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30天環游福建25|路上的歌,一天到晚游泳的魚

行進路線(隨時會因為你提供的線索而改變):

福州市區——連江——寧德市區——霞浦——福鼎——柘榮——福安——壽寧——松溪——浦城——武夷山——邵武——將樂——泰甯——建甯——寧化——長汀——連城——永定——詔安——東山——雲霄——漳州市區——龍海——同安——晉江——廈門市區——泉州市區——德化——仙遊——莆田市區——平潭

1 2 月 30 日

在廈門的最後半天, 我們又去找吉力。

第一次見他是在福安, 我們出門第四天的時候。 當時在他家裡現場彈唱的幾首福安話原創歌曲, 打動了我。

第二天, 我就厚著臉皮問他可不可以試著給環游福建30天寫首歌。

他答應了。

吉力現在在廈門, 今年剛成立自己的音樂製作工作室,

辦公室就在自己家的小小書房。

吉力和他的太太

他抱著吉他在書房一邊隨意撥弄著音符, 一邊和我們講他的構思, 而我們再擠進來兩個人, 就已經轉不開身了, 其他人於是只好靠在門外聽。

我和吉力說, 這一路走到現在, 大家都累了,

是心理上的疲態, 上午涵深還半開玩笑地吐槽了句, “不然我們直接回福州吧”

尋找故鄉, 尋找自己的環游福建計畫, 在行程到尾聲的時候, 兌換成了記憶中一個個具體的人和片段, 就沒法像開始前那樣去描述哪些形而上的情懷了。

具體的給我們感觸的片段, 似乎才是我們現在想談論的。

然後就是“在路上”留給我們的, 人生不確定的心緒映照。

吉力就放了一些他覺得可以參照的歌給我們聽, 也間或隨手彈了些旋律給我們感受。 大家就那麼擠在一個小小的空間裡, 聽著歌, 然後交談幾句, 安靜的, 一直到中午。

陳升的《Airport Malpensa》, 還有一首他自己的《阿公》, 都讓人陷入。 簡單的旋律, 淡淡的講述。

“1995年, 我才滿六歲。

看過他的葬禮,

阿婆抱著棺材哭得撕心裂肺。

然後在陽頭的渡口,

大人帶他坐船去

對岸的山上休息。

我回到家拿出他的那盒名片,

從樓上往下撒, 好像雪花。

明明知道阿公不在了,

卻還哭不出來。

多年以後, 還有很多人

向我提起他的好

說他做過的事

說過的道理

多年以後, 我們整理房間

發現他做的筆記

字跡工整清晰

在塵封多年的茶葉罐裡

還有他當年做的花茶

泡出來, 還有淡淡的香味。 ”

更多吉力的歌, 可以在網易雲音樂搜索“吉力”

忍不住想起前兩天, 我們幾個人在車裡談論了半天各自經歷的人生告別, 爺爺, 外公……

想起一路上聽到的歌, 是這次旅行裡, 另外一種回憶。

車裡播放頻率最高的應該是伍佰, 《白鴿》和《痛哭的人》, “前方啊 沒有方向身上啊 沒有了衣裳”, “倉皇的腳步我不醉不歸, 朦朧的細雨有朦朧的美”……

涵深好幾次車裡自己唱起來的是《一生所愛》:

“從前 現在 過去了再不來……無言獨坐放眼塵世岸”

還有胡德夫的《匆匆》, 29號那天, 武夷山的宋春給我發來一段視頻, 是胡德夫在武夷山蘭湯的一場音樂會上, 演唱《匆匆》, 她說, “昨晚真是聽的過癮啊, 老爺子現場吟唱真是動人”。

“人生啊就像一條路

一會兒西一會兒東

匆匆匆匆

我們都是趕路人

珍惜光陰莫放鬆”

還有記得, 在武夷山止止庵, 雨中亭中, 聽掛單在此的高梧, 用手機放著古琴彈奏的《梅花三弄》;

在東山的早上,我一個人靠在欄杆上,看沉沉的大海和那突突突的漁船馬達聲,耳邊是一遍一遍《醉鄉民謠》那版的《Five Hundred Miles》:

“I'm five hundred miles away from home.

Not a shirt on my back,

Not a penny to my name.”

腦子裡浮現的是凱瑞·穆雷根穿著紅色毛線衣站在小小的酒吧舞臺上,唱著這首歌的時候,畫面裡那種無所謂又認真投入的調調。

然後突然發現,已經走到了2017年的最後,這一年裡,那些說不出來的,就都留給歌吧。

吉力和他太太,招待我們在家裡吃了一頓豐盛的火鍋,然後告別。小登說,看的出來,吉力是真的在愛他做的事情,這比起很多人來說,感覺真實多了。

出來發現天氣很熱,到了停車場車邊,涵深先探頭往裡看了看,然後叫了起來。從建寧開始跟了我們十幾天的兩頭稻花魚死了。

上午停好車,走之前也還是像之前幾天那樣,記得把裝著它們的樂扣的蓋子打開,但它們死了。

車裡氣氛有些凝固,在路上我們談論死亡,談論失去,談論得失、好壞、意義……,但這會魚死了,就都不講話。

這十幾天,它們陪著我們游來遊去,把它們放在車裡,放在賓館,我們跑來跑去,它們游來遊去,慢慢習慣了它的存在。

然後告別。

我們的車駛入了泉州,在這裡,打算呆上兩天。

到了賓館,就把魚沖進了馬桶。

隊員日誌

陳力為:困不是一天兩天的事

往日回顧

913福建汽車音樂調頻獨家廣播報導

12月7日-1月6日

週一到週五 每天 14:00-14:05 22:30-22:35

四位福建人,30天的故鄉之旅。在旅行中,去拜訪一些人,聊他們的思考、計畫,和在地生活。希望更多的人,走在故鄉的路上。

專案資助

紀錄片聯合攝製

用車支持

拍攝器材支持

支持夥伴

長按左邊二維碼

給林葉打個賞

微信號:bancheng79

個人公眾號《在東》:xunwujishi

林葉,福州閩侯人,武漢大學畢業,現為福州萬一電影的獨立導演。這次旅行的隊長,具體負責紀錄片導演、第二攝像,寫旅行日誌,以及最最重要的工作——司機。

長按左邊二維碼

給陳力為打個賞

微信號:lvens 1990

個人公眾號《喂大力》:lvens 2017

陳力為,廈門同安人,福建師範大學新聞系畢業,曾在影視公司擔任導演和執行主編,關注鄉土情懷和城市題材影像,現為自由撰稿人,獨立攝影師。在這次旅行中是主攝像,也是紀錄片的執行導演。

長按左邊二維碼

給鄢涵深打個賞

微信號:yhs233

鄢涵深 福州永泰人。集美大學畢業,福州本土話劇社去墨劇坊的成員,走在導演、編劇、演員的不歸路上。編劇和主演了福建第一檔古裝美食網路劇《食葩客棧》。這次旅行中,負責紀錄片執行導演和製片統籌,客串攝像,出鏡演員和背景音樂演唱。

長按左邊二維碼

給周小登打個賞

Ins : sander_chow

周小登,福州福清人,碩士倫敦藝術大學切爾西藝術學院策展與收藏專業,17年初在廈門推出國內首場新地形紀實攝影展《不涸》。目前作為雜誌專欄作者,撰寫全球範圍內美術館及博物館的相關文章。這次旅行中負責拍照,採訪主持,錄音,講笑話,開車。

文 | 在 東

圖 | 受訪者供

-END-

在東山的早上,我一個人靠在欄杆上,看沉沉的大海和那突突突的漁船馬達聲,耳邊是一遍一遍《醉鄉民謠》那版的《Five Hundred Miles》:

“I'm five hundred miles away from home.

Not a shirt on my back,

Not a penny to my name.”

腦子裡浮現的是凱瑞·穆雷根穿著紅色毛線衣站在小小的酒吧舞臺上,唱著這首歌的時候,畫面裡那種無所謂又認真投入的調調。

然後突然發現,已經走到了2017年的最後,這一年裡,那些說不出來的,就都留給歌吧。

吉力和他太太,招待我們在家裡吃了一頓豐盛的火鍋,然後告別。小登說,看的出來,吉力是真的在愛他做的事情,這比起很多人來說,感覺真實多了。

出來發現天氣很熱,到了停車場車邊,涵深先探頭往裡看了看,然後叫了起來。從建寧開始跟了我們十幾天的兩頭稻花魚死了。

上午停好車,走之前也還是像之前幾天那樣,記得把裝著它們的樂扣的蓋子打開,但它們死了。

車裡氣氛有些凝固,在路上我們談論死亡,談論失去,談論得失、好壞、意義……,但這會魚死了,就都不講話。

這十幾天,它們陪著我們游來遊去,把它們放在車裡,放在賓館,我們跑來跑去,它們游來遊去,慢慢習慣了它的存在。

然後告別。

我們的車駛入了泉州,在這裡,打算呆上兩天。

到了賓館,就把魚沖進了馬桶。

隊員日誌

陳力為:困不是一天兩天的事

往日回顧

913福建汽車音樂調頻獨家廣播報導

12月7日-1月6日

週一到週五 每天 14:00-14:05 22:30-22:35

四位福建人,30天的故鄉之旅。在旅行中,去拜訪一些人,聊他們的思考、計畫,和在地生活。希望更多的人,走在故鄉的路上。

專案資助

紀錄片聯合攝製

用車支持

拍攝器材支持

支持夥伴

長按左邊二維碼

給林葉打個賞

微信號:bancheng79

個人公眾號《在東》:xunwujishi

林葉,福州閩侯人,武漢大學畢業,現為福州萬一電影的獨立導演。這次旅行的隊長,具體負責紀錄片導演、第二攝像,寫旅行日誌,以及最最重要的工作——司機。

長按左邊二維碼

給陳力為打個賞

微信號:lvens 1990

個人公眾號《喂大力》:lvens 2017

陳力為,廈門同安人,福建師範大學新聞系畢業,曾在影視公司擔任導演和執行主編,關注鄉土情懷和城市題材影像,現為自由撰稿人,獨立攝影師。在這次旅行中是主攝像,也是紀錄片的執行導演。

長按左邊二維碼

給鄢涵深打個賞

微信號:yhs233

鄢涵深 福州永泰人。集美大學畢業,福州本土話劇社去墨劇坊的成員,走在導演、編劇、演員的不歸路上。編劇和主演了福建第一檔古裝美食網路劇《食葩客棧》。這次旅行中,負責紀錄片執行導演和製片統籌,客串攝像,出鏡演員和背景音樂演唱。

長按左邊二維碼

給周小登打個賞

Ins : sander_chow

周小登,福州福清人,碩士倫敦藝術大學切爾西藝術學院策展與收藏專業,17年初在廈門推出國內首場新地形紀實攝影展《不涸》。目前作為雜誌專欄作者,撰寫全球範圍內美術館及博物館的相關文章。這次旅行中負責拍照,採訪主持,錄音,講笑話,開車。

文 | 在 東

圖 | 受訪者供

-END-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