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關注丨2017年,反腐倡廉十件大事

原標題:2017年反腐倡廉十件大事

反腐敗鬥爭不鬆懈不停歇

從時間上看, 2017年是十八大的“收官”年, 但從反腐強度來看, 中國反腐敗鬥爭並沒有也不可能進入見好就收的“收官”階段。

這一年, 中央仍然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 保持高壓反腐的節奏不變、決心不減, 取得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並得到鞏固和發展。 不管是從落馬“大老虎”的數量和級別來看, 還是從反腐領域和處分人數來看, 2017年反腐敗鬥爭具有承前啟後的作用, 既緊盯關鍵領域的主要負責人, 為改革保駕護航, 又清理紀檢系統“內鬼”, 維護反腐正義。

這一年反腐更加強調政治紀律建設, 深入查處違反政治紀律行為和管黨治党不嚴問題;更加強調政治生態修復, 對於選人用人方面的腐敗問題和政治腐敗與經濟腐敗相交織的行為嚴懲不貸, 孫政才、王三運、項俊波等人的落馬即是典型。 這一系列“打虎”行動兌現了十八大之初中央所作的政治承諾, 駁斥了一些錯誤的反腐論調, 為十八大反腐增添上一筆濃重的色彩。

這一年反腐成績並不亞於其他年份, 鞏固了之前反腐敗上不封頂的反腐成果, 發展了反腐無禁區無死角的工作原則, 為反腐敗鬥爭確立了新的奮鬥目標和提供了新的工作遵循。

五年來的反腐成果說明, 中國反腐敗鬥爭已進入一個新時代。

在新時代, 反腐敗鬥爭不僅是一場攻堅戰, 而且是一場持久戰。 中國反腐敗鬥爭將面臨新的挑戰和困難, 對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新的變種要時刻保持警惕, 容不得任何鬆懈。 反腐敗鬥爭永遠在路上, 鞏固壓倒性態勢、奪取反腐敗鬥爭壓倒性勝利的決心必須堅如磐石。

(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 莊德水)

2017年是十八大以來中國反腐敗取得重要突破的一年, 反腐敗工作成績斐然, 反腐敗鬥爭進入了新階段。 這主要表現為六個關鍵字。 第一, 上臺階。 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 並鞏固發展, 不敢腐的目標初步實現, 不能腐的籠子越紮越牢, 不想腐的堤壩正在構築, 中國反腐敗上了一個新臺階。 第二, 立目標。

十九大報告提出, 要奪取反腐敗鬥爭壓倒性勝利, 通過不懈努力換來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為反腐敗工作指出了明確的方向。 第三, 樹形象。 2017年追逃追贓工作取得重要進展, “百名紅通人員”超半數歸案。 《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宣言》宣示了中國推動反腐敗國際合作的堅強決心和堅定態度, 為中國反腐敗樹立了良好的國際形象。 第四, 糾四風。 八項規定實施細則的修訂增強了指導性和操作性, 提升了作風建設的執行力, 四風問題得到有效遏制。 第五, 改體制。 全國推開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 通過深化體制改革擴大監察工作的覆蓋面, 提升監察工作的有效性。 第六, 得民心。 強化扶貧領域的監督執紀問責, 推動了反腐敗工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深度融合,
提升了老百姓的獲得感, 厚植了黨的執政基礎。

(北京航空航太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副院長、廉潔研究與教育中心副主任 杜治洲)

十九大提出反腐敗新目標:

奪取壓倒性勝利

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

十九大報告著眼於實現新時代我們黨的歷史使命, 對反腐形勢作出判斷並明確目標:“當前, 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複雜, 鞏固壓倒性態勢、奪取壓倒性勝利的決心必須堅如磐石。 ”提出要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 堅持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 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 堅決防止黨內形成利益集團。 要強化不敢腐的震懾, 紮牢不能腐的籠子, 增強不想腐的自覺, 通過不懈努力換來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 將試點工作在全國推開, 組建國家、省、市、縣監察委員會, 同黨的紀律檢查機關合署辦公, 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 制定國家監察法, 依法賦予監察委員會職責許可權和調查手段,用留置取代“兩規”措施。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奪取反腐敗鬥爭壓倒性勝利”要求,吹響了最終戰勝腐敗、解決腐敗問題的戰鬥號角,也描繪出了一張戰略藍圖。十九大閉幕後首月,中紀委拿下兩“虎”:中共中央宣傳部原副部長魯煒、遼寧省原副省長劉強,同時通報了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原院長孟偉等20多名官員的違紀問題,向全社會釋放反腐敗力度不減、節奏不變的強烈信號。

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已形成

2017年1月6日至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全體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強化黨內監督,推進標本兼治,全面加強紀律建設,持之以恆抓好作風建設,把反腐敗鬥爭引向深入,不斷增強全面從嚴治黨的系統性、創造性、實效性。習近平指出,經過全黨共同努力,黨的各級組織管黨治黨主體責任明顯增強,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得到堅決落實,党的紀律建設全面加強,腐敗蔓延勢頭得到有效遏制,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不敢腐的目標初步實現,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壩正在構築,黨內政治生活呈現新的氣象。

這次全會還審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監督執紀工作規則(試行)》,緊扣監督執紀工作流程,明確工作規程,要求把紀委的自我監督同接受黨內監督、社會監督等有機結合,給監督執紀權戴上了“緊箍”,紮緊了制度籠子,有效防止“燈下黑”,確保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不被濫用。

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全面推開

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在全國各地推開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決定》,要求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自治州、縣、自治縣、市、市轄區設立監察委員會,行使監察職權。監察委員會按照管理許可權,對本地區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依法實施監察。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將試點工作在全國推開,組建國家、省、市、縣監察委員會,同黨的紀律檢查機關合署辦公,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為了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根據黨中央確定的《關於在全國各地推開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方案》,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了這一決定。

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是黨中央決定進行的一項事關全域的重大政治體制改革舉措。在2017年底2018年初召開的省、市、縣人民代表大會上產生三級監察委員會,使改革與地方人大換屆工作緊密銜接,有利於加快改革步伐,確保改革有序深入推進,是鞏固發展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的必然要求。

八項規定實施細則修訂

2017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審議《中共中央政治局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的實施細則》。

修訂後的實施細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對党的作風建設的新部署新要求,堅持問題導向,根據這幾年中央八項規定實施過程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著重對改進調查研究、精簡會議活動、精簡檔簡報、規範出訪活動、改進新聞報導、厲行勤儉節約等方面內容作了進一步規範、細化和完善,更加切合工作實際,增強了指導性和操作性。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帶頭弘揚党的優良作風,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為全黨作出表率。

黨的十九大剛剛閉幕後的第一次政治局會議,就研究進一步深化落實中央八項規定,既是對黨的十九大新部署新要求的堅定貫徹,也向全黨全社會釋放了強烈信號: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必須馳而不息改進作風,把全面從嚴治党向縱深推進。

“百名紅通人員”超半數歸案

2017年12月6日下午,外逃加拿大的“百名紅通人員”李文革回國投案,成為自2015年4月22日發佈“百名紅通人員”名單後到案的第51人。至此,“百名紅通人員”超半數歸案,2017年到案的已達14人,其中黨的十九大後到案3人。據統計,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中央反腐敗協調小組的直接指揮下,中央追逃辦加強統籌協調,各地區各部門積極行動、密切協作,2017年以來共追回外逃人員1021名,其中黨員和國家工作人員292人,追贓金額9.03億元人民幣。我國通過設置防逃程式,實現新增外逃人員大幅下降,從2014年的101人降至2015年的31人,2016年為19人,2017年1月至9月為4人。

反腐敗國際追逃追贓工作之所以能夠取得豐碩成果,其根本保證就在於強化党的領導,始終堅持統籌協調、發揮制度優勢。追逃追贓工作涉及國內國外方方面面,只有堅持党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域、協調各方的領導作用,才能掌握主動、抓出成效。

巡視制度進一步完善

2017年8月,隨著第12輪巡視整改情況全部公佈,十八屆中央巡視圓滿收官,一屆任期內中央巡視全覆蓋在黨的歷史上首次實現。不僅是中央巡視首次實現全覆蓋,省級巡視全覆蓋也如期完成。截至2017年4月底,各省區市黨委已順利完成8362個地方、部門、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全面巡視任務,實現了本屆黨委任期巡視全覆蓋。

此輪巡視最大的亮點是首次開展了“機動式”巡視,十九大後“首虎”、中宣部原副部長魯煒的落馬,便是“機動式”巡視作用的彰顯。“機動式”巡視,是在第十二輪巡視首次推出的新招。與常規巡視和專項巡視相比,“機動式”巡視規模更小、人員更少,每個機動小組只有五六個人。不同於常規巡視的綜合體檢和專項巡視的專項檢查,“機動式”巡視問題導向更加鮮明,哪裡問題反映突出就去哪裡,機動靈活地選定巡視任務。

巡視的實踐不斷豐富,使得巡視制度進一步完善。2017年7月14日,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正式發佈。巡視工作條例再“升級”,總結吸納巡視工作實踐創新成果,對中央和國家機關巡視工作、市縣巡察工作、一屆任期內巡視全覆蓋等作出明確規定,為依紀依規開展巡視、推動巡視工作向縱深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強化監督執紀保障脫貧攻堅

2017年7月3日,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工作電視電話會召開。會議強調,要從中央紀委和省級紀委做起,一級抓一級、層層傳導壓力,推動管黨治黨政治責任落實到基層。要以黨中央關於脫貧攻堅的要求為尺子,瞪大眼睛、拉長耳朵,重點查處貫徹中央脫貧工作決策部署不堅決不到位,弄虛作假、陽奉陰違的行為,確保中央政令暢通。堅決糾正以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對待扶貧工作、做表面文章的問題,樹立起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鮮明導向。嚴肅查處貪污挪用、截留私分,優親厚友、虛報冒領,雁過拔毛、強佔掠奪問題,對膽敢向扶貧資金財物“動乳酪”的嚴懲不貸。

此次電視電話會召開後,全國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按照中央紀委的部署,圍繞本地區扶貧開發工作中的突出問題精准發力、精准監督,以紀律保障扶貧。各級黨委和紀檢監察機關進一步強化責任感和緊迫感,加大監督執紀問責力度,為打贏脫貧攻堅戰保駕護航,使脫貧成效讓群眾認可,經得住歷史的檢驗,確保黨的好政策落到實處,增強群眾的獲得感。

糾正“四風”不止步

2017年12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糾正“四風”不能止步,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習近平總書記是就新華社一篇《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新表現值得警惕》的文章作出指示的。他指出,文章反映的情況,看似新表現,實則老問題,再次表明“四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反復性。糾正“四風”不能止步,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各地區各部門都要擺擺表現,找找差距,抓住主要矛盾,特別要針對表態多調門高、行動少落實差等突出問題,拿出過硬措施,扎扎實實地改。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轉變作風,身體力行,以上率下,形成“頭雁效應”。

這一重要指示,一針見血、切中時弊,內涵豐富、要求明確,充分表明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持之以恆正風肅紀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指示發出以後,全國各地、各部門迅速掀起糾正“四風”的熱潮,突出圍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這些影響群眾切身利益的腐敗現象找差距、除病根。

中國反腐話語權不斷增強

2017年9月3日至5日,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在福建省廈門市舉辦。與會國協商一致通過《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宣言》。《廈門宣言》是廈門會晤的主要成果之一。9月4日,金磚國家領導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巴西總統特梅爾、俄羅斯總統普京、南非總統祖馬、印度總理莫迪)在福建廈門簽署,自2017年9月4日起實施。

金磚國家領導人就加強反腐敗合作達成重要共識並寫入《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宣言》,這是中國向構建國際反腐敗合作新格局的目標邁出的又一個堅實步伐,在譜寫反腐敗國際合作新篇章中留下了濃重一筆。中國主動宣導構建國際反腐敗新秩序,積極推動國際追逃追贓務實合作,不斷增強國際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充分展現領導力和影響力,貢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了中國方案。

辦公用房用車有新規範

2017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黨政機關辦公用房管理辦法》《黨政機關公務用車管理辦法》,在全國層面統一辦公用房的規範、完善了公務用車制度。

《黨政機關辦公用房管理辦法》是首部全國層面統一規範各級黨政機關辦公用房管理的黨內法規,新規意在解決當前辦公用房中出現的職責不清、調劑困難、超標建設等六方面突出問題。《黨政機關公務用車管理辦法》以全面實行公務用車編制和標準管理為核心,強化配備、使用、處置等全流程管理,著力構建公務用車管理新制度,確保管用、實用。新規將公車的範疇細化,對各類公車都明確了清晰標準。

來源丨檢察日報

依法賦予監察委員會職責許可權和調查手段,用留置取代“兩規”措施。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奪取反腐敗鬥爭壓倒性勝利”要求,吹響了最終戰勝腐敗、解決腐敗問題的戰鬥號角,也描繪出了一張戰略藍圖。十九大閉幕後首月,中紀委拿下兩“虎”:中共中央宣傳部原副部長魯煒、遼寧省原副省長劉強,同時通報了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原院長孟偉等20多名官員的違紀問題,向全社會釋放反腐敗力度不減、節奏不變的強烈信號。

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已形成

2017年1月6日至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全體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強化黨內監督,推進標本兼治,全面加強紀律建設,持之以恆抓好作風建設,把反腐敗鬥爭引向深入,不斷增強全面從嚴治黨的系統性、創造性、實效性。習近平指出,經過全黨共同努力,黨的各級組織管黨治黨主體責任明顯增強,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得到堅決落實,党的紀律建設全面加強,腐敗蔓延勢頭得到有效遏制,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不敢腐的目標初步實現,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壩正在構築,黨內政治生活呈現新的氣象。

這次全會還審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監督執紀工作規則(試行)》,緊扣監督執紀工作流程,明確工作規程,要求把紀委的自我監督同接受黨內監督、社會監督等有機結合,給監督執紀權戴上了“緊箍”,紮緊了制度籠子,有效防止“燈下黑”,確保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不被濫用。

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全面推開

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在全國各地推開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決定》,要求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自治州、縣、自治縣、市、市轄區設立監察委員會,行使監察職權。監察委員會按照管理許可權,對本地區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依法實施監察。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將試點工作在全國推開,組建國家、省、市、縣監察委員會,同黨的紀律檢查機關合署辦公,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為了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根據黨中央確定的《關於在全國各地推開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方案》,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了這一決定。

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是黨中央決定進行的一項事關全域的重大政治體制改革舉措。在2017年底2018年初召開的省、市、縣人民代表大會上產生三級監察委員會,使改革與地方人大換屆工作緊密銜接,有利於加快改革步伐,確保改革有序深入推進,是鞏固發展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的必然要求。

八項規定實施細則修訂

2017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審議《中共中央政治局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的實施細則》。

修訂後的實施細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對党的作風建設的新部署新要求,堅持問題導向,根據這幾年中央八項規定實施過程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著重對改進調查研究、精簡會議活動、精簡檔簡報、規範出訪活動、改進新聞報導、厲行勤儉節約等方面內容作了進一步規範、細化和完善,更加切合工作實際,增強了指導性和操作性。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帶頭弘揚党的優良作風,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為全黨作出表率。

黨的十九大剛剛閉幕後的第一次政治局會議,就研究進一步深化落實中央八項規定,既是對黨的十九大新部署新要求的堅定貫徹,也向全黨全社會釋放了強烈信號: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必須馳而不息改進作風,把全面從嚴治党向縱深推進。

“百名紅通人員”超半數歸案

2017年12月6日下午,外逃加拿大的“百名紅通人員”李文革回國投案,成為自2015年4月22日發佈“百名紅通人員”名單後到案的第51人。至此,“百名紅通人員”超半數歸案,2017年到案的已達14人,其中黨的十九大後到案3人。據統計,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中央反腐敗協調小組的直接指揮下,中央追逃辦加強統籌協調,各地區各部門積極行動、密切協作,2017年以來共追回外逃人員1021名,其中黨員和國家工作人員292人,追贓金額9.03億元人民幣。我國通過設置防逃程式,實現新增外逃人員大幅下降,從2014年的101人降至2015年的31人,2016年為19人,2017年1月至9月為4人。

反腐敗國際追逃追贓工作之所以能夠取得豐碩成果,其根本保證就在於強化党的領導,始終堅持統籌協調、發揮制度優勢。追逃追贓工作涉及國內國外方方面面,只有堅持党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域、協調各方的領導作用,才能掌握主動、抓出成效。

巡視制度進一步完善

2017年8月,隨著第12輪巡視整改情況全部公佈,十八屆中央巡視圓滿收官,一屆任期內中央巡視全覆蓋在黨的歷史上首次實現。不僅是中央巡視首次實現全覆蓋,省級巡視全覆蓋也如期完成。截至2017年4月底,各省區市黨委已順利完成8362個地方、部門、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全面巡視任務,實現了本屆黨委任期巡視全覆蓋。

此輪巡視最大的亮點是首次開展了“機動式”巡視,十九大後“首虎”、中宣部原副部長魯煒的落馬,便是“機動式”巡視作用的彰顯。“機動式”巡視,是在第十二輪巡視首次推出的新招。與常規巡視和專項巡視相比,“機動式”巡視規模更小、人員更少,每個機動小組只有五六個人。不同於常規巡視的綜合體檢和專項巡視的專項檢查,“機動式”巡視問題導向更加鮮明,哪裡問題反映突出就去哪裡,機動靈活地選定巡視任務。

巡視的實踐不斷豐富,使得巡視制度進一步完善。2017年7月14日,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正式發佈。巡視工作條例再“升級”,總結吸納巡視工作實踐創新成果,對中央和國家機關巡視工作、市縣巡察工作、一屆任期內巡視全覆蓋等作出明確規定,為依紀依規開展巡視、推動巡視工作向縱深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強化監督執紀保障脫貧攻堅

2017年7月3日,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工作電視電話會召開。會議強調,要從中央紀委和省級紀委做起,一級抓一級、層層傳導壓力,推動管黨治黨政治責任落實到基層。要以黨中央關於脫貧攻堅的要求為尺子,瞪大眼睛、拉長耳朵,重點查處貫徹中央脫貧工作決策部署不堅決不到位,弄虛作假、陽奉陰違的行為,確保中央政令暢通。堅決糾正以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對待扶貧工作、做表面文章的問題,樹立起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鮮明導向。嚴肅查處貪污挪用、截留私分,優親厚友、虛報冒領,雁過拔毛、強佔掠奪問題,對膽敢向扶貧資金財物“動乳酪”的嚴懲不貸。

此次電視電話會召開後,全國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按照中央紀委的部署,圍繞本地區扶貧開發工作中的突出問題精准發力、精准監督,以紀律保障扶貧。各級黨委和紀檢監察機關進一步強化責任感和緊迫感,加大監督執紀問責力度,為打贏脫貧攻堅戰保駕護航,使脫貧成效讓群眾認可,經得住歷史的檢驗,確保黨的好政策落到實處,增強群眾的獲得感。

糾正“四風”不止步

2017年12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糾正“四風”不能止步,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習近平總書記是就新華社一篇《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新表現值得警惕》的文章作出指示的。他指出,文章反映的情況,看似新表現,實則老問題,再次表明“四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反復性。糾正“四風”不能止步,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各地區各部門都要擺擺表現,找找差距,抓住主要矛盾,特別要針對表態多調門高、行動少落實差等突出問題,拿出過硬措施,扎扎實實地改。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轉變作風,身體力行,以上率下,形成“頭雁效應”。

這一重要指示,一針見血、切中時弊,內涵豐富、要求明確,充分表明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持之以恆正風肅紀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指示發出以後,全國各地、各部門迅速掀起糾正“四風”的熱潮,突出圍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這些影響群眾切身利益的腐敗現象找差距、除病根。

中國反腐話語權不斷增強

2017年9月3日至5日,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在福建省廈門市舉辦。與會國協商一致通過《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宣言》。《廈門宣言》是廈門會晤的主要成果之一。9月4日,金磚國家領導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巴西總統特梅爾、俄羅斯總統普京、南非總統祖馬、印度總理莫迪)在福建廈門簽署,自2017年9月4日起實施。

金磚國家領導人就加強反腐敗合作達成重要共識並寫入《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宣言》,這是中國向構建國際反腐敗合作新格局的目標邁出的又一個堅實步伐,在譜寫反腐敗國際合作新篇章中留下了濃重一筆。中國主動宣導構建國際反腐敗新秩序,積極推動國際追逃追贓務實合作,不斷增強國際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充分展現領導力和影響力,貢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了中國方案。

辦公用房用車有新規範

2017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黨政機關辦公用房管理辦法》《黨政機關公務用車管理辦法》,在全國層面統一辦公用房的規範、完善了公務用車制度。

《黨政機關辦公用房管理辦法》是首部全國層面統一規範各級黨政機關辦公用房管理的黨內法規,新規意在解決當前辦公用房中出現的職責不清、調劑困難、超標建設等六方面突出問題。《黨政機關公務用車管理辦法》以全面實行公務用車編制和標準管理為核心,強化配備、使用、處置等全流程管理,著力構建公務用車管理新制度,確保管用、實用。新規將公車的範疇細化,對各類公車都明確了清晰標準。

來源丨檢察日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