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行人亂過馬路 居民亂扔垃圾 有人亂貼廣告 怎麼辦?三個社區大媽有妙計

“社區是個筐, 啥都往裡裝。 ”這是當了幾十年“社區管家”的工作者們對社區工作的總結。 但凡有過社區工作經驗的人, 都知道社區志願工作苦、累, 要和人打交道, 不光要熱心和耐心, 還需要一點點“智謀”。

在白市驛鎮驛站社區文明志願勸導隊中, 有三位大媽, 幹起活來俐落不說, 還非常有方法。 她們用自己的智慧做好了一件件看似微不足道、實際難度不小的工作。 久而久之, 三個老姐妹夥用實際行動, 贏得了社區居民的認可和尊重。

妙計A:“拖延法”

巧妙勸導行人過馬路

△李發瓊站在街邊引導行人過馬路。

1月2日早上7點半, 九龍坡區白市驛鎮西城金街的馬路邊。

行人們匆匆走過, 天氣比較冷, 呵氣成霧, 等車的人不時跺腳。 59歲的李發瓊, 早早戴好了志願者服務的小紅帽, 拿好口哨, 穿上黃色的志願者馬甲, 引導行人過馬路。

紅燈變綠, 一聲響亮的口哨聲響起,

二十來個行人在李發瓊的指引下, 安全過了斑馬線。

一個戴著耳機的小夥子, 此時行步匆匆, 想在綠燈的最後幾秒奔跑過馬路。 “弟娃兒, 莫著急, 不差這幾秒, 安全不是靠最後幾秒鐘的運氣就能保障的喲!”李發瓊用手裡的指揮旗輕輕擋住了小夥。

小夥收住了即將踏出去的腳步, 對李發瓊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一直到上午十點半, 行人少了, 李發瓊才準備離開, 和其他志願者換班。 “今天大家都很配合我, 遵守交通秩序, 看到大家安全過路, 我心裡也就放心了。 ”李發瓊說。

2013年, 李發瓊突然閑了下來, “不種莊稼了, 日子越來越無聊了。 有一次看到電視上報導社區志願者的故事, 我突然找到了方向, 就自告奮勇報名參加了我們驛站社區的志願者團隊。

”和她一樣, 李發瓊的兩個隊友——63歲的喻崇惠、55歲的張光會也是這樣的情況, 因為遭遇和想法一樣, 三個姐妹夥一起工作配合的格外默契。

剛開始做志願工作, 李發瓊也走了不少“彎路”。 “大部分行人只要通過引導, 都會配合我遵守交通規則。 但有些脾氣古怪的老人, 或者喝醉了酒的中年人, 我怎麼耐心勸導都不聽, 有時候還要罵我多管閒事。 ”

平時, 三個人會換班輪流勸導行人。 大夥兒商量後, 想出來一個辦法, 對於少數不聽勸導要闖紅燈的人, 她們就想盡辦法“拖延”對方, 給對方講交通法規, 不聽法規的, 就講點其他事轉移對方的注意力, 一直到“拖”到紅燈變綠, 馬上讓對方離開。

“這個方法挺有效。 ”李發瓊告訴記者。

現在三人已經是附近行人眼中的“老面孔”了, 不少行人過路時都會對她們會心一笑或者問好, 有些聽了勸導的老人甚至會直接道謝:“我剛從鄉下到城裡帶孫子, 不懂這些交通規則, 謝謝你讓我懂得了這些。 ”

妙計B:“動情法”

動之以情感動小廣告張貼者

△李發瓊和張光會(右)正在清理社區的“牛皮癬”。

老舊社區除了有“牛皮癬”小廣告的問題, 還有一個影響社區環境的大問題:很多老小區沒有物管, 如果居民不好好維護, 那麼樓棟環境就比較糟糕。 清理社區垃圾、勸導居民在指定位置扔掉垃圾, 也是三位志願者大媽的工作。

“我們就算不清理垃圾的時候, 也時常到社區裡走走, 和大家聊聊天, 讓居民們知道我們是幹啥的, 混個臉熟, 久而久之大家也不好意思亂丟亂扔了。 ”63歲的喻崇惠說。

一次她在清理社區垃圾時, 一位老人從家裡提出來一袋垃圾, 隨手往樓梯間一扔, 垃圾袋散開, 垃圾撒了一地。 喻崇惠沒有說什麼, 當著老人的面默默把垃圾收走了。

幾天後, 她又看到這個老人沒有把垃圾放在制定地方, 她再次收走,並在顯眼的地方張貼了社區製作的關於居民正確投放垃圾的通知……過了一段時間,她發現,老人不再亂丟垃圾了。

“我們三個現在隨便走到哪一棟樓,都有人和我們打招呼,對我們表示感謝,天熱的時候,居民們還會招呼我們進他們家喝水或者休息,這個時候我心裡就非常自豪,說明我們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喻崇惠笑著告訴記者。

55歲的張光會也說了句掏心窩子的話:“其實我們做的就是小事情,事情不大但是責任不小,但是我們這些人就是想把社區裡這些小事情做好,社區才會越來越好,你說是不?”

“社區工作是各級黨委政府與居民的連心橋,也是最實在的民心工程。”白市驛驛站社區書記劉禮說,對待社區工作,三個老姐姐不僅態度熱情,勤快利索,更愛動腦,贏得了社區居民的一致好評,“誰都是將心比心,你對她好,她就會對你好,居民也是如此,你把她的事兒當自己的事兒辦,她就會把你當親人。”

通訊員 冉冉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景然 攝影 胡傑

她再次收走,並在顯眼的地方張貼了社區製作的關於居民正確投放垃圾的通知……過了一段時間,她發現,老人不再亂丟垃圾了。

“我們三個現在隨便走到哪一棟樓,都有人和我們打招呼,對我們表示感謝,天熱的時候,居民們還會招呼我們進他們家喝水或者休息,這個時候我心裡就非常自豪,說明我們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喻崇惠笑著告訴記者。

55歲的張光會也說了句掏心窩子的話:“其實我們做的就是小事情,事情不大但是責任不小,但是我們這些人就是想把社區裡這些小事情做好,社區才會越來越好,你說是不?”

“社區工作是各級黨委政府與居民的連心橋,也是最實在的民心工程。”白市驛驛站社區書記劉禮說,對待社區工作,三個老姐姐不僅態度熱情,勤快利索,更愛動腦,贏得了社區居民的一致好評,“誰都是將心比心,你對她好,她就會對你好,居民也是如此,你把她的事兒當自己的事兒辦,她就會把你當親人。”

通訊員 冉冉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景然 攝影 胡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