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遊戲>正文

被四個野男人環繞的《戀與製作人》,我們卻丟了“少女心”

文|單曉語 編輯|朴芳

俗話說, 長江後浪推前浪, 一浪還比一浪強。

王思聰被拍到了沙灘上。 新一代的“國民老公”李澤言誕生了。 本來以為是哪個瑪麗蘇戀愛文裡的霸道總裁, 直到被身邊的老少女們強行科普後, 才知道這是一個乙女向手遊, 《戀與製作人》。

但犀牛君對此還是萬臉懵逼, 直到玩了整個元旦假期的《戀與製作人》。

當然你也可以叫它:戀與紙片人、錢與氪金人、我與野男人。

何為乙女?何為乙女遊戲?

乙女遊戲對於絕大數的國人而言還是一個陌生詞彙。 但熟悉二次元文化的人會知道, 乙女, 是年齡介於14-18歲左右, 幼稚半成熟的女孩子。

而乙女向遊戲, 也叫少女向遊戲, 是專門針對女性玩家開發的遊戲, 屬於女性向遊戲的一個分類, 形式為一女多男即男追女, 多以著名的聲優, 華麗優美的場景和感人至深的情節博得女性玩家的青睞。

這類遊戲的專業名字叫“Galgame” ,

由“ギャル(gal)”與“ゲーム(game)”組合而成。 起源於日本, 最早是面向宅男玩家, 早期最著名的是由日本光榮公司推出的光榮三部曲——《遙遠時空中系列》, 《金色之弦系列》, 《安琪莉可系列》。

現今, 這類遊戲已經成為了日本社會的一種文化, 算的上是日本遊戲界的中流砥柱。

但乙女遊戲不等於女性向遊戲, 它只是女性向遊戲的一個大分支。 女性向遊戲, 是指玩家受眾的主要對象是女玩家, 會根據女玩家的特點和偏好設計遊戲。 大概可分為四種:

公主系, 以換裝或以邂逅帥氣男性的形式滿足女性玩家的幻想。 代表《奇跡暖暖》。

萌向, 以可愛的小動物為主體元素, 玩法偏養成, 難度不高。 代表《喵星人》。

腐女向, 與腐文化聯繫密切, 又稱為耽美遊戲、BL遊戲等,

多涉及十八禁內容。 代表《野獸男友》。

乙女向, 大多表達戀愛幻想, 操作偏輕, 文字閱讀量大。 代表《夢100》、《A3!》。

國內公認的第一部女性向遊戲, 就是2002年7月15日, 由朔太科技製作並發行的角色扮演類遊戲《小狐仙》。

四個野男人和你

《戀與製作人》是一款融合了卡牌元素的戀愛經營類遊戲,

繼承了《奇跡暖暖》的風格, 整個遊戲充滿甜蜜柔美的氛圍。

一打開遊戲介面就能強烈感受到“針對女性玩家”的導向, 輕柔抒情的背景音樂, 粉色系和紫色系的配色, 日漫風格美型人物的精緻畫風, 以及演藝圈和影視公司的故事背景, 滿滿的少女元素。

你, 是一個剛剛接手父親影視公司的白富美, 在想盡辦法維持公司生計的期間, 你會遇到四個“吃軟飯”的且具有超能力的男人。 冰山又毒舌的李澤言, 個高腿長顏還好的特警白起, 貼心細膩的暖男巨星周棋洛, 以及邪魅深情的天才科學家許默。

然後, 展開你和他們之間不得不說的那些事。

從故事劇情, 到人設, 都蘇到炸裂, 如果把裡面的文字整理出來, 也絕對是一部優秀的瑪麗蘇小說。

實際上, 相對於國內戀愛遊戲, 卡牌、對戰、收集的千篇一律, 《戀與製作人》在設定上是比較有新意的。 雖然以戀愛為主線, 但帶有經營元素, 主線劇情是正在進行時, 還安排了許多等待揭下面紗的副線, 說是戀愛體驗, 但也頗具揭秘懸疑類遊戲的味道。

玩法上,主線劇情的進行和早期的橙光遊戲類似,通過以文字、音樂、圖片以及選項等為基礎,由玩家的不同選擇以獲取不同劇情體驗。而且你不但可以單選,還可以多選,甚至全選。這就避免了幻想情節的尷尬和乏味,給玩家帶來更多的不同的體驗感。

此外,為了增加真實感,遊戲製作方除了把資料卡的資料編的煞有其事,還請了大牌聲優給男主們各自配了音,玩家可切換中日雙語體驗。

許墨:中CV:夏磊 代表作《全職高手》 喻文州;日CV:平川大輔,代表作《KARNEVAL狂歡節》燭。

李澤言:中CV:吳磊 代表作《英雄聯盟》蓋倫•亞索;日CV:杉田智和,代表作《銀魂》阪田銀時。

白起:中CV:阿傑 代表作《狐妖小紅娘》東方月初;日CV:小野友樹 ,代表作《黑子的籃球》火神大我。

周棋洛:中CV:邊江 代表作《笑傲江湖OL》令狐公子;日CV:柿原徹也,代表作《妖精的尾巴》 納茲·朵拉格尼爾。

但這些都不是重點,重要的是,遊戲裡搭載的短信、通話、朋友圈及公眾號功能,可以讓你和心中的男神進行手機聊天,短信互動,以及朋友圈動態進行留言,給玩家最真實的戀愛體驗。

你我本無緣

充錢也沒緣

官方在介紹這個遊戲的適合玩家時有這樣一點“想要輕鬆地閱讀劇情,進行遊戲”

講真的,寫宣傳文案的人要麼根本沒玩過,要麼就是土豪。不然怎麼能說“一個沒錢就玩不下去的遊戲”輕鬆呢?

《戀與製作人》作為一款戀愛養成遊戲,賣的是戀愛體驗,也是幻想。但是戀愛體驗卻並不甜蜜,幻想也是要錢的。

你與這四個野男人的“羈絆”不是輕易就能得到的。不要忘了,和《奇跡暖暖》一樣,這可是一個氪金大佬的遊戲。

付費抽卡,付費升級,付費解鎖隱藏劇情,卡牌遊戲慣用的手段這裡都有。想要跟這四個野男人聊天,就要先去完成N個拍攝任務。而大部分拍攝任務都藏有氪金深坑,而且需要SSR卡,否則體力消耗快,金幣花的也快,膠捲也是分分鐘耗完。總結就是沒有money你拍不了。

不想當人民幣玩家,不拍?那你就卡著,掛機苦等吧。但是,男人嘛,總是聊著聊著,就不和你聊了。

所以,玩家裡流行這樣一句話“你我本無緣,全靠我充錢”。

但犀牛君覺得這話還有下一句“就算你充錢,還是沒有緣”。

遊戲用“李澤言給你打電話”,“許默給你發短信”“周棋洛回復你朋友圈”,就是要給玩家帶來男主邀約的錯覺,以此來增加遊戲的沉浸感。不少玩家抱著“花點錢又算什麼?”,“反正談戀愛也要花錢”的心態,把重金砸進遊戲。

然後呢,虛擬的他還是活在虛擬的世界,現實裡的你還是一個人。

只有暖暖是最後的贏家,不僅得到了你們的衣服,你們的錢,還得到了你們的男人。

是曇花一現?

還是女性向遊戲的里程碑?

國內的女性向遊戲起步晚,發展程度弱,成功的案例更是少之甚少,這就使得製作上缺乏規律和經驗。

此外,女性向遊戲容易涉及敏感點,尤其是乙女遊戲和腐女向遊戲之間容易產生越界,再加上國內沒有分級制度,使得女性向遊戲的用戶群缺乏明確的框定界限,稍有不慎,就會被下架。

雖然,自2015,遊戲騰訊、bilibili、藍港互動、玩友時代、數位天空、以及橙光遊戲,6家遊戲公司開始佈局女性向手遊市場,陸續製作或引進,《夢國王與沉睡的100王子》、《羋月傳》、《熹妃傳》、《大奧:江戶奇緣》、《偶像夢幻祭》、《後宮三千人》等幾十款女性向手遊。

但國內女性向手遊的整體發展狀況卻並未有多大起色,更別提“質”的改變。

完美世界的古風女性向手遊《夢間集》和西山居的IP女性手游《楚喬傳》,算是今年國內推出的女性向手遊裡比較出彩的。

《夢間集》憑藉唯美的畫風和強大的配音陣容(邀請中日人氣聲優加入),曾一度進入AppStore遊戲暢銷排名TOP.59。而《楚喬傳》則借用原IP的熱度,和自身採用的放低“消費檔位”、“首沖送主角”等迎合女性玩家消費習慣的做法,一度也頗受歡迎。

其實仔細觀察,不難發現,現今國內遊戲市場上的女性向遊戲,可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以古風為主,根據同名大熱劇改編製成。另一部分則是國內遊戲公司由日本引進的。真正的原創作品寥寥無幾。

這種情況下,作為純原創IP的《戀與製作人》的迅速火爆,自然會吸引各方關注。

女性向手遊由於受眾玩家類型的局限,此類產品一直在眾多手遊中屬於流行非主流類型,能在短時間裡登頂App Store遊戲暢銷榜單前10位元的產品,鳳毛麟角。但《戀與製作人》卻是個例。

此款遊戲在iOS平臺上線短短半個月左右的時間,就已經超越了《王者榮耀》和《荒野行動》,沖上app store排行榜第二名。在Tap Tap上的評分高達7.1分,安裝量超過30萬。

根據報導,《戀與製作人》自上線至今iOS下載量預估超過了百萬,日流水達500萬,在一些玩家中,其URPU(每月用戶平均收入,值越高,表示利潤值越高,發展前景好)甚至能做到1000以上。

能在被《王者榮耀》和《荒野行動》統治的2017年手遊市場,擁有這樣的成績和熱度,背後的製作公司功不可沒。

《戀與製作人》的製作公司蘇州疊紙網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13年,創立初就定位精准於專注純女性娛樂。曾在2015年推出火爆一時的女性換裝手遊《奇跡暖暖》,至今,這款手遊仍然位居國內AppStore遊戲暢銷排名TOP.100,並出口日本等國。

但《戀與製作人》真的能夠引領女性向遊戲的新風潮,成為女性向遊戲的里程碑嗎?

與《奇跡暖暖》一樣,這款遊戲裡大量的消費主義陷阱早就引發了部分玩家的反感,不少玩家更吐槽說“蘇州疊紙是想圈一筆錢就跑嗎”。

而遊戲中內含的“沒有錢談什麼戀愛”的愛情觀,也很容易引發錯誤的價值導向。畢竟乙女遊戲針對的女性大都是思想觀念尚未成熟,仍在構建的少女。

它利用女性對於愛情的幻想和渴望,用一個高度虛擬的世界,告訴她們,只要付出一點點金錢的代價,就能獲得理想的愛情。

無形中傳遞給玩家這樣一個觀念:商品化的時代,所有的東西都可以被販賣,包括愛情。

再加上,手遊的生命週期比端遊要短很多,平均只有6-12個月。想要突破這週期限制,並非易事。《奇跡暖暖》、《陰陽師》、《王者榮耀》的熱度也早已大不如前。

總結來說,引領風潮是可以肯定的,畢竟,“模仿爆款”一直是國內常見的創作方法。但能否成為女性向遊戲的里程碑,還要看製作公司後續的誠意和做法。

好遊戲是什麼,一千個人有500種看法。

但有一點是明確的,當你弄丟了對待遊戲的“少女心”時,也就意味著你離失去玩家的心不遠了。

玩法上,主線劇情的進行和早期的橙光遊戲類似,通過以文字、音樂、圖片以及選項等為基礎,由玩家的不同選擇以獲取不同劇情體驗。而且你不但可以單選,還可以多選,甚至全選。這就避免了幻想情節的尷尬和乏味,給玩家帶來更多的不同的體驗感。

此外,為了增加真實感,遊戲製作方除了把資料卡的資料編的煞有其事,還請了大牌聲優給男主們各自配了音,玩家可切換中日雙語體驗。

許墨:中CV:夏磊 代表作《全職高手》 喻文州;日CV:平川大輔,代表作《KARNEVAL狂歡節》燭。

李澤言:中CV:吳磊 代表作《英雄聯盟》蓋倫•亞索;日CV:杉田智和,代表作《銀魂》阪田銀時。

白起:中CV:阿傑 代表作《狐妖小紅娘》東方月初;日CV:小野友樹 ,代表作《黑子的籃球》火神大我。

周棋洛:中CV:邊江 代表作《笑傲江湖OL》令狐公子;日CV:柿原徹也,代表作《妖精的尾巴》 納茲·朵拉格尼爾。

但這些都不是重點,重要的是,遊戲裡搭載的短信、通話、朋友圈及公眾號功能,可以讓你和心中的男神進行手機聊天,短信互動,以及朋友圈動態進行留言,給玩家最真實的戀愛體驗。

你我本無緣

充錢也沒緣

官方在介紹這個遊戲的適合玩家時有這樣一點“想要輕鬆地閱讀劇情,進行遊戲”

講真的,寫宣傳文案的人要麼根本沒玩過,要麼就是土豪。不然怎麼能說“一個沒錢就玩不下去的遊戲”輕鬆呢?

《戀與製作人》作為一款戀愛養成遊戲,賣的是戀愛體驗,也是幻想。但是戀愛體驗卻並不甜蜜,幻想也是要錢的。

你與這四個野男人的“羈絆”不是輕易就能得到的。不要忘了,和《奇跡暖暖》一樣,這可是一個氪金大佬的遊戲。

付費抽卡,付費升級,付費解鎖隱藏劇情,卡牌遊戲慣用的手段這裡都有。想要跟這四個野男人聊天,就要先去完成N個拍攝任務。而大部分拍攝任務都藏有氪金深坑,而且需要SSR卡,否則體力消耗快,金幣花的也快,膠捲也是分分鐘耗完。總結就是沒有money你拍不了。

不想當人民幣玩家,不拍?那你就卡著,掛機苦等吧。但是,男人嘛,總是聊著聊著,就不和你聊了。

所以,玩家裡流行這樣一句話“你我本無緣,全靠我充錢”。

但犀牛君覺得這話還有下一句“就算你充錢,還是沒有緣”。

遊戲用“李澤言給你打電話”,“許默給你發短信”“周棋洛回復你朋友圈”,就是要給玩家帶來男主邀約的錯覺,以此來增加遊戲的沉浸感。不少玩家抱著“花點錢又算什麼?”,“反正談戀愛也要花錢”的心態,把重金砸進遊戲。

然後呢,虛擬的他還是活在虛擬的世界,現實裡的你還是一個人。

只有暖暖是最後的贏家,不僅得到了你們的衣服,你們的錢,還得到了你們的男人。

是曇花一現?

還是女性向遊戲的里程碑?

國內的女性向遊戲起步晚,發展程度弱,成功的案例更是少之甚少,這就使得製作上缺乏規律和經驗。

此外,女性向遊戲容易涉及敏感點,尤其是乙女遊戲和腐女向遊戲之間容易產生越界,再加上國內沒有分級制度,使得女性向遊戲的用戶群缺乏明確的框定界限,稍有不慎,就會被下架。

雖然,自2015,遊戲騰訊、bilibili、藍港互動、玩友時代、數位天空、以及橙光遊戲,6家遊戲公司開始佈局女性向手遊市場,陸續製作或引進,《夢國王與沉睡的100王子》、《羋月傳》、《熹妃傳》、《大奧:江戶奇緣》、《偶像夢幻祭》、《後宮三千人》等幾十款女性向手遊。

但國內女性向手遊的整體發展狀況卻並未有多大起色,更別提“質”的改變。

完美世界的古風女性向手遊《夢間集》和西山居的IP女性手游《楚喬傳》,算是今年國內推出的女性向手遊裡比較出彩的。

《夢間集》憑藉唯美的畫風和強大的配音陣容(邀請中日人氣聲優加入),曾一度進入AppStore遊戲暢銷排名TOP.59。而《楚喬傳》則借用原IP的熱度,和自身採用的放低“消費檔位”、“首沖送主角”等迎合女性玩家消費習慣的做法,一度也頗受歡迎。

其實仔細觀察,不難發現,現今國內遊戲市場上的女性向遊戲,可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以古風為主,根據同名大熱劇改編製成。另一部分則是國內遊戲公司由日本引進的。真正的原創作品寥寥無幾。

這種情況下,作為純原創IP的《戀與製作人》的迅速火爆,自然會吸引各方關注。

女性向手遊由於受眾玩家類型的局限,此類產品一直在眾多手遊中屬於流行非主流類型,能在短時間裡登頂App Store遊戲暢銷榜單前10位元的產品,鳳毛麟角。但《戀與製作人》卻是個例。

此款遊戲在iOS平臺上線短短半個月左右的時間,就已經超越了《王者榮耀》和《荒野行動》,沖上app store排行榜第二名。在Tap Tap上的評分高達7.1分,安裝量超過30萬。

根據報導,《戀與製作人》自上線至今iOS下載量預估超過了百萬,日流水達500萬,在一些玩家中,其URPU(每月用戶平均收入,值越高,表示利潤值越高,發展前景好)甚至能做到1000以上。

能在被《王者榮耀》和《荒野行動》統治的2017年手遊市場,擁有這樣的成績和熱度,背後的製作公司功不可沒。

《戀與製作人》的製作公司蘇州疊紙網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13年,創立初就定位精准於專注純女性娛樂。曾在2015年推出火爆一時的女性換裝手遊《奇跡暖暖》,至今,這款手遊仍然位居國內AppStore遊戲暢銷排名TOP.100,並出口日本等國。

但《戀與製作人》真的能夠引領女性向遊戲的新風潮,成為女性向遊戲的里程碑嗎?

與《奇跡暖暖》一樣,這款遊戲裡大量的消費主義陷阱早就引發了部分玩家的反感,不少玩家更吐槽說“蘇州疊紙是想圈一筆錢就跑嗎”。

而遊戲中內含的“沒有錢談什麼戀愛”的愛情觀,也很容易引發錯誤的價值導向。畢竟乙女遊戲針對的女性大都是思想觀念尚未成熟,仍在構建的少女。

它利用女性對於愛情的幻想和渴望,用一個高度虛擬的世界,告訴她們,只要付出一點點金錢的代價,就能獲得理想的愛情。

無形中傳遞給玩家這樣一個觀念:商品化的時代,所有的東西都可以被販賣,包括愛情。

再加上,手遊的生命週期比端遊要短很多,平均只有6-12個月。想要突破這週期限制,並非易事。《奇跡暖暖》、《陰陽師》、《王者榮耀》的熱度也早已大不如前。

總結來說,引領風潮是可以肯定的,畢竟,“模仿爆款”一直是國內常見的創作方法。但能否成為女性向遊戲的里程碑,還要看製作公司後續的誠意和做法。

好遊戲是什麼,一千個人有500種看法。

但有一點是明確的,當你弄丟了對待遊戲的“少女心”時,也就意味著你離失去玩家的心不遠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