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旅融合重塑浙江三農

本報記者蔣文龍朱海洋

農業不再簡單提供食物, 而被賦予了休閒、養生、文創功能, 身價倍增;昔日人們避之唯恐不及的鄉村, 如今變身“夢想天堂”, 讓人魂牽夢繞;能人們不再蜂擁到城市打拼, 開始紛紛回鄉創業, 開民宿、賣土貨、搞休閒;每到夜晚, 鄉村廣場總是燈火通明, 婦女們伴著音樂, 跳起廣場舞……

陽春三月下江南, 人們一定會被浙江農村的這些新氣象深深吸引, 為之動容。 三農問題專家顧益康認為, 浙江三農脫胎換骨, 得益于近年來農旅之間的深度融合。 正是這種融合, 不僅從根本上改變了農村面貌,

並且給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諸多啟示。

鄉村成了城市的後花園, 城市成了鄉村的CBD

380戶人家, 412輛名牌小轎車, 這是記者5年前採訪安吉黃杜村的統計資料。 走進這個江南山村, 家家戶戶花園式別墅就像來到城市後花園。

黃杜村發家致富的秘訣, 不是開工廠也不是外出打工, 而是種白茶。 每家每戶種茶的年收入, 最少也有十幾萬元。

農旅融合開啟了黃杜的“第二春”。 近年來, 村裡背靠茶園搞起旅遊, 相繼建成白茶公園、影視基地、博物館、文化長廊等, 人氣越來越旺。 3年前, 上海景域集團還斥資兩億元, 在村裡開了“帳篷客”酒店, 客房價每晚高達兩三千元, 還得提前一個月才能訂到。

過去白茶論斤賣, 如今在黃杜村, 白茶開始出現論兩賣、論杯賣。

按照規劃思路, 接下來, 黃杜將逐漸淡化單純追求遊客數量的發展理念, 將視角轉至高端市場, 一則降低生態負荷, 二來提高產品附加值。 今年, 村裡又有3個高端酒店項目在洽談。

安吉是“中國美麗鄉村”的發源地, 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兩山”論斷的地方。 現在, 安吉整個縣就像個大景區, “一鄉一品、一村一韻、一步一景”。 去年, 全縣鄉村旅遊接待遊客700多萬人次, 實現收入超過22億元。

鄉村旅遊的發展, 帶來的不僅是人氣與效益, 更重要的是吸引了大量人才回流。 記者入住余杭一民宿, 一問主人“樵夫與山”, 不料是當地農業局辭職回鄉的創業者;不經意間闖進德清“楓華山莊”, 女主人范小明居然是浙大法律系畢業的高材生;來到景寧大均鄉“聽泉山莊”,

一打聽, 老闆娘小沈三姐妹原來都在上海打拼。

記者調查發現, 在浙江, 到鄉村從事三產已成為一種時尚和潮流。 這些創客背景各異, 有記者, 有律師, 有教師, 有海歸, 有設計師, 但無一例外, 他們對鄉村生活情有獨鍾, 在城市見過世面, 瞭解消費需求, 又善於利用現代行銷手段。 因此, 迅速成為鄉村發展的新勢力。

新業態也讓人們重新審視農業。 浙江省農業廳的一項資料表明, 近10年中, 浙江有6000多名大學生進入種養業。 與傳統的務農截然不同, 他們往往一開始就考慮三產聯動、產業鏈延伸。 在他們眼裡, 只有將種養業與加工、採摘、養生、旅遊結合, 才能最大幅度地提高附加值, 否則就是事倍功半。

和人才一起回流到鄉村的還有資本。 據統計, 去年, 僅休閒農業產業, 浙江就有超過268億元資金湧向農村。 而這幾年, 像休閒農業、農家樂經濟發展的增速一直保持在20%以上。

跟著人才和資本湧進鄉村的, 還有現代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模式:不管你出差到哪裡, 一按手機鍵就可以給家庭農場施肥加溫, 這叫“智慧農業”;種水稻可以穿著皮鞋不下地, 全程由專業公司打理, 這是“社會化服務”;把百畝田地分為幾百份, 讓城裡人來認領, 做個“週末農夫”, 屬於“體驗農業”;還有像眾籌、直播等新花樣, 在浙江農村早已屢見不鮮, 好吃、好玩、好看成了浙江農業的新特色。

鄉村成了城市的後花園, 城市成了鄉村的CBD。

如今, 不少浙江農民白天開著拖拉機下地幹活,

晚上開著小轎車進城吃飯、購物、唱歌;而到農村自駕游, 則成了城市居民節假日的首選節目。

在浙江, 農民收入已連續32年領跑全國, 而且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逐漸縮小, 再加上各種要素跨越鴻溝, 流動日趨加快, 城鄉的界限越來越模糊。 城與鄉如膠似漆, 正成為難以分割的整體。

發掘農業多重功能, 變先天短板為後發優勢

發展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 除了消費市場的推力, 還離不開政府的支持與保護。 農旅融合發展, 實際上也是浙江對自身資源稟賦深入思考後作出的主動抉擇。

2003年, 浙江開創性地確立了“高效生態農業”的發展戰略, 將休閒農業、觀賞漁業、森林旅遊等業態, 正式列為新興產業加以扶持。 2005年, 浙江在安吉召開第一個“全省農家樂發展現場會”;2006年,又在桐鄉召開第一個“全省休閒農業發展現場會”。自此,農旅融合進入到一日千里的快車道。

“多小散歷來被視為浙江農業的短板,但通過農旅融合,不僅發揮了浙江農業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實現了產品的就地消化,而且發掘出農業的多重功能,大大提高了農業效益,短板反而成了優勢。”浙江省農業廳副廳長王建躍感歎,“農旅融合讓浙江農業找到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道路。”

省農辦經濟發展處處長樓曉雲認為,浙江地形地貌豐富多樣,東靠大海,南有山區,北是平原,中為丘陵,各類民俗、戲劇、節慶,各種古建築、古村落、新農村,應有盡有,為農旅融合提供了堅實基礎。

融合離不開環境整治。新世紀前後,浙江農村雖然經濟發達,但環境不堪入目——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進門穿皮鞋,出門換套鞋。2003年,浙江啟動“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此後一張藍圖繪到底,相繼推出了修路、治水、改廁、防汙、綠化等多個專項配套。

實際上,鄉村旅遊與新農村建設呈互促互進關係。截至目前,浙江97%的建制村完成了環境整治,三年內,僅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就投入300多億元,實現了污水治理村莊的全覆蓋,另外還有超過九成村實行垃圾集中收集有效處理。鄉村面貌翻天覆地的變化,讓浙江誕生了300多條風景線,2500多個特色精品村。去年,光農家樂接待遊客就達到2.8億人次。

另一方面,浙江抓“美麗田園”建設,清理田園垃圾,整治生產環境和設施,同時推進生產過程的清潔化,通過生態迴圈理念來優化種養區域佈局。2016年,浙江3800多個休閒觀光農業區,直接效益接近400億元,同比增幅超過70%。

用地指標是發展三產新業態的最大阻礙,沒有指標,項目就無法落地經營,未批先建,又難逃衛星遙感的“法網”,實際上主體也不敢投。3年前,浙江推行坡地村鎮試點,在不佔用基本農田的前提下,可利用荒山、荒坡進行點狀供地。這一矛盾的破解,大大激發了投資熱情。

為了提升農村的文化內涵,浙江還連續多年給鄉村“送文化、種文化”,從2013年起,又啟動了農村文化禮堂建設。今天,6000多座文化禮堂矗立在全省各地,既繼承弘揚了當地的歷史文化,又讓遊客能夠領略到鄉土民俗。一位村長說:“遊客來到農村,總不能一天到晚只看綠水青山,而應該有一些文化營養的吸收和提升吧。”

先天條件加後天的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旅融合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目前,浙江許多縣市都規劃了“鄉村旅遊線路”,串點成線,為遊客提供便利。同時,融合發展的諸多新模式也應運而生。

比如像安吉的魯家村,將上級補助資金轉化為資本,引入專業旅遊公司合股經營,再流轉全村所有的土地,統一規劃成18個家庭農場,對外招商,並用一輛小火車將所有農場串起來,進行“一票通”旅遊。目前,村裡已引入市場資本近10億元,集體資產從過去的不足30萬元,增至如今的8000多萬元。雄心勃勃的魯家村還打算將此模式複製到其它地方。

農旅文商融合互動,抱團打響地方品牌

農旅融合既然有巨大的市場需求,那就應該將它交給市場,政府又何必勞神費力?再說,除了提供基礎設施建設等公共服務,政府還能有何作為?但浙江認為,作為一種新業態,農旅融合必然有許多“痛點”,是“一家一戶”難以解決的。對此,政府應積極主動尋求作為。

地處甯紹平原的上虞,境內既無大景區,也未毗鄰大都市,而農業方面“多小散”,光主導產業就有十多個。工商資本投資農業儘管不在少數,但面對消費市場,仍然勢單力薄,手足無措。

2010年,上虞推出“四季仙果之旅”品牌。一方面,投入資金,將水果生產基地打造成景區,配套建設鄉道、停車場、公廁等基礎設施;另一方面,將農、旅、文、商等各類資源,進行融合互動,由政府出面進行統一規劃、統一行銷,形成放大效應。

浙江省農業廳產業處處長楊大海總結認為,浙江的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許多由工商主體投入,市場化程度高,但規模普遍不大,以致品牌行銷有心無力。因此只有政府統一規劃、統一傳播、統一推介,才能在市場上形成足夠的影響力。

統一的品牌傳播讓業主大受其利。現在,上虞的“四季仙果之旅”名滿華東,往往是果子未及成熟,遊客早已翹首以盼。該品牌帶動近2萬戶農民,這些農民年均收入超過3萬元,高出全區平均水準的近一半。上虞再接再厲,又進一步推出了“都市會客廳”的嶄新定位。

與上虞異曲同工的,還有麗水。這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偏僻山區,一直困惑於農業發展的方法和路徑。在全品類、全區域、全產業鏈的公用品牌“麗水山耕”取得成功後,全市又開始統一打造“麗水山居”,目前已經成效初顯。

記者發現,浙江政府為農旅融合提供服務的方法,主要集中在品牌行銷與市場培育:省農辦每年到上海舉辦“浙江農家樂、民宿推介會”;衢州市專門發放“農家樂消費券”,扶持新生的鄉村旅遊;浙江還將農家樂和民宿列入政府採購目錄,鼓勵其發展。

對於發展中一些原則性問題,浙江省政府毫不放鬆。副省長孫景淼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多次強調,農旅融合不應該“只顧老闆賺錢,農民丟在一邊”,最重要的是要注重產業發展與農民增收、村集體壯大、基層黨組織建設緊密聯動。這方面,浙江已經有了諸暨米果果、臨安太陽公社等一大批典型。

“兩區”建設是浙江農業“十二五”的主平臺,新的五年規劃中,浙江將升級版定位在“農業產業集聚區”和“現代特色農業強鎮”,後者主要就是立足三產融合,以新業態催生新動能、引入新主體。根據計畫,到2020年,此類現代特色農業強鎮將達到100個。

在農旅融合發展中,浙江農業的地位和影響得到重新認識。浙江統計部門的一項研究顯示,儘管農業一產在浙江僅占GDP的4%,農產品加工業也不佔優勢,但按照三產融合發展的口徑計算,涉農所占GDP的比重已超過了10%。

浙江在安吉召開第一個“全省農家樂發展現場會”;2006年,又在桐鄉召開第一個“全省休閒農業發展現場會”。自此,農旅融合進入到一日千里的快車道。

“多小散歷來被視為浙江農業的短板,但通過農旅融合,不僅發揮了浙江農業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實現了產品的就地消化,而且發掘出農業的多重功能,大大提高了農業效益,短板反而成了優勢。”浙江省農業廳副廳長王建躍感歎,“農旅融合讓浙江農業找到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道路。”

省農辦經濟發展處處長樓曉雲認為,浙江地形地貌豐富多樣,東靠大海,南有山區,北是平原,中為丘陵,各類民俗、戲劇、節慶,各種古建築、古村落、新農村,應有盡有,為農旅融合提供了堅實基礎。

融合離不開環境整治。新世紀前後,浙江農村雖然經濟發達,但環境不堪入目——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進門穿皮鞋,出門換套鞋。2003年,浙江啟動“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此後一張藍圖繪到底,相繼推出了修路、治水、改廁、防汙、綠化等多個專項配套。

實際上,鄉村旅遊與新農村建設呈互促互進關係。截至目前,浙江97%的建制村完成了環境整治,三年內,僅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就投入300多億元,實現了污水治理村莊的全覆蓋,另外還有超過九成村實行垃圾集中收集有效處理。鄉村面貌翻天覆地的變化,讓浙江誕生了300多條風景線,2500多個特色精品村。去年,光農家樂接待遊客就達到2.8億人次。

另一方面,浙江抓“美麗田園”建設,清理田園垃圾,整治生產環境和設施,同時推進生產過程的清潔化,通過生態迴圈理念來優化種養區域佈局。2016年,浙江3800多個休閒觀光農業區,直接效益接近400億元,同比增幅超過70%。

用地指標是發展三產新業態的最大阻礙,沒有指標,項目就無法落地經營,未批先建,又難逃衛星遙感的“法網”,實際上主體也不敢投。3年前,浙江推行坡地村鎮試點,在不佔用基本農田的前提下,可利用荒山、荒坡進行點狀供地。這一矛盾的破解,大大激發了投資熱情。

為了提升農村的文化內涵,浙江還連續多年給鄉村“送文化、種文化”,從2013年起,又啟動了農村文化禮堂建設。今天,6000多座文化禮堂矗立在全省各地,既繼承弘揚了當地的歷史文化,又讓遊客能夠領略到鄉土民俗。一位村長說:“遊客來到農村,總不能一天到晚只看綠水青山,而應該有一些文化營養的吸收和提升吧。”

先天條件加後天的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旅融合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目前,浙江許多縣市都規劃了“鄉村旅遊線路”,串點成線,為遊客提供便利。同時,融合發展的諸多新模式也應運而生。

比如像安吉的魯家村,將上級補助資金轉化為資本,引入專業旅遊公司合股經營,再流轉全村所有的土地,統一規劃成18個家庭農場,對外招商,並用一輛小火車將所有農場串起來,進行“一票通”旅遊。目前,村裡已引入市場資本近10億元,集體資產從過去的不足30萬元,增至如今的8000多萬元。雄心勃勃的魯家村還打算將此模式複製到其它地方。

農旅文商融合互動,抱團打響地方品牌

農旅融合既然有巨大的市場需求,那就應該將它交給市場,政府又何必勞神費力?再說,除了提供基礎設施建設等公共服務,政府還能有何作為?但浙江認為,作為一種新業態,農旅融合必然有許多“痛點”,是“一家一戶”難以解決的。對此,政府應積極主動尋求作為。

地處甯紹平原的上虞,境內既無大景區,也未毗鄰大都市,而農業方面“多小散”,光主導產業就有十多個。工商資本投資農業儘管不在少數,但面對消費市場,仍然勢單力薄,手足無措。

2010年,上虞推出“四季仙果之旅”品牌。一方面,投入資金,將水果生產基地打造成景區,配套建設鄉道、停車場、公廁等基礎設施;另一方面,將農、旅、文、商等各類資源,進行融合互動,由政府出面進行統一規劃、統一行銷,形成放大效應。

浙江省農業廳產業處處長楊大海總結認為,浙江的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許多由工商主體投入,市場化程度高,但規模普遍不大,以致品牌行銷有心無力。因此只有政府統一規劃、統一傳播、統一推介,才能在市場上形成足夠的影響力。

統一的品牌傳播讓業主大受其利。現在,上虞的“四季仙果之旅”名滿華東,往往是果子未及成熟,遊客早已翹首以盼。該品牌帶動近2萬戶農民,這些農民年均收入超過3萬元,高出全區平均水準的近一半。上虞再接再厲,又進一步推出了“都市會客廳”的嶄新定位。

與上虞異曲同工的,還有麗水。這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偏僻山區,一直困惑於農業發展的方法和路徑。在全品類、全區域、全產業鏈的公用品牌“麗水山耕”取得成功後,全市又開始統一打造“麗水山居”,目前已經成效初顯。

記者發現,浙江政府為農旅融合提供服務的方法,主要集中在品牌行銷與市場培育:省農辦每年到上海舉辦“浙江農家樂、民宿推介會”;衢州市專門發放“農家樂消費券”,扶持新生的鄉村旅遊;浙江還將農家樂和民宿列入政府採購目錄,鼓勵其發展。

對於發展中一些原則性問題,浙江省政府毫不放鬆。副省長孫景淼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多次強調,農旅融合不應該“只顧老闆賺錢,農民丟在一邊”,最重要的是要注重產業發展與農民增收、村集體壯大、基層黨組織建設緊密聯動。這方面,浙江已經有了諸暨米果果、臨安太陽公社等一大批典型。

“兩區”建設是浙江農業“十二五”的主平臺,新的五年規劃中,浙江將升級版定位在“農業產業集聚區”和“現代特色農業強鎮”,後者主要就是立足三產融合,以新業態催生新動能、引入新主體。根據計畫,到2020年,此類現代特色農業強鎮將達到100個。

在農旅融合發展中,浙江農業的地位和影響得到重新認識。浙江統計部門的一項研究顯示,儘管農業一產在浙江僅占GDP的4%,農產品加工業也不佔優勢,但按照三產融合發展的口徑計算,涉農所占GDP的比重已超過了10%。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