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這個國家為何反華?

短期之內, 澳洲的反華政策恐怕很難發生變化。 安邦諮詢(ANBOUND)認為, 未來可能將有中國資本被調查或中國資本在澳大利亞搞院外活動資訊不斷“浮出水面”。 這必然導致國內極端民族分子反華情緒激增, 極大地增加中國公民赴澳大利亞投資、旅遊以及求學的安全風險。 當然, 一旦這種狀況持續下去, 澳大利亞也將有可能成為繼韓國之後又一個中國遊客“禁足”的國家, 這無疑將對澳大利亞的旅遊以及教育收入造成沉重的打擊。

澳洲突掀反華浪潮

就在不久前, 中國駐澳大使館罕見群發消息, 對赴澳的中國人員提出安全提醒。

幾天之後, 再次發佈消息, 要求在澳中國公民“儘量避免前往人員密集的地方, 如確實需要前往, 則應該結伴同行並儘量減少逗留時間”。 中國駐澳機構短期內連續兩次發佈安全警告, 表明中國對澳大利亞的安全形勢判斷趨向負面, 也折射出澳大利亞國內令人不安的排華、反華勢頭。

很長時間以來, 澳洲因為其成熟的社會系統以及相對經濟的費用, 一直都是中國人留學旅遊的首選之地。 中國更是澳大利亞繼美國之後的第二大投資國。 經貿人員往來的密切本應促進兩國關係和諧友好發展。 為什麼如今兩國關係卻變得如此緊張呢?

《澳大利亞人報》頭版頭條刊發對即將離任的美國駐澳大使貝利(John Berry)的獨家採訪, 專門談論圍堵“中國在澳軟實力”。

其實從2016年開始, 澳大利亞政府就顯示出了對中國的不友好。 批評的調門也是在不斷抬高。 不僅在多個場合對中國的南海立場橫加指責。 還放任國內政黨和媒體挑動民族主義情緒, 煽動中國威脅論,

嚴重地影響了兩國關係的發展。

不僅如此, 2017年以來, 在澳的中國留學人員也頻頻遇襲, 澳大利亞領導人指控中國對澳滲透的論調也讓華人社區遭到不公平的對待和歧視, 澳洲情報機構和一些智庫甚至稱間諜活動和外國干涉在澳洲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並將中國列為重點關注對象。

反華背後的原因

為什麼一向在國際社會中以溫和形態示人的澳大利亞會發生如此大的轉變?未來中澳之間的關係又會朝著什麼樣的方向發展呢?

根據安邦智庫的資訊分析發現, 事實上, 澳大利亞政府挑動反華情緒、炒作“中國滲透”, 與當前澳大利亞面臨的深層焦慮有關。 安邦認為, 目前在外交領域, 新出現的地緣政治現實給澳大利亞人帶來強烈不安。

即使孤懸海外, 澳大利亞仍帶有強烈的西方印記, 與美國結盟、支持美國為主導的世界秩序就成為維護澳洲盎格魯—薩克遜人利益與價值觀的基石。 在澳洲保守派看來, 中國在南海大規模的島礁建設已經挑戰了美國在西太平洋的地位, 默認中國的行動, 將破壞美澳聯盟的基礎, 使澳洲不可避免地被納入北京的勢力範圍, 澳洲的價值觀將逐漸被拋棄。

與此同時, 特朗普上臺後, 退出了多邊組織, 在外交政策上退回了“美國第一”的孤立主義路線, 原本在安全上被澳大利亞倚重的美國已不再那麼可靠, 迫使澳大利亞必須努力將美國的視線拉回到亞太, 以維護現行國際秩序。

《澳大利亞人報》漫畫。 圖中文字為:外長畢曉普:“美國人要求我們停止接受華人的政治捐款。 ”總理特恩布林:“那他們能提供什麼?”

不僅如此, 澳大利亞深受全球民粹主義尤其是經濟民粹主義的影響。 隨著中國崛起進程的不斷加快, 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在澳大利亞經濟和人口結構變化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澳洲當局認識到,澳洲社會上很大一部分高能量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對中國的不滿可以成為其對華政策調整的社會基礎,因反華被調動起來的民族民粹意識又能成為其繼續執政的依靠。

澳媒刊文,認為澳洲成為“中美軟實力競爭的中心舞臺”。但其配圖完全不符是是,操縱袋鼠的並非中國龍,而是美國禿鷹。

其實不單純是這些表面的原因,反華更是澳洲當局屢試不爽的政治手段。當前澳大利亞執政聯盟勉強控制議會多數席位,執政地位並不穩固,炒作“中國滲透”轉移內部矛盾是正是他們為爭取支持打出的有效手段。在這此背景下,不難理解特恩布林對中國的指責更多是服務內政、轉移矛盾的需要。

必須面對的是,2018是澳大利亞的大選之年,為了獲得更多保守派的支持,澳洲目前的反華政策恐怕很難發生變化。屆時,澳大利亞議會將就當局提出的間諜法案和外國干預法案進行審議。由於澳大利亞希望維持發達和法治國家的形象,因此他們將會通過各種方法在法律框架下給自己增加分數,對政治獻金進行綜合調查。

未來可能將有中國資本被調查或中國資本在澳大利亞搞院外活動資訊不斷“浮出水面”。這必然導致國內極端民族分子反華情緒激增,極大地增加中國公民赴澳大利亞投資、旅遊以及求學的安全風險。當然,一旦這種狀況持續下去,澳大利亞也將有可能成為繼韓國之後又一個中國遊客“禁足”的國家,這無疑將對澳大利亞的旅遊以及教育收入造成沉重的打擊。

澳洲當局認識到,澳洲社會上很大一部分高能量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對中國的不滿可以成為其對華政策調整的社會基礎,因反華被調動起來的民族民粹意識又能成為其繼續執政的依靠。

澳媒刊文,認為澳洲成為“中美軟實力競爭的中心舞臺”。但其配圖完全不符是是,操縱袋鼠的並非中國龍,而是美國禿鷹。

其實不單純是這些表面的原因,反華更是澳洲當局屢試不爽的政治手段。當前澳大利亞執政聯盟勉強控制議會多數席位,執政地位並不穩固,炒作“中國滲透”轉移內部矛盾是正是他們為爭取支持打出的有效手段。在這此背景下,不難理解特恩布林對中國的指責更多是服務內政、轉移矛盾的需要。

必須面對的是,2018是澳大利亞的大選之年,為了獲得更多保守派的支持,澳洲目前的反華政策恐怕很難發生變化。屆時,澳大利亞議會將就當局提出的間諜法案和外國干預法案進行審議。由於澳大利亞希望維持發達和法治國家的形象,因此他們將會通過各種方法在法律框架下給自己增加分數,對政治獻金進行綜合調查。

未來可能將有中國資本被調查或中國資本在澳大利亞搞院外活動資訊不斷“浮出水面”。這必然導致國內極端民族分子反華情緒激增,極大地增加中國公民赴澳大利亞投資、旅遊以及求學的安全風險。當然,一旦這種狀況持續下去,澳大利亞也將有可能成為繼韓國之後又一個中國遊客“禁足”的國家,這無疑將對澳大利亞的旅遊以及教育收入造成沉重的打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