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新疆農業科學院綜合試驗場結親周活動紀實

自治區民族團結“結親周”活動開展以來, 新疆農業科學院綜合試驗場幹部職工根據院黨委部署要求, 分兩批背上行囊, 提上禮物,

帶著真情, 來到喀什地區疏勒縣庫木西力克鄉10村親戚家, 和親戚同吃一鍋飯, 同睡一個炕, 一起幹農活, 一同學知識。

帶來了黨的好政策, 送來了致富的“金點子”, 解決了群眾的煩心事。 真心實意的付出, 讓幹部職工和各族群眾之間, 心更近了, 情更深了。

大家鉚足了勁兒, 脫貧致富奔小康。

最難忘的結親真心, 最長久的民族真情。 新疆農業科學院綜合試驗場結親周分二批出行, 第一批2017年12月11日至12月19日, 第二批2017年12月22日至12月30日。

為確保“結親周”活動的順利開展和取得好的效果, 新疆農業科學院黨委書記朱政(上圖左一)親臨喀什疏勒縣庫木西力克鄉10村指導。 新疆農業科學院綜合試驗場專門成立了領導小組, 制定了“結親周”活動安排。 主要領導帶隊, 提前2天前往, 對結親周活動前期的工作進行安排, 做好各種基礎準備工作。

第一批結親人員到達時, 所有的準備工作己全部就緒, 結親工作有計劃有組織的進行, 第一批結親結束後安排留人與第二批做好對接工作。

每批次在出發前召開“結親周”動員大會, 對具體事宜件件落實, 確保“結親周”活動順利開展。

撲下身子扎扎實實和親戚“四同”。 自帶行李走親戚, 親戚吃啥幹部職工吃啥, 與親戚同吃同住同勞動同學習。

這個冬天,喀什疏勒縣庫木西力克鄉10村群眾的家裡,因為有了新疆農業科學院綜合試驗場親戚的到來,變得格外溫暖。各家都準備了家裡最整潔舒適的房間、最新的被褥床單、最美味的美食果品,熱情地迎接遠道而歸的親戚。

“結親周”活動要重在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新疆農科院副院長戴健一直指導著綜合試驗場結親周活動的貫徹落實。這是新疆農科院加工所所長、庫木西力克鄉10村第一書記張平給新疆農科院副院長戴健(上圖右一)彙報結親工作情況。

新疆農科院副院長、駐庫木西力克鄉總領隊趙德提·阿不都哈德爾也對綜合試驗場結親周活動圓滿實施進行了指導和支持。

一次最難忘的生日,蘊含著情,承載著愛,生日背後是結親幹部和村民對群眾工作的期盼、信任與認可,更為結親周活動增添了力量。

“馮書記,謝謝你,上周我剛到你們單位走親戚,這周您又來了,今天還住在我家裡,幫我勞動,還給我過生日,我真的很感動”。伊薩克·艾合買提留下來幸福的淚水。

12月12日,按照統一的安排部署,5人一小組開展活動,在伊薩克·艾合買提的家中,得知結親幹部要來,早早地將家中收拾的乾乾淨淨,架起了熱乎乎的火爐,新疆農科院綜合試驗場黨委書記馮懷章與他交流起了十九大的學習體會,伊薩克·艾合買提越講越高興,他說:“我是一名黨員,如果把党比喻成一顆大樹,我們每一名黨員就是大樹的一個根系,只要所有根系都健康茁壯,我們的大樹就一定能越長越好。”

"都塔爾"的琴聲渾厚、悠揚,是新疆維吾爾族鍾情的傳統彈絃樂器。伊薩克·艾合買提還激動得拿起了都塔爾,用妙語連珠的維吾爾諺語,向在場的人彈唱起自己的感悟。

得知12月13號是伊薩克·艾合買提的生日,結親幹部早早就忙了起來,定做了蛋糕,做好了長壽麵,並在家中一起做了一桌豐盛的午餐,結親幹部們一起為伊薩克·艾合買提過了一個難忘的生日。伊薩克·艾合買提激動地留下了眼淚。他哭著說:“我今年45歲,這還是我第一次過生日,第一次吃蛋糕、第一次吃長壽麵,還和這麼多親人們在一起,我想起了我去世的媽媽,想起了我小時候的事情,今後我要好好幹活,把孩子培養好,讓日子越來越好,也邀請你們明年再來和我一起過生日。

12月16日,雪後第二天,白雪皚皚的大地,冰冷刺骨的寒風,這樣的天氣、這樣的週末,城裡人應該是待在家中避寒,抑或是商場購物,或是親朋好友聚會;農村人沒有城市的安逸,沒有商場的喧囂,只有親朋好友的相聚……大家在熱西旦親戚家歡聚聊天,不知不覺提到玉米的事兒,才瞭解到部分結親戶家裡由於缺少勞動力還有一些農活沒有幹完,但是親戚不願意讓遠方來的親人累著,也不想告訴親人還有活沒幹完。

暖心故事多,點點滴滴都是情。新疆農業科學院副院長杜偉與場領導一起帶著大家在走訪過程中看到還沒有幹完的農活,都讓大家記錄下來,熱西旦、阿依加瑪麗、孫慧、阿不都等親戚家裡都不同程度的幾百公斤玉米需要脫粒,這些活人工幹一月也很難幹完,杜偉表示一定要把這些活幫著幹完。

之後幫忙租脫粒機,利用機械提高效率,一起幫助脫粒,頂著寒風,踩著濕滑的地面,各自分工,與親戚一起體驗勞動的快樂,一堆堆放在家中的苞米棒子,變成了凝聚真情的玉米粒子,親戚臉上流露出一份份洋溢的感動,口中一句句感激之語,屋外的寒意瞬間冰釋。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正如歌詞唱的一樣,我們都是祖國大家庭的一員,我們團結友愛,互相幫助,親如一家。我們一起分享快樂,一起戰勝困難,一起在風雪中勞動,一起在暖爐旁長聊…

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重要性,是做好群眾工作的必然要求,是推進扶貧攻堅的有效途徑。還在來喀什的火車上,丁萬紅就接到了親戚瓦哈普·阿西木孫女佐日古麗打來的電話:“丁姨,聽村幹部說你們要來,我們在家把爐子燒的熱熱的等你們呢,啥時候到村裡?”,到村的第二天一大早親戚就過來看望,並熱情的邀請丁萬紅去他家做客。借此機會,新疆農科院綜合試驗場組織開展了“科學飲食新理念,喬遷美居新氣象”為主題的活動。

由於親戚們的飲食結構單一,飲食主要以麵食為主,最常吃的有:饢、抓飯、包子、餛燉、湯麵、清燉肉等,根據合理的飲食結構,新疆農科院綜合試驗場幹部職工制定了菜譜,引導他們合理的飲食搭配,購置了他們很少食用的芹菜、木耳、小白菜、豆芽、蘑菇、土豆、黃瓜、胡蘿蔔、辣椒、番茄等食材,並給親戚普及每種蔬菜的營養成分和烹飪技巧,用簡單的幾種菜我們烹飪出了10道菜,大家吃了都在點贊,丁萬紅的親戚激動的說:“我都60多歲了,從來沒有吃過這麼多種好吃的蔬菜,你們今天做的亞克西”!

正巧親戚家搬了新房,又精心策劃對新家的窗戶和床鋪收拾一新,並給家裡的2個小朋友買了帽子、遙控玩具車、電子琴、氣球和新的桌單,表達了對她家喜搬新居的祝賀。

給親戚帶來他們沒有嘗試過的飲食、幫親戚把家佈置的美美的,在新家品嘗特色美食,感覺像在自己家裡一樣,更進一步加深了和親戚之間的交流交融,增進了感情。

庫木西力克鄉十村人均種植面積不足2畝,種植面積小,一方面要依靠科學種植提高產量來提高收入,另一方面要發展庭院經濟增加效益,但如何將農業、畜牧業迴圈利用對於他們來說還是個難題。

科技知識的普及對他們來說猶如春雨般珍貴,只有科學技術新知識的運用才能讓親戚的生活走向美好。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阿不都·哈力克的親戚亞森·蘇萊曼家有兩頭肉牛已經飼養了一年多了,但只有320公斤。新疆農科院綜合試驗場綠色養殖中心主任師旭明聽說此事,便特地來到亞森·蘇萊曼家,同時組織村裡相關養殖戶,在牛棚現場指導他們如何飼養肉牛和奶牛,師旭明以他豐富的管理經驗,告訴大家肉牛育肥需要精細化飼養才能快速提高產肉量,在飼料的配比上嚴格控制,適當添加鹽和糖,按時調整進食量,到明年4月即可出欄,他自信的說:“按照我說的進行飼喂這個牛明年4月就可以出欄,重量至少420公斤,市場價在1.2萬元左右。”親戚和她大兒子聽完後豎起大拇指,一個勁感謝,並表示一定好好養牛,不懂的打電話及時諮詢,爭取賣個好價錢。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新疆農科院綜合試驗場相關技術人員還將如何發展庭院經濟,將種植、養殖迴圈利用的理念傳授給村民,讓他們將自己院子裡的資源充分利用。

瞭解到村裡有2個年輕人在庫木西力克鄉開了理髮店,當地傳統觀念是男理髮師只能給男士理髮,男士不能摸女士的頭,為了轉變這種傳統舊觀念,讓他們跟上新時代發展,場領導帶領18位女同事步行3公里前往他們的理髮店給他們捧場。

在張憶潔弟弟麥麥提·艾力的店裡,張憶潔首當其衝讓弟弟給她洗髮吹風,弟弟很嫺熟的操作了,還有2位女士體驗了洗剪吹一體化服務,陳國英說:“這是這麼多年來享受過最熱情、性價比最高的服務了”,麥麥提·艾力說:“以前店裡接待的均是男士顧客,今天一下來了這麼多女士有點緊張,不知道準備的玫瑰花味的洗髮水你們喜不喜歡,等我店面裝修後再請你們來洗頭!”,張憶潔說:“明年我邀請你去烏魯木齊的髮廊做頭髮,順便學習一下他們是怎麼服務和理髮的。”麥麥提·艾力說:“好的,我明年一定去學習”。

隨後大家參觀了阿孜·鐵力的店,2名女士剪了頭髮,大家針對店面給出了一些關於衛生、消毒、環境等方面的的改進建議。場領導說:“時代在發展,陳舊的觀念打破了,思想解放了,女顧客也來了,生意好了,掙錢多了,生活水準自然就提高了,這就開闢了一條脫貧致富的新道路。”同時,給出了一些經營模式的相關建議。理髮師聽了建議後,笑著說:“你們真是我的親人,你們的建議亞克西,我會按照你們的建議好好經營,爭取做成鄉里最好的示範點”。

愉悅的氛圍和細微的關注拉近大家的距離。每晚的聯歡活動和兩次大型的精彩豐呈的聯歡活動上,親戚們用一對對牽手、貼面的團結走秀掀起陣陣笑聲和歡呼聲;一個個溫馨的餃子蘊含著各民族在一起擀餃子皮、包餃子的互動情深。一首首“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團結就是力量”、“愛我中華”等歌曲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和美好的嚮往。一曲曲麥西來甫將各族同胞在一起的歡樂和熱情推向高潮。一句句感人肺腑的真情感言讓大家潸然淚下。

12月18日早上,恰逢週一升國旗,新疆農業科學院綜合試驗場全體結親幹部職工與村民在村委會參加升國旗、公民宣誓儀式。

團團圓圓一家親餃子宴,其樂融融共話團結情。為了弘揚傳統文化,進一步促進各民族之間的相互交流、交融,增進各民族之間的大團結。12月18日中午,34名結親幹部以及邀請的10名結親戶在劉春紅的親戚阿不都克熱木·依米提家共同開展了“民族團結一家親”互幫互學包餃子活動。

活動中,大家一起洗菜、擇菜、和麵、剁陷、擀餃子皮、包餃子,分工明確。針對結親戶主動要求學習紅燒牛肉和涼菜的做菜方法,職工楊岩琴從配料到各菜的切法、火候的大小到烹飪整個過程,給10位結親戶詳細耐心的講解和示範,結親戶也認真的學習和諮詢,廚房不斷的傳來陣陣歡笑聲和讚美之詞!當把紅燒牛肉、韭菜銀芽、心靈美蘿蔔絲、比哈密瓜更甜以及香噴噴的餃子端到桌上時,各種菜色、香、味俱全,到場的職工幹部和結親戶互相夾菜和餃子,女主人帕夏古麗·托合提激動的笑著說:“這些菜太好吃了,亞克西,亞克西!我們今後也要向你們學習各種菜的做法,我們也要多吃蔬菜,這樣日子才能紅紅火!”

王肖的親戚阿不力孜·巴拉提高興的說:“豆芽菜我20年前吃過一次,就再也沒有吃過了,今天吃了太好吃了,我們以後也要多做著吃!謝謝你們熱合買提!”各族群眾不僅僅可以學會了包餃子,做各種菜,加深了結親對子之間和職工內部的感情,同時也增進了各民族之間瞭解。在這寒風陣陣的日子裡,包出了熱情,吃出了快樂,送出了祝福,品嘗了暖暖民族情!

在餐後舉辦的“親戚談心話團結”活動中,王建軍的親戚圖爾蓀古麗·伊斯馬伊力熱淚盈眶的說:“我的弟弟王建軍對我太好了,得知我腿疼有風濕,給我買了好多藥膏,我堅持貼了後好多了,你們太關心我們了,我們很感動,你們才是我們的親人啊!”; 邢斌德的親戚艾合麥提·麥麥提激動的說:“感謝黨,感謝駐村工作組,感謝馮書記,組織我們去烏魯木齊市,吃美食看風景,很高興認識我的親戚邢斌德弟弟,他很照顧和關心我和家人,我們終生是親戚!”。

孫慧的親戚伊薩克•艾合買提自己作詞作曲,寫了8首讚美歌頌黨和政府、歌頌駐村工作組、歌頌場黨委、讚美翻譯的詩歌,一首首詩歌內容豐富且詞意押韻,朗朗上口,贏得了在場職工和結親戶的陣陣掌聲和喝彩聲,他最後向場黨委贈送了一面錦旗,表達衷心感謝之情,將活動推向了高潮,在場的結親戶和職工幹部留下了感動的淚水!大家互相握手和擁抱,久久不願分開!

在七天的朝夕相處中,全體結親幹部帶著真誠聊家常,帶著真心解民憂,用真情架起溝通橋樑,用真愛澆灌民族團結之花。

濃濃的不舍之情是前7次幹部職工面對面、心貼心真心付出的成果,是結親戶最樸實最真誠的心聲!願民族團結之花永遠盛開在祖國大地!

短短的七天,有感動、有真情、有承諾,大家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結親周”活動的開展,拉近了心與心的距離。

每一頓飯、每一次寒暄、每一個雪中送炭的舉動,都構成一幅幅民族團結精彩畫面。

56個民族,都是龍的傳人,相信通過大家的努力,我們的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情更深,生活更加美好,國家愈來愈繁榮富強!(新疆農業科學院綜合試驗場供稿)

這個冬天,喀什疏勒縣庫木西力克鄉10村群眾的家裡,因為有了新疆農業科學院綜合試驗場親戚的到來,變得格外溫暖。各家都準備了家裡最整潔舒適的房間、最新的被褥床單、最美味的美食果品,熱情地迎接遠道而歸的親戚。

“結親周”活動要重在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新疆農科院副院長戴健一直指導著綜合試驗場結親周活動的貫徹落實。這是新疆農科院加工所所長、庫木西力克鄉10村第一書記張平給新疆農科院副院長戴健(上圖右一)彙報結親工作情況。

新疆農科院副院長、駐庫木西力克鄉總領隊趙德提·阿不都哈德爾也對綜合試驗場結親周活動圓滿實施進行了指導和支持。

一次最難忘的生日,蘊含著情,承載著愛,生日背後是結親幹部和村民對群眾工作的期盼、信任與認可,更為結親周活動增添了力量。

“馮書記,謝謝你,上周我剛到你們單位走親戚,這周您又來了,今天還住在我家裡,幫我勞動,還給我過生日,我真的很感動”。伊薩克·艾合買提留下來幸福的淚水。

12月12日,按照統一的安排部署,5人一小組開展活動,在伊薩克·艾合買提的家中,得知結親幹部要來,早早地將家中收拾的乾乾淨淨,架起了熱乎乎的火爐,新疆農科院綜合試驗場黨委書記馮懷章與他交流起了十九大的學習體會,伊薩克·艾合買提越講越高興,他說:“我是一名黨員,如果把党比喻成一顆大樹,我們每一名黨員就是大樹的一個根系,只要所有根系都健康茁壯,我們的大樹就一定能越長越好。”

"都塔爾"的琴聲渾厚、悠揚,是新疆維吾爾族鍾情的傳統彈絃樂器。伊薩克·艾合買提還激動得拿起了都塔爾,用妙語連珠的維吾爾諺語,向在場的人彈唱起自己的感悟。

得知12月13號是伊薩克·艾合買提的生日,結親幹部早早就忙了起來,定做了蛋糕,做好了長壽麵,並在家中一起做了一桌豐盛的午餐,結親幹部們一起為伊薩克·艾合買提過了一個難忘的生日。伊薩克·艾合買提激動地留下了眼淚。他哭著說:“我今年45歲,這還是我第一次過生日,第一次吃蛋糕、第一次吃長壽麵,還和這麼多親人們在一起,我想起了我去世的媽媽,想起了我小時候的事情,今後我要好好幹活,把孩子培養好,讓日子越來越好,也邀請你們明年再來和我一起過生日。

12月16日,雪後第二天,白雪皚皚的大地,冰冷刺骨的寒風,這樣的天氣、這樣的週末,城裡人應該是待在家中避寒,抑或是商場購物,或是親朋好友聚會;農村人沒有城市的安逸,沒有商場的喧囂,只有親朋好友的相聚……大家在熱西旦親戚家歡聚聊天,不知不覺提到玉米的事兒,才瞭解到部分結親戶家裡由於缺少勞動力還有一些農活沒有幹完,但是親戚不願意讓遠方來的親人累著,也不想告訴親人還有活沒幹完。

暖心故事多,點點滴滴都是情。新疆農業科學院副院長杜偉與場領導一起帶著大家在走訪過程中看到還沒有幹完的農活,都讓大家記錄下來,熱西旦、阿依加瑪麗、孫慧、阿不都等親戚家裡都不同程度的幾百公斤玉米需要脫粒,這些活人工幹一月也很難幹完,杜偉表示一定要把這些活幫著幹完。

之後幫忙租脫粒機,利用機械提高效率,一起幫助脫粒,頂著寒風,踩著濕滑的地面,各自分工,與親戚一起體驗勞動的快樂,一堆堆放在家中的苞米棒子,變成了凝聚真情的玉米粒子,親戚臉上流露出一份份洋溢的感動,口中一句句感激之語,屋外的寒意瞬間冰釋。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正如歌詞唱的一樣,我們都是祖國大家庭的一員,我們團結友愛,互相幫助,親如一家。我們一起分享快樂,一起戰勝困難,一起在風雪中勞動,一起在暖爐旁長聊…

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重要性,是做好群眾工作的必然要求,是推進扶貧攻堅的有效途徑。還在來喀什的火車上,丁萬紅就接到了親戚瓦哈普·阿西木孫女佐日古麗打來的電話:“丁姨,聽村幹部說你們要來,我們在家把爐子燒的熱熱的等你們呢,啥時候到村裡?”,到村的第二天一大早親戚就過來看望,並熱情的邀請丁萬紅去他家做客。借此機會,新疆農科院綜合試驗場組織開展了“科學飲食新理念,喬遷美居新氣象”為主題的活動。

由於親戚們的飲食結構單一,飲食主要以麵食為主,最常吃的有:饢、抓飯、包子、餛燉、湯麵、清燉肉等,根據合理的飲食結構,新疆農科院綜合試驗場幹部職工制定了菜譜,引導他們合理的飲食搭配,購置了他們很少食用的芹菜、木耳、小白菜、豆芽、蘑菇、土豆、黃瓜、胡蘿蔔、辣椒、番茄等食材,並給親戚普及每種蔬菜的營養成分和烹飪技巧,用簡單的幾種菜我們烹飪出了10道菜,大家吃了都在點贊,丁萬紅的親戚激動的說:“我都60多歲了,從來沒有吃過這麼多種好吃的蔬菜,你們今天做的亞克西”!

正巧親戚家搬了新房,又精心策劃對新家的窗戶和床鋪收拾一新,並給家裡的2個小朋友買了帽子、遙控玩具車、電子琴、氣球和新的桌單,表達了對她家喜搬新居的祝賀。

給親戚帶來他們沒有嘗試過的飲食、幫親戚把家佈置的美美的,在新家品嘗特色美食,感覺像在自己家裡一樣,更進一步加深了和親戚之間的交流交融,增進了感情。

庫木西力克鄉十村人均種植面積不足2畝,種植面積小,一方面要依靠科學種植提高產量來提高收入,另一方面要發展庭院經濟增加效益,但如何將農業、畜牧業迴圈利用對於他們來說還是個難題。

科技知識的普及對他們來說猶如春雨般珍貴,只有科學技術新知識的運用才能讓親戚的生活走向美好。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阿不都·哈力克的親戚亞森·蘇萊曼家有兩頭肉牛已經飼養了一年多了,但只有320公斤。新疆農科院綜合試驗場綠色養殖中心主任師旭明聽說此事,便特地來到亞森·蘇萊曼家,同時組織村裡相關養殖戶,在牛棚現場指導他們如何飼養肉牛和奶牛,師旭明以他豐富的管理經驗,告訴大家肉牛育肥需要精細化飼養才能快速提高產肉量,在飼料的配比上嚴格控制,適當添加鹽和糖,按時調整進食量,到明年4月即可出欄,他自信的說:“按照我說的進行飼喂這個牛明年4月就可以出欄,重量至少420公斤,市場價在1.2萬元左右。”親戚和她大兒子聽完後豎起大拇指,一個勁感謝,並表示一定好好養牛,不懂的打電話及時諮詢,爭取賣個好價錢。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新疆農科院綜合試驗場相關技術人員還將如何發展庭院經濟,將種植、養殖迴圈利用的理念傳授給村民,讓他們將自己院子裡的資源充分利用。

瞭解到村裡有2個年輕人在庫木西力克鄉開了理髮店,當地傳統觀念是男理髮師只能給男士理髮,男士不能摸女士的頭,為了轉變這種傳統舊觀念,讓他們跟上新時代發展,場領導帶領18位女同事步行3公里前往他們的理髮店給他們捧場。

在張憶潔弟弟麥麥提·艾力的店裡,張憶潔首當其衝讓弟弟給她洗髮吹風,弟弟很嫺熟的操作了,還有2位女士體驗了洗剪吹一體化服務,陳國英說:“這是這麼多年來享受過最熱情、性價比最高的服務了”,麥麥提·艾力說:“以前店裡接待的均是男士顧客,今天一下來了這麼多女士有點緊張,不知道準備的玫瑰花味的洗髮水你們喜不喜歡,等我店面裝修後再請你們來洗頭!”,張憶潔說:“明年我邀請你去烏魯木齊的髮廊做頭髮,順便學習一下他們是怎麼服務和理髮的。”麥麥提·艾力說:“好的,我明年一定去學習”。

隨後大家參觀了阿孜·鐵力的店,2名女士剪了頭髮,大家針對店面給出了一些關於衛生、消毒、環境等方面的的改進建議。場領導說:“時代在發展,陳舊的觀念打破了,思想解放了,女顧客也來了,生意好了,掙錢多了,生活水準自然就提高了,這就開闢了一條脫貧致富的新道路。”同時,給出了一些經營模式的相關建議。理髮師聽了建議後,笑著說:“你們真是我的親人,你們的建議亞克西,我會按照你們的建議好好經營,爭取做成鄉里最好的示範點”。

愉悅的氛圍和細微的關注拉近大家的距離。每晚的聯歡活動和兩次大型的精彩豐呈的聯歡活動上,親戚們用一對對牽手、貼面的團結走秀掀起陣陣笑聲和歡呼聲;一個個溫馨的餃子蘊含著各民族在一起擀餃子皮、包餃子的互動情深。一首首“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團結就是力量”、“愛我中華”等歌曲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和美好的嚮往。一曲曲麥西來甫將各族同胞在一起的歡樂和熱情推向高潮。一句句感人肺腑的真情感言讓大家潸然淚下。

12月18日早上,恰逢週一升國旗,新疆農業科學院綜合試驗場全體結親幹部職工與村民在村委會參加升國旗、公民宣誓儀式。

團團圓圓一家親餃子宴,其樂融融共話團結情。為了弘揚傳統文化,進一步促進各民族之間的相互交流、交融,增進各民族之間的大團結。12月18日中午,34名結親幹部以及邀請的10名結親戶在劉春紅的親戚阿不都克熱木·依米提家共同開展了“民族團結一家親”互幫互學包餃子活動。

活動中,大家一起洗菜、擇菜、和麵、剁陷、擀餃子皮、包餃子,分工明確。針對結親戶主動要求學習紅燒牛肉和涼菜的做菜方法,職工楊岩琴從配料到各菜的切法、火候的大小到烹飪整個過程,給10位結親戶詳細耐心的講解和示範,結親戶也認真的學習和諮詢,廚房不斷的傳來陣陣歡笑聲和讚美之詞!當把紅燒牛肉、韭菜銀芽、心靈美蘿蔔絲、比哈密瓜更甜以及香噴噴的餃子端到桌上時,各種菜色、香、味俱全,到場的職工幹部和結親戶互相夾菜和餃子,女主人帕夏古麗·托合提激動的笑著說:“這些菜太好吃了,亞克西,亞克西!我們今後也要向你們學習各種菜的做法,我們也要多吃蔬菜,這樣日子才能紅紅火!”

王肖的親戚阿不力孜·巴拉提高興的說:“豆芽菜我20年前吃過一次,就再也沒有吃過了,今天吃了太好吃了,我們以後也要多做著吃!謝謝你們熱合買提!”各族群眾不僅僅可以學會了包餃子,做各種菜,加深了結親對子之間和職工內部的感情,同時也增進了各民族之間瞭解。在這寒風陣陣的日子裡,包出了熱情,吃出了快樂,送出了祝福,品嘗了暖暖民族情!

在餐後舉辦的“親戚談心話團結”活動中,王建軍的親戚圖爾蓀古麗·伊斯馬伊力熱淚盈眶的說:“我的弟弟王建軍對我太好了,得知我腿疼有風濕,給我買了好多藥膏,我堅持貼了後好多了,你們太關心我們了,我們很感動,你們才是我們的親人啊!”; 邢斌德的親戚艾合麥提·麥麥提激動的說:“感謝黨,感謝駐村工作組,感謝馮書記,組織我們去烏魯木齊市,吃美食看風景,很高興認識我的親戚邢斌德弟弟,他很照顧和關心我和家人,我們終生是親戚!”。

孫慧的親戚伊薩克•艾合買提自己作詞作曲,寫了8首讚美歌頌黨和政府、歌頌駐村工作組、歌頌場黨委、讚美翻譯的詩歌,一首首詩歌內容豐富且詞意押韻,朗朗上口,贏得了在場職工和結親戶的陣陣掌聲和喝彩聲,他最後向場黨委贈送了一面錦旗,表達衷心感謝之情,將活動推向了高潮,在場的結親戶和職工幹部留下了感動的淚水!大家互相握手和擁抱,久久不願分開!

在七天的朝夕相處中,全體結親幹部帶著真誠聊家常,帶著真心解民憂,用真情架起溝通橋樑,用真愛澆灌民族團結之花。

濃濃的不舍之情是前7次幹部職工面對面、心貼心真心付出的成果,是結親戶最樸實最真誠的心聲!願民族團結之花永遠盛開在祖國大地!

短短的七天,有感動、有真情、有承諾,大家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結親周”活動的開展,拉近了心與心的距離。

每一頓飯、每一次寒暄、每一個雪中送炭的舉動,都構成一幅幅民族團結精彩畫面。

56個民族,都是龍的傳人,相信通過大家的努力,我們的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情更深,生活更加美好,國家愈來愈繁榮富強!(新疆農業科學院綜合試驗場供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