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2018年小目標

文:李俊國

各家企業2018年經營任務目前都應該已經確定了。

但筆者以為, 藥店從業者需要思考的是, 除了日常的經營指標之外, 給企業、給自己, 還應該樹立怎樣的小目標?

新零售概念大紅大紫, 對應的是傳統實體店折戟沉沙, 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 眾多品牌零售企業要麼自建閉環、要麼開放門戶, 積極擁抱新時代。 有觀點認為, 阿裡入股大潤發, 是傳統零售全面失守的標誌性事件。

相對藥品零售而言, 行業的特殊性使得“門口的野蠻人”無法長驅直入, 壓力自然沒有那麼迫切。 不過, 在筆者看來, 零售藥店的新零售改造需求反而更為迫切。

什麼是新零售的本質?一句話, 就是運用資訊技術手段使得顧客服務更為精准及個性化。

大零售是“商品重、服務輕”, 即買即走, 後續沒有太多需要對顧客進行干預的環節。 當然, 想多干預也不太可能做到。 而藥品零售的特點是“商品重、服務重”, 顧客服務的鏈條很長, 專業化要求很高。 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技術手段, 反而使得過往因為成本太高無法或難以實施的藥店顧客服務, 變得相對容易和可落地。

從這個角度來看, 藥品零售的競爭現在才真正開始。

勞動密集型、簡單重複、純商品驅動,

絕對不是藥品零售業的正常態。 藥鋪多過米鋪, 開藥店作為發財捷徑, 都是階段性的歷史現象。 這一切, 正在被時代進步劃上句號。

說這麼多, 筆者並不是要鼓吹新零售, 只是想提醒藥店從業者, 你可以對所有的新概念不以為然, 但對新概念所代表的時代發展方向必須直面並立即開展行動。 那發展方向是什麼呢?也是一句話:以顧客為中心的價值服務。

知易行難, 人們總會按著慣性前行。 要想做到顧客價值回歸, 對於零售藥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需要從商品驅動下的店面即時交易模式向生命週期健康服務模式轉型, 包括交易前、中、後全過程, 需要店內店外、線上線下同時觸達。

未來的健康市場是二元化結構,

一個是政府主導的基本醫保市場, 如果醫藥分開順利實施, 零售藥店可以分到蛋糕, 這個版塊的特點是“利低但量大”, 政府不會允許有高利潤;一個是市場主導的自我藥療自我保健市場(包括自費的高端處方藥部分), 這個版塊是藥店利潤的主要來源, 特點是專業影響、服務驅動, 將形成“藥品-醫用食品-保健品-大健康商品”這種由上而下的產品梯級秩序, “藥品”是中場發動機。

藥品消費的選擇權不應該在消費者手裡, 這一基本特質不可不知。 零售藥店要從藥品售賣者蛻變為健康解決方案提供商, 當下“多賣藥”的商業基本邏輯必須摒棄, 傳遞給顧客的資訊和提供給顧客的服務應該是: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可以不吃藥、少吃藥(包含保健品)。 這不但不會減少藥店收入, 反而會讓生意更好。

因為人性貪圖享受, 健康管理是違反這一人性的。 四十歲之前人找病, 四十歲之後病找人, WHO提出的健康生活四大基石, 古今中外, 嚴格做到的能有幾人?而且, 服務收費也是未來的必然趨勢, 當然, 這還需要一個比較長的過程。

綜上所述, 藥店從業者2018年的小目標就是:在傳統KPI之外, 進行顧客專業深度服務的探索。 企業管理層面有統一部署自然最好, 如果沒有, 有志向的藥店人也可以在能力範圍之內自我嘗試。

藥品零售為生命尊嚴增值, 是唯一朝向, 路漫漫其修遠兮, 要從此刻起步!

◆ ◆ ◆ ◆ ◆

diyicaizhi@qq.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