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風水>正文

山水有情 福人居福地 曾氏宗祠人文鼎盛,人才多

山水有情 福人居福地 曾氏宗祠人文鼎盛, 人才多
——出席贛縣三溪曾氏宗祠曾子文化促進會散記
曾祥裕
久聞贛縣三溪大名, 慕其山青水秀,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 2017年12月31日, 我到三溪村參加曾子文化促進會活動。


一看三溪這個地名, 就腦海中浮現三水環繞的風水意象。 三溪鄉位於贛縣東北邊陲, 東、北面與興國縣交界, 南鄰於都縣, 西靠南塘。 駐地三溪圩距縣城50公里。

好風水福人居。 民居選址安全第一, 在此基礎上追求丁財貴。
三溪開基祖曾舜文、曾舜虞兄弟倆于南宋紹興二十二年, 從泰和縣上模遷此開基, 原名山下, 後因依山傍溪得名山溪。

​​
我這次到實地瞭解到三溪緣由。
所謂三溪, 即鳳田溪、石陂角溪、門前溪於此匯合, 遂改名三溪。

好風水人丁旺。 三溪曾氏宗族居住始自宋朝紹興二十二年, 即西元一一五二年, 距今已865年。
據傳, 開基祖是舜文、舜虞兄弟。 舜文公在這塊風水寶地住了七年, 就遷居到田村鎮的坪內村, 為楊梅的開基祖。 舜虞公則留居三溪, 是為三溪的開基祖。

​​

舜虞公為四十七世祖仲美的次子。 自舜虞開基至今近九百年的歷史, 已傳承了三十五代左右。 枝分派銜, 發展了幾十個房系, 人口不少於萬丁。

我走進三溪村, 瞭解到此村是舜虞公嗣孫居住最為集中的地方。 三溪村有13 個村民小組, 其中
10 個村民小組是純粹舜虞公子孫。

散居在外的舜虞公嗣孫, 遠的東北有, 還有廣東、廣西、福建、湖北、北京、上海、廈門等十多個省市都有, 而臨近的興國縣、會昌縣、於都縣等及周邊的鄉鎮就更名了。

三溪鄉除了較集中居住著舜虞公的嗣孫外, 還居住著闡場兩大宗的其他房內曾家族人較為集中的有西溪、更古石、路夜、太坪腦、江背盈、安龍、裡龍、石門口、大者等十多個村民小組。 三溪鄉人口比例中曾姓人口占三分之一還強。

我置身在三溪開基祖舜虞祠門口功名柱前, 聯想到當年祖先的生存智慧和發展謀略。

​​

三溪曾氏家族人才輩出,肯定與祖先搭起的平臺有關。

近九百年的悠悠歲月,三溪祖先從開基、創業、發展、壯大走過一段艱辛之路。
我來到三溪村兩個曾氏祖祠參觀,兩個宗祠一新一舊,規模壯觀,依山傍水,明堂開闊,秀峰林立。經測,舜虞堂酉兼辛,寬鵬堂戌兼乾,天井放乙口水,外堂右水倒左,水出癸醜。如此風水格局,氣場柔和,培養出一代代知書達理之人。後裔不負先祖期望,代代書香傳承,詩禮傳家,思孝節義、守望相助、和諧相處,共同維護家族的團結。修齊治平,家族興旺,人才輩出,一代更比一代強。遠
的不說,就說現在三溪的曾氏家人就有幾百人在國家行政部門、軍隊、企事單位工作,有開國將領曾紹東、廳級官員、縣級官員、科級幹部、專家教授,可謂人才濟濟,文武雙全。經商辦企業的更是數不勝數。 
​​
我與宗親歡聚一堂,暢敘親情。這次聚會巧遇兩個宗親與我同名,都叫祥裕。三人中我年歲大,他們稱我大哥。此外,我還巧遇書法才俊祖山老師等人,合影留念。

​​​

下午,三點多返程中途經寨九坳。寨九坳位於三溪圩北偏東5公里,地勢坎坷,村北有山,名橫石寨子,村與寨子間相距有九個山坳,故名。

​​

此山崗石山多,丹霞地貌。據曾平宗親介紹,我們腳下這邊山路,曾經是當年從贛州往興國去的必經之路,也是一條舊驛道。據說,當年宋朝理學家周敦頤、嶽飛及其岳家將,還有抗戰時期的蔣經國等諸多的古賢名人經過這裡……
此次曾氏宗親聚會,有來自湖北、福建、河南、廣東的宗親,體現了宗親團結和睦的友好氛圍,沉浸在這歡樂場景下,我想到風水名著《人子須知》一句話:“蓋欲天下之為子者各親其親,而吾之所知不獨為一人之知雲。昔人謂芻蕘之言,聖人擇焉。苟自其人心之有知與不可不知者,須以求之,則於卜宅兆,避五患,以畢夫安厝之大事者,斯有以得其要領,而不為邪說所惑,庶上可以敷聖君賢相,澤及枯骨之仁,下可以盡肖子賢孫,厚本慎終之孝,亦國家孝治天下之一端,吾儒窮理盡性分內事也。″
我佩服三溪先祖擇優選址,安居創業的生存智慧,福人居福地,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
我撰寫此文,時針指向晚21:50,再過二個小時,將辭別西元2017年,跨入2018年。辭舊迎新之際,恭祝天下炎黃子孫闔家歡樂,吉祥如意!家安才國安。

​​

三溪曾氏家族人才輩出,肯定與祖先搭起的平臺有關。

近九百年的悠悠歲月,三溪祖先從開基、創業、發展、壯大走過一段艱辛之路。
我來到三溪村兩個曾氏祖祠參觀,兩個宗祠一新一舊,規模壯觀,依山傍水,明堂開闊,秀峰林立。經測,舜虞堂酉兼辛,寬鵬堂戌兼乾,天井放乙口水,外堂右水倒左,水出癸醜。如此風水格局,氣場柔和,培養出一代代知書達理之人。後裔不負先祖期望,代代書香傳承,詩禮傳家,思孝節義、守望相助、和諧相處,共同維護家族的團結。修齊治平,家族興旺,人才輩出,一代更比一代強。遠
的不說,就說現在三溪的曾氏家人就有幾百人在國家行政部門、軍隊、企事單位工作,有開國將領曾紹東、廳級官員、縣級官員、科級幹部、專家教授,可謂人才濟濟,文武雙全。經商辦企業的更是數不勝數。 
​​
我與宗親歡聚一堂,暢敘親情。這次聚會巧遇兩個宗親與我同名,都叫祥裕。三人中我年歲大,他們稱我大哥。此外,我還巧遇書法才俊祖山老師等人,合影留念。

​​​

下午,三點多返程中途經寨九坳。寨九坳位於三溪圩北偏東5公里,地勢坎坷,村北有山,名橫石寨子,村與寨子間相距有九個山坳,故名。

​​

此山崗石山多,丹霞地貌。據曾平宗親介紹,我們腳下這邊山路,曾經是當年從贛州往興國去的必經之路,也是一條舊驛道。據說,當年宋朝理學家周敦頤、嶽飛及其岳家將,還有抗戰時期的蔣經國等諸多的古賢名人經過這裡……
此次曾氏宗親聚會,有來自湖北、福建、河南、廣東的宗親,體現了宗親團結和睦的友好氛圍,沉浸在這歡樂場景下,我想到風水名著《人子須知》一句話:“蓋欲天下之為子者各親其親,而吾之所知不獨為一人之知雲。昔人謂芻蕘之言,聖人擇焉。苟自其人心之有知與不可不知者,須以求之,則於卜宅兆,避五患,以畢夫安厝之大事者,斯有以得其要領,而不為邪說所惑,庶上可以敷聖君賢相,澤及枯骨之仁,下可以盡肖子賢孫,厚本慎終之孝,亦國家孝治天下之一端,吾儒窮理盡性分內事也。″
我佩服三溪先祖擇優選址,安居創業的生存智慧,福人居福地,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
我撰寫此文,時針指向晚21:50,再過二個小時,將辭別西元2017年,跨入2018年。辭舊迎新之際,恭祝天下炎黃子孫闔家歡樂,吉祥如意!家安才國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