但在選擇具體的對象上還需謹慎。

爭議=關注度?走擦邊球的品牌將越來越多

2017年出現了很多飽受爭議的行銷案例,比如百雀羚的長圖廣告,在轉化率的問題上頗受爭議,招商銀行的番茄炒蛋,也因為與品牌關聯度不高而受到非議,但是,也正因為這種業界兩極分化的觀點,成就了這些案例的刷屏。

有爭議自然就帶來關注度,也有不少品牌走上歪路,開始主動製造爭議,打擦邊球,比如絕味鴨脖,多次主動打擦邊球,博得關注度。

這種行為為品牌帶來巨大的關注度,但又因為某些原因,往往無法受到實質性的處罰,雖然這種方法不可取,但依然無法避免在2018年會出現更多的品牌鋌而走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