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娃達到這3個目標,才叫學會了加法

怎樣既能理解加法中的數學思維, 又能不懼刷題, 看完這篇就有答案了↓

上個月, 給妞們說數學的時候, 主要圍繞著其中最基礎的內容——認識數量來談,

因為之後的數學學習大部分都離不開數量。

芊媽今天給妞們說的加法, 也是數量的相加。

我記得芊上幼稚園的時候對加法倒是沒有遇上過太多困難, 老師會教給她們加減法一些解題的方式, 比如 “大數記心裡, 小數伸手指, 加法正著數, 減法倒著數。 ”

不過就像我一直以來瞭解到的情況, 我朝大部分老師一般偏重于對解題技巧的教學, 而往往對於數學概念一帶而過。

比如老師教的“加法正著數, 減法倒著數”, 其實只是加法運算的其中一種方法, 通過在數軸上數數得出結果。

而為什麼用數軸能得出加法的結果, 數軸又適合加法裡的哪種情況, 老師並沒有帶孩子再進一步去探究, 沒有讓孩子們一個個從大到小排排隊,

排出一個人肉版數軸, 咱們親自去數一數, 去理解數軸的具體含義。

這也是為什麼, 咱們一考完試就全還給老師了。 這些解題技巧如果不明白背後的含義和規律, 我們考完試後就用不到了, 用不到自然就慢慢忘了。

而到底什麼是加法呢, 這個簡單的問題, 我在沒有研究怎麼教芊數學以來, 從來沒有問過自己。 而在美國幼稚園到小學的教育中, 所有的學習(任何學科)都是從概念開始的。

為什麼要從概念開始, 因為概念就是定義你目前所學這件事的本質, 使它和其他事物區別開來。 “如果當你對一個問題感到困惑時, 就回歸到概念”。

所以我自己在家教芊, 對學校教育的一個補充就是, 試著去帶她回歸到概念(不是背概念啊),

去發現規律。 只有發現了規律, 你才不會困死在某一個刷題技巧中。

那咱們就先看看加法的定義↓

1、加法的定義

翻開國內多個版本的小學數學教材, 我都沒能找到加法的明確定義。 因此, 先借用維琪百科的和美國教材上對加法的定義。

加法, 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數量或數位進行組合, 得到一個新的總數量或數字的過程。

這部分的定義非常重要, 它決定了我們在什麼情況下可以使用加法。 也就是說在那種情況下, 我們需要去把2個或2個以上的數量進行組合。

比如今天的練習汁源中, 有這樣一道題:小芳的花瓶裡1朵花, 她又在裡面插了6朵花。 請問她的花瓶裡現在一共有幾朵花↓

那妞就可以根據加法的含義, 來幫娃理解這道題:

→首先找到關鍵字“一共”並圈出。 只要見到這個關鍵字, 娃就可以立即反應出此時是多個數量的相加, 需要使用加法。

→然後標出兩個數量分別是“1朵花”和“6朵花”, 並通過畫圖的過程來幫助理解它的具體含義。

→最後, 通過圖畫的直觀展示和其他輔助工具,

娃自然而然地就能列出加法算式, 並得到運算的結果。

另外, 加法既然是一種數學運算, 就還要對它的算式進行學習。 數位、算式這些都屬於抽象的符號, 因此我們同樣要讓娃明白它們具體的含義。 加法算式通常由以下4個部分組成:

加數:進行相加的任意一個數字, 都稱為加數。

加號:用於表示相加過程的符號, 寫為“+”。

等號:用於表示一個數值與另一個數值相等, 寫為“=”。

和: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數量相加的結果, 即為“和”。 加法運算的過程, 也就是“求和”的過程。

加法算式分為2種, 一種是橫式, 一種是豎式(豎式中的橫線就相當於橫式中的等於號)。

2、娃初學加法的具體目標有哪些?

儘管小學一年級數學課中有加法的內容, 但芊媽發現其實大多數娃在幼稚園大班就會開始學習。因此結合美國幼稚園的標準,按照咱天朝一年級加法的學習要求,芊媽幫初學加法的娃制定了3個目標:

① 能夠用多種方法表達相加,包括使用實物、手指、心算、圖畫、動作(如拍手)、情境表演、數學語言、列式運算等方式。其中列式運算還包括橫式和豎式。

② 能夠進行10以內的加法運算,瞭解在生活中什麼場景下應該使用加法,並解決加法的應用題。

③ 能夠熟練地進行5以內的加法運算。

分析一下這3個目標哈:

前2個主要是理解加法的含義,以及在什麼情況下會用到加法、加法解決哪些問題;

而最後一個目標——練習5以內加法的熟練度,真就是要“刷題”了

所以刷題並沒有問題,但同時不能缺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

3、6套加法遊戲,完成加法學習的三大目標

每次講完,咱們就要配合練習了,只不過咱們的練習都是以遊戲形式來“刷題”。腦科學研究表明,在數學學習中如果能加入動手操作,有助於同時啟動大腦的左右半球。而一旦左右半球都被啟動,就能大大加強娃的學習效果,這種“實感”的體驗也更深刻。

所以咱們一直棄用一頁頁白紙黑字的練習冊,這次依然為娃打包了6套10以內加法的遊戲。遊戲不僅完全覆蓋了上述初學加法的3個目標,還包含了多種有趣的動手玩法。

比如遊戲《算式在哪裡》,就通過放大鏡的這個工具吸引娃的注意力,保證把加法算式長啥樣看個清清楚楚↓

比如遊戲《扭蛋機》,把娃們平時去商場最“燒錢”的項目搬回了家。但這次我們不從機器裡取扭蛋,而是把一個個扭蛋算式放回機器中↓

比如遊戲《綜合應用題》,就是幫娃理解加法的含義,以及在什麼情況下應該使用加法。它覆蓋了芊媽之前那篇推文講過的加法應用題的4個套路(傳送門→小學1年級應用題的10個套路,從幼稚園就要練起)。這套題卡還提供了4種工具來幫娃更好的理解加法的含義——塗鴉、十格陣、算式和數軸。

首先,理解題義後,用兩種顏色的筆分別畫出需要相加的兩組物品各自的數量↓

其次,填入十格陣並幫助得出運算結果↓

接下來,填入加法算式後,在數軸中進行檢驗↓。這就是一個從多種角度綜合理解一道加法應用題的過程。

最後一個遊戲《小怪獸的秘密數字》,除了要求娃熟悉加法運算的結果之外,還為娃多設了一道思維陷阱,即用排除法才能得到最終的答案↓

6個遊戲具體怎麼玩?

① 加法拼圖

練習目標:這個遊戲通過用實物圖片和數位分別表達相加,練習加法算式的橫式。

遊戲玩法:玩法非常簡單,妞兒提前裁剪好左右兩部分拼圖,請娃根據數位和數量配對。

剛開始接觸算式的娃可能會有點兒發懵,但我們設計了兩組不同分割線形的拼圖,可以幫娃更容易找到對應的答案。

② 積木算術

練習目標:這個遊戲通過實物和數字的對應,練習加法算式的豎式。需要用到不同顏色的積木塊或樂高磚塊協助。

遊戲玩法:在開始練習之前,妞兒得跟娃回顧一下,在豎式中的這條橫線,就相當於橫式中的“=”,仍然代表相加之和的意義。

每做一道題目,都用兩種顏色的積木塊拼接幫助計算,並在橫線之下填寫相加結果↓

同時,娃旋轉積木棒就會發現,3+7=7+3,這其實就是“加法交換律”:即兩個加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通過遊戲找到規律的過程就是這麼順理成章

③ 算式哪裡找

練習目標:這個遊戲練習加法算式的橫式,並進行10以內的加法運算。通過放大鏡來幫忙。

遊戲玩法:玩法非常簡單,娃用放大鏡在圖中找到10處加法算式,分別抄寫在題卡中,並計算出結果。

遊戲分成5以內的加法和6-10間的加法兩部分。這裡我們沒有給娃再多提供幫助運算的工具,建議娃把前面的《積木算術》玩兒熟練之後,再玩這個遊戲。

④ 扭蛋機

練習目標:這個遊戲幫助娃熟練掌握5以內的加法運算,且先提供了相加之和,再讓娃去匹配不同的算式。

遊戲玩法:遊戲裡提供了標有從1到10的共10台扭蛋機,以及大量的“算式扭蛋”。娃需要根據算式的相加結果對它們進行分類,並把結果相同的扭蛋放在對應的機器中。

我們發現,5以內加法算式的類別,要遠小於6-10之間的,同時遊戲還增加了一個逆向思維轉換的過程。若是一次性把10台扭蛋機和幾十個算式扭蛋都擺到娃的眼前,娃八成就蒙圈兒了

。所以妞兒需要先幫娃做個簡單分類,前期只拿出數字1-5的扭蛋機以及它們對應的算式,待5以內的加法完全熟練之後,再拓展到10以內↓

⑤ 綜合應用題

練習目標:遊戲準備了20道應用題,每題中還都提供了4種運算工具——塗鴉、算式、十格陣和數軸,幫娃理解在什麼場景下需要使用加法,並進行10以內的加法運算。

遊戲玩法:娃需要先準備兩種不同顏色的彩筆。妞幫娃讀題後,請娃在畫框中把題目的內容分別用兩種顏色畫出來,然後填入十格陣和加法算式,畫出數軸,求出結果。

前面也提到,這20道應用題覆蓋了加法應用題的4個套路:同類相加、異類相加、基數相加和序數相加。妞可以自己對應看看,哪道題對應的到底是哪個類型呢

⑥ 小怪獸的秘密數位

練習目標:這個遊戲練習10以內的加法運算,同時在題目設置時多拐了一道彎,需要娃通過一項項排除的方法找到答案。

遊戲玩法:請娃在每一張題卡裡面,通過排除法去掉那些不是秘密數位的選項,説明小怪獸把它的秘密數位找回來,並按照題號填寫在答題紙中。汁源裡一共有24張題卡,每張包含3道加式,在娃還沒意識到的時候,就不知不覺完成了72道加法算式題

但芊媽發現其實大多數娃在幼稚園大班就會開始學習。因此結合美國幼稚園的標準,按照咱天朝一年級加法的學習要求,芊媽幫初學加法的娃制定了3個目標:

① 能夠用多種方法表達相加,包括使用實物、手指、心算、圖畫、動作(如拍手)、情境表演、數學語言、列式運算等方式。其中列式運算還包括橫式和豎式。

② 能夠進行10以內的加法運算,瞭解在生活中什麼場景下應該使用加法,並解決加法的應用題。

③ 能夠熟練地進行5以內的加法運算。

分析一下這3個目標哈:

前2個主要是理解加法的含義,以及在什麼情況下會用到加法、加法解決哪些問題;

而最後一個目標——練習5以內加法的熟練度,真就是要“刷題”了

所以刷題並沒有問題,但同時不能缺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

3、6套加法遊戲,完成加法學習的三大目標

每次講完,咱們就要配合練習了,只不過咱們的練習都是以遊戲形式來“刷題”。腦科學研究表明,在數學學習中如果能加入動手操作,有助於同時啟動大腦的左右半球。而一旦左右半球都被啟動,就能大大加強娃的學習效果,這種“實感”的體驗也更深刻。

所以咱們一直棄用一頁頁白紙黑字的練習冊,這次依然為娃打包了6套10以內加法的遊戲。遊戲不僅完全覆蓋了上述初學加法的3個目標,還包含了多種有趣的動手玩法。

比如遊戲《算式在哪裡》,就通過放大鏡的這個工具吸引娃的注意力,保證把加法算式長啥樣看個清清楚楚↓

比如遊戲《扭蛋機》,把娃們平時去商場最“燒錢”的項目搬回了家。但這次我們不從機器裡取扭蛋,而是把一個個扭蛋算式放回機器中↓

比如遊戲《綜合應用題》,就是幫娃理解加法的含義,以及在什麼情況下應該使用加法。它覆蓋了芊媽之前那篇推文講過的加法應用題的4個套路(傳送門→小學1年級應用題的10個套路,從幼稚園就要練起)。這套題卡還提供了4種工具來幫娃更好的理解加法的含義——塗鴉、十格陣、算式和數軸。

首先,理解題義後,用兩種顏色的筆分別畫出需要相加的兩組物品各自的數量↓

其次,填入十格陣並幫助得出運算結果↓

接下來,填入加法算式後,在數軸中進行檢驗↓。這就是一個從多種角度綜合理解一道加法應用題的過程。

最後一個遊戲《小怪獸的秘密數字》,除了要求娃熟悉加法運算的結果之外,還為娃多設了一道思維陷阱,即用排除法才能得到最終的答案↓

6個遊戲具體怎麼玩?

① 加法拼圖

練習目標:這個遊戲通過用實物圖片和數位分別表達相加,練習加法算式的橫式。

遊戲玩法:玩法非常簡單,妞兒提前裁剪好左右兩部分拼圖,請娃根據數位和數量配對。

剛開始接觸算式的娃可能會有點兒發懵,但我們設計了兩組不同分割線形的拼圖,可以幫娃更容易找到對應的答案。

② 積木算術

練習目標:這個遊戲通過實物和數字的對應,練習加法算式的豎式。需要用到不同顏色的積木塊或樂高磚塊協助。

遊戲玩法:在開始練習之前,妞兒得跟娃回顧一下,在豎式中的這條橫線,就相當於橫式中的“=”,仍然代表相加之和的意義。

每做一道題目,都用兩種顏色的積木塊拼接幫助計算,並在橫線之下填寫相加結果↓

同時,娃旋轉積木棒就會發現,3+7=7+3,這其實就是“加法交換律”:即兩個加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通過遊戲找到規律的過程就是這麼順理成章

③ 算式哪裡找

練習目標:這個遊戲練習加法算式的橫式,並進行10以內的加法運算。通過放大鏡來幫忙。

遊戲玩法:玩法非常簡單,娃用放大鏡在圖中找到10處加法算式,分別抄寫在題卡中,並計算出結果。

遊戲分成5以內的加法和6-10間的加法兩部分。這裡我們沒有給娃再多提供幫助運算的工具,建議娃把前面的《積木算術》玩兒熟練之後,再玩這個遊戲。

④ 扭蛋機

練習目標:這個遊戲幫助娃熟練掌握5以內的加法運算,且先提供了相加之和,再讓娃去匹配不同的算式。

遊戲玩法:遊戲裡提供了標有從1到10的共10台扭蛋機,以及大量的“算式扭蛋”。娃需要根據算式的相加結果對它們進行分類,並把結果相同的扭蛋放在對應的機器中。

我們發現,5以內加法算式的類別,要遠小於6-10之間的,同時遊戲還增加了一個逆向思維轉換的過程。若是一次性把10台扭蛋機和幾十個算式扭蛋都擺到娃的眼前,娃八成就蒙圈兒了

。所以妞兒需要先幫娃做個簡單分類,前期只拿出數字1-5的扭蛋機以及它們對應的算式,待5以內的加法完全熟練之後,再拓展到10以內↓

⑤ 綜合應用題

練習目標:遊戲準備了20道應用題,每題中還都提供了4種運算工具——塗鴉、算式、十格陣和數軸,幫娃理解在什麼場景下需要使用加法,並進行10以內的加法運算。

遊戲玩法:娃需要先準備兩種不同顏色的彩筆。妞幫娃讀題後,請娃在畫框中把題目的內容分別用兩種顏色畫出來,然後填入十格陣和加法算式,畫出數軸,求出結果。

前面也提到,這20道應用題覆蓋了加法應用題的4個套路:同類相加、異類相加、基數相加和序數相加。妞可以自己對應看看,哪道題對應的到底是哪個類型呢

⑥ 小怪獸的秘密數位

練習目標:這個遊戲練習10以內的加法運算,同時在題目設置時多拐了一道彎,需要娃通過一項項排除的方法找到答案。

遊戲玩法:請娃在每一張題卡裡面,通過排除法去掉那些不是秘密數位的選項,説明小怪獸把它的秘密數位找回來,並按照題號填寫在答題紙中。汁源裡一共有24張題卡,每張包含3道加式,在娃還沒意識到的時候,就不知不覺完成了72道加法算式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