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母豬死胎的原因及對策

1、原因

1.1 非傳染性因素

1.1.1 遺傳因素 中小型場家在引種上不注重種豬系譜, 或小群自繁自養, 在配種時較易造成近親繁殖。 從遺傳學角度分析可引起產怪胎、死胎, 導致妊娠期延長, 使足月胎兒在子宮內因擁擠扯斷臍帶而死亡。

1.1.2 初配年齡因素 高產瘦肉型種母豬的配種時間應為7~8月齡, 體重110~120kg, 第二或第三次情期為宜。 過早配種時, 由於母豬本身發育未成熟, 導致受胎率低, 易引起流產、難產、死胎多, 並且母豬體能損耗大, 影響母豬繁殖性能及使用年限。

1.1.3 老齡因素 一般在3~6胎次無論是產仔數、仔豬初生重、均勻度、生產性能,

還是泌乳性能母豬潛能都得到極大的發揮, 以後隨著胎次的增加, 各種性能呈緩慢下降的趨勢。 卵子過於衰老, 雖可勉強受精, 膽胚胎發育不良, 形成木乃伊胎。 老齡時隨著各種機能下降, 供給胎兒的鈣、磷等礦物質及其它營養因數的量減少, 造成胎兒的鈣、磷等礦物質及其它營養因數的量減少, 造成胎兒營養失衡, 易引起死胎。

1.1.4 生產期過長因素 科學合理地供給母豬日糧, 可使其在產期保持良好的體況。 供給過量的或不足量的蛋白質, 單純提高能量含量, 缺乏維生素、礦物質都可影響母豬的體況。 母豬因過肥、過瘦, 以及缺鈣、老齡、配種過早等因素均可導致胎兒排出緩慢, 造成胎盤中氧的供應中斷, 引起胎兒窒息和不可逆的腦損傷。

產程間隔50分鐘以上, 排出的常為死胎。

1.1.5 飼喂量的因素 母豬在應激條件下會在行為、代謝和分泌等方面進行適應性調整。 母豬首先採取的適應性調整是減少採食量, 如果供給它的營養成分不變, 採食量的降低會影響母豬的體況, 機體抵抗力下降, 供給胎兒的營養不足, 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 若應激條件持續3天以上, 易造成妊娠母豬產弱胎、死胎等。

1.1.6 飼養管理因素 中小型豬場對母豬的飼養管理只流于配種關、哺乳關, 飼喂的日糧過於單純;對於高產瘦肉型母豬的管理也只按地方品種或良雜型飼養法, 一般只在哺乳期和產前10天左右加上料精, 其它時間只喂雜料, 並且混合比例不合理, 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蓄積中毒;高熱量日糧如玉米、高粱、小麥、甘薯乾等,

若超量使用易引起母豬長期便秘或肥胖及子宮內溫度升高, 從而影響胎兒正常發育。 這種降低成本的飼養方式, 影響母豬的繁殖和生產性能潛力發揮及減少使用年限, 綜合效益差。 另外, 對母豬的驅蟲保健、圈舍地面結構和空間合理使用及周圍的環境衛生等不夠重視, 這些與產死胎關係密切。

1.1.7營養缺乏因素在母豬繁殖性能對營養的需求方面, 強調較多的是礦物質、維生素、微量元素等, 尤其是鈣、鎂、鐵、鉻、碘、VA、VB、VE, 母豬對其要求是一定的, 隨意增減都易導致繁殖性的障礙。 現在許多場家都意識到了在母豬飼料中添加預混料和添加劑的重要性, 但還有個別場家使用小廠生產的全階段預混料,

殊不知母豬各階段的營養需要不盡相同, 使用小豬了和大豬料都是不合適的, 正確地是應該選擇正規生產廠家生產的母豬專用料, 這樣不僅可以補充母豬和胎兒營養, 而且還有效的預防了死胎的發生。 挑戰集團生產的空懷期、妊娠期和哺乳期母豬專用預混料在實際養殖生產中收到了良好的應用效果。

1.1.8 應激因素

1.1.8.1妊娠後期母豬不宜強行鞭打、追趕, 避免驚嚇、擁擠、不通風, 減少外界對母豬的機械性應激。

1.1.8.2熱應激對母豬影響較大。 在熱環境中, 母豬採食量降低, 呼吸加快, 在泌乳期失重較多, 泌乳量下降, 內分泌、新陳代謝異常。 由於高溫導致營養攝入不足, 會造成胎兒供血不足和營養不足,

這對正常懷孕期母豬的胎兒損失加大, 死胎率增加。 在夏季分娩的母豬妊娠期和生產時間一般都會延長, 很可能使母豬呼吸加快, 消耗太多能量, 以致分娩無力, 產程延長, 引起死胎;同時, 在母豬適應應激過程中, 易感染繼發呼吸道及產道疾病, 引起母豬發燒, 食欲差, 使母豬的全身機能衰退, 若使用激素類藥物或毒性強的抗生素藥物易引起流產、死胎。

1.2 傳染性因素

有些豬場的疾病淨化程度差, 隨著頻繁引種, 使種豬本身潛伏、攜帶某些病原體。 當營養、環境、溫度變化後, 種豬生理機能發生變化, 抵抗力下降, 種豬本身潛伏、攜帶的病原體也呈顯性感染症狀, 同時也易與當地流行的疾病混合感染, 如:藍耳病、附紅細胞體病、氣喘病、偽狂犬病、豬瘟等, 引起母豬發燒、食欲差、流產、產死胎、妊娠期延長等,造成繁殖性能障礙。

2、預防措施

2.1 淘汰老齡母豬,保持生產高峰期的母豬群。引種時一定搞清楚種豬系譜和種源地和當地流行病情況,最好是從同一地域引種,引種後要隔離飼養,在一個月內可交替使用抗生素淨化隱性疾病,同時要做好驅蟲、消毒和配種前幾種疫苗的防疫程式。

2.2 加強科學飼養管理,日糧營養成分採取最佳科學配比,調控母豬體況。

當母豬受外界應激採食量減少時,必須提高日糧中的礦物元素和維生素含量,增強母豬體制,使母豬盡可能多地供給胎兒營養。根據妊娠母豬各生理階段對營養需求供給合理地日喂量,推薦階段日喂量為:空懷母豬2.2~2.5kg,妊娠前期1.8~2.2kg, 妊娠中期2.2~2.4kg, 妊娠後期2.5~3.8kg,避免過量使用高能量飼料或飼料單一。

2.3 注意夏季管理。

由於高溫高濕,母豬產子時子宮收縮無力,產程延長,呼吸困難,吃料減少,對此情況,首先採取,首先採取降溫措施,同時改變飼喂時間,每天早晨5點和晚上9點各飼喂一次,中間加兩次,使母豬對飼料攝入量增加。給產前7天的母豬的母豬注射VD3和VE。

2.4 正確用藥,科學防治。對待母豬流產及發燒、採食量下降等症狀,不能濫用抗生素、隨意加大藥物劑量。根據各種症狀,分析病因,使用高效、低毒、安全的藥物治療,配合使用青飼料、清潔飲水,增強機體各項功能。另外根據實際情況可脈衝式添加藥物,對母豬進行疾病預防、淨化,只有確保母豬的健康狀況良好,才能充分發揮其生產及繁殖潛力,取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引起母豬發燒、食欲差、流產、產死胎、妊娠期延長等,造成繁殖性能障礙。

2、預防措施

2.1 淘汰老齡母豬,保持生產高峰期的母豬群。引種時一定搞清楚種豬系譜和種源地和當地流行病情況,最好是從同一地域引種,引種後要隔離飼養,在一個月內可交替使用抗生素淨化隱性疾病,同時要做好驅蟲、消毒和配種前幾種疫苗的防疫程式。

2.2 加強科學飼養管理,日糧營養成分採取最佳科學配比,調控母豬體況。

當母豬受外界應激採食量減少時,必須提高日糧中的礦物元素和維生素含量,增強母豬體制,使母豬盡可能多地供給胎兒營養。根據妊娠母豬各生理階段對營養需求供給合理地日喂量,推薦階段日喂量為:空懷母豬2.2~2.5kg,妊娠前期1.8~2.2kg, 妊娠中期2.2~2.4kg, 妊娠後期2.5~3.8kg,避免過量使用高能量飼料或飼料單一。

2.3 注意夏季管理。

由於高溫高濕,母豬產子時子宮收縮無力,產程延長,呼吸困難,吃料減少,對此情況,首先採取,首先採取降溫措施,同時改變飼喂時間,每天早晨5點和晚上9點各飼喂一次,中間加兩次,使母豬對飼料攝入量增加。給產前7天的母豬的母豬注射VD3和VE。

2.4 正確用藥,科學防治。對待母豬流產及發燒、採食量下降等症狀,不能濫用抗生素、隨意加大藥物劑量。根據各種症狀,分析病因,使用高效、低毒、安全的藥物治療,配合使用青飼料、清潔飲水,增強機體各項功能。另外根據實際情況可脈衝式添加藥物,對母豬進行疾病預防、淨化,只有確保母豬的健康狀況良好,才能充分發揮其生產及繁殖潛力,取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